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30, 2007

Backchat + 思潮作動

This morning on "Backchat" on RTHK Radio 3, Hugh Chiverton and I discussed with our guests these topics:
- Idling engine ban
- Anson Chan's election platform*
- Turkey-Iraq dispute about Kurds
- Putonghua teaching pilot scheme
* as a member of Anson's campaign team, I sat out this part of the program and did not join the discussion.
Click here to listen.

Then, in the evening, I was back on the air on Radio 2 with Prof Ma Ka-Fai in his program, "思潮作動."

今早,如常與Hugh主持了Backchat。晚上又回到港台,到馬家輝二台主持的《思潮作動》作嘉賓,講Facebook等網絡話題。從這裡載收聽。

Monday, October 29, 2007

把公眾利益放在私利前面

把公眾利益放在私利前面

   筆者在二十五年前進入大學時,選擇主修電機工程,筆者當年修讀了第一課的電腦程式編寫科目,學的是
FORTRAN,但迷上了的卻是課餘用校內電腦戶口上網與朋友收發電郵,對電腦興趣始於此,當時系內新頒授的電腦及電機工程學位剛得到學術認可,所以便轉修了電腦及電機工程。

  當年的母校普度大學是美國傳統工程學院,除了學術水平和排名外,對工程師的個人質素的訓練也很重視。工程師這個專業,是為了改變世界,面對地球和人類要應付的各種逼切問題,從能源和環境至可持續發展,為社會的繁榮和褔祉創造各種方案;雖然科技發展永不停步,工程師離校帶走一生受用的,就是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每事求真、獨立思考的態度,和敢說不的勇氣。


  母校和學生都特別自豪的是其與麻省理工齊名,出產了最多的太空人的非軍事院校,至今太空穿梭機時代共有二十二人之多,舊生包括踏足月球的第一人尼爾岩士唐和最後一人Eugene Cernan,但第一位得到母校以教學樓命名紀念的太空人舊生,卻是在1967年為登月的阿波羅計劃測試發射時意外爆炸活活在發射台燒死的Virgil Grissom

  Grissom之前在19591961年在水星計劃和雙子星計劃升空環繞地球,為1969年岩士唐以阿波羅十一號踏足月球開路。當時與Grissom一同遇難的Roger Chaffee也是母校舊生,他較後入選為阿波羅計劃受訓,可惜從未有機會進入太空已經意外逝世。這四位早期太空人,都是母校的航天、電機和機械工程各系的畢業生。

科學態度

  學校這些傳統,除了是「威水」故事,對我們工程學生更有很深的影響,特別在處事的科學、獨立、求真、勇敢的態度。當然,筆者不認為這是自己母校有什麼獨特過人之處,因為工程作為科學應用研究,做到以上應該是很自然的事。

  為什麼要講這些?除了希望說出工程學優良傳統,讓香港學生和家長不要只看重以為可以最搵錢的學科,令本地工程、資訊科技等學系收生質量下降,影響人才供應之外,也因為讀了兩位工程界選委上周在《星島日報》刊登支持保留功能界別的文章而有感。

  事緣不久前「普選工程連線」八位去年高票當選選委的工程師,發表了其就政制發展調查的結果,指約七成工程師認為應在2012年或以前普選行政長官,約六成五工程師認為應在2012年或以前普選所有立法會議員,約六成工程師要求取消功能界別;這兩位持不同意見的工程師,則指「普選工程連線」的調查「或有問題」,結果與兩個「最有代表性的工程專業團體」的意見不同,為了「恐怕會誤導公眾及政府,弄錯工程師的主流意見」,反而提出了極保守的所謂「主流意見」。

須講理據

  本來有不同意見各自表達和辯論是健康的,但這些自命主流意見卻缺乏任何數據支持,提出的論點也有很多只有主觀意見而乏合理推論之處。例如,老是說「功能界別運用其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能把工商界和專業界的聲音帶進立法會,協助立法會進行有關立法、高質素的辯論及監察政府的工作」,卻沒有證明直選議員的立法、辯論及監察政府水準比功能界別議員低。他們說因為以上理由,「功能界別議席是值得保留並可於2016年檢討」,既然值得保留,何以在那一年還要檢討?

