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8, 2007

選誌 2.28.07:財政預算與競爭選舉

財政司司長今天上午公佈了新一年的財政預算案,對多數香港市民尤其中產人士,又退稅再減稅更免差餉,財爺算是大派利是,即使不敢說所有人都滿意,但相信至少笑面比不滿多些。與朋友談起財政預算案時,有人說特首曾蔭權現在的支持度只升得更高,尤其宣佈財政預算案正好是行政長官候選人答問大會的前一天,時間啱啱好。一方面,這也難怪,經濟好的時候,在任者在競選連任時一定會這樣做來爭取支持;另一方面,曾特首和財爺這次派糖落手比預期重,這也顯然是有競爭選舉的結果,市民應該清楚看見民主制度的好處。

在財政預算案的其他部份,我當然特別關注與資訊科技界有關的部份,而當中最受注目的,應該是政府計劃在未來兩年,斥資2.1億元,在全港政府場地,在一年內優先在政府圖書館、文娛中心、 公園和市民常到的政府辦事處設立無線上網熱點,提供免費無線上網服務。加上早前工商及科技局宣佈開容許無線寬頻商以象徵式費用在政府擁有的室外設施,如路牌和燈柱等,安裝無線上網發射點,並協調修改有關電訊服務限制條款,這可算是一個適合香港的無線城市方案,一方面保留以市場主導,但又肯以政府帶頭,並有限地提供免費服務,讓更多用戶能試用。

這兩年多來,自從我在2004年有機會透過與台灣合作夥伴工作關係,接觸過台北無線新都的建設後,一直在建議香港推動無線城市,在數碼21策略發展委員會多次提出,去年業界與特首會面談施政報告時也口頭及書建議,寫過相關的文章也很多(太陽報28.10.2006
無線城市應列入數碼策略、信報9.10.2006台北力挺電訊發展」、信報8.7.2006香港不要做守財奴」、信報9.9.2004台北無線網絡搶前一步等),所以,我敢說是「成功爭取」,但當然不止我一人,當中還有香港無線科技商會會長趙志洋、香港電腦學會會長李惠光和香港科技大學 學術副校長(署理)錢大康教授等。

不過,雖然政府政策方向已定,執行細節與速度仍是業界須要監察的,例如有些網絡商已經計劃申請提供室外無線上網服務,但仍詢問無門,政府場地安裝無線上網熱點也要與康文署等協調得好一些,加快建設速度及優化向市民的服務平;更重要的,是政府提供的免費服務,仍要配合商業服務商的市場,總體政策必須促進市場競爭和消費者利益。在這些地方,我和業界都必定會繼續與政府配合協調,因為我們都相信新的政策有利本地無線內容及應用開發和服務商,為他們創造更大和更開放的市場。

此外,
財政預算案還說要「在科研方面加大力度」,並「計劃放寬創新及科技基金轄下的小型企業研究資助計劃大學與產業合作計劃的限制,以進一步鼓勵應用科技的研究」,在方向上是正確的,也是我在去年功能組別選舉時政綱所要求的相同,另外政府也會把進修開支在個人薪俸稅的最高扣除額,由40,000元增加至60,000元。但美中不足的是政府仍未為中小企業培訓基金再注資,和放寬持續進修基金限制至包容所有資訊科技課程,此外,我也希望政府能重新成立為本土創新企業作投資的創投基金,改善本土創新創業者面對的融資困難。

科技業界和學界在人才發展方面近年在吸引學生都不容易,在人數和質量都面臨下降,已經令資訊科技甚至金融等產業人力資源供應亮起了紅燈,所以,政府若然真心希望支持科研發展,真的希望出現更多支志明和陳奕希的話,不能只向大學研究作支援,更要培養兒童對科學的興趣,應該在「
兒童發展基金」的機制下或獨立地以各種活動支援兒童和學生自小對科學的興趣。

如果要我為這個
財政預算案評分,在經濟大好的有利環境下,無法給太低的分數,尤其因為在無線城市方面的突破,總要給個B+/A-。唐英年司長說要盡量令所有階層的人受惠,大致上也算做到,我在想,過去一年多策略發展委員會之中的經濟發展及與內地經濟合作委員會,大概真的有助財爺把問題聚焦,集中處理。若在經濟問題上可以這樣,在政制方面有何不可?

Monday, February 26, 2007

廣管局擴大地盤堪憂

廣管局擴大地盤堪憂

  廣播事務管理局最近兩度出擊,其監管行為如常地較其所發出的勸喻或懲罰的內容本身更具爭議,可謂名副其實地把「小題大做」提升至藝術層次,究竟這是巧合還是有計劃地要加強監控媒體內容的力度?

  廣管局先向《鏗鏘集》〈同志.戀人〉特寫節目發出強烈勸喻,然後又指重播的《秋天的童話》電影含有粗話,不應在家庭時段播出,向無綫電視發出勸喻並命令刪剪對白。筆者在〈同志.戀人〉原先播出時已經在家收看了,首先聲明自己作為基督徒,個人並不支持同性婚姻;雖然感受到節目明顯對同性戀人士抱同情態度,但亦覺得節目表達得不錯,更認為這類節目即使持有立場也無不可,所以不明白也不同意廣管局指播出材料可能影響兒童和干預編輯立場地要求所謂「持平」。

  港台隨後發表聲明對裁決表示失望,對業務守則條文有不同觀點,更加正確地指出香港電台其中一項重要功能是,要反映非主流現實及意見;對此筆者完全同意及支持。其實,筆者甚至認為,鼓勵表達非主流現實及意見,本就應該是廣管局的責任,而非其打壓目標。

  廣管局對《秋天的童話》中所謂粗話的指控,更加令人啼笑皆非,這些委員竟然可以如此脫離現實,筆者也不用重複演藝、文化、電影界人士基於創作自由而提出的反對理由,只能說如果以為這樣就是保護兒童,簡直……(對不起,以下自刪不良用語)。

「道德警察」?

  更加可笑的是,本月中廣管局又針對有線電視 娛樂台的〈超級大細路〉節目,指主持人在遊戲環節中,說一名拒絕透露「破壞者」名字的兒童有義氣,「是不負責任的言論,並會令兒童誤以為不誠實地替『破壞者』保守秘密屬恰當行為」,因而向有線電視發出勸喻。這肯定是小題大做,除此之外會否更是自封「道德價值警察」的自然流露?

  明顯在過去一年中,廣播事務管理局的監管工作,愈來愈顯示出擴大規管範圍意圖的趨勢。在以上個案發生前,去年8月曾經傳出廣管局的業務守則委員會通過擴大規管範圍,除了傳統新聞及時事等節目外,電視台及電台必須盡力確保財經、針對兒童教育、針對醫療健康及問答遊戲的四類節目內的資料準確無誤,當時也引起過媒體關注,是否有此必要。

  此外,委員會當時亦通過把「恰當持平」條文延伸,建議在任何節目環節中(而非僅例如時事節目)出現任何涉及公共政策或受公眾關注議題的內容時,都要遵守「持平準則」,確保對立意見得到反映。這些建議表面上像合理要求,但控制內容表達本身就難以持平,卻必屬干預,是非常危險的事。廣管局的自我擴大,以後別說道德議題,就是政治、宗教內容也可能在毫無客觀準則下介入,香港的資訊自由長遠將會受損害。

  廣管局之以有這番動作,筆者猜想可能是基於兩個原因。首先,人的本能,如果給予了他們一些監察別人的權力,是很容易「上腦」的,做人要能自我控制不作非必需的干預是很困難的。

擴大「地盤」

  但更令筆者關注的另一個可能原因是,政府去年諮詢把廣管局與電訊管理局合併,成為通訊事務管理局之單一規管機構,當時和至今筆者也支持這項合併,只是關注未來通訊局的監管理念,是像現在比較理性、客觀和「至少介入」的電訊局,還是像現在干預性較強和主觀的廣管局?筆者當時也表態,希望未來的通訊局盡量不對媒體內容作出監管。

  眼看廣管局近期的表現,難免令人認為是其在合併前擴大「地盤」,以爭取在未來新架構下擁有相對較大權力,即使我們願意相信這並不是局方有計劃的行為,也難保不會是個別委員們在「殺局陰影」之下的本能反應。所以,各界今天對廣管局表示關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須關注未來的通訊局組成後的監管權力和理念。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2月26日

選誌 2.26.07:三二IT界選委聚會的最後準備

今天晚上與幾位共同合辦三月二日Networking的資訊科技界選委們會,為星期五的活動作最後的準備,我們正努力地把聚會的訊息傳開去,希望多些選民和界內朋友可以參加。

