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30, 2006

「七一遊行」 July 1 March, 2006

(An invitation from Hon Mr Sin Chung-Kai)




Dear IT friends,

To march for democracy, justice and fairness, I shall join the "1 July March". I shall wait at the Fountain Plaza at Victoria Park (at the entrance of Great George Street) [ map] at 2:30pm.

You and your friends are mostly welcome to join with me so that we can show our persistent pursuit for a better Hong Kong. See you on 1 July!

Regards,

Sin Chung Kai

Legislative Councillor (IT)

[請廣傳]

各位IT界朋友﹕

為民主、為公義、為平等,我將會參與「七一遊行」。若你也願意與我一起展示決心、一起創造更美好的香港,請於七月一日下午230分於維園噴水池廣場 (於記利佐治街入口 [ 地圖]),歡迎你與你的親友一同出席!

約定你,七一維園見!

單仲偕

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

Thursday, June 29, 2006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will commence operation on July 1, 2006. Let me introduce a friendly website to you: 铁流网 which is an official portal by the China Ministry of Railroad 铁道部.



For a glimpse at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the Tibetan highlands, or to plan your trip there, click here.

當奴雀士('Sir Donald')首部巨著《煲呔來了》強勢出籠

Dear Friends,

Contact me if you would like to buy this book.


當奴雀士趁上位一周年的大日子,感受到要走出「煲呔訴心聲」網上日誌的重要性,出版了首部巨著《煲呔來了》。
"Sir Donald's" new book launch! Please click http://www.civic-express.com/donald/book2006/book2006.html

Monday, June 26, 2006

從世界盃看有線電視服務

從世界盃看有線電視服務


  作為香港互聯網通訊流通樞紐的「香港互聯網交換中心」(HKIX,在近周出現了一個異常現象。平日的互聯網流通量,都是在晚上較低的,但近期情況卻相反了,流通量從每晚九時至十時加速上升,午夜前後達到最高峰,約40Gbps,比日間中午超出一倍有多;至午夜之後流通量漸漸下降,有數天我們更可明顯看見流通量在清晨五時許突然下跌超過三分之一,究竟,香港互聯網流通出現了什突變?

  說到這裏,大家都已經心裏有數,答案就是可網上透過P2P串流收看世界盃,從HKIX的數據,午夜高峰點流通量比平常超出十多Gbps,有些日子在早上五時流通量更在短時間中少了10Gbps,以每位用戶300Kbps計算,保守估計相信每晚P2P串流用戶有三至四萬人,這還未包括部分流量沒有經過HKIX,完全在自己互聯網供應商的網絡之內的用戶,所以,每晚在港上網看球賽的人可能已多達五、六萬人!更有趣的,從流量比較,可以立刻估計球賽收視率高低,比電視台的收視報告更直接、更準確,這個媒體的廣告潛力可以想像。

未能滿足用戶

  當然,以上分析只基於HKIX的公開資料,筆者未能參考各互聯網供應商的內部網絡流量,但從表面證據看來,如果已有相當於有線電視若10%用戶每晚在網上看世界盃,有線電視對外稱「未察覺網上收看球賽對收視有影響」之說即使可能成立,但相信已有很多人真的選擇以P2P串流代替付費收看有線電視。

  筆者相信,並非所有用戶都只是因為收費而使用網絡電視看球賽的,對有些人在某些情況下,在電腦熒幕看球賽,是比較電視熒幕方便和可取的,例如即使有安裝有線電視看世界盃,偶有一晚太太(或丈夫吧)要看別的節目,也沒有特別為此安裝多一部電視機和第二個機頂盒,用網絡電視在電腦看,可以保持家庭融洽。而且,在電腦熒幕看球賽,「一心二用」地工作,是絕對可能的,並且有助生產力呵!

  此外,在上周世界盃分組賽第三輪四個晚上十六場賽事,是兩場同組球賽同時進行的,分在有線電視兩條頻道播放,但他們的機頂盒沒有PIP(圖中圖)功能,讓用戶同時收看兩個頻道,電視台連以圖中圖在甲頻道即時轉播乙頻道的入球重播也「費事」,卻花錢找明星美女搞什無聊嘉年華,作為訂戶,只好自己在兩個頻道轉來轉去,真是最原始的「視像自選」,我們還有什話可說?明顯地,獨家直播的電視台提供的服務,未能滿足付費用戶的效益要求。

市場失效

  然而,據報道,世界盃的香港獨家直播權費用,達到全亞洲總額的超過一半,但數百萬香港市民卻不能收看直播,相反,在澳門和中國內地的市民卻可免費收看絕大部分賽事直播。筆者不敢冒充經濟學家,但眼看香港花了這多錢,大多數人卻享受不到成果,香港相比其他經濟區花費更少資源所得的社會效益反而差,電視台自己也未必達到最佳整體利潤,這難免令人懷疑已經出現市場失敗,並涉及公眾利益,當局不能只拿出「自由市場」擋箭牌而置之不理,可惜,現在監管廣播的廣播管理局,只懂干預內容,叫人道歉交報告等,大概不懂也不理會市場扭曲的經濟問題和整體社會效益。