  他們竟然更說,「普選制一般意指一人一票制,以直選或間選形式進行,亦可基於地域或功能界別選舉產生」。雖然有些人經常從解讀香港「實際情況」找借口理由,但天呀,普選定義並非任何人可各自創作、發明的,請參閱屬於《基本法》明文指適用於香港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二十五條,試問功能界別怎能滿足「普及而平等」要求?

  當這些只顧自圓其說的理據從標榜工程師立場提出時,才令筆者感到如此不安,才覺得需要從自己的工程師教育和訓練之中「尋根」,重溫這重視和尊重科學、求真、勇敢的專業態度,與工程、資訊科技和計算機科學的專業人士互勉。有勇氣據理向上頭說不,把公眾利益放在私利和特權的前面,這才是社會之福。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10月29日

Saturday, October 27, 2007

《e個世界》:知識共用 Creative Commons

本星期我在香港電台第二台e個世界》(逢星期六下午六至八時)節目中,讀出以下錄音環節,題目是「知識共用 Creative Commons」,收聽

其實,今早我也為EZoneHKOSSC當了講座嘉賓,介紹了Creative Commons。PPT在這裡可以下載,是by-sa的分享。

相關
連結:
Creative Commons
知識共享(中國)
創用CC(台灣)
Hong Kong Fans of Creative Commons

何國強:讓工程師說出調查真相

讓工程師說出調查真相

工程師重視數據,相信有系統的分析。因為在工程設計過程中,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至為重要。由於未有專業團體就工程師對「政制發展綠皮書」的意見進行諮詢,「普選工程連綫」承擔了這個責任,向三千多位工程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工程師作為香港巿民的一分子,對普選的訴求與公眾並無二致。大部分工程師都支持二○一二年或以前進行雙普選。調查數據運用統計學方法分析,而在發表報告時亦詳列有關資料。


不知工程師學會曾調查

當我看到嚴建平及李柄權兩位工程師在貴報發表的文章,不禁掩卷慨歎。何時工程師變得如此不尊重數據?不單如此,還偷天換日,指鹿為馬,誤導公眾。

嚴李兩君文章指「普選工程連綫」的調查「回收率只為百分之四左右,屬偏低水平」。這究竟是缺乏對統計學的認識,或是無視統計的科學性,刻意貶低該調查的可信度,我們不得而知,(反映全港七百萬市民意見的大型調查例如主要官員民望,一般的有效樣本也往往在五六百個左右)

嚴李兩君指自身的意見,是工程師的主流意見,卻不知所本為何?他們指香港工程師學會及工程界社促會早前曾向會員徵集意見,我不是社促會成員,不知道他們如何收集意見和意見為何,但我可是香港工程師學會成員,我和不少工程師朋友卻不知道工程師學會曾向會員進行調查,亦從來未見學會發表有關資料。嚴李兩君有必要公開澄清他們所指香港工程師學會徵集意見到底是甚麼一回事?我們亦會就此事向學會查詢。

是否有人意見被騎劫?

嚴李兩君或許不知道,二十年前香港政府曾發表「1987年代議政制發展檢討」綠皮書。部分「普選工程連綫」成員,包括李智明和黎廣德工程師,當時推動香港工程師學會對所有會員進行問卷調查,就綠皮書提出積極回應,使工程界得到社會尊重。

二十年前,香港工程師學會能就政制發展對會員進行調查才發表意見,內容翔實,擲地有聲,為何現在不能?工程師本質沒變,但工程界的部分代表卻變得犬儒,脫離群眾,甚至不尊重憲法(普選是《基本法》的規定),難道權力的誘惑已足以令人腐化?更令人奇怪,在香港專業聯盟月七日的論壇上,據報香港工程師學會的代表已經表示支持取消功能組別,但不知何故,十月二日香港工程師學會的新聞稿卻支持保留功能組別。是否有人的意見被騎劫呢?