至今,梁家傑已答應來與我們的選民見面,但曾蔭權則表示不會來。

再重複一次,請登上http://www.itvoice.hk/date_with_itec.html登記

Register for Mar 7 Election Forum 請參加三月七日的選舉論壇



Witness the First CE Election Public Forum in Hong Kong’s history
見證香港歷史上第一個特首選舉公開論壇

各位市民、朋友:

百多名來自各個界別的選委,誠邀您參加「特首選舉跨界別選委論壇」。論壇是延續有競爭選舉的精神的一個實踐,希望促成候選人公開辯論他們的政綱和政治理念,回答選委、社會團體和市民的提問。儘管現時祇得梁家傑一候選人應邀出席,論壇或美中不足,但我們認為不能因另一候選人的迴避而剝奪市民唯一的參與機會,會堅持繼續舉辦。我們得到資深傳媒人、城市論壇前主持吳明林先生答允擔任主持人,保證會以公平、不偏不倚的原則搞好論壇。我們亦安排網上匯集問題,歡迎市民和團體參與。詳情請細閱下文。

Dear citizens and friends,

Over 100 Election Committee members invite you to join the “Cross sector CE Election Forum”. The Forum is a realization of the spirit of a Contested CE Election – an attempt to get the CE candidates together to address their policy and visions, to answer questions raised by the general public. We have invited Mr. Ng Ming Lam, a veteran journalist and previous moderator of RTHK’s City Forum, to act as the Moderator of the Forum. The Forum will be a fair and open platform for CE candidates to discuss their policy platforms, and although unfortunately we only have one candidate who committed to come, we believe we have to proceed so as not to deprive Hong Kong people of the opportunity to meet and question the candidate(s). We are also collecting questions through our website.

日期/Date: 2007-03-07 (星期三 Wednesday)

時間/Time: 7:30 PM -09:30 PM

地點/Location:

九龍塘 香港浸會大學大學會堂

Academic Community Hall,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Kowloon Tong

參加者/Participants:

香港市民和選委, Hong Kong citizens and Election Committee members

報名參加/ Registration:

在以下網站報名,先到先得 Visit the following registration web site. First-come-first-served

http://www.ce-debate.hk/?page_id=4

提交問題/Submit questions:

在以下網站提交問題 Visit the following question pool web site

http://www.ce-debate.hk/?page_id=12

Sunday, February 25, 2007

選誌 2.25.07:城市《論壇》都可以

今天《城市論壇》的內容,可從此下載。其實《城市論壇》都辦了廿五年了,公民參與有什麼可怕?

(香港電台圖片)

跨界別選委論壇的選委代表韋志堅(會計界選委)在節目直播之後向傳媒發出了公開聲明,有四點如下:

1.
我們認為所有行政長官候選人必須掌握每個機會,爭取市民對其政策的認受,故此對曾蔭權先生決定不出席論壇感到非常遺憾。
2.
我們強烈要求曾先生選舉辦公室向我們合辦選委們、參與組織及公眾解釋不出席論壇的原因。
3.
廣大市民今次清楚看到,當大眾無一人一票權利的時候,公眾的參與便會被列為不出席某些候選人論壇的原因。
4.
即使曾先生不出席,論壇將如期舉行。

而曾蔭權辦公室在星期天的回應也算是快,在下午已經向傳媒解釋,根據香港電台的即時新聞,「
曾蔭權競選辦發言人解釋,是由於已經答應出席下月1日,由多個界別選委所發起的答問大會,因此不會再出席其他同類型由選委舉辦的論壇。發言人又說,下月1日的答問大會,主辦團體較有代表性,活動的原則符合他們要求,因此答應出席。」

對此,我個人感到不能接受,因為我們提出主辦論壇在先,而且我們的代表性是基於百多位民選選委加上各社會階層的社區組織,而非小圈子選舉的分組界別定義,回應的理由明顯地是厚此薄彼,而且,兩個公眾參與不足的論壇根本不足順應民意要求。至此,我覺得已經是無話可以再說,真正拒絕三七論壇的原因,已經清楚得很了。

Saturday, February 24, 2007

選誌 2.24.07:什麼是美國總統辯論規則

今早在香港電台第二台《政壇新秀訓練班》在此重溫)與馮檢基擔任嘉賓,各分別代表三七與三一兩場行政長官選舉論壇的籌辦選委。馮身為泛民立法會議員,卻代表一個缺乏公眾參與元素的「答問大會」,難免令人有出來為人家「消毒」的感覺,但他說他在參與三一答問大會組織之後,都曾向其他主辦選委建議有更多公眾參與,但始終不被接納;他出來這樣說,我只能無話可說,因為我一向也不反對更支持任何人辦更多的選舉論壇,只可惜曾蔭權選擇不來我們三七那一個,所以我無意批評其他選委,而且,至少馮在節目中也明確表示支持應有三至四個論壇,也不明白曾先生為何不肯參加我們主辦的那一個。

更令我莫明奇妙的,是今天有報導說曾特首在昨午與立法會議員的新春午宴中,向民主派議員指我們三七論壇「沒有跟從美國總統辯論規則」、不中立而令他無法接受。但報紙的評論也對得很,說我們「不止一次發信邀請煲呔出席,惜煲呔競選辦從沒有要求與他們開會討論細節,更加沒有說明要有何式何樣的規則。一早將大門閂上,現在卻以論壇規則問題為由拒絕,怎麼說得過去?」真的,在我們提出論壇規則時已經明言那只是初步基礎建議,詳細程序根本未包括在內,仍待與兩選辦討論。

還有,談到選舉論壇時,大家都把美國總統大選辯論規則掛在口頭,不過,筆者在美國生活超過十三年,經歷過三屆美國總統選舉,在電視觀看個的多次這些辯論,相信敢說比很多香港人對美國總統大選辯論清楚一些,其實,什麼美國總統辯論規則,可以說是並不存在的,有的是一個名為「總統辯論委員會」(Commission on Presidential Debates)的常設中立民間組織,以及一些基本公平原則,選址和電視轉廣播的一些指引,和多年累積的經驗,每次辯論的程序和規則,都是候選人陣營討論同意的結果;既然沒有一套既定規則,而我們亦找來身為美藉學者的高教界合辦選委,為我們根據過去美國總統辯論的原則性指引,草擬了簡單的原則性建議,這又何來「沒有跟從美國總統辯論規則」呢?

明天《城市論壇》見。

Friday, February 23, 2007

Purdue Club gathering

Photos from a gathering of Purdue Club Hong Kong last Friday, where some of us alumni met with five exchange students from Purdue in Hong Kong this semester. Also see this from the PCHK blog.

選誌 2.23.07:重整待發

曾蔭權昨天拒絕我們的邀請,合辦跨界別選委論壇的同事就立刻在今晚舉行了特別會議,基本上決定了之後的行動大綱。

明早十時我會應邀到香港電台第二台《政壇新秀訓練班》,討論「市民所關注的特首選舉論壇問題」。星期天中午十二時在維園,我會在香港電台電視部的《城市論壇》中擔任嘉賓,討論題目足「特首選舉辦論壇 選委公眾有期盼」。希望各位有心人能到場支持。

Thursday, February 22, 2007

選誌 2.22.07:曾蔭權不來了

中午時我們籌辦三月七日跨界別選委論壇的選委代表召開了一個傳媒簡報會,公佈邀請了五個社區團體成為論壇的參與組織,包括童夢同想平等機會婦女聯席、關注長者權益大聯盟、視障動力和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我們相信他們的參與會進一步增強我們論壇的廣泛代表性,更讓更多沒有太多機會參與行政長官選舉的重要市民階層有參與和向候選人發問的機會。昨天晚上我們也再次向曾蔭權的選舉辦公室發邀請信,希望他能答應來參加我們的論壇。

今天來的記者很多,比我們之前的兩次都要多,也許他們已經感覺得到「斧頭將降」,結果,下午我們真的收到了曾辦的回覆,內容精簡,只重申上次給我們的回信已經表明參與論壇的要求(相信指論壇要公平及公正,主辦者要獨立、中立及有廣泛代表性),而他們已經答允出席三月一日和十五日的論壇,故此拒絕我們的邀請。

對此決定,我感覺極之失望和難以理解,因為是曾先生自己在閉門的選委論壇先對我們說他已經準備好參加選舉辯論的。而我們從頭開始已經說過無論所有候選人是否出席,我們都會堅持舉行論壇,至今這立場不變,而我們百多名合辦的選委下一步再會什麼行動,要待籌委會開會決定。

