Sunday, May 01, 2005

上綱上線的日企三病

上綱上線的日企三病

中日關係陷入緊張,忽然間好像甚麼新仇舊賬都要翻出來似的,中國的賽迪網最近在網上發表一分析文章,題目為《日企中國病:三大症結》,指日本在華企業與歐美的相比,在文化、管理方面的問題及對中國市場的偏見或認識不足,令他們業務都發展得不善。究竟日本企業,尤其是在電子產品方面,在中國市場出了甚麼問題,患了甚麼的病?

第一症:偏食症

原來,中國的顧問專家指,日企的第一個病是「偏食症」,對中國市場消費力評斷錯誤,偏重本國和歐美市場,令各大日企進華時間遲滯,在華公關失敗,推廣乏力,例如新力PS2在中國遲遲不能推出,但水貨卻大賣旺場;富士通是全球第三大資訊科技公司,但在中國沒有名氣,在華已有四十八家子公司,但各自為政。

但話雖如此,日企重視歐美市場傳統,是否是錯,他們在中國市場品牌是否比歐美韓牌子真的如此不濟,令人懷疑;富士通主攻不在大眾市場,在日本以外其實處處的名氣都不算高,新力PS2政策,也非只對中國市場如此。可能,引起中國顧問專家真的不滿的,是有數據指日企在中國的員工薪酬比歐美企業低,而人才流失率亦高於歐美企業,這才是令中國專家感到受「歧視」的原因。

第一症:自大症

日企被指患上的第二個病,是「自大症」:盲目不轉型、涉嫌歧視中國消費者、管理缺乏人性化,甚至辱駡中國員工。舉出的例子包括如東芝筆記本電腦在2000年被發現有生產瑕疵,賠償美國用戶10.5億美元,但使用同一產品的中國用戶卻受冷落;東芝解釋是因為中美法律對消費者的保障程度不一樣,是十分合理的,但中國專家在分析中卻指此說為「荒唐」,更提出一系列其他過案,如SK II化妝品官司、新力筆記本電腦和PSP遊戲機品質問題,甚至搬出去年一宗深圳日企管理人員辱駡華員工,而致工人集體罷工的案例,說「日企的種種行為不僅侵害了中國消費者的權益,而且存在嚴重的民族歧視傾向」。

中國自己的消費者保障法制不完善,竟然把責任推給別人,把企業正常的商業決定,以民族主義角度扭曲地上綱上線,難道中國本土奸商的毒奶假酒核癈羊等等林林種種的有害產品,有絲毫對消費者作賠償?他們的逍遙法外,或者無法追究,是否就說明中國人侵害了中國消費者的權益,因不含民族歧視傾向,就是可以的,不荒唐的?

第三症:偏食症

至於日企的第三個病,是「自閉政」,即墨守成規,公司文化僵硬,忽視中國市場本土化運作,故步自封,太過恐懼核心技術外泄:日企如佳能奧林巴斯等都加強了對中國行家的監視和調查,而日本手機製造商亦不倚賴本土管理人,部件採購也以日本進口為主,「不能虛心走出日本手機曾有的輝煌,老老實實地拜中國的市場實際為老師」,連東芝集中生產高檔手機,都大受批評。

可惜恐怕自閉、故步自封的,是部份中國人的這種心態。今天中國市場抬起頭了,你們不把我們放於首位,依我們的方式辦事,都是對中國消費者「不夠尊重, 態度不夠端正」。為甚麼我們不自問為甚麼別人會擔心先進技術外流,中國企業有沒有做侵權的事?

五十步笑百步

平心而論,日本企業確實面對重大困難,但這些問題並非只在中國市場浮現,日企如日產汽車、新力等引入外國人作領導,已經清楚說明,日本經濟和日本企業在全球都面對這些可以說是「自閉」式的問題:太保守,太依傳統,對市場反應不夠快,體制失效、理念落伍這些癥狀,都是存在的,日企也的確不算在中國完全得心應手,但說在這方面日企是有系統性地,或者是慣性地針對中國市場、消費者或競爭對手,卻沒有證據可以成立。

賽迪顧問自己的數據其實也與以上對日企的指控自相予盾,例如,2004年在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的市場份額,松下夏普(Sharp)分別佔二成上下,數碼錄像機市場新力、松下、JVC和佳能都各佔一成五以上,在數碼相機方面,新力、佳能、奧林巴斯、尼康(Nikon)則共佔市場約五成五,在列印機市場內,第二名愛普生擁有市場四分之一份額,第三名的佳能亦佔近成半。從這些數據觀察,日企電子產品在中國市場仍有不錯的吸引力,生意還可以吧,所以,很難理解同文分析日企在華「失敗」的理據。

當專業市場分析忽視客觀數據,依賴主觀甚至民旋主義達出結論,然後勉強找些理由証明,才是病態,以民族主義挑外國企業骨頭,也很不公平,對要求日本正看歷史,反對日軍國主義再抬頭,無補於事。說日企偏食、自大、自閉,顯然是五十步笑百步,也無助中國改善自己企業能力或消費者水準。總之,專重是要賺取(earn)回來的。

筆者不久前收到一封垃圾電郵,相信是近期中日兩國氣氛緊張之下的一些民間意見,內容一方面大讚中國政府及員警處理成熟,更忠告中國人要做大國民,做個大國民就是先「相信政府」,叫人不要使用暴力當然是對的,但作者加一句那些先用暴力的,很可能已經收了日本人的好處;如有人不能冷靜,就請他們學韓國人切指或自焚;是老闆的,就先錄用在日資企業工作過的人。這是大國民?這是小氣量,自卑作崇。中國在數據上已是經濟大國,但人民離大國之風,恐怕還有很遠。

刊載於《CUP》2005年5月第40期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