工程界代表如果不莊敬自強,只懂得往自己面上貼金,閉門造車,把小圈子利益掛在口邊,工程界又如何會獲得公眾尊重?工程師地位得到社會的認同和公眾的認可,是全賴同業多年艱辛努力,若任意發表無根據的意向書,公眾自能分辨是非黑白,結果工程師公信力受損,人必先自侮而後人侮之,願工程師們共勉之。

何國強 選委會工程界委員

刊載於《星島日報》2007年10月27日

普選工程連綫


Friday, October 26, 2007

李柱銘對得往國家人民

李柱銘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引發的風波,令我感到有如大約十五年前爭取美國對華MFN(最優惠國待遇)的重演,似曾相識,只不過今天講的是奧運而已。當年我在美的組織(美港聯)也和李柱銘一起要求美國國會給與中國MFN待遇,但在土共口中卻變成了唱衰中國。

反覆重讀文章中英文版本多次,只見李柱銘懇請美國不要杯葛奧運,但也利用這機會要求中國改善人權狀況,立場與他引述
北京奧組委常務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劉敬民公開承諾︰「申辦奧運,我們不但要提升北京市的發展,還有社會整體的發展,包括了民主以及人權」,完全一致。

但今天報章媚共之情盡現,令人嘔心,什麼「乞外國干預
」、「賣國漢奸」盡說。今早立法會進出口界的黃定光,竟然堅持李柱銘是要美國抵制奧運,不知他識唔識字,這正是自動當選的工商界功能界別議員水平典範。

算了算了,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良心話真的愛國者一定照說,中國人權和民主狀況一天不大大改善,
民建聯譚耀宗只懂猛講「咁樣冇用㗎」、「中國亂會好大鑊㗎」,D人竟然buy哂,我哋又有乜法子?擦鞋仔當道,三萬三千點喎,良心、真話,何價?

李柱銘:中國奧運的機遇 / Martin Lee: China's Olympic Opportunity (中英原文)

民主黨發聲明澄清李言論

Tuesday, October 23, 2007

Backchat: Private Universities, New China Leadership and Market Fluctuations

This morning on "Backchat" on RTHK Radio 3, while Hugh Chiverton is off on training in sunny Florida, and Bryan Curtis and I discussed with our guests these topics:
- Does Hong Kong need more private universities?
- New line-up of China's Politburo Standing Committee
- Market plunge (needless to say now, the market bounced right back after we spoke :)

Click here to listen.

Monday, October 22, 2007

進步發展觀欠周全

進步發展觀欠周全

  筆者上周參加了香港理工大學 工程學院的七十周年晚宴,學院的口號是「全人教育」,而這些年間正是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城市的七十年。至今在教學和科研上,理大工程學院已經達到世界水準,成績是有目共睹的,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年來對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固然是功不可沒。

  不過,當晚會上一位前院長也說,香港的經濟情況變了,工程學科不如以前般能吸引最好的學生,這是學院最大挑戰;而筆者也一直多番警告,這現象也是香港一大隱憂,社會和政府漠視科技和研發,引致人才斷層是必然,經濟發展不能持續才是最終惡果。


  例如,特首曾蔭權施政報告中提出進步發展觀,而國家主席胡錦濤也剛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兩者可是互相呼應,一脈相承?

  胡主席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其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都是策略中的核心思想。雖然胡主席也說「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信也並非在指在非社會主義環境下,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理念行不通,道理應該是一樣的。

  再看香港曾特首的進步發展觀,先來「三個堅持」,以經濟發展為首要目標,發展必須是可持續、平衡和多元的發展,和發展必須能達致社會和諧,然後體現於以基建帶動經濟發展、以「活化」(原來英文是revitalization)帶動社區發展和以助人自助理念推動社會和諧。總體而言,局限性大得多,似操作指引多於發展觀念。

利益傾斜

  以基建帶動經濟發展,正是內地近年發展的主要途徑,科學發展觀正是要糾正這種經濟發展帶來的副作用和惡果,香港的進步發展觀雖有提及可持續發展,卻反而看不出如何落實;回應社會近年保育訴求的社區發展部分,提出這所謂「活化」即是說政府認為地區歷史文物是「死」的,要以「活化歷史建築」起死回生。雖然筆者不反對這方法在部分情況下適合,但一刀切當作為唯一可行方法是有問題的。所以,進步發展觀的首兩點,過分地以地產、建築代入發展,明顯利益傾斜。

  至於以助人自助理念推動社會和諧,簡單翻譯是說沒有褔利主義這回事,特首明言「認為不應以高稅收高福利方式進行財富再分配,以求拉近貧富差距」,但結果提出的「政府的角色」只是締造適當環境、推動基建令工資上升、擴大培訓計劃協助自我增值及提升技能,這些基本但從過去經驗明顯不足改善現況的動作,連以往政府提過的發展本土經濟也全面回收,只能說是令人失望。不要求再分配財富,但再分配機會是必需的,否則,社會永遠不會和諧。

