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01, 2007

呔巾的皺紋

呔巾的皺紋

港特區十年以來,首次出現有競爭的行政長官選舉,兩位候選人的選舉策略,都非常特別地有着香港特色,事關雖然候選人都說要面對全港七百萬市民,但實際上擁有提名及投票權的,卻只落在八百位選舉委員手中,即香港人口近萬分之一,與其說是小圈子,不如說是小點子吧。

就是有著這樣的制度,候選人的網站就成為了他們向選民傳達訊息,發表政綱的主要平台,這並非因為他們重視利用科技,實是因為全港市民並非真正選民,候選人犯不著把選舉單張發給每位市民,只會寄給有票的選委,這除了省錢之外,以免市民有所誤會,以為真有一人一票,到時向當局詢問三月二十五日應該到哪裡投票,那麽就更令一些人
尷尬了。

不過,始終作為歷史性的單對單競爭選舉,可以怎樣把參選領導人的選舉網站作比較?從網站域名選擇起,爭取連任的曾蔭權用了donald-tsang.com,有些人批評先生並非搞生意,為什麼用「.com」?不過,還看其他外國政客的選舉網站,例如參選下屆美國總統的前第一夫人希拉莉的hillaryclinton.com和上屆的克里的johnkerry.com,也沿用.com頂級域名,也許是因為始終認為.com域名最為普及易記吧。

如異各位記得在2005年曾蔭權參加行政長官補選時,選舉網址是donald-yktsang.com,古怪難記,不知是否當時較佳的域名已給別人佔去,董建華也走得太快太突然,匆忙之下只好如此,但兩年之後,donald-tsang.com總算註冊回來,查看互聯網上域名註冊的公開資料,是由英資公關公司Citigate Dewe Rogerson持有(既然挑戰者的梁家傑僱用的公關公司常被人強調是美資,這是平等對待);但再查看donaldtsang.com,就屬一位住在美國加州Union CityLeonard Meng Lee先生擁有,曾特首仍未能收歸己有。


但若要批評donald-tsang.com這個域名選擇,應是說為什麼不用.hk頂級域名,以突顯曾蔭權的「香港血,
香港根」,也可支持本地資訊基建;相反地,梁家傑的競選網站取名competitionforce.hk,就達到了利用.hk突出香港為本,不過與他的議員網站alanleong.net相比,不同的是沒有以他的名字掛帥,反而以「角力」為競爭主題,這取名的好處是能在爭取提名者期間,突顯有競爭特首選舉,但在確認為候選人之後,取名又有點「過氣」,不過,這也顯然是梁營的所料之內,策略上突出競爭多於梁家傑本人,反正始終結果已定。

曾蔭權網站似YouTube

曾梁兩位的選舉網站,大抵依隨其那選的主調顏色,即分別為淺藍緣(與曾2005年時一樣)和粉紅,但在其他方面做法都大不同。曾蔭權網站主頁以一個視頻(video)窗口為中心,令人進入時有點YouTube的感覺,幾星期來也有新的短片加入,效果算是不錯,但網站的其他內容,在質在量美其名就是簡潔,實情是有點弱,就是最重要的政綱部份,也只以PDF擋案供下載,而沒有HTML的文字版,並不方便瀏覽、轉載和比較內容,這只能以一字而評,懶。


曾的網站中的留言板,並非開放平台,留言也要通過檢查,當中讚多彈少,這當然並不令人驚奇,但相比梁網站中的留言板和討論區,梁收到的留言就少得多了,原因未知為何,難道先生的擁護者真的多很多?


相比之下,梁的選舉網站比較傳統,但提供的內容在量上也較多,除了政綱之外,還有十多篇「重要發言」,而且還有請求「捐助和義工」部份,令人有較多可以參與的感覺和機會,但曾蔭權就大概早已經在各工商界大水喉收夠手了,所以也無此要求。


筆者一向覺得台灣選舉中對新媒體的應用,包括互聯網和流動電話,都比香港先進和更具創意,也能令人民更投入和更多參與,例如提供支持(或批評對手)內容的電郵、電子咭、短訊或壁紙等,讓支持者下載並大量轉發,但在香港這並未有普及,未知是港人本身政治冷感,還是因為他們無法參與,所以政治冷感?不過,從網上流傳把曾蔭權競選口號改編版所見,香港人有創意,政黨和候選人應該更多研究如何善用這些工具傳播訊息,以聯繫和團結選民。


現時香港政客和選舉網站都是單向為主,由上而下,以提供資料為主,缺乏互動,更別說Web 2.0了。就看先進民主國家的例子,像克太的hillaryclinton.com,除了有著更大量的內容之外,更有很多與選民互動的方法,尤其是在爭取選民參與成為義工、組織社區支持活動,選民也可以在網站的“Build Our Base”部份開個人戶口,用以電郵轉介朋友成為希拉莉的支持者,戶口主人能跟進其介紹的朋友的回應,而試想候選人籍此收集眾多選民聯絡個人資料,價值多高。


就算是籌募捐款,也非單向呼籲,選民也能參與組織。選民可以開設戶口,定出自己為希拉莉的籌款目標,再發出籌募捐款的電郵給朋友,朋友可藉此直接向希拉莉捐助,選民呵自己跟進朋友的捐款與目標的距離。選民參與更能建立長遠支持關係,選民手中有票,政客處理方法自然也不一樣。究竟香港會先有民主,還是先有這些先進的網絡選舉方程?當然,這兩者之中,至少有一件是控制於香港人手上的。

刊載於《CUP茶杯雜誌》2007年3月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