  所以,P2P串流觀看世界盃,除了是技術演進的體現之外,也是市場和消費者對市場失敗的抗議行為。從另一個角度看,香港的網絡基建在沒有預先計劃下,安然成功支援數萬用戶同時收看境外轉播,這除了肯定了HKIX和本地網絡基建的成功之外,也反映香港的廣播業界沒有利用網絡電視商機的視覺。試想一下,2010年南非世界盃來臨之日,那時的技術和用戶需求是什,總不能像過去三十多年不變地只在電視機轉播「衛星訊號」,加兩個「講波佬」就算吧?屆時香港追得上世界潮流嗎?市民可以快樂地在多渠道看到免費足球和接收多角度相關資訊嗎?企業會利用這些商機嗎?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6月26日

Sunday, June 25, 2006

Boat cruise with Shufe professor and classmates



Friday, June 23, 2006

Speaking at IE Leadership Camp at CUHK

I was the guest speaker today at th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eadership Camp, for the IE Dept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share with about 40 JUPAS applicants on the topic of: "領袖分享:訊息工程的趨勢及香港的機會" ("Leadership Sharing: Trends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Opportunities in Hong Kong").



It is always a pleasure for me to be able to speak to and share with students, especially if I have a chance to try to convince them to take up IT for their study and future career. Speaking to these young people, and hearing from them about their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I can't help but think that they are really much better prepared than we were in our days.


(Picture with some of the students and professors of the IE Dept)

I challenged them to become big dreamers. I have to say that I did not dream big enough when I started my companies before. We did not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China and global market, even though we knew and we said all the time that the Internet was global. When these group of young people graduate from university in four years, China will probably have the biggest Internet population, and Hong Kong most likely will still be the most international city in China. Just think about that.

Monday, June 19, 2006

IT人力「斷層」惡化

IT人力「斷層」惡化

   上周六,資訊科技界別立法會議員單仲偕聯同業界二十一個團體,在城市大學舉辦了一個有關資訊科技專業資格的講座。這個題目將影響全港六萬多名業內人員和整體業界的發展前途,我們需要關注留意。


  近數年,資訊科技界的人力資源供應問題,一直未穩定過,就是兩年前左右,業內人士還面對就業不足的問題,但轉眼至今,不少業內僱主面對的,卻是工資上漲,有工無人做,加上選讀電腦、工程等學系的大學生人數持續偏低,令人擔憂人力斷層危機將加快惡化。

作為一個專業,資訊及通訊科技在港並未設有法定專業資格要求或地位,在全球人力一體化大趨勢下,加上專業分工日漸精密,和與內地專業資格接軌的需要日增,無疑增加了釐定資訊科技專業資格的迫切性。

兵分三路

  目前在業界內有三個相關的計劃,需要先了解一下。首先要介紹的,是教育統籌局與不同業界聯合開展的資歷架構計劃,作為跨界別的資歷級別制度,計劃涵蓋學歷和工作資歷,以設立架構確保資歷質素,為持續進修提供多元化的啣接階梯;去年7月成立的資訊科技及通訊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正在負責編制及不時更新行業的「能力標準說明」,制訂「過往資歷認可」機制和在業內推廣資歷架構。

  因為行業所涉甚廣,委員會將先處理行業中的兩大類別:軟件產品與服務,以及通訊與訊息服務。以前者為例,委員會先列出其八大職能和能力範疇,包括策略管理、項目管理、品質保證、訊息安全、系統架構、工程與開發、營運與支援,如適用於各以上職能、具共通性的「軟能力」,每個範疇的專家小組,將制定「能力標準說明」和定期作檢討修訂。軟件產品及服務的「能力標準說明」初稿將在10月完成後諮詢業界,預計1月定稿。

  資歷架構不是強制性,也不是個發牌照的制度,但「能力標準說明」讓僱主能更客觀地評估員工的能力,令僱員有可以了解自己能力水平,再從網上資歷名冊選擇進修課程。資歷架構打下了客觀基礎,而認證制度就成為邁向專業資格的第二步。

  第二個相關計劃,是香港電腦學會得到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助,展開了「專業人員資格認證及人力資源名冊」的工作,落實一個具廣泛認受性的資格框架,讓專業人員更清地看到其專業發展路向,僱主也能擁有更精確的用人準則。這計劃的首部分是一個「先導」計劃,先為項目經理、系統架構師和質量保證經理三個系列的職銜建立認證機制,並認證首批人員;現在建議中的基本資格和認證,例如項目經理須擁有認可的資訊科技相關或同等學位,四年或以上項目經理經驗,管理至少兩個中級程度項目,並提供撰文支持申請和經過面試過程等。這認證制度也是自願性的,未來傾向為業內各專門領域訂立標準。