  進步發展觀就像把三樣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加起來的套餐,正合香港茶餐廳文化,中湯加西冷牛扒炒烏冬再來個紅豆冰,總之吃得飽就可以。說飲食我也很喜歡這樣,但政府管治和社會發展就不可以這樣了。

忽視科學化決策

  另一方面,很難理解為何香港要在科學發展觀上畫蛇添足,不,是畫馬減足才是,為什麼要減去科學二字?科學發展觀當然不止說重視科技、自主創新這些方面,尊重科學化決策是更核心的概念,可惜也似乎是香港政府和官僚最抗拒的一環。決策若然只靠主觀想法,側重短期政治需要,加上親疏有別,施政怎麼可能不出問題?

  中國的科學發展觀,說得好但不知道在地區層面上做得到否;香港大有進步條件卻不思進取,故步自封。中港共通之處是不重視科學化,但只有一方承認,並且嘗試改過。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10月22日

Saturday, October 20, 2007

《e個世界》:理大工程70年

本星期我在香港電台第二台e個世界》(逢星期六下午六至八時)節目中,讀出以下錄音環節,題目是「理大工程70年」,請收聽

連結:
香港理工大學
工程學院
建校70周年紀念

Friday, October 19, 2007

美港聯mini-reunion

這晚在中大與美港聯的一些朋友來一個小reunion,多得Jeff Lee(阿Wood)返港一行,當年在Austin, Texas的Jeff原來今天在巴黎工作,今晚其他到來聚會各人,當年分別來自Illinois、Wisconsin、Minnesota、Boston、LA等地,如果當年不是因為89年六四屠城,我們可能永遠不會認識,人生和緣份就是這樣的奇。

美港聯全名美國香港華人聯會(Alliance of Hong Kong Chi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簡稱AHKCUS),在1990年2月在風雪交加的Chicago成立,把全美分成東、西、中西、南四個分部,將多個在六四事件後由港人在各地成立的組織團結起來。當時我在麻省,剛畢業不久出來工作,加入了Boston的AOHKCDHR(海外香港華人民主人權促進會),並參與美港聯的成立工作。當年互聯網開始在美國院校和科技公司普及,就成為了我們通訊主要途徑,AHKCUS裡多數的朋友,都是先見電郵地址,然後再真人見面的。後來,我在93、94年間擔任AHKCUS副主席。

六四國殤,令我們走在一起,學習關心中國和香港,當年我們也協助在美的中國異見人士,舉辦講座了解國情,當然也在全美各地參與六四紀念活動,但同時我們也向美國國會反映,不支持美國取消最優惠國(MFN)待遇制裁中國。美港聯也曾經主辦「毋忘香港根」運動,積極支持向港英政府爭取九一直選和海外港人投票權(後者當然失敗了)。從爭取八八直選至今廿年過了,還未夠循序漸進?

直至今天,AHKCUS很多骨幹成員已回港,在大學、社褔、醫療、媒體、IT等崗位上工作,可惜這晚很多都未能出席,也許在2010年,我們應該辦20年的全球reunion。我想,這十七年多以來,我們不斷關注中國和香港的人權和民主發展,肯定地說我們必比那些開口埋口愛國人士,更真地愛國。

美港聯第一屆年會通告:當年雖以電郵通訊,但web尚未普及,所以網上保留AHKCUS的通訊和資料不多!
第一屆美港聯年會紀事(張志強)

Thursday, October 18, 2007

理大工程學院70周年晚宴

今晚參加了理大工程學院70周年晚宴,學院口號是「全人教育」,而這七十年正是見證了香港從漁港化身國際城市的日子,對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理大工程學院固然功不可沒。不過,一位前院長也說,香港的經濟情況變了,工程學科不如以前吸引最好的學生,這是學院最大挑戰;這也是香港一大隱憂。

Tuesday, October 16, 2007

Backchat: Tin Shui Wai, and Mountain Biking

This morning on "Backchat" on Radio 3 of RTHK, Hugh Chiverton and I discussed with our guests about what we should do about the social issues in Tin Shui Wai,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recent family tragedy, and the government policy on mountain biking, after one of Hong Kong's Olympic hopefuls was hit by a government car on Sunday during a race. Click here to listen.

