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9, 2007

消委會晚宴:歡送Pamela,歡迎Connie

我從2000至2006年在消委會當了六年委員,是我至今最享受的公職,工作很有意義,也學習最多。今年一月退休下來,或者說畢業,是我很捨不得的。今晚參加了消委會的晚宴,歡送已經服務21年,在四月一日退休的總幹事Pamela陳黃穗,也迎接下任總幹事的Connie劉燕卿,我和消委會的同事一樣,對Pam依依不捨(雖然我已離開),對Connie充滿信心。未來若然公平競爭成功立法,消委會很可能更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青年領袖教室之「掌握先機」

今天真的很榮幸,應香港青年協會的邀請,參加「青年領袖教室」,在香港大學向250多位中學和大學生領袖,進行「領袖對談」,題目是「掌握先機」。我不算什麼領袖,也沒有什麼成就,失敗經驗比成功多得多,但與這些青年領袖近距離接觸,也令我得到很大的鼓舞,香港的未來有他們是有希望的。

不知道為什麼找我講「掌握先機」,也許別人都以為搞網搞科技的人都懂這個吧。我也分享了從"We Shall Not Fail: The Inspiring Leadership of Winston Churchill"這本書所述的多個領袖素質:勇氣,挑戰常規,敢於嘗試,永不言敗,把握小節變為行動,加埋把口(口才和文字的感染力),等等。

邱吉爾說過:"We shall not fail or falter, we shall not weaken or tire...Give us the tools and we will finish the job." 注意,是完成工作(戰爭),不止做好佢首相份工。做好的標準誰定,完成卻是絕對的。

他也說過:"In war, resolution. In defeat, defiance. In victory, magnanimous. In peace, goodwill." Magnanimous是氣量大,有容乃大,尤其在獲得八成幾支持度者,包容才能與對方建互信和忠誠,報復只會更加傷害自己。包容是強勢的勝方向弱勢伸出的和平之手,但奇怪香港好些人講和諧卻要求弱者更接納權勢的條件,弱者永遠向強者say yes就是了,這是曲解包容和諧。

Monday, March 26, 2007

選誌 3.26.07:完結篇

行政長官選舉謝幕,選誌篇也該告一段落。我不打算再大事分析了。

IT Voice梁兆昌寫了這篇blog--《香港政治踏入新里程》--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值得細讀,我很同意他的觀點。

很認同林行止先生在今天《信報》所寫:「一些選舉團成員對(曾蔭權)當選的善頌善禱,竟與數年前對董建華的阿諛之辭如出一轍;至於自由黨的領導層,從倒曾、罵曾到昨天站在台前前倨後恭的挻曾,說變便變,果然自由!」

說得好!擦鞋仔!昨天在電視看見那叫曾憲梓的東西擁抱曾蔭權,也是極恐怖的場面。

今晚播出的香港電台《鏗鏘集》,是把整個選舉的一個很好的總結,節目可在此下載觀看

選舉結束,也是重新啟航,還有五年,2012雙普選!

私隱法例須檢討

私隱法例須檢討

   上周筆者就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對電郵服務提供者雅虎被指披露電郵用戶個人資料、即師濤案件的調查的裁定,提出了一些關注的地方,尤其是
IP(互聯網規約)地址是否屬於個人資料的問題。專員在即日已經就筆者評論透過報館作出書面回應,雖然內容大抵是重申報告的一些觀點,但回覆是積極面對批評和願意溝通的表示,值得肯定,這在政府部門之中並不多見,筆者要先讚一讚。

  周四筆者再與另一位非常關注個人私隱的朋友、香港大學 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白景崇教授一同造訪公署,與專員吳斌等就案件本身、至到闊點看IP地址是否個人資料、個人資料的定義等問題,坦率地分享了個多小時。這次討論有助我們理解裁決背景,但筆者和白教授仍對這些問題有很多擔憂和疑慮的地方,筆者在這裏再詳細和大家談談。

  報告引述師濤案件的判決書指出,雅虎向國安局提供的資料是:「關於用戶資料的證明材料,證實IP地址:218.76.8.201,時間:2004420233217秒的對應用戶資料如下:用戶電話:0731-4376362,湖南《當代商報》社。地址:長沙市開福區建湘新村882樓。」注意,其實雅虎提供或只作證實(在判詞中不明顯)的資料是IP地址加時間,國安局才根據該組資料從長沙的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找出以上的用戶電話地址,而巧合地這是個商業而非個人或家庭用戶。

  所以,公署報告指「不能肯定地下結論謂有關用戶資料從表面看是屬於一個在世的個人,而不是法團或非法團的團體,又或者是關於一個真實的個人,而不是虛構的個人」,故此,沒有足夠證據證明這已符合香港法律定義下個人資料的條件。即是,若以上資料在當局調查中只把執法者引領到一個地點或機構,當局再用什麼手法鎖定某人,這不令以上資料構成個人資料。

關鍵連結

  筆者承認也同意,以上觀點在本案件中是可以接納的,但當我們將來在處理任何一件為確認個人身份提供「關鍵連結」(critical linkage)的資料時,要怎樣才足夠地在條例定義中成立為「間接地確定有關的個人身份」?令確定身份範圍大為收窄是否也算合乎「間接」定義?是否要提供資料才算,證實資料是否也算是等同於提供資料?

  報告也提到:「專員曾向資深大律師求證及徵詢意見,資深大律師完全同意單是IP地址並不屬於『個人資料』,但若與例如個人的辨識資料結合一起時,『個人資料』是可以包含IP地址的。」但筆者認為,公署從一開始就不應把IP地址單獨談論,因為誰都知道IP地址不結合一個時間為組合時,是沒有確認用戶的可能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講及IP地址時,差不多可假設是指IP地址加時間的組合資料。

電郵用戶不是死物

  這組合資料在一家電郵服務商提供服務的環境下,應該不是「只分發給死物的電腦的」,因為像雅虎這類電郵服務商,其用戶服務的條款及其內容(例如用戶必須年滿十八歲才可瀏覽部分包括成人內容),明顯是假設該服務商是要求一個個人接納的,而非以一部電腦、一家公司或一個團體為對象;即使服務商並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但服務商掌握的資料,配合第三者如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的資料,便差不多能肯定個人身份。很多知識產權及電腦犯罪案件在合法執法情況下也是以這些資料調查及令個人入罪。

  筆者至今只集中關注IP地址等怎樣才屬於個人資料這問題,尚未探討境外管轄權等其他問題。

  專員在向筆者的書面回應及會面中強調,其角色「是一名監管者,正所謂有法所依,在執行職責時,必須按照法例的條文來下判斷」,筆者也很理解,但以上指出的一些疑問,不知道是否屬於一些現行法例下的灰色地帶?還是法例對個人資料所下的定義,與一般市民對那些能「直接或間接地確定有關的個人的身份是切實可行」的資料的理解和期望,存在鴻溝?