曾辦的回覆也暗示我們並不能滿足他們對主辦者的要求,我們更絕不能同意。首先,各界必須先瞭解這些條件是超越法律選舉指引要求的,而我們也樂見任何團體舉辦任何形式的論壇,但若然真要把我們與三一另一批選委舉辦的論壇作比較,我們百多名合辦選委是競爭選舉選出來的,他們四十八位主辦選委則大多是自動當選的,我們當中多數(但非全部)選委是提名了梁家傑,他們當中多數(但非全部)也提名了曾蔭權;但選現已進入提名後階段,所有選委都是未投票的。

真正的分別在於我們這方對公眾參與的堅持,以及對廣泛代表性的理解。三一論壇選委的代表性來自從數十個選委會界別組的四十幾位合辦選委,我們卻不認為應以這不平等參與的八百人選委會制度為基礎,而該以人民和民意代表性為本,選民選出的百多名選委,加上社會階層代表,和市民的直接參與的機會,就是我們心中的廣泛代表性。即使在公眾參與程度比較,三一論壇不容市民到場或發問,三一五論壇至今只說能容納一百名市民,但我們就估計可讓約一千名公眾人士入場。

若然曾辦認為我們的建議論壇程序甚至其他地方有何不善之處,我們都持開放態度與他們溝通,盡力希望可以玉成此事,但我們卻連機會也沒有一個。有記者今晚問我,有否覺得對我們的對待不公平,老實說我也有點這樣的感覺,因為我們早在一月二十八日已經宣佈主辦論壇的計劃,是最早公佈的一個,結果卻是如此。

事情不會就此結束,從近日媒體就三一論壇的討論可顯見,公眾參與是爭論之核心,也是民意要求,我們早也說過,曾蔭權若不來我們的論壇,市民、傳媒、選委以至候選人全是輸家,不幸言中。總之,我們不會容許自己令我們的選民和市民失望,必定會繼續努力。

Wednesday, February 21, 2007

選誌 2.21.07:計劃明天匯報論壇發展

今天年初四,是農曆年假後首個工作天,又再與其他合辦跨界別選委論壇的同事會面,為明天向傳媒匯報我們114位選委發起及合辦之論壇的最新發展,其實,早兩天的報章已經收到風,我們會邀請一些民間團體參與,明天會作交代。簡報會定於3月22日下午一時在灣仔小童群益會503室,詳情明天在這裡再說吧。

Monday, February 19, 2007

選誌 2.19.07:是誰害怕梁家傑?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位年青人的博客,她的名字是Carine Lai,既能書(英文),更能畫,可在思匯香港博客棧Carine's World看到。她的文章和漫畫這幾年來漸趨成熟,現在特別要介紹的是她最近寫的幾篇有關選舉委員會的分析文章,題為《是誰害怕梁家傑?看看數字》("Who's afraid of Alan Leong? Look at the numbers"),看看競爭性選舉在不同層次的現象。

僅在此轉載Carine的一個有趣政治漫畫:



Sunday, February 18, 2007

選誌 2.18.07:新年願望


今天大年初一,曾蔭權仍然爭取落區,梁家傑就好像放假了。

我也在此恭祝大家新年進步,龍馬精神,心想事成,寄望香港和國家都在民主、人權、經濟、環境各方面得到平衡進步,世界和平。我是不是大貪心呢?哈哈,我寧願一方面向好的方面期望,同時盡力令這些事變得更可能一些。

Saturday, February 17, 2007

選誌 2.17.07:堅持推動民主參與

昨晚從曼谷返港,今天是大除夕,早上已經與其他合辦跨界別選委論壇的同事開另一輪的籌備會議。新收到的好消息,是早前有些「問題」浸會大學的大學會堂的期,現在又沒有問題了,不知道跟傳媒的報導有關沒有。

我們暫定下周中向公眾匯報新的發展。眼看另一群選委主辦的特首候選人論壇,始終不讓公眾參與,又不設候選互相質詢,真不明白這些人在想什麼,為何要與民為敵;雖然曾蔭權已答應參加三月十五日由傳媒舉辦,有市民參加的辯論,但我想我們已百多名選委的堅持是重要的,因為,我們的堅持正突顯出這些選委對民主參與的蔑視態度。

資訊科技業面臨人才斷層

今天刊於太陽報中我的文章:
職業訓練局每年就資訊科技人力資源所作的統計,多年來都對業界了解行內的人力需求非常重要,已經成為行業一個定期的寒暑表,隨著香港經濟反彈,今年的結果是樂觀的.....」

下載全文
職訓局的相關新聞公告

Friday, February 16, 2007

選誌 2.16.07:三月二日,資訊科技界選委與您有個約會

希望到時可以見到您。我們已經邀請兩位行政長官候選人到場,與您直接地接觸。

Nine IT Subsector Election Committee Members (including Robin Sarah Bradbeer, Edmon Chung, Francis Fong, SC Leung, Alan Lung, Charles Mok, Chester Soong, Lento Yip and Sang Young are organizing the following event to meet IT sector to discuss the upcoming CE Election. The Office of Mr Sin Chung Kai, Legislative Councilor (IT) is a co-organizer.

All in the IT sector, whether you are a voter or not, are very welcomed.

Date: March 2, 2007 (Friday)
Time: 6:00pm - 8:30pm
Venue: Cliftons Quarry Bay, 6/F Lincoln House, Taikoo Place, Quarry Bay, HK
Fee: Free of charge

We have also invited Mr. Alan Leong and Mr. Donald Tsang, the two prospective candidate to attend. As of today, Alan Leong has agreed to come.

Click this link to register:
http://www.itvoice.hk/date_with_itec.htm

Thursday, February 15, 2007

選誌 2.15.07:李澤楷的提名

今晚,很多資訊科技界別的朋友及選民都收到以下由李澤楷發出的電郵,證實了他已經提名曾蔭權參選行政長官。很多人都關注李怎樣跟進他對選民有關「真民主」的承諾,他的決定,最好讓他用自己的說話解釋:

香港,2007215

各位IT界同業,你好!

首先,我再次感謝你對我的信任,使我能協助選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下一屆行政長官。我以極大的敬意接受此重大的責任。除了我們業界的發展問題外,我亦注意到你們大部份對2012年普選表示關注。隨著325日選舉日的臨近,我認為應該讓你知道我的想法。

從競選開始至今,選舉的競爭性令兩位候選人在改善香港市民生活及有關民主方面作出大量的承諾。在兩位候選人之間作出選擇並不容易。在我看來,展開有競爭性的選舉是至為重要的。假如梁家傑有得不到足夠選委提名的風險,我肯定會提名他。但是,在仔細綜觀兩位候選人的選舉政綱之後,我最終決定提名曾蔭權先生。

在過去的幾年,我一直觀察曾先生的表現和他的決策,並曾經和他直接討論過包括民主在內的各種問題。上週他親自向我表示:「我理解香港市民的需要,並將在我未來5年的任期內,"決心"(determined)解決普選問題。」我問過他是否願意把他的這個決心透露給同業及公衆知道,並得到了他的同意。曾先生對香港民主這一重要議題的承諾堅定了我的選擇,而我亦將提名曾蔭權先生。

希望大家一同監察行動及承諾。

李澤楷敬上


我們都希望知道曾蔭權的承諾包括什麼,將會有什麼行動,會否以所謂社會共識阻擋民意,會否容許人民的適當及足夠的參與。當然,無論這次選舉怎樣有競爭,也沒法改變曾當選的結果,所以,我也希望Richard沒有看錯曾的承諾,更希望他能推動曾正確面對香港人民對民主的訴求,如果他真的能把曾帶近群眾,令曾真能把香港人的民主意願,跨過那些保護既得少數利益的人而帶到北京,那當然是好事。

給曾蔭權一個機會做好這件工作,其實我們也沒有別的選擇,Richard選擇給我們一個希望,希望是成真還是落空,沒有人今天肯定地知道,一起監察曾政府在民主發展的工作,就是我們對民主進程的參與,無論結果怎樣成敗,曾蔭權的工作做很好壞,你我的參與(participation),就是我心中「真民主」的第一步。因為,「民主是要繼續不斷地在行動中被實現、體驗」。