  計劃的第二部分是與內地單位建立溝通渠道,探討未來資格互認的可能,而第三部分會就籌建本地資訊科技人力資源名冊進行可行性研究,嘗試找出一套可行和廣為接受的方案。

  至於第三個有關資訊科技專業資格的工作,就是單仲偕在2002 年與業內十八個團體組成的「資訊科技人才註冊工作小組」,支援小組的是香港工程師學會;小組在4月發表工作報告,建議申請專業註冊資格,包括資訊或通訊科技相關認可學位,四年相關工作經驗,並通過面試、考試或撰文,成功註冊人士仍要完成特定的持續專業發展要求,以維持註冊地位。這報告現已交各團體討論,如建議得到支持,籌備專業註冊制度的下階段工作就可展開,包括註冊機構模式、推行方法等。

憂慮重疊

  與會當日參與的業界人士對計劃普遍支持,但也表達了很多意見,包括憂慮三個工作有可能重壘、如何容許現存例如註冊工程師等制度過渡至新制度、制度若然太繁複可能對中小企不利,也將引起業內人員混亂。

  大家都同意,要就這些方案向業內外更廣泛宣傳,加強認知,對象除所有數萬名從業者和僱主之外,還有學生與家長,因為若然他們對資訊科技專業發展路向更清了解,他們選擇入學資訊和電腦學系的機會就更大,畢業後入行,順利啣接專業資格也更輕易。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6月19日


註:綠色字內容為原文所有,但經編輯刪減,無刊出於報上版本。

Thursday, June 15, 2006

電訊及廣播服務合併規管的考量

My article on the merger of the Broadcasting and Telecom Authorities was published in the June issue of RTHK's Media Watch magazine. Click here to read.

Wednesday, June 14, 2006

胡鞍鋼教授的演講

今晚參加了由香港政策研究所主辦,中國知名學者胡鞍鋼教授的演講。胡教授現任教於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並擔任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演講題為「中國決策模式與決策機制的轉變」及「內地智庫與NGO的發展」。

胡教授給我的印像是年青、開明、務實,他在國家的工作和言論,明顯影響中國各方面經濟及公共政策的演化。希望有機會拜讀他的作品,多瞭解中國的戰略發展。

更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 國研專家庫

IT delegation from Busan, Korea



I made a presentation to an incoming delegation from the city of Busan, South Korea, to Hong Kong. They are visiting Hong Kong and Shenzhen, and the companies involved are interested in cooperating with Hong Kong and Chinese companies in the areas of mobile technologies, software applications etc.

Tuesday, June 13, 2006

Opening Ceremony of PMSG of HKCS


Attending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pecial Group (PMSG) of Hong Kong Computer Society (HKCS) -- here with Ms Rose Chu (left) and Dr Hareton Leung (right), who head up the PMSG, and Mr Stephen Lau, JP (center right), HKCS's VP and Senior Fellow.

Monday, June 12, 2006

點對點網絡電視看世界盃

點對點網絡電視看世界盃

  2006世界盃開鑼了!對互聯網世界來說,因為各地寬頻普及和技術進展,用戶首次能在網上觀看串流(Streaming)直播賽事。今屆的經驗將為業界關注,對未來體育或其他大型活動的網上轉播,包括2008年北京奧運,會有重要啟發作用。

  香港媒體近期報道,本地寬頻網民能利用點對點網絡電視軟件,收看內地中央電視台頻道,免費欣賞世界盃賽事。近年來,內地這類軟件發展傲視全球,總有點兒因為內地知識產權保障不善,反而容許技術發展不受干擾,所以不少香港用戶早已開始「享受」像PPLivePPStreamCoolstreaming等軟件,而點對點的原理是「愈多人同時觀看,畫面愈流暢」

侵權爭拗

  然而,擁有今屆世界盃香港轉播權的有線電視,卻指本地網民若在網上分享內地電視台節目,有侵犯版權之嫌。有報道指出,連海關人士也說,使用網絡電視軟件收看內地電視台的世界盃直播,香港網民因沒參與訊號轉換,並非「始作俑者」,應該不涉刑事罪,但用戶要小心承擔民事侵權責任的風險。

  筆者愚見,用戶是否有可能負上民事侵權責任,存有不少疑問。首先,有線電視獨家擁有今屆世界盃香港地區的轉播權,中國中央電視台則獨家擁有中國大陸地區的轉播權,若然香港用戶能以某種方法在香港境內接收得到中央台的合法轉播,即如北區邊境用戶會接收到中央台大氣電波一樣,有線電視理應向授權者國際足協或其代表,以及中央台追討,比較向用戶追討合理。

  若然香港用戶從內地點對點網絡電視收看的,根本是非法侵權轉播中央台的節目,香港用戶其實很難知道轉播是合法與否,再說被「侵權」的對象,是否應是中央台而非香港有線電視?內地的中央台能否在香港抑或在內地追討?這些都很難說。

  雖然中央電視台曾公開聲明,將追究侵犯其世界盃大陸地區獨家轉播權的行為,但內地網站哪個合法轉播與否,普通用戶包括筆者,實在分不出來。加上,筆者獲悉,香港有某家大學已向校內師生宣稱,校內用戶能在校內有線電視網絡或內聯網內,收看世界杯六十四場賽事中的四十六場由央現一台和二台提供的直播,假設這大學沒有公然侵權,真的已得到中央台的授權,這是否說中央台「非法」跨地區授權?

