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02, 2007

馬家輝:建立網上公共形象

分享馬家輝兄今天在信報的專欄節錄,講我喎:

馬家輝:建立網上公共形象

  邀請了莫乃光到港台節目《思潮作動》(可網上重溫)暢談facebook之樂。他坦承,雖然在facebook內加入了不同主題的小組,但大多只是「掛名組員」,甚少參與討論,甚至極少再次進入小組觀看其他人的留言;他又分析,加入facebook小組的人,往往並非有心去參與討論,而只是視之為一種「形象標籤」,讓其他人看見自己選擇了某些小組,藉之建立自己的「公共形象」。

  這是很有趣的理解。的確,平常我們在互聯網上愛看某些newsgroup,但除非積極留言,否則不易被人所知,而即使留言,由於newsgroup的留言文化一直是「假名主導」,即使你留了真名,亦沒有人相信。倪匡先生便說,他常上網,也喜用真名留言和發電郵,但對方十有九次不相信他是倪匡,甚至有人反駁道:「如果你是倪匡,我就是金庸!」

  Facebook的玩法卻剛相反。從現身至今,facebook皆為「真名主導」,並且流行附上照片,讓其他人把自己的真面目看得一清二楚。這就令facebook成為建立「公共形象」的大好平台,因為,你選擇參加什麼小組,所有「facebook朋友」皆可知悉,他們不會去統計你在小組內發出了多少或什麼言論,但眼看你參加了哪個小組,即可判斷你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注意健康的人說you are what you eat;注重外表的人說you are what you wear;慣於「以網觀人」的人則說you are what you join....

  其實在電台節目內,莫乃光也說了另一個有趣觀察:facebook使用者,十之八九在profile?自稱政治理念是「liberal」或「very liberal」,甚少有人說自己屬於「conservative」。

  節目結束後,我急急回家上網察看,果然如此,facebook內甚少「conservative
一族」。這便帶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有此現象,到底是因為「自由主義者」比保守人士更喜玩facebook,抑或只不過因為「conservative」在香港早已成為污名,就算自己真的是conservative,亦不願承認,甚至把自己的「conservative」錯認為「liberal」?

  看來應該打個電話給蔡子強,請他從政治角度分析一下....

2 Comments:

At 3:13 PM, Blogger 思考 said...

這與 facebook 的 notification 也可能有關。早前外國也有媒體指 facebook 製造大量垃圾電郵,最多的是 application invitation。facebook notification 就是集中於這類無關痛痕的資訊,反而 group 或 cause 的討論摘要或行動訊息則沒有 notification...

其實個人認為 facebook 網站設計實在不好,除了大量無聊電郵外,每次加入 application 後不轉到 application 頁而是 invitation 頁,要摸熟 facebook 實在要花很多時間,不少朋友更因為用不明白及太麻煩而放棄。如此 non-user friendly 的網站能夠突圍,純粹是因為它容許用戶開發 application,以及暫時同類競爭對手弱吧。

 
At 11:30 PM, Blogger Charles Mok said...

You are right. I have basically stopped adding applications after a few weeks, feeling I have had all I would need, and I have not been adding new applications unless I really feel I have a good reason to. Most of the applications are just the "goofing around" type and I feel I have enough of those after a while.

But as a way to hook up with friends and expand networks, so far FB is still unbeatable.

Charle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