另一邊廂,資訊科技界別的民主派選委今天下午與梁家傑會面,建議「下一屆特區政府應以發展香港成為資訊社會為政策藍本,以提升本地人才的競爭力」,而梁則已接納他們的建議。(下載梁的新聞稿。)我因為不在港,沒有參加。梁家傑支持以建立資訊社會為未來政府的政策藍本,把資訊科技揉合在各政策範疇,並接納我們九人的各項具體建議:
  • 提升資訊基建,以支援各種嶄新技術和科技應用系统
  • 進一步推行以市民為本的電子政府計劃
  • 鼓勵私營機構,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更廣泛採納資訊科技
  • 創造公平和有利競爭的營商環境,讓資訊科技業和創意工業長足發展
  • 加強推動創新文化
  • 培育通曉資訊科技技能的人力資源和知識型經濟所需的人才
  • 致力建立安全而可靠的網絡社會
  • 捍衛網絡世界的資訊自由、自主、公民權利和私隱
在曼谷的第二天

我今天在曼谷協助香港貿易發展局在此舉辦介紹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的午餐會中發言,希望將來兩地有更多合作商機。

在數碼環境中保護知識產權

我在香港電台《傳媒透視》雜誌發表的文章「在數碼環境中保護知識產權」,可到此下載

Wednesday, February 14, 2007

選誌 2.14.07:無權、無勢、無錢的人民的論壇

今朝早機到了曼谷,為的是明天貿易發展局在這裡的一項推廣活動。

梁家傑今朝也去交表了,正式成為行政長官候選人,這是香港民主進程小小但重要的一步,而這次歷史性的選舉,也將在日內曾蔭權也正式成為行候選人之後,踏入另一階段。

我每次出門時都會出現一個現象,今次也不例外,就是電話響過不停,漫遊費用今次又必貴無疑矣。今天許多者打電話來問,我們百多名選委合辦的跨界別選委行政長官候選人論壇的場地,是否出現了問題。沒錯,論壇的籌辦選委同事今天告訴我,浸會大學的大學會堂管理方面今天突然說三月七日晚我們早已預訂的場地,要用來給歌唱團練歌,本來早來天我們與他們查實三月其他可以用日幾個日子,也改說已經不能租給我們。

記者神通,早就知道了,也覺得事態奇怪,但我向他們說,我暫不會猜測背後原因,但若然證實真有內情,我們必然會譴責有關人士或單位。這事也令所有人看見,我們辦的論壇,是無權、無勢、無錢的人民的論壇,我們至今仍沒有得到所有侯選人答應參加,也不可能在香港會開會與候選人談安排,但不要以為我們會放棄,我們不會的。

在曼谷的第一天

已經很多年沒有來曼谷了,交通一樣那麼擠塞,但另一個最強烈的感覺是「消費主義」,走進新開的Siam Paragon,第一個感覺是很像台北101,唉,又是全球化。

Tuesday, February 13, 2007

選誌 2.13.07:讓候選人面對公眾吧!

今天有公事到了深圳開了一個會議,再趕回港在傍晚與其他籌備跨界別選委論壇的同事開了會議。始終農歷新年期近,這幾天行政長官選情有點慢了下來,但我們的論壇仍有新的進展,賣個關子,新年假前後可有宣佈。從新聞聽到三月一日那邊的論壇也有些麻煩,梁家傑一方不滿論壇不能有公眾參與,而曾蔭權一方也說不反對公眾參與,既然如此,我們當然歡迎曾蔭權快些答應來參加我們在三月七日或其他方便日子舉辦的辯論。公眾參與的論壇是民意所向,那些不願讓候選人面對公眾的選委,愈拖拉愈難看。

明天梁家傑應該遞表了,曾蔭權也應該差不多了,選情會有點新刺激,但我明早要飛往曼谷一行,周五晚回來。

Monday, February 12, 2007

選誌 2.12.07:早行年宵

今晚是年宵的首個晚上,我之後幾晚也沒有時間,所以今晚就去了。這十多年來,我每年都會到維園年宵,在支聯會的攤位探一下寫揮春的華叔,買幾張他寫的回家去掛。

剛才還經過公民黨的攤位,余若薇正在網絡電台現場直播,我被Audrey拉去講了幾句,我說希望新年願望成真,心想事成,什麼願望什麼事?當然是我們百多名選委合辦的讓公眾參與的選舉論壇,有賴曾蔭權讓我們能豬年快樂了。

準特首須加強經濟政綱

準特首須加強經濟政綱

行政長官競選已經展開,最後結果雖已早定,但競選的過程是重要的,也能為香港政治文化和民主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作為選委,責任不止於提名和投票,和向候選人爭取業界利益,也有責任詳細分析候選人的政綱和在各方面的表現,建立各種平台,向選民以至所有市民交代,並且利用自己能參與選出特首的機會,盡一切辦法推動社會前進,筆者就是憑着這些理念,參與這個不完美制度的小圈子選舉。

先看兩位候選人的經濟政綱。梁家傑經濟政策題目是〈我們要走的正確方向〉,可惜內容或具體政策欠奉,僅提出了幾條問題和答案意見,例如,香港不是沒錢,香港並非被邊緣化等,卻沒有分析香港未來的競爭能力,只籠統地指出政府與商界關係有官商勾結之嫌,這最多只能說是針對大財團的問題,卻完全沒有提出任何產業或對中小企政策,或與中國經濟融合的方案。

梁家傑的經濟政策也真的是他各項政綱之中較弱一環,經濟政策中提出的工作重點,反而是尊重法治、重視教育和環保、辦好公共醫療等這些應包含於其他政策範圍的東西,而在提及制訂公平競爭法時,卻建議「由地產界開始」,比政府諮詢的跨行業性立法,反而退了一步,更是令人費解。

梁欠實際

梁家傑承諾,不會多徵稅收,或過量撥入儲備,「任何多於要求的盈餘,必定物歸原主,還給香港人」;不過,政府稅收和儲備與個人儲蓄是兩碼子的事。筆者認為,目前香港公共財政的情況,不是收稅太高,而是稅基太窄。推動商品及銷售稅的失敗,是因為政府推銷手法和管治能力問題,各界對政府不思進取的過分保守及不願意支持本土經濟這些理財理念,投下不信任的一票。

若說梁家傑的經濟政策欠實際,曾蔭權 政綱中包含在「進步發展觀」之中的經濟政策,也同樣沒有提出任何新意,有關基建、金融、航運物流、旅遊等各方面的政策綱領,與以往在施政報告和不久前香港回應國家「十一.五」行動綱領內容,大同小異,安全有餘,卻不足以滿足競選政綱應該給人的期望,也沒有具體分析如何為香港爭取新的競爭力,給人「打守勢波」的感覺,若然曾蔭權能踏入「無後顧之憂」的第二任,我們有理由期望他更進取些。

曾缺新意

曾蔭權的政綱包括了一段是關於創意產業的,但卻如前所述一樣,沒有什麼新意,只集中於重申政府支援電影、品牌等方面的發展,卻沒有深入研究強化創意文化、鼓勵私人企業研發、改善與內地配合,以及發展香港為區域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措施。總括而言,兩位都應考慮推出加強版v1.1的經濟政綱。

曾、梁兩位候選人,都未有就資訊及通訊科技提出具體前瞻建議,這也是最令人失望的,因為這樣是不能令人有信心香港能面對經濟轉型、發展知識型社會這些大挑戰;資訊及通訊科技產業僱員多達八萬多人,經濟貢獻不下於旅遊這些支柱產業,但卻一直未得到政策重視,曾、梁兩位有必要就資訊及通訊科技產業對經濟、社會、教育等各方面的政策,提供補充政綱。最後,筆者從2月初起會盡量每天為行政長官選舉每天寫日誌,向選民及公眾如實報告,這算是作為選委盡的一些責任吧,歡迎提供意見。網址為charlesmok.blogspot.com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2月12日

Sunday, February 11, 2007

選誌 2.11.07:平衡道德與媒體自由

主日崇拜時教會發出了「一人一信支持廣管局《同志‧戀人》節目的裁決」行動的緊急呼籲,要求以民意支持廣管局,以免廣管局要就事件道歉,作為基督徒,我對這種行動感到非常失望。

教會擔憂日後傳媒將「更肆無忌憚的鼓吹同性戀,讓異議者消音」,這說法我完全不同意,事關香港電台製作的《鏗鏘集》的這集內容,雖然對同性戀人士及同性婚姻抱同情態度,但說成「製作不完整、偏袒同性戀、鼓吹同性婚姻、有不適合兒童觀看的成分」,則屬過份主觀,言過其實,並不合理。

我並不支持同性戀合法化,但教會若要打壓傳媒言論及編輯自由,就只會失去人心,弄巧反拙。廣管局近年過份監管內容,是開放社會所不容,若然廣管局連同性戀內容可以加以干預,以後別說道德議題,就是政治、宗教內容也可有毫無客觀準則下介入,香港的資訊自由必受長遠損害,更不要說《秋天的童話》的幾句俗語了。

基督徒也不能只看表面,面對同性戀這道德敏感問題,不可盲目打壓,應該先以愛包容。一時衝動,侵害言論自由,得不償失,反而溫柔地向港台請求未來以另一角度報導,豈非更好?