  其實,英國的BBC今屆世界盃期間也在網上提供部分賽事的網上直播,但他們就在網頁上說得明明白白,以透過IP地址控制,只供英國本土用戶串流觀看,海外用戶就因為轉播授權所限,不能收看;反觀央視網絡電視網頁(zhibo.cctv.com,就沒有就授權地區講清楚,而香港的有線電視,根本不提供任何網上串流直播,更是可惜,香港用戶少了一個選擇,整體的網絡媒體產業也顯得保守和落後於人。

畫面質素參差

  不過,筆者知道有人在世界盃期間曾試看以PPStream轉播央視五台的點對點網絡電視,效果因人而異。用戶收看端寬頻速度在6M以上的,尚算暢順,但畫面比真正電視直播時間落後一至三分鐘,畫象亦只達電視至多60%,所以不適合全熒幕觀看;寬頻速度若然更低,就會出現畫面斷斷續續。

  既然收看外地網上點對點直播效果仍有限制,但香港卻沒有人提供合法網上直播,市民還是只能觀看電視台的電視機合法直播。對此,筆者希望未來本地電視台能積極開展更多網絡電視服務。PPLive技術和效果都比PPStream等較佳,但在其網上卻找不到世界杯球賽轉播,聽說該公司近期得到海外創投基金注資,已經開始取締以前用戶連至他們網站的侵權內容。

  近期本地互聯網業界關注的另一件世界盃相關事件,是早前香港警方足球博彩及獎券事務委員會發放消息,指出主要互聯網供應商與他們已達成協議,監察網上非法賭博活動。事件引起關注,互聯網供應商是否有主動監察用戶行為,有些用戶亦向其供應商表示擔憂自己網上私隱受侵犯。然而,互聯網供應商協會並不知道是否或哪些供應商與當局有任何協議,被接觸過的主要供應商則表示沒有與警方立下監察協議。所以,該會已就當局上述不清楚的宣稱,向警方作出反映關注。

  我們不能認同非法行為,但互聯網供應商亦只應向執法當局提供有法庭命令要求的客戶資料,這是其保障客戶私隱權利的責任,執法警權與市民的公民與人身權利的平衡,必須小心謹慎地維持。執法者合法、合理的執法行為,必要交代清楚明確,也不能「靠嚇」,這樣我們市民才會支持。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6月12日

註:綠色字內容為原文所有,但經編輯刪減,無刊出於報上版本。

ITB Panel meeting on the proposed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catiosn Authority

On bahelf of Internet Society Hong Kong Chapter and Hong K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ederation, I attended the meeting of the Panel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roadcasting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today, and presented the views of our organizations on the "proposed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cations Authority". Our position paper can be downloaded from here.

While we support the merger of the Broadcasting Authority and Telecom Authority, we believe that the consultation for the relevant ordinances should start as soon as possible, rather than waiting for the administrative merger of the two organizations to take place first.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safeguards should be put into the regulatory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new regime. Content control should also be as light-handed as possible, instead of the inconsistent and subjective regime of the Broadcasting Authority now.

Most of the discussions in the Panel meeting, however, focused on the appointment of the Communications Authority (some including we proposed that there should be a nomination or confirmation process that involves the stakeholders, rather than just letting the Chief Executive make the appointments solely on his own), and whether the Chairman of the Authority should be an honorary, part-time post or a paid, full-time role. Members of the public which presented in the meeting (e.g. CSL and TVB) and some of the Legco members present (especially the Hon Ms Emily Lau) believed that the Chairman should be a full-time role.

This is one issue our organizations did not thoroughly discuss before, but personally I think this is a good idea for the Chairman to be appointed and "hired" on a full-time basis -- so as to ensure his or her independence and to improve corporate governance by separately the roles of the chair and the chief executive (director general).

網上播世盃 香港大落後

Click here for my article on The Sun today, entitled: 網上播世盃 香港大落後.

Friday, June 09, 2006

NOW財經台:大鳴大放 談世界盃開鑼!

