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01, 2005

Blog潮無孔不入

Blog潮無孔不入

如果閣下是一位網民,但至今都未曾聽過甚麼是blog,筆者真的不知道可以說些甚麼。

Blog,來自「web log」的簡稱,中文內地譯「博客」,台譯「網誌」或「部落格」,香港呢,不如就叫blog 算了。

甚麼是一個blog,最簡單的說法,是一個「電子日記」(digital diary),可算是所謂「個人網頁」的演化;寫自己的blog,就叫blogging。一般來說,稱為網頁的內容變化、更新都比較少,相反blogging以「用者自創內容」(user-created content)見稱,大多數亦自由地讓來訪網民留言,更添互動。

Blog讓作者可以擁有自己的園地,就自己感興趣的主題,表達自己的意見;網頁的概念與圖書館相似,但blogging卻比較接近一種文字對話的記錄,大家都可以有一把聲音參與。Blogging之能都出現和普及,全賴建立blogs的免費軟件和免費寄存服務的出現,讓用戶即使不懂網頁寫作技術,也能輕鬆管理和更新自己的內容。

去年blog熱潮得到互聯網業者開始重視,源於摩根史丹利著名分析員Mary Meeker撰寫的一份報告,雖然作者自己承認還未看清blog的商業模型為何,換句話說,弄不清怎收費,但她已經肯定blog的商機無限,真令人重新得感受科網熱潮的亢奮呵!

監察和提供搜尋網上blog世界最新發展的Technorati.com,指互聯網上已出現了一千三百五十萬多個blogs;互聯網域名(domain names)的註冊量,在2005年首七個月已新增了超過一千萬個,主要原因是blogging的興起,研究機構Netcraft相信今年新增域名的數目,必能超越2000年的一千六百萬個。

除了數量之外,blogging無疑已經是一股新的社會勢力。去年美國CBS電視台資深首席主播Dan Rather在總統大選前,錯誤以虛假文件指控小布殊三十年前當軍紀綠,事件為bloggers在網上率先揭發,結果引致Rather黯然辭職。Blog的興起本來就引起與傳統新聞媒體的比較甚至競爭,但誰也想不到blog竟然會把全美國本來最受尊敬的新聞記者打倒下來,真有點諷刺。

去年美國十一月大選時,不少專家都贊成,blog已經顯示出其影響力,從bloggers之間的激烈辨論,至投票當日bloggers們自搞「土炮式」票站統計,在各級選舉已經露了一手。一方面bloggers開始受到重視,其中有一位早幾個月更獲准以「記者」身份進入白宮採訪,但另一方面,引發起了一連串的問題,例如,bloggers是否真的擁有記者的身份,包括憲法保障新聞自由的權利?政治為題的blogs就好像是一人媒體,若接受廣告又會否搆成「記者」收受利益,在選舉期間的政治blogs的開支,會否計入候選人的選舉經費?

除了個人之外,企業們也開始注視,如何利用blogs,較軟性地向客戶和員工推廣某些訊息,以更「人性化」的一面,以另一種角式,補充企業網站之限制;例如,微軟在不久之前在招募bloggers,讓他們預早能試用未推出的軟件,從而能在他們的blogs內,在互聯網上把這軟件的消息和關注搞熱起來。太陽電腦總裁Jonathan Schwartz有一個公開的blog,據說對手微軟總裁Steve Ballmer也有一個不公開的blog,而兩家公司都在其內聯網中,為員工寄存他們的blogs,作工作內外分享之用,例如微軟在blogs.msdn.com就寄存了超過一千五百個員工的blogs。

企業員工搞blogging,也有讓僱主頭痛的時候,不過,吃虧的往往仍然是打工仔;今年初,一位名叫Mark Jen的Google市場部新員工,把自己上工後幾天的見聞放了上他的blog,吸引了很多的網民甚至媒體的注意,結果不久他就遭解僱了,他的blog也唯有加上一條副題:「Life after Google」。Jen說,他上了一課的教訓,是在事前必須與僱主達成共識,可為不可為。

要開始自己的blog,利用網上不少免費資源,其實非常容易,不需要懂太多電腦知識,只須登入如Blogger的Blogspot.com、MSN Spaces(spaces.msn.com)、LiveJournal.com等免費服務,跟著指示做便可。Google兩年前已經收購了Blogger,可謂早知先機,如今Blogger已是最多用戶的blog編輯及寄存服務,有八百多萬用家,但去年尾才試用推出的MSN Spaces,短短不足一年已達五百萬用戶。筆者是用Blogger的,絀作的blog網址是charlesmok.blogspot.com。Blog在中國也已經上灘,最大的blog網絡叫「博客中國」(BlogChina),網址是bokee.com

在香港方面,blog文化實在尚未普及,但在年輕人間Xanga.com就頗為流行;陸恭蕙的智庫組織思匯剛推出了一個雜誌式的blog,名叫香港博客棧(civic-express.com),博客們包括陸恭蕙何秀蘭吳志森秦家聰等,但暫時內容仍認轉載報刊等發表過文章為主,blog味尚可濃一些。

事實上,除了基本的blogs之外,「用者自創內容」潮流也帶起了一些較另類的「 blog之變種」,例如沒有絕對權威,只有所有用戶集體創作,互相改來改去的網上百科全書Wikipedia,或南韓的OhMyNews — 獨立、自主的「市民記者」參與採訪及創作,作得好,網民讀者欣賞的話,甚至能透過網上付款資助這些市民記者,除韓文外,難得還有英文版服務。這個新潮流叫「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ing)或「社會網絡」(social computing),反映用戶參與相互交流的特性。

刊載於《CUP》2005年8月第43期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