今天梁家傑宣佈他的政制政綱,而昨天我們資訊科技界的李澤楷也出來公開了他曾經對曾蔭權要求交待2012雙普選,他說在他接觸的民中,多數支持民主普選;當然他的選民也是我的選民,我也可證實IT選民對民主的支持。消化一下梁的政綱後,再比較兩位候選人在政制方面所提出的方向與內容。

Saturday, February 10, 2007

選誌 2.10.07:看浮稃記

今天早上與我在科大的mentee見面,下午就為參加國際成就香港部(Junior Achievement Hong Kong)的數十家中學的老師和同學講了一下資訊科技在他們的營商比賽的應用。「幫助」年青人,永遠令我覺得自己得益的更多!

今天看完了練乙錚的「浮稃記」。我在2000至2001年兩年是中央政策組的非全職顧問,當時練先生是中策組的全職顧問,但他真的是個很沉默的人,我們的交流不多;看他的文字,當年董建華管治的問題,又再一次重現腦海,練先生的分析令我能對我們看見的表面層可作更深入的思想,而他對自己的定位,可說是代表了許多香港式愛國愛港知識份子的心聲,回歸十年,我們始終是被誤解的一群,以為支持民主發展就是反中亂港是也,而利益始終保留於既得利益者,得到政府偏聽的一方。其實,誰才是真正愛國?「浮稃記」是值得讀的書,我覺得甚至應該介紹給內地關心香港的官員看。

今天有關選舉的工作,休息一天。

Friday, February 09, 2007

選誌 2.9.07:偽諮詢假民主

剛看過晚間新聞,報導了曾蔭權會見了資訊科技界的選委,如我兩天前寫,我和被標籤泛民主派的選委,不獲這位僅排名十八位的當選選委和「中間人」的邀請;在電視機上看見只有小貓幾人,一如所料,浪費曾先生的時間也罷。

今天收到一位朋友的電郵,評論另一位資訊科技界選委的決定提名方法。這位選委不久前發出電郵,說要諮詢關於特首選舉提名的意向,當時我也曾收到這個電郵,但早幾天這位選委發出諮詢結果的電郵,我和其他泛民主派的選委卻沒有收到。無論如何,這位選委說:「至今共收回420個回覆,當中 230位建議要提名先生,171位主張提名先生...是以根據調查結果,我將會在特首選舉中提名給先生。」只有在香港現在這種小圈子選舉之下,才會出現這種偽民主的自欺欺人怪論。

朋友的評論很中肯理性,指出了三大疑點。首先,每天各大學和媒體都在搞更專業、中立及具公信力的民意調查,一名選委若連一丁點主見決定也沒有,還要做些什麼民意調查?第二,五千多界別選民選他出來之前他不表態,現在四百幾個網上不知是誰的回應就決定了他的提名,多麼兒戲,要問他為何不一早表態,讓選民貨真價實地選或不選他?

第三,在代表政制中的代表,至少應向選民交待決定的原因,至今曾蔭權的政綱已經公開,梁家傑的政綱也已發表了大部份,選委有否作研究、分析和比較,以支持自己投票決定。以一個隨便的網上投票的黑箱結果解釋提名選擇,絕對不足說服理性的IT人呀!

這位選委還說:「從各方的回應顯示,很多IT人都樂於見到一“有競爭的選舉”」,唉,現在事實放在眼前才這樣說,何必當初?現在才這些說,也不會面紅,內功有番咁上下也。拜託拜託,不要再來這套了。

最後,報告一下我們百多名選委主辦的弱勢論壇。(
弱勢是因為有候選人始終不肯來。)我們籌委會今晚開了會,我們目標不變,下周會有下一步行動。

Thursday, February 08, 2007

選誌 2.8.07:本皆是論壇,何以有不同?

我們跨界別選委特首論壇籌委會在今天中午辦了一個記者會,以高透明度地交待了我們工作的進展,包括:
  • 梁家傑已接受邀請,惟曾蔭權仍未有正面回應。
  • 更多不同背景的選委和專業界別加入主辦行列,新加入界別包括醫學及醫護,新加入選委有張炳良教授、張楚勇先生、黃英琦女士、史泰袓醫生等。
  • 辯論規則首稿公佈,參考美國總統辯論規則,基於開放、公平及平等對待的精神,歡迎候選人提供意見改善。
  • 資深傳媒人吳明林先生已應邀擔任主持。
  • 專用網站 www.ce-debate.hk 已成立,用作與各界溝通和發放門券。
李家祥先生等主辦的論壇,已得到曾先生接受邀請參加,他們也在今天下午舉辦了記者會,但據悉「開宗明義」以選委為主導,不設公眾參與,那麼真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租用能容納1,800人之多的場地。有記者告訴我,李先生在回應會否邀請我們共同主辦時說,我要求百多名選委加入他們四十多人,所以不能接受,我要澄清的是,我們從來沒有以人數作為條件,實情是李先生在電話對我們說會在他們定出安排後與我們聯絡,但我等了三日三夜也沒有回覆,即使在他們向外公佈後,也沒有理會我們。我必須表明的是,我們至今也是有誠意合作的,包括互相支持舉辦論壇,但我們所受的對待,令我們深感失望。

我在記者會上引述選舉管理委員會行政長官選舉指引,明確支持任何組織主辦選舉論壇,「作為促進公民教育或其他目的」,只要「根據公平及平等對待候選人的原則」,所以,選管會是認同選舉論壇的公民教育作用的。曾先生在宣佈參選時說過,所有香港市民才是他的老闆,所以,我們深信我們主辦有公眾參與的侯選人辯論論壇,對所有人都有重要的公民教育效益:
  • 教育特首候選人,誰是他們真正老闆,是人民。
  • 教育八百名選委,他們的真正老闆也是人民,即使他們是自動當選,也不應是特首的真正老闆。
  • 教育所有香港市民,提醒他們港人治港,他們才是老闆,不能被他人包括部份選委矮化。
難道曾先生會認同,在他見這份工的過程中,連老闆都不准入場,不許發問?這世上那有這些奇怪的見工?我深信我們在建立的是個公平、公開、公正、透明的平台,對未來特首爭取市民支持認受,百利而無一害,是否有些人只顧抬高自己身份,過份護主,反而不管未來特首施政?我們在建立的平台,如果能成功舉辦這論壇,香港必得多贏,否則所有香港老闆和打工仔都是輸家了。過年在即,曾先生可以讓香港人心想事成嗎?

在此,感謝資訊科技選委梁兆昌,昨晚通頂完成了網站的初稿。

情人節祝願

另外,今天收到程翔夫人劉敏儀女士親筆簽名的來信,信中感謝特首曾蔭權協助成功爭取程翔移轉廣東服刑,並請求選委協助向特首候選人公晤時為程翔發言,讓他能早日保外就醫,回港診斷。劉女士沒有提到希望與他的失婿團聚,但這也是盡在不言中了;下星期三就是情人節了,我祝願這倆有情人能早日團圓。

釋放程翔 Release Ching Cheong
程翔網站

Cyberport tour

Today, after the Digital 21 Strategy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 members were invited to tour Cyberport with the committee's Chairman, Mr Joseph Wong, Secretary of Commerc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including facilities like the iResource Center, Wireless Development Center, and Digital Media Center.


There may be still a lot of misconceptions about Cyberport, but away from the limelight, it is in fact beginning to add useful values to Hong Kong's IT infrastructure and capabilities, especially in the areas of new media development and wireless applications.

Wednesday, February 07, 2007

選誌 2.7.07:是親疏有別,還是擦錯鞋?