  市民期望私隱條例能有效保障個人私隱,現實卻沒有能力或興趣深入研究法律中技術上什麼是個人資料,什麼不是?

  所以,公署、民政事務局立法會都有必要加快進行私隱法例的檢討及公開諮詢。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3月26日

Register: ICT and Hong Kong Industries -- The Next Decade (IT Matters 2007 Forum) March 30 2007



Hong Kong is undergoing an economic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that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to our future. Its tighter integration with the mainland economy, the escalating forces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mounting pressure to discover and sharpen our identity as a city community, are acting together to reshape our industry landscape.

Hong Kong's ICT industry is leading the way in many of the changes occurring in our economy. It has played and will continue to play pivotal roles supporting our key economic sectors. The success of our trade, logistic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ies can be partly attributed to their progressive use of ICT. Our highly efficient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the various public services are relying heavily on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f ICT in serving our citizens.

In this coming decade, the Hong Kong ICT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assume an expanded role and to make mor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region. In addition to its traditional functions supporting many of our key industry sectors, the regional ICT industry is destined to evolve into an important economic contributor standing on its own. Indisputably, IC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ustry sectors of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that Hong Kong is transforming into.

We are honored to have invited a team of prominent business leaders, renowned scholars and international industry experts to share with us their visions into the future of the ICT industry.

Event Details:
Date: 30 March 2007 (Friday)
Time: 2:00 - 2:15 Registration
2:15 - 7:00pm Seminar and Cocktail
Venue: Himalayan Suite, Pacific Place Conference Center
5/F, One Pacific Place, 88 Queensway, Hong Kong

Language: English
Admission: Free

Click here to see full agenda.



Sunday, March 25, 2007

選誌 3.25.07:選舉日

今天,終於是選舉日了,到了這時,什麼都好像是反高潮似的。結果,大家電視也經已看到,曾蔭權「高票」當選,梁家傑得票也算能「保本」,曾在被宣佈勝出時,眼泛淚光,表現激動,梁台上神情有點落寞,也許他仍對比提名數目少了的票有些不快,更可能的是他真的累了。Alan,你已經嬴了,是真的,在我們和很多香港市民的心。

早上八時前我已經開車,由港島至青衣接了幾位資訊科技界的選委,九時正到達亞洲博覽館,不過原來有漁農界的選委八時半已經到場,我們笑話,早起怎夠漁農界早?投票過程也很快完成,之後在旁邊的休息區流連了也好一段時間,等待十一時我們跨界別選委的記者會開始。

以下就是百多位選委在場發表的宣言:

各位香港市民:

今天、我們不同專業界別的選委,在特首選舉的投票箱前投下了支持2012年雙普選的一票。我們每個人投下的一票,都是為了讓當權者清楚知道市民求變的決心;我們投下的每一票,是為了讓市民知道儘管在強權面前,仍然會有專業人士基於良知、敢於向不公義的制度說不,為六百多萬沒有投票權的市民發聲。

我們今天宣布,由部份專業界別選委發起,開始籌組一個跨界別的專業聯盟,並確立以下四項目標:

一)爭取2012年雙普選;
二)透過專業分析監察政府施政;

三)就政府政策,向社會大眾提供以公眾利益為依歸的獨立專業意見;

四)推動專業獨立、專業自由等香港核心價值。


為推動2012年雙普選,我們今天宣布支持廿一名民主派議員的2012年政制改革方案。我們呼籲更多的專業人士、社會領袖聯署支持這個方案。更希望社會大眾以此方案為藍本作出討論,並達致共識,使2012年雙普選的目標早日實現。

記 者會特別熱鬧,因為李澤楷也來了,簽名支持泛民2012雙普選方案。會上我們多個界別包括工程、會計、法律、高等教育、教育、社福、建築、測量及都市規 劃,以及當然資訊科技,逐一講述了我們界別對雙普選及監察政府的關注,最後,我們宣佈了在一個月內要收集五百位專業人及社會領袖支持這方案,以使其成為主 流方案,推動2012雙普選。

開完記者會,我們返回點票現場,剛好趕及大會宣佈選舉結果,我們在場支持Alan,高呼「普選!普選!」。下午二時,我們幾位資訊科技界選委再轉至旺角麥花臣球場,
在「全民投票實踐計劃」的票站也投了票。到了那時,我們發現自己原來已經很累了,就像腎上腺素突然用完了,這是不同方式參與每次選舉之後相同的感覺,我也回家小睡了一會,「差」了電才能。

了晚上,已經陸續收到一些選民發給梁家傑,cc給我的支持及鼓勵電郵,這種注電更是有效,叫我們怎能不在未來五年,更加努力監察政府,為香港為人民發聲出力?

Saturday, March 24, 2007

選誌 3.24.07:從選舉的迷思,想未來五年的變陣

明天投票日,香港人會得到一個必然的結果,就是現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成功連任,雖然如此,步入這回歸後十年的首次有競爭特首選舉的最後階段,兩名候選人包括挑戰者梁家傑,都在說香港人嬴了,在此小圈子制度下好像在提早發表落敗演辭(concession speech),究竟香港人在這次選舉中,透過功能組別造選民、支持有競爭選舉的選委,以及泛民挑戰者陣營的人士達成這次前所未有的選舉局面,得到了什麼進步?

在梁家傑成功獲得提名後,突然多了很多建制派內的人,都說有競爭是好的,之前在選委會選舉時他們都不是這樣說的,事實上,候選人因為有了競爭,而要把選舉工程延伸至接觸到全港市民,兩次兩位候選人肯參與辯論,即使市民大眾的參與是有限的,甚至曾蔭權選舉辦搞的明星造勢晚會,都已經令香港選舉文化加添了新元素,為將來選舉,無論是否普選,都定下了最低標準。

今次特首選舉的一個特點,是這是一位很受民意支持的在者,與一位相對認知度低、未經考驗的「新丁」之間的對賽,加上小圈子選舉制度所限,結果從來不是疑問,所以,之前的各方分析都只集中於選舉的過程,不過,未來的特首選舉就差不多可以肯定不會再是這樣了,首先,曾蔭權不可再次參選連任,梁家傑卻很大機會捲土從來,現時可以想像的建制派對手,很難想出誰能穩拿七、八成支持度,甚至建制派在五年後能否協調一人出馬也是疑問,所以,2012無論有無雙普選,特首選舉都極可能出現第一次有真正競爭性的爭奪。

這次特首選舉中,曾蔭權一直坐擁很高的支持度,所有人一直都像視為當然,天經地義似的,應該問問為什麼了。只是因為現時經濟好,或他與中央關係較好?但為何很多未惠於受經濟改善的人也比較支持他?他肯定不是個像列根或克林頓般的「偉大通訊家」(great communicator),也很少人會把他當作邱吉爾或朱利安尼式的領袖型人物,是因為香港人或普遍中國人都要求不同(暫且別說較低),比較信任有「經驗」的「實幹」者,還是因為曾擁有適合港人口味的權威和草根出身的正確混合比例?

