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30, 2007

愛爾蘭經驗堪借鏡

愛爾蘭經驗堪借鏡

  離開香港一個星期,第一次來到愛爾蘭首府都柏林,參加dotMobi公司的政策顧問會議

  愛爾蘭近年經濟發展得很好,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性行業均持續增長,從以前一個農業經濟,變成了歐盟的服務型經濟的新小龍。當地政府積極的經濟政策,不外乎是減企業利得稅和實施土地改革,例如都柏林市中心河畔的貨船碼頭和一列老化貨倉,全給搬到外圍,原地變了「國際金融服務中心」和高尚服務型住宅,地產也熱鬧起來,價格炒到很貴,百幾萬歐羅的河景千呎豪宅雖未能媲美倫敦,但也令人咋舌。

  「忙」裏偷閒,總要看看這地方,花了半天把整個市中心走完,真是處處歷史,三、四百年前建的已經不算太「古」蹟,有近千年歷史的古建築像基督聖堂,全都是在市中心之內,保存得非常好,處處都見修復的工程進行中。若然是在香港,這些建築可能早已拆掉了。


  能吸引人才的,是城市的性格,也要以經濟發展政策配合,缺一不能。

  說回dotMobi這公司,大概多數人都未聽過.mobi這頂級域名(雖然筆者去年5月在此介紹過),但它自正式推出以來反應熱烈,至今年中已可達標有超過百萬個域名註冊。這還只不過是半年多時間而已!

政策地理優勢

  像dotMobi這樣的公司,絕對是全球化和互聯網技術促成的全服務型企業,公司完全沒有本土市場概念,產品直接供應全世界,服務提供其實也完全外判了給人家來做。愛爾蘭似乎很適合這類型搞域名基建的公司,在那裏設立總部的也不止這一家。dotMobi公司的行政總裁,一個月有超過一半時間不在都柏林,但在此地開設公司有好處,既比倫敦便宜得多,又正處歐美兩大洲之間,可直飛紐約或到倫敦轉機前往,都很方便,所以,愛爾蘭大概就定位為倫敦周邊的高技術、高增值服務中心的人才和企業集群區。

  在東半球其實也有這樣擁有地理、政策和基建優勢的地方,甚至有過之的,就是我們的香港;唯一比較遜色的,是我們的環境。結果也有像DotAsia這新進頂級域名企業來了香港定居(相信今年下半年推出市場)。將來會否有更多,就要看香港歡迎他們與否了,因為亞洲內會更積極招攬他們而又具備良好條件的地方有不少,例如新加坡。

  下機時發覺有記者朋友給我留言,說《經濟學人》的研究組織剛宣布的電子化準備程度(e-readiness)排名中,香港從第十位跳升至第四名。這對香港和我們的資訊及通訊科技業界當然是好消息。該研究計算和比較的是網絡接駁、技術基建、商業環境、社會及文化環境、法律和政策環境、政府政策和遠景,和消費者及商業應用等,顯然香港在以上大部分範疇的得分應該也不差。

還看定位

  的確香港的資訊及通訊技術與服務,在大機構和主要行業如金融、運輸、物流等的應用在質在量都很高,但資訊及通訊業在政府政策中缺乏發展方向及支持,中小企應用也不足,是「美中不足」。《經濟學人》的研究稱之為「準備程度」,實在可圈可點─條件你有了,但雖是ready,做得到與否,還要再看行動。同志尚須努力!

  有時停下來,看看這世界,是對自己很有益處的。我們和決策者都要以全球化視野來看香港的將來,例如,香港可以當中國的愛爾蘭,還是可在周邊找個支援配合自己的愛爾蘭?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4月30日

Saturday, April 28, 2007

從幾部電影到英雄的道德勇氣

終於在飛機上看了戈爾的「絕望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這部片以戈爾的個人經歷,加上他的政治家口才,流暢的表達手法,感染力強而不說教,的確是同類紀錄片之中最真最好的,而且導演和戈爾也特別強調觀眾能如何參與對抗地球氣候變化,真是人人都必定要至少看一遍的必修教材。在來回兩程長途機還看了三部“B”字頭單字片,以及「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後者的確麻麻地而已,不值金像獎如此推崇。

三部"B"字頭單字片,是「巴別塔」("Babel")、"Borat""Bobby"。「巴別塔」把幾個不同文化裡的人的不同故事,串連起來的敘事手法很好,幾個故事和主角中反而以大明星Brad PittCate Blanchett的一條線最弱,日本故事線卻是最引人入勝的,役所廣司菊地含蓄而大膽的角色演繹,那壓抑感正是最日本的一面。"Borat"是美式無厘頭,不知算是嘲笑中亞小國還是借以自嘲,總之不看也罷。

"Bobby"是我因事忙而未能在香港電影節如期觀看的影片,想看是因為Bobby本人,即羅拔甘迺迪(Robert Francis Kennedy,RFK),是我大學時期的偶像,在很多人的心中,Bobby代表了純真、平等、希望,從他在哥哥約翰甘迺狄迪總統任內當司法部長時打擊黑社會的勇氣,支持黑人爭取平等運動,至後來在哥哥被刺後選參議院,關注貧窮等社會不公,和反對越戰,Bobby代表了當時新一代理想和希望,他在1968年參選總統時在洛杉磯遇刺,也標誌了一個希望的幻滅,沒有Bobby就有了尼克遜和水門事件,想起Bobby就等於問"What if?"

