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2, 2007

進步發展觀欠周全

進步發展觀欠周全

  筆者上周參加了香港理工大學 工程學院的七十周年晚宴,學院的口號是「全人教育」,而這些年間正是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城市的七十年。至今在教學和科研上,理大工程學院已經達到世界水準,成績是有目共睹的,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年來對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固然是功不可沒。

  不過,當晚會上一位前院長也說,香港的經濟情況變了,工程學科不如以前般能吸引最好的學生,這是學院最大挑戰;而筆者也一直多番警告,這現象也是香港一大隱憂,社會和政府漠視科技和研發,引致人才斷層是必然,經濟發展不能持續才是最終惡果。


  例如,特首曾蔭權施政報告中提出進步發展觀,而國家主席胡錦濤也剛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兩者可是互相呼應,一脈相承?

  胡主席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其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都是策略中的核心思想。雖然胡主席也說「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信也並非在指在非社會主義環境下,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理念行不通,道理應該是一樣的。

  再看香港曾特首的進步發展觀,先來「三個堅持」,以經濟發展為首要目標,發展必須是可持續、平衡和多元的發展,和發展必須能達致社會和諧,然後體現於以基建帶動經濟發展、以「活化」(原來英文是revitalization)帶動社區發展和以助人自助理念推動社會和諧。總體而言,局限性大得多,似操作指引多於發展觀念。

利益傾斜

  以基建帶動經濟發展,正是內地近年發展的主要途徑,科學發展觀正是要糾正這種經濟發展帶來的副作用和惡果,香港的進步發展觀雖有提及可持續發展,卻反而看不出如何落實;回應社會近年保育訴求的社區發展部分,提出這所謂「活化」即是說政府認為地區歷史文物是「死」的,要以「活化歷史建築」起死回生。雖然筆者不反對這方法在部分情況下適合,但一刀切當作為唯一可行方法是有問題的。所以,進步發展觀的首兩點,過分地以地產、建築代入發展,明顯利益傾斜。

  至於以助人自助理念推動社會和諧,簡單翻譯是說沒有褔利主義這回事,特首明言「認為不應以高稅收高福利方式進行財富再分配,以求拉近貧富差距」,但結果提出的「政府的角色」只是締造適當環境、推動基建令工資上升、擴大培訓計劃協助自我增值及提升技能,這些基本但從過去經驗明顯不足改善現況的動作,連以往政府提過的發展本土經濟也全面回收,只能說是令人失望。不要求再分配財富,但再分配機會是必需的,否則,社會永遠不會和諧。

  進步發展觀就像把三樣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加起來的套餐,正合香港茶餐廳文化,中湯加西冷牛扒炒烏冬再來個紅豆冰,總之吃得飽就可以。說飲食我也很喜歡這樣,但政府管治和社會發展就不可以這樣了。

忽視科學化決策

  另一方面,很難理解為何香港要在科學發展觀上畫蛇添足,不,是畫馬減足才是,為什麼要減去科學二字?科學發展觀當然不止說重視科技、自主創新這些方面,尊重科學化決策是更核心的概念,可惜也似乎是香港政府和官僚最抗拒的一環。決策若然只靠主觀想法,側重短期政治需要,加上親疏有別,施政怎麼可能不出問題?

  中國的科學發展觀,說得好但不知道在地區層面上做得到否;香港大有進步條件卻不思進取,故步自封。中港共通之處是不重視科學化,但只有一方承認,並且嘗試改過。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10月22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