我沒有任何實證數據在手,但相信這是很值得研究的課題,知道曾蔭權受歡迎的原因,對將來各派別的參選者,甚至面對支持下降,在轉型中整個泛民主派,應很具參考價值。泛民在這次選舉中面對的一大迷思,是為何雙普選能得到市民普遍認同,但以此為參選主題的梁家傑,卻得不到同樣水平的支持度,反而被普遍被視為不利雙普選的建制派圍擁的曾蔭權卻矛盾地得到支持,我承認我主觀地不相信港人其實是不支持民主的,但問題是出於市民相對地不願意為爭取普選而付出較大代價,還是其他原因?我無答案在手,但這問題也是必須解答的,泛民才能對症下藥,而非像現在的只靠一股蠻力。

泛民在這次選舉後的賽後檢討,不可只着眼於策略和過程方面,必須作深層研究了解這些基本民意取向問題(不止反思,是系統化地根據實證分析的研究),否則無論民主進程如何,也未必有足夠實力「翻過頭頂」(get over the top)地勝出,拿不到這來自民意的足夠實力水平,也不利爭取雙普選,甚至出現有點像雞蛋和雞的死局,不能突破。

現時泛民在政策建議上,令人覺得追求公義社會的高尚理念之外,雖然常談願景但事實上卻缺乏對香港未來發展的實際經濟及社會願景,也未能令市民「買入」(buy in),尤其那難以捉摸的中產階層,他們要的是什麼?除了雙普選和民主,還有什麼?民主派在爭取雙普選路上,包裝和產品組合是否出現了一些問題,才會引致以上的一些嚴重予盾?極端民主派在拖延雙普選的勢力當權下興起,無可避免地令泛民主派趨於分裂,如何才能控制這股勢力但正面地支取其能量,還是只好壯士斷臂?泛民能否建立新平台,新角度,集中力量揭露保皇黨的利益交易遊戲?

泛民面對的難題,正與香港社會要在公平公義原則下發展更好的社會管治和經濟競爭力所面對的難題相同,都是來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也是我們這些從不同社會綱位走出來,要爭取2012雙普選的專業人士所希望擊破的。

IT Voice:小明的故事

原來葉旭輝(Lento)咁幽默嘅!

小明攪階級鬥爭

小明不滿零用錢只及哥哥大明的一半,和一言堂母親談判。小明要求爺爺嫲嫲公公婆婆爸爸媽哥哥一人一票評評理。

媽媽怒吼: “你和哥哥都是我生的,今天你是弟弟明天你可能變哥哥。你要一人一票,係唔係想攪階級鬥爭? 係唔係想攪家庭分化?”

震英姑姐教導小明

“小明,我聽你媽講你要一人一票評評你的零用錢。拿,你聽我講。我知你同學仔小強屋企好民主,一人一票決定佢嘅零用。拿,民主係好嘅,但我哋家情同佢地有啲唔同。我哋屋企有爺爺嫲嫲公公婆婆爸爸媽媽哥哥,小強屋企只有爺爺嫲嫲公公婆婆爸爸媽媽。小強冇哥哥!! 仲有,小強屋企向東,我哋屋企向西!! 你話我哋屋企係咪同小強屋企好大分別呢? 所以呢,我哋唔可以照抄小強的一人一票。你明白冇?

明師奶打牌

英姑姐:“強師奶你唔啱啦,你搵個新手嚟鄧腳都唔事先通知聲我吔明師奶? ”

明師奶:“係啦,我話晒打牌四十年,唔係人人都有資格同我打嘅。如果為佐鄧夠腳乜人都搵,咁下次你咪揾個廢柴嚟同我打都得? 拿,我唔係話你今次個朋友呀。”

明師奶:“仲有,我知佢牌章唔夠我熟,但我都尊重佢,放下身段同佢打!! 但佢全不知機,我讓佐佢領放八圈佢仲笑笑口!! 好在我連入好章最後反勝。 呀,佢最後輸錢都仲笑笑口喎! 抵得佢吖 …”

英姑姐:“係啦,好彩我地明師奶牌品好咋,唔係點會同佢打夠十六圈!!

Friday, March 23, 2007

選誌 3.23.07:競選造勢無氣勢

剛在有線電視看完曾蔭權的「競選特首晚會」,其實有點沉悶,氣氛好像一直搞不起來似的,由頭到尾我感覺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就是「民建聯」,就是我不太留意政治的太太也說,乜咁擦鞋㗎?如果曾蔭權以為用這種愚民式的feel-good factor就可以搞掂香港人,對不起,你又被那些擦鞋仔欺騙了,只會令有思想,有願景,有骨氣的香港人,與你的距離更遠。

晚會的內容只是找些名人、市民、政黨領袖,上台輪流講些說話,幾位司儀對台詞不很熟,過場也不夠流暢,叫叫口號也拉不起氣氛,可能曾選辦應向每年六四晚會的主辦者偷偷師。晚會找來了一些年青明星歌手,包括古巨基、方力申,鄧麗欣、側田等,目標是爭取年青人的支持,但任何娛樂新聞眼都看得出,他們全是金牌公司藝人,這與東華仁濟沒不同,只是老板柯打走一場show。還看外國娛樂界人士都是反建制的為多,但香港藝人多依附權勢,嚴重缺鈣,骨質疏鬆。

全晚大會沒有正面直接批評,這倒是對的,香港人至今尚不受負面這套,但會上唯一忍耐不往要插插梁家傑的,竟然是自由黨田北俊,此人此黨最為變色,一會兒說投白票,二會兒撈個行會加旅發局,好嘢,難怪他站台時口窒窒,更不知曾心裡怎麼想。

然而,這倒是香港特首選舉的第一個大型造勢晚會,就是不要理會政治立場,仍然是令人失望。2004年3月我曾經到台北參觀台灣總統選舉活動(《選舉影響網絡和科技界》3.25.2004,《台灣選戰大開眼界》3.18.2004),參與了一個民進黨的中型造勢晚會,和國民黨31大型遊行,香港水平尚差很遠。港式晚會太注重操控,沒有即興spontaneous的激情,連入場都要派飛限制,證明手執八成支持度,仍沒有對廣泛支持的信心和量度,講員缺乏感染能力,煽情不足,冷場有餘,最終原因,還是所有人都當這是一場show,只當做做一晚貨仔的一份散工,沒有信念,也沒有爭取什麼目標的熱誠,擦鞋貨式就係咁上下㗎啦。

以下幾張當年台灣集會的相片,看人家那些場面:


今天中午參加了梁家傑辦的一個有關新聞及學術自由的論壇。

Thursday, March 22, 2007

選誌 3.22.07:假諮詢,一個比一個可笑!