電影以1968年6月4日至次日凌辰(羅拔甘迺狄迪遇剌時候)在事發地點Ambassador Hotel的不同的人在一天之內多個故事串成,不算是傑作,但也有部份出色演出,如莎朗史東演的化裝阿嬸,但穿插在故事中的紀錄片段,讓我們重溫RFK和那個年代,才是最令人回味的,或者讓新一代認識他,也很有意義。有趣但其實令人傷心的是,若然把片中紀錄片段之中羅拔甘迺狄迪講話中提及的「越南」改為「伊拉克」,以及其他講及有關貧窮和種族問題的,現在與差不多四十年前沒有兩樣。

剛好在New Statesman雜誌讀到英國政客Gordon Brown新書的節錄,以"Bobby: My moral beacon"為題,指羅拔甘迺迪對付貧窮問題的勇氣,是影響他和世人的重要英雄之一。朋友與我討論,我們都覺得中國人是沒有真英雄(hero)的,中文的英雄是威風的大人物,英文的"hero"是感染他人為更高的理想作戰,改變世界的道德指標,理想主義的浪漫象徵者;中國人文化相信、依附、服從權貴,自然只有強權,沒有hero。就算是孫中山,後期也只會妥協,沒有甘迺迪、馬丁路德金、甘地等真正「先死而後矣」,而今天常常掛此語於口邊者都僅是講講而已;孫被舉為國父,不少程度上只因為他殺傷力低,當權者才搬他出來。

中國人,何時才可以拿出像戈爾和羅拔甘迺迪這些人的道德勇氣,作真正的領袖、真正的英雄,改變我們的下一代?

Wednesday, April 25, 2007

曼聯嬴了!

既然去了愛爾蘭,當然要停一停倫敦,既然來了倫敦,這星期週中正是歐冠準決賽首輪,曼聯AC米蘭,怎可錯過,所以第一次由倫敦坐火車來了曼徹斯特,一到已見處處都是到來自意大利的AC球迷,到了奧脫福,找到了球票,雖然近山頂位,但看得比去年在史丹褔橋看車仔對紐卡素的龍門後位好得多。

曼聯一開波又靠C朗領先了,但曼聯後防只有二線出兵,卡卡利用機會上半場就為AC帶了兩個作客入球,但其實曼聯一直控制局面,終於靠朗尼下半場連入兩球反勝,最後一球補時才入!親眼看C朗和朗尼等2006/07曼聯隊的表演,和奧脫福主場的氣氛,真是一生人一次的經驗,還有五個入球,可惜四個都入在對面龍門,但也不能投訴了!(所有圖片球賽報導

下一站,倫敦史丹褔橋!

Tuesday, April 24, 2007

都柏林一行

第一次來愛爾蘭都柏林,參加dotMobi公司的政策顧問會議。大概多數人都未聽過.mobi這最高層域名,但正式推出以來已經賣了五十幾萬個,域名生意真的可以像印銀紙呀!
〔1030年初建的Christ Church,差不多一千年了!〕

「忙」裡偷閒,總要看看這地方,花了半天把整個市中心走完,真是處處歷史,三、四百年前建的已經不算太「古」跡,有近千年呵,次天公司同事帶我們去了一個著名的古老大宅和自然公園,很美,很值得,別說香港,整個中國也沒有這樣歷史與自然結合成為旅遊點,只懂叫人購物。拍了很多照片在這裡

愛爾蘭近年經濟發展很好,包括高科技產業,都柏林也熱鬧起來,地產也炒到很貴,遲些再寫寫這方面。

Monday, April 23, 2007

發展科技基建須有識見

發展科技基建須有識見

   政府建議在政府場地提供Wi-Fi無線上網設施的計劃,即將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上周向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概述計劃後,已獲得該委員會的支持。

  筆者一直支持香港應更積極發展無線上網服務,趕及全球各地的Wi-Fi城市發展,政府今年宣布的兩項新計劃及措施,包括在政府場地提供Wi-Fi無線上網設施,和在政府戶外設施如路標、燈柱等容許商業無線上網商以低廉價格租用作安裝無線熱點,都是值得支持的。

  有些人也許會說香港已落後於人,是否已經太遲,但筆者以為,總之只要向前看,始終還是要有個起步點,而且科技永不停步,從這角度看,沒什麼可以說是太遲的。

  筆者觀看了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討論在政府場地提供Wi-Fi無線上網設施的過程,其實議員也沒有提出太多的尖銳問題,但有些問題也反映部分議員對這類技術基建項目的性質和特性,掌握不夠。例如,有位議員只問政府官員有否預算使用這服務的市民有多少,以保證花的錢是值得的;但筆者反而認為,準確預測將來這服務有多少人使用並非最重要的,怎樣令更多人使用這服務,從而令無線數據服務的應用量得到提升,這才是計劃最重要的目標,水杯是半空還是半滿,視乎由哪角度看、目光有多遠。