今天傍晚有記者找我,問我有沒有收到曾蔭權先生邀請與資訊科技界選委會面,原來,曾先生在星期五竟然約了IT20的當選委員和落選成員會面(但不包括我,雖然我是IT20成員之一),所有泛民主派已提名梁家傑的選委,都沒有被通知。

記者告訴我,負責聯絡的簡文樂(Paul)向記者說因為見曾先生的時間不多,無謂邀請那些不支持曾先生的人,要見遲些才見;奇怪的是,那些落選人士卻不會浪費曾先生的時間。這個安排對選民一票一票選出來的,二十位選委之中的一半,包括得票最高五人中四位,和最高票十人中的七位,完全當他們不存在,不是個有意的侮辱又是什麼?IT20的部份人把團結業界常掛口邊,原來只不過是一言堂。

這個會見業界代表的安排,與昨天與曾先生見面的會計界別,很不一樣。昨天會計界十多位選委與曾先生見面,包括七名已提名梁先生的選委,據我在場的會計界選委朋友告訴我,他們能自由地每人得到相約時間發言,這樣,才是團結業界。負責聯絡會計界的是陳茂波(Paul),我有幸與他在交諮會共事,他熱心服務社會,做事公正理性,是我尊重的朋友。可惜,同名不同品,是我IT界之家門不幸。

聽說在會計界與曾先生的會面中,曾先生也爭取泛民主派選委的支持,後來這些選委也對外說有一票兩投之可能。我很難相信曾先生厚此薄彼,不想得到IT界另一半的選票,是否有人像曾先生在上周六答問會中所說的有人「擦錯鞋」?所托非人,這些人為的是自己向中方討好,還是IQ低自以為是愈幫愈忙,都有可能,但沒有可能是為了IT好,更沒有可能是為了香港好。

也好,我們便集中為業界,為香港努力吧。聽說王永平局長今天在立法會答問中說政府會考慮容許無線網絡商租用路上設施建立熱點以提供服務,這是我和業界朋友為年推動政府正視的「無線城市」的一小步,令我們覺得努力沒有白費,雖然與理想距離仍遠。別人要爭風吃醋,讓他們去吧,有些事總要某些人才能做。

還有,直至今天,雖然我們一批百多名選委仍然在等,有幸已獲曾先生答應參加的論壇的選委和他們的代表李家祥先生等,仍然未向我們接觸;香港就是這樣,既得利益者不會積極與弱勢社群分享。所以,我們也不只在等,明天在下午一時會召開記者會,交待我們工作進展,繼續努力希望曾先生改變初衷。明天再報告舉辦論壇新的發展。

Tuesday, February 06, 2007

選誌 2.6.07:等待遊戲

昨天,李家祥先生說,他們籌辦的論壇的程序安排已經決定至七七八八,婉拒了我們的參與,說會在晚上開會後與我們聯繫,收取我們的意見。不過,至今,他仍未回覆我們。

我們百幾位選委希望主辦多一個獨立的選舉論壇辯論,不過,既然曾先生的選舉辦公室請我們與李先生那四十多位選委合作,我們也帶著誠意去談,保持開放和合作態度。

然而,我們是不會等了又等地與人家玩等待和拖延遊戲的。嶺南大學在月初所做的調查,指79%受訪者希望曾蔭權以及梁家傑公開辯論競選政綱,所以,我們仍在努力,本周內會有進展。

Monday, February 05, 2007

選誌 2.5.07:曾蔭權說不了?

今天,我們跨界別選委特首論壇籌委會收到了曾蔭權競選辨公室對我們邀請曾先生出席三月七日舉行候選人論壇的回應,說已經答應了另一批選委在三月一日舉辦的論壇,與曾先生在他競選日誌寫的一樣,雖然沒有向我們說不,但意思已經很明白,是婉拒,是親疏有別?

我當然有點失望。我們在一月廿八日已經宣佈及正式邀請兩位候選人參加論壇,當時已有過百位選委合辦,另一批選委在之後數天才出來又說要辦論壇,但請留意,我們兩者要搞的,恐怕完全是兩碼子的事。我們有過百位選委合辨,絕大部份是由專業界別的選民投票選出來的,並正邀請所有八百選委「咁高咁大」地合作合辦,每天有更多的選委加入;但另一邊廂只由四十多位選委發起主辦,當中相信大多是自動當選的,只不過邀請八百選委到場參與。曾選辦說主辦單位要有廣泛代表性,兩者中誰較有民意,較代表香港人,還用多說?

不過,我們不是要與其他人爭辯什麼廣泛代表性,畢竟這始終不過是小圈子玩意,我們支持任何人或組織有機會多辦選舉論壇和辯論,令候選人更多面對人民,而焦點更不應在於主辦者是誰,因為根據行政長官選舉指引,論壇必順依從「公平及平等對待」原則,我們當然不會犯規,候選人沒有擔憂理由。選舉指引的11.16條指:「選管會也呼籲所有候選人盡量出席這些選舉論壇,好讓選民及公眾得以了解他們的政綱。」

所以,問題不應該在乎誰人主辦論壇,應該在乎論壇的程序,我們主張公眾在可能之內有一定情度的參與,包括現場參加或提問,以及侯選人互相發問及跟進;但另一邊受到曾選辦垂青的論壇,已經說將以選委答問為主。當然,我們專重候選人的意見,但若我們在未有機會與曾選辦討論這些細節,另一方也根本未明確描述論壇程序之前,曾選辦已經捨我取他,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我們也深信,公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會被愚弄。

是失望,但未絕望,我們仍會與曾選辦及那另一批選委論壇的代表相討。民主路就是這樣,要爭取,不是賜與。

OGCIO's first ICT Industry Forum

OGCIO held the first ICT Industry Forum today, and the two topics discussed were wireless city network and software adoption by SMEs -- the first being a recent hot topic and the latter being a long-time issue that remains unresolved.

I have been a proponent for wireless city in Hong Kong for a long time*. Recently, Donald Tsang as a Chief Executive candidate mentioned this in his election platform. saying that he would "expand wireless broadband facilities in public areas." PCCW Wifi announced its plans for city-wide coverage, but open space access in the city is still lacking. The key reason is that regulatory changes are necessary to allow operators to provide public services in open space. OFTA should immediately initiate a fast-track consultation to open up the provision of Wifi or WIMAX services in open space, and make sure that the proper environment for competition can be created and maintained, so that consumers will have choices. This is the key issue that we are facing now.

On the second topic, I have spent many years working in HKITF to improve
software adoption by SMEs. There are people in the industry that claim open-source software (OSS) is the only solution, because it is "cheap and easy to use" (really?). Some even say that one day Hong Kong should follow China to enforce "mandatory" OSS adoption. (This is as if we have to believe that the China Government is going to turn away the multi-billion investment by the likes of Microsoft and Oracle.) This is simple-minded and unrealistic, if not selfishly motivated in most cases.

I have to declare that I have no religion about the issue of software platform. I can live with my Microsoft Windows and Office, but I like my Apple iPod even more. I love free (legal) software because I don't have to pay for it, if it works. And my former company was among the first ISPs here to use Linux-based servers for our service provision, back more than 12 years ago.

But definitely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improving SME software adoption is not about OSS or any other platform. It is about solutions that work for the users, with sufficient support, and at a low cost. You cannot and should not enforce them to go any particular way. Some of those Linux-based solutions that OSS-backers are backing here are indeed as proprietary as it gets compared to others. It is also grossly short-sighted to think or say that Hong Kong "should follow China" in mandating OSS adoption. In many cases, OSS really brings about the same or even higher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o its users.

We as an industry has not explored enough about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may be promoted via industry-specific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those that may be led or induced by government transactions in some particular sectors. But, interoperability with all major platforms remains the key. Not what platform the solution runs on in the back-end or what platforms the application supports in the front end (which must support all major platforms). This is the area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can invest more -- short of simply handing out subsidies for SMEs to adopt.

*
some of my recent articlres on this: 無線城市應列入數碼策略; 台北力挺電訊發展

網上言論自由難禁制

網上言論自由難禁制

  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23日下午進行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主持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強調「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互聯網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有利於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有利於擴大宣傳思想工作的陣地,有利於擴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輻射力和感染力,有利於增強我國的軟實力」。

  安排學習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內容是「世界網絡技術發展和我國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由信息產業部的電信研究院的專家講解中國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中央對網絡發展重視,胡錦濤發表講話指出,網絡為傳播信息、學習知識、宣傳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提出了新的課題,能否積極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聯網,能否真正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途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台、「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關係到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國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國家長治久安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

  這說法非常嚴重但清晰,中國對操控互聯網管治和內容,已經提升到中央最高層次,雖然沒有用上審查、監察這些字眼,但意義已很清楚,中國政府會以積極參與來指導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及人民的應用,也可以說是明確地把思想控制的戰線延伸至互聯網的空間。

中央堅持主導

  胡錦濤在發言中提出五項要求,包括「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唱響網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傳科學真理、傳播先進文化、倡導科學精神、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還要「加強網上思想輿論陣地建設,掌握網上輿論主導權,提高網上引導水平,講求引導藝術,積極運用新技術,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雖然沒說明怎樣取得這主導權,但已經清楚地定了調,不容許互聯網在中國盛載自由言論。