我二月九日的選誌,談及一位資訊科技界的選委,搞了一個電郵調查,說大部份回應的人都支持提名曾蔭權,所以他就提名了曾;這表面民主,問題是原來當選委扮作無立場,之前之後不用表態提名誰,只要以一個不科學、沒有中立核數的所謂調查,就能自編自導,把決定的責任推給「選民」,既然如此,以後還何須找這類人做選委?難怪,一人一票的優勝之處,是這麼明顯。

但原來這類建制內卻要扮假民主之士,陸續有來,今天有友人結了我來自另一位我們界別選委的電郵,界內一個「專業」學會,也搞了一個意見調查,在社會、經濟、業界、與國家關係等方面,問了很多條「請選由一至五」好像心理測驗的題目,當然也問了誰是理想特首,答是曾蔭權不令人出奇也不是問題。

問題是這個鴕鳥學會沒有問過的,卻是市民輿論最多談論的:2012雙普選、環境、保育、貧富懸殊...一字不提。選擇某些問題不說,這調查已經有問題,而且,調查結果報告只有一堆百分比數據,完全沒有提到發出多少問卷,得到多少回應,簡直連最基本的可信性也不能建立,「專業」學會有三博士,但沒有基本常識。

對數字較敏感的朋友向我指出,只要細心留意一下這些數字,就可以估計出樣本基數,例如在最後一條題目,是問回答者的工作職位:

高層管理 52.27%
中層管理 15.91%
程式員/工程師 15.91%
顧問 2.27%
教授 2.27%
學生 0%
其他 11.37%

試把52.27、15.91和11.37除以最小的2.27,你會得到很奇妙的答案:23.02、7.00和5.00。如果假設2.27%代表一個人,這個調查的樣本基數就只有23+7+7+5+1+1=44人那麼大把,當然,數字上基數也可以是88人、132人、176人,如此類推,甚至440人,4,400人,44,000人,但數字愈大就愈離奇巧合。

把之前所有只許選擇一個答案的問題的結果百分比結果除以2.27,你都會得到0.02相差以內的整數!數字告訴我們,這個自我形容像是很有結論的所謂調查,不公佈回應總數,但小學生也知道只有44人回應呀!「專業」學會有三博士,找不到第45人?不過他們勝在夠誠實,不做假數,但除此之外,這些調查毫無意義,不要侮辱界別選民的智慧了!

講些建設點的事,今天是我的「服務天」,大半天在醫管局開會,當中兩個小時審視投標的會議,就處理了幾億的支出,尤其在藥品方面多驚人,曾蔭權承諾在當選後把公共醫療開支在五年間增至公共總開支的17%,但要保障公共醫療體可持續是極大挑戰,特首不能把雖然明知難搞的醫療融資諮詢再拖下去。

短期一點看看今天我們在大會上討論的2007/08年工作計劃,我特別注意在資訊科技服務方面的投資,因為在局中我應是對這最關處的一人了。我喜見總裁的工作計劃表明要繼續在資訊科技服務投資,支援醫護人員的優質診斷及強化企業管理系統。

香港的醫療資訊科技應用,是我們「守得最好的秘密」(best-kept secret),先進國家做不到的,醫管局在過去十年做到了,資訊科技的所有開支包括人力,只佔總開支的2%以下,是嚇人的物超所值,但資源真的很不足夠,政府也許仍把這些費用視為支出而非帶來正面效益的投資,這觀念必須改變。幸好今年在政府財政資助中預算給資訊科技系統發展的資源比前多了,有1.78億,為了持續優質公共醫療服務,希望這不會是一次過的、

晚上我與香港大學 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白景崇教授一同造訪個人資料私隱公署,與專員吳斌等就雅虎和師濤案件、IP地址是否個人資料、個人資料的定義等問題,分享了一個半小時多,討論是坦率的,就我和白教授關心的問題,雖然我們理解公署作為監管者在執法的立場作的一些決定,但我們擔憂和疑慮的地方仍然很多,我打算把資料消化再在周一信報專欄詳述。在不久將來,香港大學法學院會舉辦論壇談公署對這案件的裁定,和更廣泛私隱法律的問題,我也相信立法會也不就此罷休,我也必定會繼續關注,尤其將進行的諮詢。

Wednesday, March 21, 2007

選誌 3.21.07:這時放風

今天南華早報蘋果日報都說有消息說曾蔭權在當選下任行政長官後,會委任民主黨公民黨人士進入行政會議,而民主黨的人選是單仲偕。今時今日,沒什麼不可能,只不過,要放風為什麼是在這個時候,只有四天就是投票日。我還在想,即使來真的,如果行政會議內有泛民人士(張炳良大概不算),對今夏的政制改革諮詢有什麼影響,是否有助達到共識,還僅是表面手段而已?

下午剛好我和單都出席了e-zone雜誌搞的e世代品牌大獎的頒獎典禮,我是所謂專業評審之一,說專業我其實真的不敢。

Tuesday, March 20, 2007

選誌 3.20.07:希望這是小圈子選特首的最後一次

今晚我們一群專業界別選委又再聚頭,談談展望三月二十五日之後的工作,其實在去年十二月選委會選舉後我們都探討過成立一個專業聯盟,不過之前我們就集中了精神籌辦三月七日的公開論壇,但現在應該是時候我們集合力量,為達至2012雙普選和監察政府繼續努力。

另外,我們資訊科技界的支持2012雙普選及提名了梁家傑的選委們,對於我們投票的取向和決定,將不會公開說以捆綁式投票,因為我們互相尊重獨立決定,但也對我們各人支持民主及2012雙普選的決心,毫無疑問。

有些人在三月二十五日投票前或之後問我們,投了票給誰。本來,沒有什麼不能說,尤其我們對支持梁家傑的參選和推動民主及雙普選,已經講了這麼多,不過,投暗票是這個小圈子選舉之中,唯一我們認同和須要支撐的原則,任何選民在選舉之中能秘密投票是民主選舉的基石,若然很多選委都公開自己怎樣投票,在只有七百幾人投票的超小圈子選舉中,只會令不願意公開投票選擇的選委要難保密,這對他們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們尊重暗票原則,不打算公開投了什麼。

到選舉日中午之後,曾蔭權和梁家傑得票各多少已成定局,也會是公開的資料,若梁家傑得票愈多,愈可能表現出選委們的勇敢,和對民主的支持,但怎多也不會影響結果,相反,如果有選委因為任何理由而不敢投票支持民主,這結果其實也是對制度的一項控訴。結果已定後,梁得票多不能自喜,得票少也不用灰心,往後五年的工作是不變的;甚至,曾得票多少也不重要,打擊他與我們爭取雙普選的事無關,他得票多高也只是制度使然,市民那一票到手的要求,無論如何下任特首也不能迴避。

總之,希望這是小圈子選特首的最後一次。

Monday, March 19, 2007

選誌 3.19.07:誰可恥?