顧慮太多

  這議員還追問政府會如何保證市民不會在使用服務時下載色情網頁等內容,其實,政府早已說過會在這些在政府場地提供的服務作過濾。當然沒有內容過濾技術能達到百分百準確結果,只能說是「盡力而為」,反而控制期望不要過高才更重要;相反議員沒有詢問政府會否過濾任何其他內容。保證網絡資訊及言論自由,肯定比擔心色情內容更重要和更值得關注。

  當然,計劃會否「與民爭利」,是另一個主要關注點。筆者在此大致上同意在政府場地提供免費Wi-Fi無線上網設施,在規模、速度、方式等方面來看,都不足以影響網絡商的商業利益,反能刺激用戶嘗試使用,從而對市場發展有積極作用,而且對推進數碼共融也有正面意義,情況好比圖書館讓人借書,是否就等於與出版商、書店等爭利?

  也有報章報道指出,在政府場地提供免費Wi-Fi無線上網設施,可能令這些場地變成上下載侵權內容物品的最佳去處。事實上,首先技術上政府作為服務提供者有很多方法去限制速度、帶寬、連續使用時間等,從而令像點對點這些活動不能在其服務提供地方內有效地進行。此外,若然這擔憂是可以成立的話,參與非法點對點人士是否早應已長駐在各大咖啡連鎖店?

  政府提供立法會文件指出:「Wi-Fi 計劃有助刺激及促進各界在無線及流動應用系統方面的發展。大量的熱點、廣闊的Wi-Fi無線網絡覆蓋,以及政府提供的免費上網服務,均對此等發展產生鼓勵作用。」這正是筆者希望政府和業界能集中精力創造經濟價值的地方,尤其因為Wi-Fi網絡能有機會讓應用及內容開發及服務商打破被流動網絡商「控制」的命運,所以政府在計劃整個項目時,應首先諮詢本地應用及內容開發及服務商,以決定計劃推行的細節,並互相配合。

勿任人亂點

  上述該議員還要求政府給Wi-Fi起個中文名字,但是否一定要有中文名才可以?Wi-Fi代表Wireless Fidelity,與音響的Hi-FiHigh Fidelity相似,Hi-Fi也沒有好的中文翻譯,Wi-Fi也一樣;台灣的無線城市服務商業品牌稱為「Wifly,沒有中文名,連在大陸一般也只叫作Wi-Fi,沒有通用中文譯名。

  很清楚的是,不是所有技術名稱都有中文名稱,亂改個名只會混淆視聽。乜議員既不懂也無科技常識,但卻有無限發言權,不求甚解,卻擺大款點人這樣那樣,希望政府在此事上不要與之一般見識,千萬不要給Wi-Fi亂點中文翻譯!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4月23日

Thursday, April 19, 2007

Report on Seminar on Copyright Reforms in the Digital Age

I enjoyed Prof Peter Yu's presentation and the discussion at the Seminar on Copyright Reforms in the Digital Age organzed JMSC, HKU.

Prof Doreen Weisenhaus, myself, Prof Peter Yu (left to right)
(http://isky.uniblogs.org/files/2007/04/img_1607.jpg)

For a report about the seminar, please click this. Don't forget to submit your response to the consultation paper!

Wednesday, April 18, 2007

青年領袖教室 3-29-2007



Monday, April 16, 2007

ICT Expo 2007

早上在ICT Expo 2007中一個香港貿易發展局深圳市信息行業協會合辦的論壇上,就「電子政務在香港的發展及未來前景」發言,下午就與泰國資訊科技代表團會面,介紹與香港合作的機會,其中多位成員我二月在曼谷已經見過面(下圖)。

加強產業研究有助決策

加強產業研究有助決策

  資訊科技界的業者,常常指資訊科技應用與香港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但可惜有關資訊科技及軟件行業與生產力和整體經濟增長的相互關係研究,在香港總好像不易找到,我們勉強只能參考外國的研究結果,不過,缺乏本土數據及研究分析,令業界和決策者不能針對自身特性對症下藥。

  在香港的資訊科技產業中,軟件業佔了特別重要的地位,正反映了我們是以軟件應用支援各種服務性行業發展。就業數據也證實了產業對軟件的側重;根據職業訓練局近年發表的資訊科技業人力調查,六萬多的資訊科技從業員中,經常地有一半以上從事於歸類為資訊科技╱軟件開發、資料庫、系統程式編制等軟件業工種。

  2003中央政策組公布的香港創意產業基線研究,亦把軟件與電子計算列為研究涵蓋的十一個創意產業之一,把產業核心活動定義為「軟件設計、系統軟件或軟件製品程式編寫、測試與品質保證、系統或資訊工程、系統整合和包裝」,但當時的研究集中於所謂獨立軟件商的活動狀況,而現實中很大比例的軟件活動是在軟件商以外的各行各業中發生,外國有研究指甚至有四分之三的軟件開發人員是在軟件商以外工作,所以,研究軟件業必須考慮此特殊因素,才能充分了解其對經濟的貢獻,以及發展需要。