今天晚上第一次上了now財經台的《大鳴大放》,主持人是李燦榮,半個小時講的是今晚開鑼的世界杯,我談了一點點有關P2P川流的事,但我想我太嚴肅了! :-)

Monday, June 05, 2006

電訊與廣播條例須盡快合併

電訊與廣播條例須盡快合併

  上周五筆者以香港互聯網協會成員身份,出席一個有關政府建議成立通訊事務管理局(通訊局)的研討會。互聯網協會作為全球性用戶組織,筆者表達的意見自然以用戶及消費者角度出發為先;但由於筆者曾從事電訊服務業多年,所以主觀希望回應政府就成立通訊局的公眾諮詢時,能做到平衡業界和用戶的利益。

  政府今年3月發表諮詢文件,就已建議成立通訊局,作為規管香港電子通訊界的單一規管機構;其實,因為電訊及廣播服務的流而引起統一規管的討論,早已展開。政府在2004年推出的「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已指出一個問題:「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及因流而產生的新業務和運作模式下,現行的規管制度如何應付業界面對的挑戰。 」當時文件解釋及承諾政府將消除規管障礙,完善政策及規管架構,並將在2004年就構思諮詢公眾。

  結果,再兩年之後,政府才終於進行公眾諮詢,老實說,真的拖得太久了。業界包括筆者當年參與的互聯網供應商協會,以及消費者委員會等,早在2000年及之前,已經提出統一規管,轉眼已六年了!

仍沒時間表及路線圖

  據諮詢文件建議:「採取循序漸進模式……即暫不改變現有電訊及廣播業的發牌及規管框架,盡快成立通訊局。」換句話說,如何統一規管,仍然沒有時間表或路線圖。問題不止於時間的拖延,令人更擔心的,是統一了的通訊局要「精神分裂」地以現行電訊和法例廣播法例作監管,只怕在短期間令規管更難,業界更感混亂,故此,統一法例的諮詢刻不容緩。

  諮詢文件指出:「通訊局的公眾使命,是在通訊市場中推廣競爭、創意及投資,並恪守《基本法》第二十七條及《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相關條文所保障的言論自由原則。」除此之外,通訊局的公眾使命應加入及包括消費者保障、用戶選擇及維持公平競爭這些目前得到電訊管理局重視的目標。

  關於通訊局的組成,將包括七名成員,而通訊局的成功,則有賴成員的專業和技術知識、中立性和操守;筆者更希望通訊局中人選,也要包括能代表消費者和用戶關注的人士。

  在通訊局整合電訊和廣播規管時,應保持現在電訊管理局奉行的技術中立原則。諮詢文件建議訂立的依據原則,為「在處理新科技所帶來的嶄新服務時,只要公眾利益獲得保障,在規管方面應先採取寬容的態度,然後才作出干預。」原則上這是可取的,但通訊局應確保在有必要時能快速地、堅定地、有效地介入。

不應管內容

  筆者希望未來在互聯網和流動網絡上提供的眾多內容服務,不會被胡亂納入需要發牌規管,因為這必然會不利於創新技術服務的出現。另一方面,通訊局未來必須更努力地保持開放環境,鼓勵引入各種新技術制式或標準。

  在有關競爭和消費者保障條文方面,電訊法例和廣播法例中的差距頗大,有必要盡快統一,例如在上訴機制方面,所以諮詢文件建議成立單一上訴機構,是正確的方向。反競爭行為也可能涉及電訊業以外的企業,跨行業的公平競爭法,應該有需要,以作為規管業界的競爭條文的後盾。

  在內容監管方面,現在的廣管局插手的地方太多了,有點自尋煩惱,例如市民對節目內容不滿,劇集結局不悅,廣管局往往也收到千百個投訴,認真無聊和浪費,未來通訊局應效法英國通訊辦公室,完全不管內容,若是有涉及淫褻及不雅內容,則自有其相關法例處理,這樣才是保持甚至強化香港資訊自由形象和真實開放度的最佳方法。

  資訊自由是香港賴以成功的重要基石之一,過去電管局對電訊網絡上的資訊服務或資訊流通的內容,都不作監管;相反,廣管局對內容過分監管,很多條文都已過時,例如近期才開放了一點的電視節目內廣告限制,但沒有考慮相關的一些競爭影響。希望政府能有勇氣利用通訊局的成立,強化香港的資訊自由基礎條件。

  工商及科技局已宣布,這公眾諮詢期將延長兩星期,至616日,希望業界和市民多把握機會回應。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6月5日

香港盜版不跌反升

星島日報 每日雜誌 一家之言 莫乃光


香港盜版不跌反升

上星期,代表國際軟件商的商業軟件聯盟(BSA)發表最新報告,指香港的盜版軟件使用情況惡化,盜版使用率由去年的百分之五十二,上升至今年的百分之五十四,令業界損失了超過一億美元,這個情況,令人有點意外。

上升兩百分點至54%

BSA每年一度的研究發現,在全球個人電腦上運作的軟件中,約百分之三十五屬於非法使用,令業界損失三百四十億美元,但盜版情況在部分發展中地區正在改善中,包括中國大陸、俄羅斯、印度、中歐、東歐、中東及非洲。整體來看,亞洲的盜版使用率微升一點至百分之五十四,即香港的表現,僅達亞洲的平均點。