昨天五千多名爭取民主的香港人的努力,今天的報導卻被那自稱企硬的社會民主連線發動的所謂民主派內鬨搶過了。今晚商業電台李慧玲說得對,這些社民連搞搶咪show(見圖,我們一夥剛出了閘口,從外回望),為的就是這些鋒頭,往後還不是要去選區議會、立法會,搶主流民主流的票與議會席位,說什麼原則,指責梁家傑不應玩小圈子遊戲,其實區議會和立法會也不是全面直選,他們又肯玩,居心何在?

我 一向覺得這所謂激進民主派,是現行制度下立法會選舉比例代表制的最大受惠者,立會現時選區太大,令像長毛等人只要百分之幾的選票已能入圍,若然全面直選來 的一天,選區很可能縮少,極端者要入局必定反而更難。現在制度下社民連是搶民主派的席位,還是爭民建聯和自由黨的,大家心中有數。玩得愈激,要一步登天, 中央實反對,結果原地踏步愈久。沒錯,這些人表面上有原則,其實卻最令曾蔭權安慰。

下午已經收到個人私隱專員對我今天在信報刊登的文章的書面回應,另外,由港大白景崇教授成立的Privacy Hong Kong組織,將在周四晚與專員會面,討論這報告。我會遲些報告進展。

下載相關文件:
個人私隱專員公署《電郵服務提供者向中國執法機構披露電郵用戶的個人資料》報告,報告編號: R07-3619; 發表日期: 2007年3月14日
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在2005年11月1日會議的文件

個人資料涵蓋範圍須澄清

個人資料涵蓋範圍須澄清

  個人私隱專員吳斌上周就雅虎及師濤案件調查裁定,
IP(互聯網規約)地址單獨不能成為個人資料,因這是互聯網供應商分發給死物的電腦的。

  事源於內地記者師濤使用雅虎電郵,向海外發出一份內地政府文件,之後雅虎香港屬下的雅虎中國,於20044月收到內地國安局的通知書,要求提交服務器內一名註冊用戶的資料、IP地址及電郵內容,他們隨即提交,令他被拘捕,最後法庭以他泄露國家機密,判囚十年。

  讓我們試試重組案情。執法機構得到一份電郵的內容,之中包含發件人雅虎中國電郵地址(huoyan-1989@yahoo.com.cn)及發件日期時間,當局憑此要求雅虎中國從伺服器證實這電郵地址在那個時間是否真有此內容的電郵發出過,及來自什麼IP地址,雅虎中國交出資料。當局從IP地址就可確定發件人使用的是哪個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即長沙的電信公司,並根據這公司的資料,查到當時間獲派這IP地址的用戶是誰、其註冊地址及身份,然後拉人。雅虎中國提供的資料,是確定用戶身份不可缺少的,更是把被告定罪的重要證據。

有誤導之嫌

  筆者一向以為,能用作確認某人身份的資料,都應該算是個人資料,因此認為,在上述個案中的IP地址,是認出當事人身份不可缺少的一環。雖然單憑IP地址是不能認出當事人身份,但私隱專員的解釋漠視這資料是與其他資料(如日期時間)共用而達至最終明顯的結果,即認出及指控當事人這一點,卻是令人費解,甚至可能有誤導之嫌。

  私隱專員在2006722日一篇英文演說之中說過,個人資料的定義是(翻譯):「直接或間接與一名在世的個人有關的,從該等資料直接或間接地確定有關的個人的身份是切實可行的,及該等資料的存在形式令予以查閱及處理均是切實可行的。」筆者怎想也不明白,更不同意專員說IP地址只是與電腦這死物有關──明顯地這資料間接地(當配合時間等資料時)在這案件中確認出了被告的身份。

  200653日,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答覆立法會議員單仲偕有關互聯網地址是否屬於個人資料的提問時說,「互聯網規約(IP)地址是網站瀏覽者的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編配給該使用者的電腦的特定機器地址,屬指定的電腦所獨有。只有IP地址並不能顯示有關電腦的準確位置或電腦使用者的身份。因此,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專員)認為,IP地址似乎不符合私隱條例中「個人資料」的定義。雖然如此,IP地址加上其他資料是否構成條例下的「個人資料」,則視乎個案的具體情況而定。」

  何局長的書面回覆更說:「單憑IP地址並不能追查電腦的準確位置或電腦使用者的身份。要追查曾經在特定時間使用特定IP地址的用戶(即使用撥號上網服務的客戶)或電腦使用者(指專用線路或寬頻客戶)的地址,必須取得有關的IP地址、使用該IP地址的時間,以及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分配該IP地址的記錄。

  「專員現正深入研究可否把IP地址視為屬於私隱條例的「個人資料」。除了參考本港和海外法庭有關「個人資料」的司法決定之外,專員亦向其他司法管轄區的私隱專員查詢當地法例中「個人資料」的涵蓋範圍,並就「個人資料」涵蓋範圍的相關事宜,徵詢資深大律師的專業意見。假如專員的研究結果顯示,IP地址應視作私隱條例下的「個人資料」,則披露這類資料便會受到私隱條例規管。」

專員言論前後矛盾

  對比私隱專員斬釘截鐵地說IP地址不是個人資料的言論,他有必要澄清,專員的「深入研究」是否已經結束,決定了IP地址並非個人資料,還是專員其實是指在這個案的具體情況之中IP地址不是個人資料?無論是以上哪一個或別的其他答案,都要充分合理解釋,不能只簡單說「IP地址只發給死物電腦」(若是如此,音樂唱片公司和海關怎能以此資料,成功檢控侵權及其他網絡犯罪人士?),這與專員之前的言論及立場也有矛盾。

  反而,專員表示關注本港機構在香港以外收集個人資料的情況,條例是否適用,而有關法例對罪行披露的豁免,是否適用外國的罪行定義,故指應檢討有關法例,這說法是合理的。一如筆者及很多關注網絡私隱人士一直指出,檢討私隱條例是有急切性的。

  所以,筆者認為,若說現行法例在境外的適用有漏洞,對雅虎香港和雅虎中國無可奈何,這還算合理;但現在說IP地址不屬個人資料,就完全屬於武斷甚至錯誤,並對未來執法和諮詢修法有深遠不良影響。專員不會是為了達到必然結果而亂找個理由自圓其說吧?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3月19日