了解本地優勢

  雖然外國有不少有關軟件對經濟及生產力影響的研究,但始終較少研究軟件業本身的發展動態及需要,也較少探討如何支援一個區域內的軟件業發展。因為軟件業對傳統區域經濟優勢要素,例如天然資源、運輸路徑等所需不多,一般地區政府會以對企業提供優惠等政策吸引軟件商發展,但正因為大部分軟件生產其實是在軟件商外發生,這些政策並不一定足夠或奏效。

  近年,有關區域經濟發展和競爭優勢的理論,都有新的發現。例如,米高.波特強調產業集群和相關支援產業的角色,指相關產業的企業在地理上集中而形成集群,能得到要求高的客戶和業內競爭的激勵而創新及增長。另一派則集中強調人力資源理論,認為擁有大量受高等教育的人才的區域,有較佳創新能力,經濟增長也會較快和穩建。

  提出「創意階層」的李察.佛羅里達的創意資本理論,卻指某些區域擁有的條件,例如多元文化、社會包容、生活質素等社會特質,可令有創意的人才被吸引到這些地區生活、居住及發展(或令他們離開),從而影響區域的經濟競爭力;對高科技行業來說,這關係尤其明顯。

  佛羅里達等學者去年發表題為〈軟件業的人才與創意〉的論文,根據技術(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包容(tolerance)的3T's,在美國二十五個城市地區分析這些因素與軟件業就業數據的關係,結果根據作者的解釋,除了肯定波特等有關區域集群理論(高科技集中區域有利更高的效率與更多的創新),也證實了人力資源理論,並發現軟件人員傾向群集於有很多其他行業的高教育水平及專業人士集中的地區,也增加了區域的創意水平。他們的結論是,很多地方的政府鼓勵軟件業的傳統式經濟發展政策,例如投資於個別產業,或企圖增加學術研究的技術轉移和商品化,未必足夠刺激創意經濟發展。

提供理據

  其實,很多地區包括香港和中國大陸,在過去都是以這些傳統策略嘗試支援資訊科技產業,但成績參差。若然我們普遍承認人才的重要,像佛羅里達等的理論在這地區進行實證研究是很值得的(其實他去年也發表了一篇研究中國大陸一百個地區關於人才、技術創新及經濟增長的論文,但是沒包括香港),我們的決策者才能有理據可依,有深度地釐定和調校發展政策。

  最近,有業界朋友這樣形容軟件工作:「軟件開發是一個高度規律化的工程程序,而軟件設計則是一個融合知識與直覺洞察能力的創意行為。」說得好!軟件設計和開發真的必要平衡在程序、質量、認證等方面的規範,以及敢於天馬行空的創意;在發展行業和人才所需的標準,從CMM至專業認證等,政府已有支持,但我們在教育、人力資源、產業,甚至整體城市文化、藝術、環境等政策,是否能有助於像軟件這些創意產業的發展?四年前政府為創意產業作了「基線」研究,多角度和更深入的研究和策略分析選擇,會有嗎?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4月16日

Sunday, April 15, 2007

港深西部通道百萬行

今早參加了港深西部通道 百萬行,感謝科聯系統集團主席吳長勝先生的邀請,與他公司幾十名同事和所有三萬多參加者,提前踏足了港深西部通道大橋。其實我一年多前已經隨同交通諮詢委員會來過參觀,當時港方已經基本完工,如今深方也差不多了,趕及回歸十周年七月開幕。

港深西部通道開通後,首次實施一地兩檢,對疏導過境交通必有幫助,甚至連從深圳把傷病人士運返港治療的時間亦大大減少,醫管局也經開始準備接收和應變。通道對元朗、天水圍這些香港「小西北」地區的經濟,也一定有利。

巴士回程時看見元朗大片土地都這樣地被貨櫃箱佔用,欠缺規劃,零亂無章,烏煙醬氣,令人氣憤,政府仍然什麼也沒做沒理,是怕了惡人?

Saturday, April 14, 2007

「 京、港校園對話」現場


第四次的「 京、港校園對話」今天舉行了,我很榮幸是香港方面的講員。這次其實加了碼,廣州市中學的同學也加入,三地同學一起參與這個視像會議。

京、港、滬三地的幾位同學們,介紹了他們的博客,另外幾位也向我們問了見幾條問題,從他們的發言也觀察到一些文化分別,香港的同學的介紹和他們的博客比較個人化,但很多頗標準使用像Xanga這些工具,內地的同學的創意和觀察力卻不錯,例如有同學用博客作新聞日誌,但他們也比較重視甚至接受規範和監察,香港的同學當然較習慣自由。兩地制度不同,這情況不足為怪,但隨着更多的交流,我深信雙方都能有所得,對中國互聯網發展也有益處。

Wednesday, April 11, 2007

Seminar on Copyright Reforms in the Digital Age, HKU, Apr 19, 2007

I will be speaking in the following event:

19 April, 2007 Seminar on Copyright Reforms in the Digital Age
Thursday, 19 April 2007

With a presentation by Prof Peter K. Yu,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Law and remarks by Charles Mok, Chairman of Internet Society Hong Kong


Date: April 19, 2007
Time: 5:00p.m. to 6:30p.m.
Venue: Foundation Chamber, G/F, Eliot Hall,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rom massive illegal file-sharing to unauthorized recoding of copyrighted works,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nd new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have created major challenges for copyright holders. In light of these challenges, the HKSAR government is currently conducting a consultation on "Copyright Protection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Do we need online copyright reforms? Can the reforms effectively target the digital piracy problem? Would the new laws creat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Are there other alternatives besides copyright law revision? Drawing on experi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speaker will explore copyright reforms in the digital age,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government's consultation document.


But I will not be able to join "Digital Agenda Forum: The Challenge of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Age," organized by the Office of Mr Sin Chung-Kai, on April 26, as I expect to be out of town then. Edmon Chung of Internet Society Hong Kong will represent us to present our views.

Tuesday, April 10, 2007

香港國際電影節:看的最後一部電影


"A Few Days in September"("Quelques jours en septembre")是一部法國片,英、法語對白夾雜,講的是2001年911事件前的幾天發生的特務週旋,故事本來有其可觀的好橋,但可惜沒有好好的發展,有點浪費,而且來龍去脈在電影中段已經差不多完全交代,只待神秘的中心人物最後現身,由Nick Nolte飾演的特務(令我想起John Perkins“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戲份很短但卻令人印象深刻,可惜劇本也沒把這演員和他的戲份充分利用把握。女主角Juliette Binoche稱職,但作為主角,她的角色卻只像旁觀者而已,無可發揮,另外兩位年輕男女角色,也未能令觀眾對他們發生共鳴。這片可以一看,但不要期望太高。

明師奶與牛肉佬

熱列祝賀曾蔭權今日得到中央正式委位為下任香特區行政長官,致上另兩篇葉旭輝大作!

小明的零用錢與明師奶的辛酸史

今天星期天, 爺爺嫲嫲公公婆婆爸爸媽媽大明小明一起飲茶。小明又提起和諧家庭公平問題: 一人一票決定零用錢。

就此各有各說。到明師奶發言。

“各位, 我六十二歲啦。想當年, 我同你地老豆做佐好多重大決定, 例如我地決定係祖先個神位用電蠟燭唔用真火嘅蠟燭 … 呢個決定實在係好大, 搞得唔好可能仲容易火燭!! 當時我其實已經同你地老豆有默契, 如果搞得唔好燒佐間屋, 我地就一齊永遠放棄打麻雀!!”

“麻雀我打佐四十年啦。自二十年前開始贏多輸少, 希望你明白同容忍我有啲傲慢 … 正如街市牛肉佬呃稱呃佐咁多年, 呃你係正常嘅 … 如果佢唔呃, 一定居心叵測!! 小明你記住啦, 呢啲智慧你老師唔識教你架!!”

“我呢世人好少送禮 … 放下身段唔係話咁易。好似上次拜山用剩啲菊花, 我一番好意送比強師奶, 吖, 佢竟然唔領情!! 我第一次送禮比佢佢就唔領情!! 我心裏多難過 … 我都有人性一面架 …”

“係, 我知我幾十年都關門做決定 … 但你不要忘記街市牛肉佬。我其實做人好真。你信我啦!! 我一定做好你阿媽!!”

「牛肉佬給街坊的信」

明師奶於茶樓發表辛酸史,熱爆街坊,感人肺腑,一時洛陽紙貴。唯獨牛肉佬心有不忿,感覺比人借黎過橋。

“我 四十年前入行,後來轉做牛肉,由於當時少人做牛肉,又冇競爭,覺得自已係街巿精英,不自覺就開始自已幫客人決定牛展定牛腩,開始鬧啲客,亦開始呃稱。呃稱 呃佐四十年,呢啲係環境造就,社會嘅錯! 但今日我好唔開心,好唔明白,點解新黎牛肉仔開檔之後,個個為佢打氣,踩我台?? 我知佢讀番書,唔呃稱,但係大家諗諗,我呃稱呃佐幾十年,慣佐,要改,要好大勇氣放下身段,係好艱難、好艱難、好艱難 … 但牛肉仔未呃過稱,佢根本唔使改!! 咁你地話啦,係咪應該支持我多啲呀??”

“仲有,牛肉仔黎佐之後,我生平第一次,第一次學習到原來啲客可以選擇拒絕我 … 上次強師奶膽敢唔要我切佐嗰件牛膀,我都冇鬧佢,仲笑笑口添!! 你地咁都感覺唔到我嘅誠意??”

