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1, 2006

解決垃圾電郵的博弈啟示

解決垃圾電郵的博弈啟示

  垃圾電郵這問題困擾全球數以億計互聯網用戶,亦是互聯網未來發展最大隱憂之一,筆者留意到兩個博弈模型,觀察如何定出對付垃圾電郵的有效策略。第一個來自希臘學者的博弈模型,以較宏觀角度看發出垃圾電郵者與收件用戶之間的博弈,發現均衡點的性質,和如何調校過濾工具的效益;第二個模型,以較微觀角度看,可解決垃圾電郵的新技術標準如何能到市場接納。

發收者雙方博弈

  希臘雅典大學學者Androutsopoulos等去年在論文《垃圾電郵的博弈理論模型》論文中,提出了把發出垃圾電郵和接收的用戶雙方的互動,成立一個兩個參與者的對立性博弈模型;研究預測雙方社群的戰略,找出均衡點,甚至估計如何調校反垃圾電郵過濾工具。

  模型內有兩個參與者,分別為發出垃圾電郵和電郵用戶的社群。每次一個用戶系統要下載一個電郵時,發出垃圾電郵者就可插入一個垃圾電郵,或者他可採「不干預」,用戶就收到一個非垃圾電郵。模型假設用戶的電子郵箱設有「反垃圾電郵過濾工具」,這也可代表法律對互聯網供應商的規範要求;電郵被界定為垃圾電郵,用戶可選擇相信過濾工具,看也不看就刪除這些電郵,相反他也可以不相信過濾工具,仍然開讀這些電郵。

  博弈模型的細節與數學運算在此略過,總結作者論文結論,是一個單一「納殊均衡」(Nash equilibrium)必定出現,而在這情況下,垃圾電郵不會消失,但也不會拖垮整過網路,我們也可利用模型選擇過濾工具的最佳點,估計垃圾電郵佔總電郵量的比例。決定模型中均衡點,數學上要知道發垃圾電郵者的成本,所以搜集這資料可以是未來重要方向。  這個模型簡單但卻能有效地為垃圾電郵問題提供一個基礎模型,可能有助策劃未來減少垃圾電郵的政策和技術發展戰略,例如,互聯網供應商和政府透過利用技術及規管等手段,調校過濾系統的力度,以優化用戶效益,增加發垃圾電郵者的成本,降低其成本等;除了對付垃圾電郵,對電子化行銷戰略也有一定啟發。

尋求新電郵標準

  針對技術上垃圾電郵的源頭,負責標準的互聯網研究工作組(IETF正努力制定發件者認證系統,好讓收件系統分辨電郵發件者位址真偽,這才能以技術解決基本問題,其中域名鑰匙認證電郵(Domain Keys Identified Mail, DKIM標準,得到主要廠家如思科微軟雅虎AOLIBMVeriSign等的支持。新技術全面受採納有難度,新標準短期內也不可能成功。

  香港互聯網供應商協會葉旭暉副主席向筆者建議了以下的博弈模型:N個參與者,每個可選擇「保留」和「改變」兩個行動,如果超過一半選擇「保留」,他們都可得到的收益為+1,而選擇「改變」就損失了投資,得到的收益為-1。如果超過一半的參與者選擇「改變」,選擇「保留」的可得到的收益為-2,而選擇「改變」的投資得利,得到的收益為2。如果所有參與者選擇「保留」,將沒有任何理由會有參與者在單獨在下一輪博弈中改為選擇「改變」,因為他不可能藉此得到高於之前「保留」的收益(+1),所以,「全體保留」是個天然「納殊均衡」,即是所有廠商繼續保留使用舊的標準,沒有改用新技術標準的動機。

  這博弈模型雖然較簡化,例如假設所有的參與者是同等的,相同的情況下各參與者的收益相同,但我們亦可以混合戰略模型,考慮不同參與者選擇「保留」或「改變」的概率,找出最優的概率,和在哪種情況下多數至全體參與者選擇「改變」的情況才會出現,但筆者的數學能力有限,未有完成計算。

  以上的博弈分析令我們得出一些啟發:首先,垃圾電郵是不會在可見將來消失的,所以我們要學習與之共存,盡量加以控制;長遠來說,當能確認發件人身份的新技術建立後,才能有效地改善。然而,在開放市場競爭下,這個轉換標準的過程會是困難且長時間的,即時完全地改變現狀,是不切實際的;利用法律手段也無法令垃圾電郵一夜間消失。

  要得到多方接受與普及新技術標準,業界競爭者必須合作,但若然不存在任何外部壓力,例如,政府干預,或大量用戶不滿而「下網」,企業是不會自發地轉向新標準,尤其因為在現實中,新技術需要時間成熟和得到市場認受。

  所以,各地政府於反垃圾電郵的政策方案,應從立法規管濫發者這種手段,改向真正推動國際化合作,和利用各手法鼓勵甚至規範廠商接受,這才是上策。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4月10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