Sunday, March 18, 2007

選誌 3.18.07:一步步普選路

















香港人包括我小弟為普選走出的每一小步,都是重要的。今天五千多人從銅鑼灣遊行到中環政府總部,沿途為爭取雙普選遊行,人數雖然不是最重要的指標,但也不容警方每次也最小除二這種慣性謊言,而且警方以一向不合作的處理手法,政治化地對往遊行及參與人士,把集合地點限制於細小的維園噴水池範圍,有意不方便後來加入者,中途減遊行佔用的行車線以致人車爭路製造危險,由頭到尾以不友善態度監視,尤其看上面這位警員的眼神。但香港人仍然勇往直前,又一次超越了任何人對他們的期望。資訊科技界有七位選委和不少業者參加,以上的圖片就是小小的見證。更多的圖片可在我的Flickr相簿裏的Set: 318 March for Universal Suffrage,和ITVoice在Flickr的相簿看到。

Saturday, March 17, 2007

選誌 3.17.07:從網上討論指數看起

多謝匯思創研有限公司(Well Synergy Limited)的Edmund Lee把他很有意思的K-Matrix網上討論指數的資料電郵給我,這被形容為一個「反映網上社區對社會上不同人和事的關注指數」。

從他們的網頁上指出,「
雖然這屆是強弱懸殊的選舉,但由於競選的氣氛非常熾熱,因而成為廣大市民的焦點。在網上社區內,已經有不少市民發表了他們對兩位候選人的個人意見。」所以,他們製作了「07香港特首選舉專輯」,「讓各候選人、政黨及選委,從這個新興的媒體中,了解市民對是次選舉及兩位候選人的取態。」

從2006年11月1日開始,他們就分析香港最受歡迎的網上討論區內的文章,統計和各候選人相關文章的數量,以及分析網民對他們的取態是正面還是負面。

這是曾蔭權梁家傑兩人至今天的累積人氣指數,可以看見曾在正面和負面的文章都比梁多,我相信是由於在早期累積數據曾身為特首和知名度較高而受惠,而支持度與不支持度同時偏高也是頗為常見的。

但在以下今天兩人的人氣比較,梁就已經遠遠超越曾了,可見網民論支持反對,都已轉為對梁比較有興趣。

在以下的相對認同指數日線圖可見在過去兩月間網民對兩人的認同有升有跌,除了在二月尾有些較大波動外,在三月已經開始收窄,也交換已幾次帶頭,可見在平均較年青的網民中,支持梁的人較全港整體來得要高,若網民一人一票,二人競爭將會是很激烈、很接近的,梁家傑更隨時有機會被選出!

若梁把今次選舉視為預賽,看來要定出更佳的網絡策略,繼續把目標調校向較年輕網上選民。

註:這是我在《CUP茶杯月刊》3月號的專欄文章:《呔巾的皺紋》,比較了兩位候選人的網站策略。

Friday, March 16, 2007

選誌 3.16.07:與當奴的約會

今天早上我們資訊科技界十二位選委,一同到了曾蔭權選舉辦公室與曾先生會面,本來另外幾位選委也應該一齊去,但結果時間安排並不許可。十二人包括已提名梁家傑的九人(IT Voice六人,以及Prof Robin Bradbeer龍家麟和我),和已提名曾的李澤楷、賴錫璋和劉嘉敏。

會面的氣氛良好,分享是坦誠的,在業界和政制問題討論的時間差不多一半一半,兩「批」人把兩份意見文件交給了曾先生,我在兩份中有參與,而十二人對業界發展意見是一致的:把資訊科技定位為香港主要產業之一,重點發展人才、市場,政府適度參與及領導,全方位發展資訊社會,利用香港優勢來配合、貢獻國家發展。

在政制問題方面,我們重申支持2012雙普選,曾先生已經公開說過會在下任五年內首要解決這個問題,今年暑假會作綠皮書諮詢,我提出關注的是,這個諮詢必定要包括所有社會各界提出的主要方案,給市民選擇表態,政府要公平處理匯聚民意,行政長官向中央積極爭取,不能很以往只偏聽社會上部份要拖延民主發展的人把少數既得利益者。

其實,我們支持2012雙普選的選委,現時面對投票的抉擇,一邊是必然當選,要負責在任內解決2012問題的曾蔭權,但他沒有表態支持那個或那些方案,只扮演執行者角色,另一邊是必然落選,但立場明確,有自己支持方案在手的梁家傑,但他沒有機會做這份工。比較兩人對2012雙普選的立場要看兩人表達自己角色的分別,作為選委,怎樣用這一票才能對2012雙普選最有利,是重要但困難的抉擇。

離曾選辦時外面有很多記者,都在追問李澤楷,Richard引用了朗奴列根當年在評論帶領蘇聯民主開放的戈巴喬夫時的名言,“Trust, but verify”,再加一個“monitor”。
信任但求證,加上察,其實會否是我們對將首唯一可以抱的態度?這是積極地交托責任,還是消極的無奈?列根原意加上他的為人,一定不會是消極的等待,當年蘇聯開放解體的前因也見證這點,我們在香港可以怎樣積極地、主動地,信任和求證?

後記:今天的蘋果日報引述一位資訊科技界選委,「兩位候選人對IT發展實在着墨不多,但比較之下始終是煲吠實在點,在“有好過無”情況下提名了煲呔。」如果報導此話屬實,這位我知道沒有見過梁家傑的選委,所言差矣,因為梁的政綱的確在二月十五日己經加入了資訊科技部份,相反曾只在其政綱有關創意產業的部份,有少許與資及通訊科技相關的幾點。在此無必要較誰比誰強,但說“有好過無”?無做功課,找個埋由。無他,曾蔭權還記得數碼港裡有電子地圖。這就是小圈子。

開心點,今晚香港電腦學春茗搞點新意思,舞吧!不過我就唔得啦,但看他們!


Thursday, March 15, 2007

選誌 3.15.07:第二回合辯論

當然要評論一下今天晚上行政長官候選人的第二場世紀辯論。我是與部份其他資訊科技界的選委在灣仔的一家酒樓一邊吃飯,一邊高談闊論,個人感覺固然與三月一日坐在觀眾席上不同,當然也與三月七日我們自己搞但只有一位候選人到會不一樣,但與全港市民一樣在電視機前收看,也是另一番經驗。

就讓我把曾蔭權梁家傑兩人的表現,作主觀評價吧。 一個半小時的辯論分為民生、政治及經濟三個環節,每個環節中間有廣告時段分隔,似乎令氣氛不能維持一呵成,表現較好或採取攻勢的一方不能乘勝追擊,打守勢或狀態較弱的卻有回氣機會,從第一節兩人表現看來,梁在民生問題立即取得上風,加上曾如上次答問大會一般比較慢熱,我認為在這段梁是明顯領先的,可惜氣勢被廣告中斷了。

由第一條發問題目兩人的回答方法,已經看到技巧高下。
記者以一位深水甘先生的低收入家庭的家庭狀況詢問兩名候選人,曾直接向記者回應,但梁卻選以向甘先生宜接說話方法回答,令人更感親切,也令人覺得較與基層接近,而兩人答案內容反而相對已不重要。