Sunday, April 08, 2007

復活節小故事

兩名寡婦在巴士站候車,有一位非常傷心地在哭,她的兒子剛剛去世,另一名寡婦安慰她說:「我很明白妳的心情。」很傷心的寡婦說:「我不信,你怎會明白?」那位寡婦回答:「我的兒子昨天也死了。」很傷心的寡婦說:「妳不像!」那位寡婦說:「我的兒子信耶穌,現在已經在天上。」

這是我的教會牧師今天復活節主日崇拜講道時的小故事,意念當然是取材自一個傷風藥的電視廣告,死亡不是傷風感冒這些小事,戰勝死亡的權力多大!〔經文:路加福音 7:11-17〕

祝大家復活節快樂!

Thursday, April 05, 2007

香港經濟只有地產?

今晚應邀上了now財經台的「大鳴大放」做嘉賓,這已經是第三還是第四次了,記不清楚,但是第一次由李鵬飛主持的,之前的都是李燦榮。今晚的另一位嘉賓是羅祥國博士。飛哥由剛逝世的龔如心女士和她的懋集團說起,愈三百億的地產王國,令她生前成為全亞洲最富有的女人,地產業在香港當然很重要,但也不曾聽見政府有何談到地產業的政策。

我常常說地產其實是香港經濟的第五支柱產業,也許更是背後影響和勢力最大的,但卻是最「低調」的,也許當政府講及各
支柱產業時,都有支持這些產業發展的假設,但相信誰也不敢出來說支持地產商吧,地產商利益集中度高,他們生意好就是其他人樓價貴和加租;地產商主導香港經濟,也是影響香港各行各業公平競爭的一大問題,過於倚賴地產業是不利香港經濟的平衡和多元化發展的。

地產業的另一個特色,是其價值傾向集中於地和建築物的固定資產,相對其他香港主要支柱產業,如金融、專業服務、旅遊甚至物流服務,比例上較少倚賴人才,如果香港經濟繼續太過習慣這模式,對發展及追上全球知識型經濟是不利的。香港的經濟若轉弱,地產業也不會好,所以經濟活動過份以地產主導,是本末倒置,甚至變成殺雞敢卵。

以前我的文章也介紹過Richard Florida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一書,今天世界上領先經濟發展是以城市主導,來自各種創意階層行業,包括各種專業、資訊、科技、文化、演藝、體育等
的活動,政府要鼓勵知識型經濟的社會轉型,先要義無反顧地搞好教育及人才輸入政策,而教育要講啟發創意潛能,不是考試,香港卻浪費了太多時間、金錢、精神和資源在各種爭執了,官員和教育界(包括老師和政客)都有責任。

除了教育,文化、環境,甚至希望將會順利立法的反種族歧視法例,都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最基層建設,有了這基礎上,才能定出和執行各垂直產業政策;當然,香港一直連產業政策也是欠奉的。

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是不能行開的,是既得利益者為了保持現狀,包括不公平地壟斷經濟成果和政治權力,不顧貧富懸殊
嚴重地日益加劇,才不斷地誤導大眾說香港只要經濟發展,但其實香港正正不能讓這些自私的、短視的人控制香港的經濟發展,政府何時才會停止像委任田北俊旅遊發展局主席這些不道德交易和利益輸送?

Wednesday, April 04, 2007

京、港校園對話:Web 2.0 與社群參與

『京、港校園對話』是一項跨文化、跨地域、跨學科的學習及交流計劃,旨在為香港及北京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讓他們藉著視像科技與國際及本地知名人士對談,了解國際社會共同關心的議題,擴闊他們的國際視野,啟發新思維,培養多角度思考能力。此計劃由李嘉誠基金會汕頭大學 法學院長江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倡議及贊助,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統籌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國家教育部共同主辦。由2005年開始,已舉行了三次對話活動。第四次活動將於2007年4月14日舉行。

日期: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四日上午九時半至十二時半
地點: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舉行(不設訪客車位)
嘉賓講者:

中國博客網 創始人 方興東博士

中國互聯網協會 發展與交流中心主任 胡延平

香港互聯網協會 主席 莫乃光先生

演講主題: Web 2.0 與社群參與
內容:


  • 講者將探討互聯網未來的動向,介紹互聯網網民如何通過由下而上的互動合作方式,塑造新一代互聯網的面貌。講者將引用生動的案例,深入淺出地介紹社群如何通過積極的、互動和跨地域的參與,推動互聯網的發展。


  • 兩地學生也可即時透過視像網絡技術,與講者互動交流。講座語言以普通話為主。


  • 為鼓勵學生進行網上研習,大會將舉辦一項相關的專題研習活動,是項活動將於二零零七年四月至七月期間舉行。

    參考資料:
    1) Hong Kong Blogger Survey, 2005, jointly conducted by by Blog-You.com and IN-Media
    2) 中文博客調查, 2005

    Tuesday, April 03, 2007

    毛向輝@FCC

    Rebecca MacKinnon邀請我今晚在FCC參加了毛向輝(Isaac)的演說晚餐會,主題是中國bloggers的情況。

    Isaac指出今天中國已有四千萬bloggers,當中什麼人也有,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社會構造(social fabric),內容什麼也有,發揮出來的影響力也愈來愈大,例如最近在重慶「釘子戶」對抗遷拆事件中,不多久傳統媒體就封殺了消息,有位中國blogger竟然從老遠跑到重慶現場訪問事主,在網上報導,保持輿論壓力,相信對結果事主與發展商達成和解協議不無關係。