  另外兩個要求是,要操控網絡產品與服務提供:「提高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提高網絡文化產業的規模化、專業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作為網絡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動我國優秀文化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加強高品位文化信息的傳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國氣派、體現時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網絡文化品牌,推動網絡文化發揮滋潤心靈、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作用」,並「倡導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淨化網絡環境,努力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氛圍,營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

  胡錦濤的最後一項要求總括了控制互聯網的手段:「堅持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有效管理,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思想教育、行業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規範有序的互聯網信息傳播秩序,切實維護國家文化信息安全。」

真正自主創新

  不過,做得到嗎?中央核心提出這些問題及向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求加強統籌協調及規管,明顯是因為感受到威脅。互聯網原本只是提供一個技術平台,但方便的資訊傳遞卻令人民通訊和思維發生變化,總結只能以兩個字:「自由」;這二十五年來,筆者從初用互聯網至目睹它改變了世界,資訊自由和通訊自由如魚得水地在互聯網上一發不收。這力量恐怕是誰也不能阻止的,尤其是在今天Web 2.0時代,網絡文化必然是互動的、人民作主表達意見的,這才正是真正的自主創新。

  當然,我希望中國領導人能真正地明白和正面利用網絡,發展和開放我國的自由和民主,因為,這是不可阻擋的。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2月5日

Saturday, February 03, 2007

選誌 2.3.07:曾蔭權與專業界別選委的答問會

今天下午我在萬豪參加了曾蔭權與專業界別選委的答問會。曾先生在會提出將會成立發展局(Development Bureau),「主管基建及交通,責統籌基建項目發展,平衡發展及環保需要」,這即是說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就受直接「開刀」影響了,但這是否只是改個名字,強調發展,但換外不換內,如何平衡發展與育?仍很難說。在改組三司十一局事上,我當然最希望能重組資訊科技廣播局,但恐怕機會不大。

在會上我以書面問題方式,問了曾先生有關公平競爭立法的問題,若要待整個社會達成共識才進行立法,會否變成拖延借口?曾先生回答說雖然共識是必須的,但「立法是誰當特首在未來五年都不可迴避的」,而且現時諮詢中的建議是方向正確的。我在這問題上立場一向鮮明,是支持立法的,對曾先生的回應基本上滿意,只希望不要等得太久。

曾先生在會上回答了三位資訊科技界選委的發問,另外兩位是梁兆昌麥鄧碧儀。梁問的有關補貼跨境工業改善環保;麥太問了有關資訊及通訊科技人力資源的問題,而曾先生回答時承認ICT人才是社會基建的一部份。

建築測量及規劃界的吳永輝說專業界別組織內有些人壓抑批評政府言論,曾先生回應指不排除有人「擦鞋」,但也可能「擦錯鞋」。吳先生說的,的確是真的,不幸在IT界也有此類人等,但願真的只是「擦錯鞋」。

曾先生也在回應法律界郭榮鏗時表示願意出席由選主辦的論壇,只要公平公正,例如根據美國總統選舉辯論規例,我很高興他這樣說,我在週一會繼續與曾選舉辦談「跨界別選委論壇」給曾先生的邀請,希望他能出席。

「星期六問責」:曾蔭權覆已有準備出席公開辯論

http://www.rthk.org.hk/rthk/news/expressnews/20070203/news_20070203_55_376178.htm#

有 選 委 指 曾 蔭 權 覆 已 有 準 備 公 開 辯 論
2007-02-03 HKT 08:30


選 委 會 成 員 莫 乃 光 在 本 台 節 目 《 星 期 六 問 責 》 表 示 , 已 收 到 兩 名 行 政 長 官 參 選 人 的 回 覆 , 行 政 長 官 曾 蔭 權 表 示 已 有 準 備 出 席 公 開 的 辯 論 討 論 政 綱 。

另 一 名 選 委 李 家 祥 認 為 在 公 開 的 辯 論 場 合 , 可 讓 參 選 人 真 實 及 持 平 討 論 政 綱 , 亦 令 選 委 及 市 民 真 正 了 解 參 選 人 。


Friday, February 02, 2007

《在數碼環境中保護知識產權》諮詢公開論壇

我將代表香港互聯網協會,在以下時間就下載侵權數碼物品在論壇發言。

http://webcast.info.gov.hk/carchive.html

《在數碼環境中保護知識產權》諮詢公開論壇

時間:二○○七年二月三日上午十時

Windows Media格式 : 現場
Real Media格式 : 現場

(約於預定直播時間十五分鐘前開始提供香港電台的電視訊號。)


「星期六問責」:談特首侯選人公開辯論

明早八時我會在香港電台一台的「星期六問責」 ,就有關邀請特首侯選人參加公開辯論,與李家祥先生對話。

有競爭的選舉,必須公開和面向市民,希望你會打電話到節目上支持!

公平競爭法不利中小企?

政府就競爭政策立法的諮詢,現已進入最後階段,近期各界包括商會、政黨舉辦的不少論壇之中,討論反而轉向中小企關注立法對他們影響,本來一般以為最反對公平競爭法應該是大財團利益,但結果他們卻無聲無影,情况實在有點吊詭。

公平競爭法本來是要幫助建立平等的市場競爭平台,中小企人士對立法的保留意見,從他們在這些論壇中的表示,首先可能出於對公平競爭法的一些誤會,因為從他們提出的部份問題,反映他們可能根本並未詳細參考諮詢文件,就已經因為某些原因而說不。

部份中小企反對公平競爭法的另一個可能性,是他們當中有些人覺得,諮詢文件中指出可能被列為非法的商業行為的定義,例如操縱價格、分配市場、控制銷售及生產限額、聯合抵制等,的確有些誤解,以為在指他們平日做生意的手法,例如操縱價格是指「競爭者之間透過協議來提高、固定或以其他方法維持貨品或服務的售價」,一般幾個中小企行家同時協議加減價格,亦不能固定或維持這價格水平,在競爭經濟學上根本是兩回事,可惜諮詢文件只概括指出這些概念,沒有清楚說明這些概念不是什麼。

另外一些要立法禁止的市場行為,更是明顯地在現代社會不可容忍的,例如串通投標、以不公平或歧視性準則協議限制市場競爭等,小數仍然希望保持行業不良習慣啲中小企也要與時並進,接納公平競爭為其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份,不能只顧便利自己的利潤最大化。

還有一個問題,是香港對中小企的定義,只計算一家註冊公司在港雇用人數,而現在不少香港自稱中小企的公司其實一點也不小,香港三數十人亦可能在內地或國外管用數以千計人員,市場力量可能也不細,所以,真正的中小企是否真的支持或反對,不能盡信這些商會的代表。

甚至有人提出一旦立法,執行機構若不能對付大財團,就會向中小企開刀以交數,這更是天方夜談,因為中小企根本無可能操控競爭,而且,從香港以往七年多在電訊業施行公平競爭監管的經驗可見,事實證明從沒有一宗投訴是有關中小型電訊商,也不存存交數之事,而電訊管理局大致在港和國際上都被視為最佳監管機構之一,可見執行機構的表現,絕非只看提出多少撿控。

筆者接觸過的真正的中小企,很多都每天要面對行業內的不公平競爭情況,從貨品供應商至小型地產經紀和建築承辦商,他們也担心立法禁止的一些行為,例如中小企能否共商統一價格、甚至特許經營會否被當為壟斷等,法例會否殺錯良民,這也無可厚非,並非人人都是競爭經濟學專家,但只要根據每項關注點分析,大致都能會他們安心。真正的中小企代大多數都支持立法,雖然他們對有些執行上的部份有意見,所以中小企必要在諮詢期在二月五日前回應。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應釋法?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這事情,香港人應該以什麼態度面對?很多人指基本法二十四條中:「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的這段文字,就是吸引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磁石,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釋法或修改基本法這些方法,明顯地即使怎樣做也是為了「解決問題」,但卻沒有人討論立法原意,甚至出生地居留權這理念的對錯,目的好像只為快刀斬亂麻,這是不理性的。

出生地居留權,或者在主權國家裡出生地公民權,在世界上雖然並非必然,但也非常普遍,包括英、美、加等國家。美國的憲法本就承認出生地公民權,但在1868年通過第十四條修正憲法確立這權利,原因是有法庭否定了黑人奴隸子女的出生地公民權;由此可見,因為歧視理由否定一些人的這種權利,是早有先例的。至今,只要母親在美國生產,即使母親當時只是遊客,出生的子女亦肯定享有公民權利;最高法院1982年的一宗判決,甚至確認了非法移民產下子女的公民權利。