Monday, October 15, 2007

政府不重視科技令人擔憂

政府不重視科技令人擔憂

讀畢今年的施政報告和相關的施政綱領文件,想起為什麼據調查這份施政報告是十年來市民支持度最高的。大概是因為大圍經濟情況不錯,政府並沒有也不須要預先為市民製造過分期望,只要嚮大家派些少糖,也沒有派太多,大部分人已經收貨。但若說施政報告有什麼重點新意,除了重新包裝和加入數個基建計劃成為十大項目之外,相信很難找到什麼新點子。

若要評論這份在「科技」從政策局除名後的首份施政報告在資訊科技方面的內容,更不容易,因為真的找不到任何新建議。就算查看施政綱領中有關資訊科技及廣播政策的措施,也見不到什麼具體方案。這反映政府並不重視科技之餘,也未明瞭或承認科技應用和發展對香港整體經濟發展包括金融行業的重要性,情況令人擔憂。

幸而施政報告至少肯定發展香港為創意之都,以文化為基礎發展創意產業是正確的,但也不能完全不考慮資訊科技在整個藍圖的角色位置,這方面政府的計劃尚待觀察。同樣地,各項提出的大型基建,在今天的世界不能只當作為建築項目,科技成分必須提高,所以,資訊科技界也要密切關注這些發展項目。

施政報告只談方向

可惜,施政報告中列出關於資訊科技的新措施,實在看不出怎樣新,也缺乏具體執行指標,例如,「加強支援香港企業建立及推廣香港品牌,以提升他們在內地及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加強中小企業資助計劃,為包括在內地營運的中小型企業提供更好的支援」,都只算是方向,缺乏具體內容,怎算是措施?

在電訊方面的新措施,「成立有社會各界參與的反濫發訊息工作小組」還算好,「研究早日發放無線電頻譜以提供更多電視和多媒體節目選擇的可行性」也只是方向性和研究而已,而「提供無線電頻譜,讓業界發展寬頻無線接達服務」這項,更是幾年前寬頻無線接達服務諮詢後,一直糾纏於無線電頻譜分配,本來200708年應該發牌開始服務了。這樣也算新措施,施政綱領中「持續推行的措施部分」就更難帶出驚喜。

其實,代表資訊科技界的單仲偕議員聯同七位界別選舉委員(包括筆者),早前已嚮政府書面就施政報告有關資訊科技及廣播政策提出四十多點建議,目標是除了對業界有益處之外,也希望是對改善市民生活質素有幫助、對香港整體社會及經濟發展有利的建議,也是真正具備「科學發展觀」的意見。

建議

例如,我們曾建議在電子政府計劃及各應用系統採納Web2.0概念和技術,為市民提供更開放的平台和渠道直接參與公共事務,並研究設立電子市民戶口的可行性,讓市民可透過登入專用戶口,一站式獲取和處理各項由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提供的電子化公共服務或交易,並按照使用者的設定,保存、管理及更新有關紀錄和個人資料。

為了創造更多應用發展機會,我們建議藉電子政府服務及即將推出的Wi-Fi計劃,推動位置定位技術及應用,開放現在由政府不同部門持有的位置定位數據資訊,設立中央數據庫,由角色中立的中介機構負責運作及提供統一而具互用標準的數據,讓應用方案及軟件開發商可藉此開發具創意及切合消費者需要的位置定位技術和服務。

資訊科技界現在面對的最大問題是科技人才的缺乏,我們希望政府推出宣傳計劃,提升青少年對未來投身資訊科技業的興趣,為社會培育充足的資訊科技專才;政府也應該撥款支援業界設立「資訊科技專才註冊制度」,加強資訊科技專才對社會公眾的問責,並提升資訊科技人才在社會的地位。

資訊科技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鑒於低收入家庭應用電腦和互聯網的比例較低,為了協助低收入家庭及弱勢社群藉資訊科技融入社會,我們曾促請政府便利志願團體進行電腦回收及維修項目,並把互聯網接駁費納入為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下的基本生活開支項目之一。

唯一與我們的期望相符的是,特首在施政報告承諾「推動全港以病人為本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平台」,肯定電子醫療技術在香港醫療改革中的核心位置。只希望在快將公佈的「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中,可以較具體地看到政府會如何推行所謂「鞏固香港的領先國際數碼城市地位」的策略。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10月15日

