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4, 2006

IT人的投票取向

IT人的投票取向

  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告一段落,12月11日早上,資訊科技界是第一個宣布結果的專業界別,結果令人意外,民主派協調支持的九位候選人,全部高票當選,佔了頭十一位的七人,另外二人也排在十五名之內。加上之後宣布結果的其他界別,也出現類似的情況,香港的中產專業選民對民主變革要求的意向,表達得非常明確。

  在資訊科技界獲選二十人之中,只有七人是上屆委員,前十名之內更只有三人,簡直令人有變天之感覺。其中除了像王維基、李澤楷兩位知名度高而高票當選的人士外,很多新進委員都相對地名不見經傳,故很容易令人以為選民是以政治議題作為投票的依據,不顧業界議題。不過,這想法並不正確,因為不少新進委員都已經在業界服務多年,筆者在三十九位候選人中有三十八人是認識的。

建制派相形見絀

  例如,宋德嘉和葉旭輝是香港互聯網供應商協會的前主席及現任副主席,方保僑和龍家麟在香港資訊科技商會多年來擔任副會長和委員職務,梁兆昌和楊和生是前任專業資訊保安協會主席,Robin Bradbeer在工程科技學會英國電腦學會的香港分會從創會起已擔任主席及委員,鍾宏安更在數周前獲選為ICANN董事局委員,是這重要國際機構決策層的唯一港人。對於有些人包括某些參選人指這些民主派委員是泛泛之輩,實屬無知,筆者要為他們平反。

  不少建制派參選人的宣傳策略,也相對保守甚至失敗,只列出各項公職名銜,完全不能掌握選民投票時的決定心理,甚至有「趕客」反效果。此外,很多參選人都沒有明確政綱,加上如果只集中業界議題,很難突圍而出,所以本屆選民平均每票只選十一人左右,比2000年更少選一人。明顯投全票策略非民心所向,完全失敗,愈鼓吹投全票,愈令選民反感。

  筆者聽過一些參選人向選民說,自己沒有政綱,是因為選委會委員的責任只是看特首候選人的政綱;選民也只能合理地假設,這些人只會是建制的橡皮圖章,叫選民怎能投票給這些人?選委會選舉是設於專業界之上的政治活動,政治問題必須政治解決,不能逃避,在這方面,選民表現普遍比不少參選人成熟,更清楚選委會的責任是提名選出特首,參選人不能不表態。

新愛國愛港人士

  選委會選舉告一段落,未來選委和業界的下一步怎樣走?與其把新進選委歸邊當作所謂反對派、民主派,不如視他們為傳統建制以外,獨立於傳統親中保皇勢力,不願意看見北京及港府偏聽既得利益者而站出來,更接近港人民心所向及支持的新愛國愛港人士。

  獲選的選委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團結業界,包括所有曾經參選的有心人、業界團體,以及所有業界人士與選委們溝通的渠道。我們應以行動證明,有競爭的特首選舉是對香港的整體社會發展,甚至業界發展,都是最有利的。

  筆者希望團結選委及整個業界,爭取未來特首以至在野政黨都更了解資訊科技對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把我們產業提升為香港經濟的第五支柱,發揮香港資訊科技新競爭優勢。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12月14日

0 Comments: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