同在第一段被問到教改問題,曾的回答講到香港的大學水平怎樣高,有點問非所答,但談到教育,必定離不開小班教學,在這點上兩人又就數字互指不是,成為首回合有關財政儲備的翻版,其實一般市民不會知道誰對誰錯,但兩人殺得性起,可憐央及之後問及南區交通問題的市民,兩人把回答這問題的時間繼續駁火。

在處理民生問題時,梁用了幾個市民的例子,像那IQ有130分的學生,表現貼近瞭解人民實況的形象,又拋出了「發律師信的局長」這個好soundbite,梁在初段清楚帶出,雖然曾沒有像上次般被梁激將而動了氣,但
明顯處於守勢。

進入第二部份,政治問題本對梁有利,而曾雖然有備而來,但仍犯了一些錯誤,例如在談及聯合聲明時,曾對這文件的理解真有問題,梁一針見血地指出香港如果變得更民主的話,英國必定不會反對,協議也不會要修改,他又加了一些像「40年官僚」的soundbite,開頭不錯,但就有點無以為繼,原因為何,我認為與問題有關。

在三一答問大會中,支持曾的選委挑戰梁,其實給他更多機會講民主,但今晚在這環節中,觀眾的政治問題卻不夠政治,令梁無從入手,提到普選的機會不多;到了第三節,經濟是梁較弱的一環,所以曾在企穩陣腳後顯然追了上來,梁雖沒有犯上重大錯誤,但這段殺出一句「激死佛利民」,對於一位已故經濟學大師有所不敬,失了分。

在最後總結環節,曾表現又再遜色於梁了,曾的總給平平無奇,只講自己多好,但表達的速度拍子(tempo)卻很差,雖然肯定有準備,但臨場卻仍只能這樣,相反梁就發表了一個動人的宣言,
指中產缺乏安全感,基層兩餐困難,政府像被有權有勢的人挾持,聽不到市民聲音,但在今 次選舉中香港已經贏了,為中國的民主加了一份力量,並承諾與市民並肩攜手,創造另一個香港 奇蹟。利用階級予盾,把功勞歸給市民,放低選舉包袱,必輸的梁家傑卻提早發表了勝利宣言!

在全場中梁所得的掌聲明顯較多,前中段多次在曾發言後根本沒有人拍掌。總括而言,我認為梁在這第二回合表現不及上次驚喜,但曾這次表現平穩而有進步,在攻守相比下梁以技術小勝,但始終曾享有較高支持度,而梁也無法在任何答案擊倒曾,所以相信在效果上,兩人基本上是和局的,相信辯論不會對兩人支持度不會有大影響。

而在這次市民參與辯論我們也清楚看到市民發問的水平很好,即使他們只隨機抽出來的,問起問題來頭頭是道,比很多選委在三月一日的表現更好,有誰可說香港人水平不夠接受民主的責任?反而很多像著名的漁農界的選委的公民水平,才是有問題!

這裡一提,明天早上資訊科技界十多位選委會與曾蔭權會面,除了業界議題,我們必會提出詢問,曾先生打算如何協助香港達至雙普選,要求把泛民等雙普選方案納入今年的政制諮詢。

小後記:有人給我看到一個行業組織的春茗聯歡邀請,$200補貼吃乳豬鮑翅老虎班,每人出席仲有
獲得名牌無線光學滑鼠、現金利是、禮券...」,無他,有些組織年年搞國慶晚會,萬元一席,搵到錢齊齊上PK,有剩總可將之吃掉。愛國,對有些人就是這樣。

Wednesday, March 14, 2007

選誌 3.14.07:胡說八道

今天有人又再胡說八道。全國政協常委何鴻燊今天竟然否認說過有方法知道那個選委在特首選舉中投白票,更批評傳媒報道斷章取義,再補充說他是指有些人做了些事問心有愧,必定可以知道。哦,原來有人真把我們所有人都當作是白

這樣究竟是無知還是目中無人?肯定是不負責任的言論,但這種人就是全國政協常委。中央呀中央,香港真的沒有人才至此嗎?阿爺呀阿爺,你知道這些人正令我們更加堅信一人一票的民主嗎?如此胡說八道也可胡混過關,天理何在?羅范椒芬呀羅范椒芬,你在那?

但今天令我更覺關注的,是個人私隱專員吳斌今天表示,IP(互聯網規約)地址單獨不能成為個人資料,因這是互聯網供應商分發給死物的電腦的。(我的意見會刊於星期一出版的信報。)

最後,傳媒主辦行政長官選舉論壇,原來隨機抽出有機會入場的幸運市民,一百人中只有八人肯去,大多有心去聽或發問的市民又沒被抽中,這個制度號稱公平其實是荒謬,令我感到可惜可悲的,連唯一有公眾入場的選舉論壇,都被糟蹋至此。

保護產權=保護創意? 回應「在數碼環境中保護知識產權」民間諮詢會

保護產權=保護創意?

回應「在數碼環境中保護知識產權」民間諮詢會

獨立媒體(香港)──知識共享行動小組、中大學生會──知識產權關注小組合辦

香港政府於一月初推出「在數碼環境中保護知識產權」的諮詢文件,強調「政府致力建立一個健全的版權保護制度,為創意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利環境。」可是,整個諮詢文件,主要只考慮版權持有人的利益,缺乏互聯網創作人及使用者的聲音。

互聯網最大的影響是打破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角色,很多用戶都會於互聯網上創作(例如把文章、照片、音樂創作與混音、影像等內容上載);網民於論壇上發表評論,形成一個公民參與的空間;亦有很多教師,透過互聯網教學。可是這次諮詢文件卻沒有考慮這些使用的需要,亦沒有評估傳統媒體主導的產權觀,對這個公共空間和 創意空間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外,這次諮詢中所提出的多個諮詢項目,對未來香港的數碼資訊業、創意工業、教育事業和言論空間有深遠的影 響。我們希望藉著這次民間諮詢,讓公眾能對數碼環境的創作、文化教育事業有更多的了解。亦歡迎大家在民間諮詢會上互相交流意見,並於文件諮詢期完結前,向政府提交意見。

這次諮詢會我們分別請來了國內群智基金會(Social Brain Foundation)代表,談如何發展一個有利創意和教育的產權觀,以及台灣聯合報系法務專員/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理事長鄧傑,談台灣推廣 creative commons的經驗。
香港互聯網協會主席莫乃光會以其專業知識,評論港府的諮詢文件。此外,主辦單位亦會發佈「知識共享(Open knowledge)宣言」行動,以民間群策群力的方法,推動開放知識的實踐。

活動詳情

  • 時間︰ 四月一日(星期日) 下午二時半
  • 地點︰ 中環夏愨道12號美國銀行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100
  • 主持︰ 葉蔭聰 (知識共享成員、獨立媒體(香港)執委成員)
  • 講者︰ 莫乃光先生、鄧傑先生、群智基金會代表
  • 報名及留座︰請電郵閣下之姓名、聯絡電話及人數至 openknowledgehk@gmail.com


Tuesday, March 13, 2007

選誌 3.13.07:喜歡叫別人說話小心點的人

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彭鍵基今天下午出來說了些話,保證3月25日的特首選舉投票,將於保密的原則下進行,確保選委的投票意向,不會被洩露。對於有人聲稱假若選委投白票,身份會被人知悉,彭官指這些人應該對選舉認識多些。彭官在其位,也說了他應說的話,我也對選委會有信心和信任,但問題其實不在選委會,他自己出來說這番話,雖是必要的,但事情不應就此不了了之。

一直沒有動靜的廉政公署,只回應說尚未收到投訴。既然已有選委預言罪案將會發生,一向喜歡叫別人說話小心點的廉政專員羅范椒芬,何以無動於衷?這是不能接受的!