    Isaac認為中國bloggers因為面對各種不利環境,沒有free access(技術上中國大火牆這障礙)、free speech(政治和媒體控制)和free thinking(教育、文化上的限制、自我監察,很多人甚至真的認同過濾是應該的),令他們在技術應用上反而更佳,我想在感覺上這是可能的,但很難有客觀證明,但反正這些比較必然是相對的,而Rebecca也指出了一個有趣的paradox,中國對互聯網的監控愈來愈多,但網民享受的空間也同時愈來愈大。

    我們在香港,有的是free access和free speech,但free thinking反而不及內地,多屬主流大路而已,像Isaac這樣大膽、直言無諱的outspoken bloggers,真的沒有誰,像他給Google公開信,力陳Google在華也應遵守國際價值觀的理據,勇氣是值得敬佩的。

    Isaac稱他的群智基金會(Social Brain Foundation)為社會孵化器(social incubator),其實圍繞的是突破內容封鎖、知識共享等概念,要瞭解其工作,可參考以下相關項目的網站:
    草莓傳播 (memedia.cn) -- bloggers自編的精選blog內容網上「雜誌」
    多背一公斤 (1kg.cn) -- 幫助貧困地區兒童的公益旅遊活動
    Anothr.com -- RSS robot
    OpenID.cn -- Web 2.0 的統一認證體系

    不知為何,有些外國朋友總是問Isaac怎看那些被指協助中國過濾互聯網的國際技術公司,不知道是優越感反射(以為中國沒有他們就真的無法有效過濾),還是覺得同來自西方因這樣有點自愧的自卑感作祟?但Isaac指為何只看政治角度,而不看互聯網 -- 即是這麼受監管的互聯網 -- 是如何地改變人民的行為,讓他們吸收、表達!

    Monday, April 02, 2007

    Purdue Club dinner with President Martin Jischke

    Tonight Purdue Club Hong Kong held a dinner in honor of President Martin Jischke of Purdue University, who will be retiring in June this year. Under President Jischke's leadership, Purdue has advanced tremendously in its academic standing and overall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a growing number of Purdue exchange students in Hong Kong, and this evening five of them joined our dinner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PCHK gathering.

    PCHK presented President Jisckhe with a Chinese calligraphy scroll -- pictured from left: Prof Anna Pao Sohmen, me, Mr CH Kwan, President Jischke and Dr Ken Wai.

    A final group picture! (More pictures from the evening can be viewed here -- link will be valid up to July 2007.)

    經濟轉型最大障礙 (IT Matters Forum 2007)

    經濟轉型最大障礙

       上周五,香港電腦學會香港資訊科技商會資訊及軟件行業商會香港無線科技商會合辦了最新一次的IT Matters研討會;IT Matters活動始於2004年香港經濟復甦之前,目標一直在於推動改善資訊科技在社會的形象和業界及政府對資訊科技應用及政策的支持,從而令香港真正能夠以資訊科技令經濟及民生受惠。

      這次的研討會首次以香港整體經濟和幾個重點支柱行業的未來發展作骨幹主題,先找來香港總商會的總經濟師David O'Rear為香港未來經濟前景把脈,他沒有很具體地評論資訊科技在香港經濟的地位,而對香港經濟看法可說是審慎樂觀,雖然估計中國大陸的增長會持續,也建議企業應為未來將出現的放緩早作準備。

      微軟大中華區總監Garth Fort就從資訊科技如何以創新、利用信息、改善生產力這些角度,解釋以教育、人力資源、數碼認知建立社會的預備能力,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生態系統。

      研討會選擇了四個香港主要行業的業者,分析資訊科技應用在這些行業的情況。滙豐銀行香港資訊科技主管鄭小康以滙豐為例,證實香港要發展及維持金融中心地位,資訊科技佔有核心位置,例如滙豐作為香港最大僱用資訊科技人員的企業,剛剛才在將軍澳投資二十億元建立新的數據中心,未來也會繼續在香港增加資訊科技投資及人員數目。

    (鄭小康先生 Mr Raymond Cheng)

    行業生態改變

      香港金融機構在香港進行的開 發工作,愈來愈多是「出口」海外應用的,這一方面肯定了香港資訊科技能力及地位,另一方面也證實了香港資訊科技產業創造價值的貢獻。香港資訊科技產業的特 色是,雖然沒有很多大型產業品牌,但這些大企業內部開發,除了達到很高創新及操作水平外,也已發展至很具規模,「收入」甚至等於不少世界級軟件企業。

    (Mr John Hammond)

      香港物流發展局成員John Hammond謝瑞麟珠寶副主席黃岳永,以及電子醫療專家龔詩仁醫生,也分別就物流、旅遊、醫療行業的資訊科技應用狀況發言。與銀行業有所不同的是,這些行業整體規模雖然不小,但比較分散,資訊科技應用水平和程度並不平均,中小企應用面對着不用程度的困難。

    (黃岳永先生 Mr Erwin Huang)