執法檢控欠阻嚇力

BSA發言人對香港成為少數在亞洲出現盜版使用率上升的地區,當然表示失望,並強調香港當局必須盡更大努力,有效地對付問題,尤其是在商業機構使用盜版及未經授權軟件的情形。

過去,香港的版權法例,曾經獲得業界稱許,不過,近幾年法例對阻止盜版行為的成效一般,經驗令人失望,似乎是因為在執法和檢控方面,表現都未如理想。早前香港科技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用戶使用盜版軟件的最主要原因,並非經濟理由,而是他們因為不相信自己會被檢控,換句話說,是阻嚇不足。

但令人意外地,香港政府近期在檢討版權法例時,卻因為企業和勞工團體的分別游說,建議給與公司董事和員工都享有部分免責,與香港盜版和侵權問題之惡化背道而馳,這樣下來,香港怎樣能成為創意產業中心?

連國家主席胡錦濤都說要用正版軟件,中國盜版軟件問題逐漸得到改善,難道香港反而意欲開倒車來與中國內地接軌?

政府提出的版權法例修改,有哪些部分屬於倒退?首先,基於「業務最終使用者刑責」,政府原本建議董事和合夥人,「除非有證據證明該()董事/合夥人沒有授權任何人作出有關侵權作為」,否則須負上刑責,但結果法例草案卻大幅讓步,建議刑責只涵蓋執行主要行政職務的董事、合夥人或人士,但即使如此,商界組織和自由黨等仍然反對。

修版權法竟大讓步

政府的讓步,令人費解,作為任何大小企業的董事和合夥人,竟然能就公司犯上毫無疑問地屬於非法的行為,得到政府批准認可免責,此先例一開,香港也不用談甚麼企業管治了。用者,甚麼人才是「執行主要行政職務」?明顯地,這個建議法例修改,絕對不利於成功檢控機會。

不僅如此,也許政府以公平為原則吧,讓老闆與員工皆大歡喜,實行集體不負責制,因為政府亦建議修改現行條例,對僱員可能負上管有侵權品的刑責,提供特定的免責辯護,相信,以後有些公司會盡辦法保證

「無人駕駛」,董事、合夥人、員工齊齊逃避刑責。

對軟件侵權厚此薄彼

政府為何要在盜版問題沒有改善時,反而削弱相關法例?美其名可說順應民意,但實際上只是助紂為虐。這也是香港政府施政的常見問題之一,無論道理何在,只要有利益團體和議員反對,政府就會惜身地自行轉;當局發現香港社會上對軟件知識產權概念認知不足,本應加強教育,嚴厲立法、執法,但政府反而採取容忍態度,直是倒轉是非。

政府一方面以公帑刑事控告個人用戶對電影侵權的行為,對企業在商業上對軟件產品侵權卻相對「輕手」處置,主動加入各種免責漏洞,嚴個人而鬆企業,重視影音產權而輕視軟件產權,實在是雙重地厚此薄彼。

據悉,版權法例修訂法案,將趕不及今年度在立法會通過,政府與立法會議員們仍有機會改變立場,撥亂反正,扭轉香港盜版軟件問題惡化之勢。


莫乃光 資訊科技商會

星島日報 6.5.2006

Sunday, June 04, 2006

17th June 4 candlelight vigil 2006

I just came back from the June 4 candlelight vigil in Victoria Park. This was the 17th such memorial events since 1989. We will never forget.



This MV of Anita Mui's rendition of 《血染的風采》 was shown tonight at the vigil. It's a must see. (Many other great videos can be downloaded from RebuildHK.)

I would also like to cross-link these touching remarks from Prof. Ding Zilin of "Tiananmen Mothers" and Wang Dan:

丁子霖『六四』十七周年致香港同胞書
王丹「六四」十七周年燭光集會講話

Prof Ding said: 「說出真相,拒絕遺忘,尋求正義,呼喚良知」 To speak the truth. To refuse to forget. To pursue justice. And, to call on all's conscience. That sums it all up.

To those people who still skirt the ugly truth of June 4 by talking about the economic progress that China (or even Hong Kong) has seen in the last 17 years since 1989, they really need to answer to their own conscience. An example: "他[曾蔭權]亦指出,六四發生後這17年來,內地發生很大變化,本港亦保持繁榮穩定,他相信港人會作出客觀判斷。" (as quoted from Ming Pao)

For me, I am not ashamed to say that I have joined all the candlelight vigils since 1995 when I returned to Hong Kong (except for one year). Whatever I may become, I will not deny my own deeds. However, I really hope I don't have to join the vigil next year, because if there is no vigil, that means the verdict on June 4 has been reversed, and justice will be done. Oh, how we long for that day, and the new China of that day.