出生地權利的概念,據說早在十七世紀英國案例裡已經出現。當然,近年美國因為墨西哥非法移民的問題,也有議員提出修憲,而且,香港特區在一國兩制下的居港權,只是戶籍的概念,未必與他國的出生地公民權可相提並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出生地居留權是嬰兒的基本權利之一,不可輕率取走,任何改變也必須小心諮詢及充分考慮任何特殊情況,例如港人父親與內地母親的子女,也不應在中國內地人與外國人之間有不公平的歧視。

其實,內地孕婦來港產子,除了出生地居留權之外,還有很多可能原因,包括為了逃避內地的一孩政策,而且香港的醫療水準及安全肯定能令他們更安心。在合法的範圍之內,父母為子女爭取最好的,豈非天下父母心,也應是基本人權的一部份,而我們要注意今天港產子的內地孕婦,絕大多數是完全合法地來的。當年在八、九十年代,許多港人都特地到美、加等地產子,難道香港人就可點燈,內地同胞就不可?而且這些靑年人無論回流與否,不少今天都能同時為出生國和香港貢献;香港人絕大多數都是移民之後,應該繼續地肯定新移民對社會的貢献,也應該同情他們希望改善生活的願望。

這當然不是說,本地母親等不到應得服務,也可以置之不理,而且,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往往缺乏產前撿查,令母嬰甚至醫護人員的安全都受到威脅,而解決這些問題,唯有增加資源和與內地協調,把來港產子設法規範化,所以,現時政府透過醫院管理局入境署採取的措施,包括入境設限、增助產士等,甚至在行政運作手段給予本地母親優先服務,都是合理和方向正確的;成效如何,只看投放足夠及善用資源,尤其現時港府財政充裕,實在沒有做不到的理由。

選誌2.2.07:我沒有去今天曾蔭權的選委答問會

今天早上,曾蔭權在他宣佈參造選後的第二天,舉辦了給選委的答問會。本來,作為選委,是應該參加的,但曾先生在昨天才向選委發信邀請,給我們的通知時間竟然不足廿四小時,真的不應該、不必要,也不專重選委(或任何別人)。所以,我沒有去曾蔭權的選委答問會,因為我早已約好為一群從山西大學管理學院來港學習的教授和研究人員,討論創新科技發展,結果得到很好的交流。

後來在電視上看見答問會的過程,看到所謂的答和問,肯定自己不去沒有損失。但無論如何,明天下午曾先生給專業界別辦的閉門會議,雖然沒期望,我還會去。記得2005年他連一條資訊科技界選委問的問題都沒有回答,這次又會如何?

Thursday, February 01, 2007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iPhone

有什麼產品,可以尚未推出市場之前的半年,已經令世人一見傾心,令其公司的股價急升,令對手的股價卻大瀉?當然,是剛由蘋果電腦改名為蘋果公司宣佈的iPhone手機電話,說是「一見傾心」,真不為過,因為這東西全世界大概除了蘋果的工程師和高層之外,全世界的人都只曾在電視、網頁或報章上見過,而不曾觸摸,但就已經讓百萬人著了魔一樣。


喬布斯(Steve Jobs點石成金的本領肯定無可置疑,但iPhone是不是喬布斯的另一傑作仍是未知之數。基本上,iPhone就是手機與iPod的結合體,當然現代手機功能也不單止於通話,互聯網和數據功能包括電郵、瀏覽網頁等不可少,再加上拍照,iPhone的功能也是這些,若有突破之處,主要應該在其屏幕觸控技術,不過,這種控制方式不久前已在LG推出的手機見過了。

iPhone會否像iPod一樣,把蘋果推向下一個高峰?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先看iPod的成功之素,再與今天iPhone的情況比較。iPod最成功之處,是作為一個產品能與iTunes軟件及網上音樂下載服務緊扣,以一美元下載一首歌曲的零售價計算,已經在全球售出數以億計的歌曲,雖然iTunes的內容來自唱片公司,但服務本身是蘋果經營的網站,而且用戶即使在沒有iTunes服務的地區(例如香港),也會使用iTunes軟件;但在電話的世界裡,提供手機的蘋果不會是提供服務的電訊商,現時蘋果宣佈六月在美國推出時只會與Cingular這美國流動電訊商捆綁銷售,iPhone服務將會非常倚賴這個「外人」,對用戶也是多一重限制;未來iPhone在別的較開放電訊市場推出時,這種捆綁銷售模式會是種倒退,未必會為用戶所接受。

當年iPod推出時,為了凸出與其他市場上的一般MP3機不同的定位,主攻高擋次的市場,當其他品牌採用較便宜、較小型的閃記億體技術,推出較低容量像幾百KBMP3機爭過你死我活時,iPod卻集中設計及推出以硬盤技術為核心的型號,容量以數GB計,比對手MP3機容量大數十至過百倍,雖然價錢較貴,但每KB計反而更經濟,再加上獨特設計與優越的品牌和形象,成功令iPod成為隨身聽的代名詞。不過,相比之下,今天的iPhone,在定位上反而看不出同樣的優勢。

手機市場強手林立

再者,當日蘋果推出iPod時的主要對手都是一些比較小型的電子產品商,而他們的MP3機功能都很基本,只要能接到電腦把歌曲抄過來,能聽就可,但手機市場卻高手林立,像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在品牌、營銷、技術、財力等各方面,都不是省油的燈,甚至超越蘋果,所以,iPhone要從後追上,與iPod出台時的競爭優勢相比,必定困難得多。

雖然iPhone的外形和示範的確令人眼前一亮,但在功能方面,其實也沒有太大突破,甚至每方面也好像久缺了一點甚麼似的,所以,喬布斯在發佈會上指iPhone技術領先其他對手五年,是有點言過其實。雖然iPhone的大螢幕標榜視像播放功能,但初推出的美國版本支援所謂2.75GEDGE,速度不及3G,只希望到2008年亞洲版出台時可以改善;iPhone的儲存容量有8GB,比較一般手機大,但以現時iPod標準來說已經算小,只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形容,但較令人失望的是,iPhone並不支援外置嵌入式的記億體,像SD咭等,也是另一個限制。

其實,手機市場明顯不是一個單一市場,先不要說低擋市場像一千港元以下的手機,比較具功能的至少也分為較重視多媒體功能的一類型,包括拍照片和短片,以及播放音樂等,以及較重要數據通訊功能的另一類型,包括電郵、上網及其他與電腦互通的功能,像那些智能電話(Smartphone)和電子手帳電話(PDA phone)。相信iPhone現時的定位,應該是屬於前者,因為後者的主要平台如RIMBlackberry微軟Windows Mobile,在功能上都各有千秋而且成熟。

死宂:不開放的系統平台

說到系統的平台,可能才是iPhone最大問題的一環。蘋果堅持其一貫不開放系統平台的作風,喬布斯在一個《新聞周刊》訪問中說:「手機平台最好不要開放。」這也是與智能電話中的主流平台趨勢相反的,無論是開放原碼的Linux、微軟的Windows Mobile還是諾基亞主導的Symbian平台,都讓獨立應用開發者或內容提供者利用「軟件開發工具」(SDK)創作各種應用,但蘋果卻不打算提供SDK,要完全「壟斷」用戶經驗。若然這是一個單一用途的產品像iPod,問題不大,但現代手機基本上已經是一台掌上電腦,蘋果的封閉系統平台策略,恐怕並不可取;試想,至今蘋果仍未明確表明iPhone未來是否容許用戶自行在第三者途徑下載鈴聲,用戶會怎看?

還有很重要的一環,也是手機技術面對最大的問題,近年一直沒有多大改善,就是電池。隨著手機功能愈來愈多,螢幕和影音播放的耗電量也愈大,雖然以iPod經驗來看,其內置電池可供電時間其實不錯,但從其他平台經驗可見,往往令電池很快就用完的,反而是話音通訊,行內技術人員都指出,要完善能源管理是不簡單的事,蘋果在這方面成績如何,加上有點固執地堅持採用內置電池,真的在未用過真的一部iPhone之前,我們都未必能知道。

iPhone到達亞洲市場,要待2008年,我們還有點時間才決定買或不買,但筆者暫時寧願考慮一部更大容量的iPod,把更多的內容儲起來,尤其方便可隨處聽(不一定隨身聽),像在家、辦公室、汽車內,但手機始終要用來通話,收發電郵,又何必把部份音樂放在手機內,又要抄來改去。真的有時要用手機聽音樂的話,不如用像網上行Moov類型的非下載式、即聽的服務,豈非更適合。當然,每個人的習慣喜好不同,你們又會怎樣?


刊載於《CUP茶杯雜誌》2007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