      物流業得到政府較大支持和介入,成立了像DTTN(數 碼貿易運輸網絡)這些基建系統,問題是如何鼓勵中小企採用,因香港不像有些地區國家可強制推行。旅遊行業本身更闊,而且作為過往一直以利用資訊優勢出售產 品或服務的生意,資訊科技及互聯網衝擊中介者角色,更令行業生態及生意模式改變,但有些小型企業利用資訊科技及互聯網提高服務增值的情況,反而更為明顯。

    (龔詩仁醫生 Dr James Kong)

      電子醫療已得到政府「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 確認為重要發展方向,特別之處在於公共醫療體系中有世界一流水平,但在私營體系卻採納不足,反映我們擁有一個未被充分或正確利用的競爭優勢,無論在出口海 外內地,或在未來幾年香港醫療改革中,也有很多必須利用資訊科技作為落實新政策,例如新醫療融資安排、電子醫療病歷、醫藥分家等機會。更重要的,電子醫療 是與改善民生質素,甚至與市民生命攸關,但業界對這方面的專業了解卻最不足,是亟須改善之處。

    (Mr Howard Dickson)

    保護主義礙進步

      筆者在與同事計劃這個研討會 時,希望能就回歸近十年中,資訊科技在香港各主要行業的情況作總結,展望下個十年。筆者從講者發言中得到一個強烈的感覺,是互聯網的興起,以及網上應用的 普及和影響力,在這些行業之中明顯不過,而香港要更佳地利用資訊科技,貢獻經濟轉型和增長,面對的絕非是技術問題,反而是一種內部的「保護主義」,不願意 改變工作或生意模式;這是一個要求心態肯迎接變化的挑戰,香港要成功作出知識型經濟轉型,只有自己這個敵人。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4月2日

    Sunday, April 01, 2007

    「 保護產權=保護創意?」民間諮詢會後記

    「 保護產權=保護創意?」民間諮詢會今天舉行了,參加者應有過百人吧,反應不錯,我看來的大多是本地比較活躍的bloggers,希望我有機會更認識他們。之前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如何期望,但現在可說感覺非常好,分享對我也很有用,而且,叫作民間諮詢會也很有意思,主辦者也很積極地呼籲參加人士回應數碼版權諮詢文件,這種公民意識,好!

    來自中國代表群智基金會(Social Brain Foundation)的毛向輝和來自台灣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理事長鄧傑,都是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專家,聽了他們的講話,令我對CC多了點瞭解,香港在這方面的確比較落後,尚未有CC的架構和正式成立,我的年青朋友Ben(中大學生)說條件似尚未成熟,所以現時先搞一個開放知識行動,再作蘊釀。

    作為本地講員,我就着題目當然較具體地指出對諮詢文件關注的地方,有些在我之前的文章(例如在《傳媒透視》的這篇)都已寫過,在此不再重覆。我今天三番四次地強調,各位朋友請不要不理政府這些諮詢文件的遊戲規則,必須具體直接地回答文件中的問題,尤其是把下載版權品刑事化相關的問題,否則只怕意見會被忽視。

    當然,我和與會朋友都認為,這份諮詢文件只着眼立法「保護知識產權」,卻沒有討論在數碼環境下什麼才是正確的知識產權這核心問題,流於片面和一面倒,但回應這種文件時也不能只支持知識共享,因為文件定位在較低層次的「刑事化」及互聯網供應商責任問題上,請各位回應時清楚表明反對立場和原因,我會甚至選擇集中於對消費者的不平等對待,包括價格、缺乏「合理使用」(fair use)條款這些事實,要求平衡處理,在未再就引入適當「合理使用」作下輪諮詢之前,不能就下載刑事化立法。知識共享的理念,可以是回應的支持理據,說明在今日世界知識產權概念必須與時並進地改變。

    〔毛向輝(右前),鄧傑(右二)、我(右三),相片來自Oiwan@OpenKnowledgeHK

    說回知識共享這概念,"some rights reserved"的理念很好,不過,今天會上發言的朋友也令我感覺香港可能真的未"ready",例如,有朋友提出,很多人希望在自己的blog上引用歌曲或甚至漫畫公仔圖片,想俾錢也無從,有人甚至要求引入「強制定額授權」。這當然行不通,在任何自由經濟甚至共產制度下,也無可能以法逼人用某價錢賣東西給別人。像中國大陸和台灣例子可見,他們那裡都開始出現了採用知識共享的音樂家、作家等,只有有朝一日他們更受歡迎,令主流明白知識共享的好處,才能有更多創作人和企業接納知識共享,這是不能逼的,只能自願。

    且看創立知識共享的Lawrence Lessig教授,當年也帶頭把自己著作的書的版權開放共享,而不是要求有權抄別人東西,或只批評人家不分享給他。Creative Commons顧名思義是創作先行,後來分享,不是Common人家的Creation。若然我們沒有獨立另類文化,bloggers也只是永遠停留在人家的巨人肩上,那麼我也想不出理由及誘因令多拉A夢或容袓兒要讓人家分他們的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