PS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are such great tools to help make sure we cannot deny what has happened. Please watch these clips:

4-6-1989 TVB 六四特別新聞報導
[MV] 毋忘六四17年...自由花 Never Forget Tiananmen Square 1989

民主中國-《中國夢》

Global Day of Prayer 2006

I attended the Global Day of Prayer, held in the Hong Kong Stadium, for the second year. Over 40,000 Christians gathered to pray for the world, Hong Kong, the church and other global and current issues.

On this Pentecostal Sunday, which happens to be June 4, it was disappointing to me that these Christian leaders who carefully crafted the prayer message chose to bypass even a single word of prayer for this single most significant injustice in the recent history of our country -- the June 4 massacre of 1989, the dead and all the wounded souls even to today.

Oh Lord, forgive us Christians in Hong Kong, for we have sinned against you by choosing to close our eyes to injustice in our own country, in exchange for false peace with our earthly rulers. I pray for the leaders of the Global Day of Prayer campaign that they will have the courage to say the truth to our earthly rulers -- what Jesus would surely say to the rulers of China about that June 4 of seventeen years.

The truth can stand no compromise.

Saturday, June 03, 2006

Internet Society Executive Committee meeting

An Exco meeting of ISOC-HK was held this afternoon.

Friday, June 02, 2006

Forum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cations Authority

A forum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cations Authority was held on June 2, 2006, organized by the office of the Hon. Mr. Sin Chung-Kai, legislative councilo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 made a presentation as the Chairman of Internet Society Hong Kong Chapter on our views on this matter.



香港電台 公民社會(5): 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

寫於 2006年06月02日 上午11時52分

RTHK link

上星期,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表示關注因香港互聯網公司向內地政府洩露電郵資料,引致內地人士被判入獄,擔心影響香港言論自由,並促請政府盡快修訂現有私 隱法例,尤其有關互聯網私隱方面,以保障香港市民所享有的資訊私隱,和整體香港資訊自由這重大資產。對這些建議,我是完全同意的。

要求政府諮詢及修訂法例之外,我們作為網絡公民社會一份子也要留心和抗衡社會上一些對互聯網私隱和言論自由不利的行為和言論,我就試舉出一個例子。不久之前,政府資助的香港教育城的討論區內,出現一些色情文字內容,而這件事就引起的一場小風波。

其實,對任何網上討論區來說,這些不速之客不足為奇,當然,事件反映香港教育城的運作有必要改善,但令我真正感到不安的,反而是一些自稱互聯網專業人士的言論,要求當局關閉討論區,不止斬腳趾以避沙蟲,更可怕的是他們對網絡開放言論的態度,簡直令人心寒。

我希望我們發展網絡公民社會關注,就是要透過本地及海外工作,保持香港網絡自由、言論自由、資訊自由,並且同時創造出一個關懷、包容、自主和公平的網絡社 會環境;這個社會之內,不會沒有問題出現,但我們要的是同心協力地面對和嘗試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一些收緊網絡公民社會的手段,損害我們這重要的、共同擁 有資產。

Thursday, June 01, 2006

香港電台 公民社會(4): 「用戶權利約章」

「用戶權利約章」

寫於 2006年06月01日 上午11時51分


我與業界一些網絡保安專業人士,近期已經多次表達對音樂及電影業界執行網上監察,並透過法庭向互聯網供應商取得用戶個人資料這個程序的一些部份,有所保 留。首先,我要清楚表明,我們是萬分尊重版權和支持音樂及電影業界的版權擁有者,以合理方法尋求民事索償,包括透過法庭向互聯網供應商要求取得用戶個人資 料這權利。

不過,問題出於業界進行的網上監察,缺乏透明度,不少網絡保安專業人士都對部份所用的監察技術和執行方法很有疑問,本來,互聯網供應商應有責任在法庭上向 音樂及電影業界所採用的技術提出足夠的挑戰,又或者引入技術專家證供,但結果看來互聯網供應商未有盡全力保障他們的客戶的權益。我相信香港的法治精神,應 該給予被指控者足夠的保護和合理程序,互聯網供應商應更努力保障用戶私穩。

可以怎樣做?我會建議音樂及電影業界的版權擁有者和互聯網供應商雙方同時邀請專業人士和技術專家,在中立但合理保密之下,檢討音樂及電影業界採用的監察方 法的一些技術上和執行上的疑點,加強向網民公眾問責,亦無損業界索償機會;而互聯網供應商就應該確立「用戶權利約章」(user’s bill of rights),我深信這是網絡公民應努力爭取的,因為今時今日,互聯網供應商實在擁有太多用戶的個人資料及使用私隱了。

互聯網熱潮回來了

互聯網熱潮回來了!五月《財富雜誌》有專題文章以「The Boom is Back」為題,分析互聯網的新一波;從各方面數據和研究支持,互聯網真的再熱起來了,雖然今次這第二浪與上次那個泡沫也確實有不少相異之處,我們從上次的爆破經驗,的確上了一課。