梁兆昌:葉劉抽水四招盡見底牌

IT Voice梁兆昌此文今天登於蘋果日報,介紹:

葉劉抽水四招盡見底牌

記得葉劉淑儀卸任保安局長時,說去美國深造,是要完成學業的夢想和盡母親責任,多陪女兒。可是,她在海外留學時,已放風說會重臨香江。直至她返港成立匯賢智庫,回歸政壇,由傳聞參選立法會到高調參選港島區補選,整個發展現在看來,完全是個一步一步實行的精密計劃。唯一的「意外」,可能是馬力逝世,把時間表提前了幾個月,令她要在補選中單挑比她更有知名度和 公務員脈絡的陳方安生。

從市場學角度,葉劉的這個精密計劃的重點是把產品重新定位。葉劉當年在23條立法時過份賣命,甚至辭職後仍高調地接受各左派團體的歡送慰勉,予人深刻的親左戰士形象。除了離港過過冷河外,成立智庫作為個人平台的核心任務,就是利用各種外界議題及「中間派人士」,進行「抽水」和清洗形象;從她的行事手法及操守,都可以看出她如何當上實至名歸的「抽水天后」。


「支持科技」言行不一


抽水第一招,葉太去美國兜完風後彷彿沾上一身矽谷的泥塵,忽然熱衷發表支持科技發展的言論。不過泥塵始終薄弱,業界的人聽來只覺她人云亦云,缺乏洞見,不禁懷疑她是否為了借科技界的開明和敢於創新的風氣,洗滌充滿霸氣和保守的形象。為何說是抽水?回溯到五、六月期間,她為了「科技」在政策局除名一事,奉獻出處女示威第一次,有相當的新聞曝光。但在關鍵時刻,她卻沒有貫徹,「約見」游說她友好的保皇黨議員去支持單仲偕提出的修訂案,最終,保 「科技」入名的行動是失敗了。不過,市民大概只看到傳媒的幾個畫面,讓她成功給人留印象了 ?


「黐」外傭僱主爭曝光



抽水第二招,葉太在宣佈參選後,與一外傭僱主組織合作,居然想到網站啟動也搞個記招。她要求取消外傭稅,要求即時發還已交款項的立場,甚至與身為僱員再培訓局主席、她助選團成員的譚耀宗相反。不過,因為整件事旨在爭取曝光,反正不在乎成功與否,只要表達一個為「中產」外傭僱主爭取利益的一個印象,大家亦不用深究。想深一層,如果批評陳方安生缺乏基層的認同,那麼,葉太取消外傭稅的建議,等於把留給再培訓基層市民的三億元一筆勾銷,豈不是與基層為敵?!


假意支持2012 年普選


抽水第三招,葉太說她也支持2012 普選,部份傳媒居然「鬼掩眼」,拿著片言隻字大加報道,令 有些港人混淆兩位阿太的政見差異,但其實葉太的「支持」是有諸般前提,而她的助選團成員民建聯譚耀宗亦立即「補充」,兜了一個大圈,扯到2017 年才開始普選的民建聯方案是與葉太的共 識,此時2012 已被譚耀宗搞得奄奄一息。葉太言猶在耳,2012 你安息吧!還記得2003 年五十萬人 上街,葉劉以不屑的語氣說:「市民遊行只是放假,參加一項活動。」我想這才是民主在她內心 的位置。支持民主的人士,被人一次又一次抽水,不單止要 Say No,簡直應該叫非禮呀 … …


非常時期約見眾高官

抽水第四招,當然就是葉太以候選人身份約見政府高官。這一着應該是衝著「 四萬」是她的前上司,被認為對政府較有影響力這一點,目的是 展示她與現屆政府的溝通更勝陳太。這招屠龍刀 不單止踩界,簡直是過界,是逆線行車、危險駕駛。如果沒有她的強烈要求(當然還藉有力人士的促成,否則不會成事),港府高官難道會主動約見她麼?媒體報道只集中批評高官有偏幫葉太之嫌,但卻欠缺分析要求會面者的動機是否正當,是否公開挑戰公平選舉的實施。可憐Donald精心部署1010日施政報告大派糖果,讓政制綠皮書諮詢結束在無聲無息之中,卻因為葉太一事 吃了悶棍,政府完全處於被動;為了徹底捱義氣,甚至要主動「開放」會見其他候選人的大閘,親手破壞香港的公平公正選舉文化,葉劉可說把政府用後即棄,「抽水唔抹手」。