Monday, March 12, 2007

選誌 3.12.07:廉署必須調查挑戰法治的指控

今天新聞報導傳出,全國政協常委何鴻燊表示,選委不要以為投票屬匿名,因為一定會查出誰投白票,當被問及如何查出誰投下白票,他告訴記者:「呢樣唔話你聽!」

這樣的言論出至一位如此位高權重的人士,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我也只可相信何先生不是說笑玩玩。如果這屬
帶威嚇性的言論,可能觸犯《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脅迫他人支 持某些候選人是違法的,最高可判罰50萬元及監禁7年。

根據《行政長官選舉活動指引》第十五章第八節,「投票是保密的,選民有權將他的投選保密。選民倘不願意,實無須透露所選何人」,而第五章第十八節指:「為監管發出選票的總數,每張選票存根的正面都有一個編號,但這編號不會給記錄下來,也不會與獲發該選票的選民有任何關連。」這程序基本上在各級選舉都用相同方法處理,從選行政長官至選委,由立法會到區議會都一樣。技術上要知道誰投了什麼票是可以的,但程序絕不容許,選民是把信心放在選舉管理委員會,和香港政府

選委會除了出來說句「不會如此,絕對放心」之外,必須清楚解釋為何市民和選委能仍然對他們有信心,並嚴正公開譴責等同誹謗他們的言論。另一方面,何先生的言論,等同在指一件嚴重罪案正在計劃中,或在進行中,廉政公署必須進行調查,選委會是否出現問題,令有人提出這樣指控,也必須向說話作指控的人調查詢問,看他是否知道什麼內情,不可姑息,當事人地位愈高愈要查,因為他可能真的知道別人不知道的,尤其他說
「唔話你聽」正是此意。

廉署和選委會必須立即行動,以挽回香港各級選舉的公信力,因為若指控所指情況可在行政長官選舉發生,也可以在以相同原則的程序及指引舉行的任何層次選舉發生,廉署、選委會和政府若坐視不理,適當地向提出指控罪案當事人--即必然假設知情者--展開直接調查,我們是否唯有相信真有內情?

科技推動跨代共融

科技推動跨代共融

  上周六長者網絡發展協會喬遷之喜,筆者也到場與老友記及義工們分享他們的歡樂。新會址在長沙灣麗閣邨麗蘭樓三樓平台,開幕禮活動舉行當日天公造美,前幾天陰寒的天氣剛好趕及變回溫暖,場面熱鬧溫情。

  很多朋友都知道長者網絡發展協會為「老友網」,而「老友網」(www.hk1001.com其實是20014月協會推出的長者專門網站,轉眼間已經進入第七個年頭,筆者有幸有機會從協會成立開始已經參與協助,但一直知道自己所做的很有限。

  目睹機構的成長、長者們的成就,自知得着的更多,也令我對資訊科技發展的目光更全面,更清楚看到電腦和網絡如何改變人的生活,科技應用怎樣才可更以人為本。

  回想差不多七年前,社聯資訊科技資源中心的馮一柱和後來的長者網絡發展協會的主席羅致光,找我為「老友網」的建立提供一些意見時,其實我對社福界的機構和工作並不了解,但既然有機會推廣一下資訊科技與互聯網的應用,當然不會放過。當時兩位向我闡述新機構和網站的工作目標,一方面是為了推動資訊科技在長者中間的應用(當時仍未流行講什麼數碼鴻溝),另一方面是看到社會服務在今天的香港已經須要超越提供基本福利服務,同時要改善各階層市民生活質素。

長者富能量

  這幾年在討論政府公共財政、醫療、福利政策等問題時,經常都提到人口老化,「老友網」的工作令我看到,所謂人口老化是個現實也是個機會。多年來在長者電腦培訓中心學習的老友記,以至學而優則教的長者導師們,已反映出近年社會平均更富裕,退休人士年紀愈來愈輕,教育程度也愈來愈高,儲存在長者中的能量其實很多,是社會重要的資源。

  培訓引發出長者的創意無限,例如「老友blog blog齋」計劃中共培訓了超過一百五十位長者,教授他們使用MSN Spaces建立個人網誌,再把他們分享的回憶片段集中於《香江點滴─誌在話當年 》(www.hkmemories.com網誌內,成為腦(老)頑童們最基層最具開放參與性的集體回憶園地。

  電腦和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把長者的資訊科技應用水平提高,是改善跨代共融的重要一環,「老友網」令許多長者學懂使用電郵等工具,令他們與兒孫的關係改善了不少,免得「愛得太遲」。除了促進在家庭內的跨代共融,「老友網」 近年推動「網上天使e-angel,邀請不同的青少年團體及學校作合作夥伴,共同設計及舉辦不同類型的資訊科技活動供長者參加,而青少年義工在接受適當培訓後成為e-angel網上天使,負責教授長者電腦知識及技巧。

社會更和諧

  但不要以為青少年施教而長者就是唯一受惠一方,其實小e-angel們為了能向長者表達和溝通,便要改變他們平時的習慣,變得更有耐性和包容,找出共同話題,拉近年齡和文化差距,這些就是長幼共融的最佳實習。很多老少e-angel們都成為了忘年的好朋友。所以,資訊科技是真的能夠促進和諧社會的。

  再說長者網絡發展協會從觀塘工業大廈搬到長沙灣,是拜經濟好轉、工廈有價之賜。搬到長沙灣公屋內,環境雖然不錯,但地方較小,班房由以前兩個變成只得一個,反映這些有意義的社區工作在富裕水浸的香港,始終得不到足夠資源;「老友網」有幸多年來得到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香港賽馬會和業界商業機構等支持。

  筆者在此與讀者分享,是希望業界和業者能對這些有助香港資訊社會發展的項目,多點支持,多些關心,多加參與。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3月12日

Sunday, March 11, 2007

選誌 3.11.07:爭取普選 318 大遊行 下午三點維園見


爭取普選是目標,希望今次遊行有了泛民議員的合辦,不再被民陣主導胡亂加入各種訴求,沖淡爭取民主的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