也因為新一波的不一樣,這次熱潮並沒有之前的引人注目,一切比較之前的「不理性亢奮」,都要來得低調。真的,不論是投資者、創業者、用家以至分析員,全部都學精了,即使之前有一個Google和幾個像Skype等的成功個案,但亦沒有帶來盲目的追捧,把其他互聯網公司價值不理性地拉高。

真的,第二浪的創業公司,大多不會找個什麼”.com”的名字;不錯,那些創投公司的大帝又回來了,但他們今天不會爭相恐後地,像羊群地相信那些國王的新衣的故事,從他們以至個人投資者,現在都老實得多了,不過,互聯網的增長一直沒停或慢過下來。

例如,2000年美國寬頻互聯網用戶只有兩百萬人,至2005年末已有七千三百萬人,當然,中國互聯網的冒起,才是最觸目的:上世紀末中國互聯網用戶還與香港用戶數目相約,但今天已有近二億人上網,僅次於美估計甚至有一半是使用寬頻的,即是比美國寬頻用戶更多。

《財富雜誌》例舉了十二個「令互聯網再次熱起來的網站」,且看閱下曾經聽過幾個,登入或使用過幾個,從中可以自我量度自己的網絡分數,看看潮不潮。

首先出場是YUB這「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ing)與廉價購物的結合體,YUB與網上商店合作,其用戶購物可獲現金回贈,用戶更可邀請朋友加入網絡,或認識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如果互相幫忙而引致成功購物,雙方都可分享回贈。

Craigslist1995年三藩市的Craig Newman成立的網上分類廣告和討論區,在1999年已登記為非牟利組織,現時的Craigslist以每個城市分成網上區域,點擎率排名仁僅於雅虎AOL微軟GoogleeBay新聞集團網站之後。

第三個是在美國學生當中非常流行的Facebook,這是一個哈佛第二年生Mark Zuckerberg2004年成立的網上學生聯絡目錄,至今已有七百萬註冊用戶,年初得到了二千五百萬美元創投基金,公司估值已達五億五千萬美元,而剛廿二歲的Mark當然已離開了哈佛啦。

接的Gawker,可算是個網上狗仔隊,專門報導古怪八卦消息和追名人明星,在其”Stalker”區內,網民可以「投稿」曾經在那理看到明星的內容,倒也八得抵死。

Google眾多的新服務之中,Google Maps榜上有名,用戶能以這網上地圖服務在衛星影像與平面地圖之簡轉換,感受從太空高空zoom in自己家園的感覺,的確與別不同。

名單亦括了美國職業棒球聯賽的網站MLB.com,因為它是同類職業體育聯賽機構之中,網站服務最先進的一個,尤其是在川流影音內容方面;本地用戶中美棒迷大概不多,但體育內容實時可觀性強,試想英超足球能在官方網站上直播就明白了。上月本欄介紹過的YouTube,是網上用戶自貼短片的最流行網站,是名單中的另一個video代表。

筆者去年也曾在此介紹過維基百科(Wikipedia),個完全屬於網民的非牟利網上百科全書網民除了可大量資料,他們更可以貢獻內容人人都是編輯之一Google代表撿索,Wiki就代表解釋了。

MySpace可算是近年冒升最快,用戶最多的博客(blog)形式網站,去年七月賣給新聞集團,收了五億八千萬美元,當時已擁有一千八百多萬年輕用戶,年人不在MySpacespace,就out了。

雅虎雖沒有直接在名單上出現,但幸好還有它去年初收購的照片分享服務網站Flickr用戶從電腦或數碼相機照片、建立照相簿、將照片發送到搏客等。Flickr較其他相片網站特別之處,是它除了是個讓用儲存數碼相片外,更加入很多社會网絡功能

Pandora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音樂服務,你只要把喜歡的歌名輸入,Pandora就會利用其龐大資料庫,找出那首或相似的歌曲加入你的「電台」,別人亦可以「收聽」,而這些音樂都是獲合法授權在美國之內於網上播放的,不過香港用戶就只「有得睇,冇得聽」了。

最後,第十二個是各位可以領養網上寵物的Neopets,既領養就要照顧牠們,而玩家就可以得到和儲存分數,參與探險和遊戲,在小朋友間尤其流行,網站甚至已有中文版啦。

這些例子大部份比較偏重美國口味,但《財富雜誌》也指出,有些服務如網絡遊戲,可說是亞洲國家的自全創新,發展也超越了西方。上次網絡熱潮時,外國有什麼點子,這裡都會有人抄襲,但這次網絡第二波並未見此現象,一方面不要盲目跟風,是一件好事,但若然是因為本地網絡創業市場已死,或創業者與投資者雙方都太小心,不肯take risk,浪費時機,那就不妙了。


刊載於《CUP》2006年6月第5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