葉劉不斷測試規律的底線,與當年23條推銷手法同出一轍。作為前政府高官,不能說是無知,更可能是操守有問題。

另一方面,陳太沒有趁勢博亂,要求約見這個那個官員,可說是一個前公務員以身作守法的典範 。有些支持2012 雙普選市民對陳太恤髮事件反應強烈,就像是狂熱的球迷指摘落場球員未有去到 盡。相對來講,葉劉對觀眾想看一場公平精采賽事的渴望的不尊重,對遊戲規則的蔑視,未當選 已把政府舞弄得團團轉,是否應該給予一張黃牌!

梁兆昌

刊載於蘋果日報2007年10月15日

Saturday, October 13, 2007

《e個世界》:施政報告

本星期我在香港電台第二台e個世界》(逢星期六下午六至八時)節目中,讀出以下錄音環節,題目是「施政報告」,請收聽

Friday, October 12, 2007

民主會變成人民大革命!

今早特首曾蔭權在香港電台 Radio 3接受訪問(線上觀看收聽),談到民主:

Hugh Chiverton: "Despite what you were saying, Mr Tsang, I was struck by one phrase toward the end of the policy address, you say we promote democratic developm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social stability or government efficiency. That kind of implies that democratic development does compromise social stability or government efficiency..."

Donald Tsang: "It can, it can. If one goes to the extreme, people can go to the extreme, you hav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for instance in China, where people taking everything into their hands, then you cannot govern the place. And the similar thing is for instance..."

Hugh Chiverto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asn't really an extreme example of democracy, isn't..."

Donald Tsang: "It is people taking power into their own hands, now, this is what is meant by democracy, if they take it to the full swing. And, in other democracies, you have even an elected person...you overturn a policy, in California for instance, you have initiative number what, and then you overturn the policy of the government. That is not necessarily conducive to efficient government. And, so, you, you have to strike the balance somewhere...you, you, you at the end of the day, I do believe we in Hong Kong are moving in a rational manner. Um, but as far as universal suffrage goes, you know my personal commitment. And my administration started the ball rolling within a fortnight of our installment and immediately we go into work. And I am still determined to help people of Hong Kong achieve universal suffrage, arrive in a good package of universal suffrage within my administration."

文化大革命是民主的極端?
中國一早已有民主?
港人治港下人民原來是不能有權力在手的?
反對政府政策是有違政府效率?

原來特首對民主理解是這樣的,是我不懂還是他不懂?

防火牆背後的河蟹

防火牆背後的河蟹

大閘蟹上市之時,談河蟹也正合時。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是中國蟹類中產量最多的淡水蟹,當中包括毛蟹、清水大閘蟹。不過,今天在中國網絡世界中,小心河蟹的出現,見到也要搞清楚是什麼東西。


尤其當你看見一戴著三隻手錶的小河蟹,這又更是什麼事情?原來,一切都是反映中國網民的獨立思想和勇氣的創作。

抓和諧,抓不到河蟹

中國政府喜歡講和諧,最近,總理溫家寶在大連舉行的夏季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言,也多次重提全面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並指「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的中國,一定會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把和諧觀念全球化,各國政要、企業領導人和專家學者的探討和交流,「為世界的發展、進步與和諧發揮積極作用」。這些指導思想,老外也鼓掌!香港政府在特首曾蔭權上台後也多次表示要促進社會的和諧,更說這是他施政方針的一大主題。

和諧是個好東西,但調皮更有幽默感的中國網民,面對林林種種的封鎖、過濾、審查,只好在制度下尋點開心,如果有人的網站被禁、博客被擋不能進入、甚至互聯網供應商把網頁內容刪除,應該怎麼說?「笑談普通話」告訴你,這叫做「被和諧了」,問題是,話講多了,審查的網絡員竟連「和諧」一詞都和諧去了,怎辦,說「河蟹」吧,反正諧音相近,而且過癮!

那麼戴著三隻手錶的河蟹又是為什麼?普通話「戴三隻表」是「帶三個表」,明眼耳聰的人就看(聽)得出,這就是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提出的「三個代表」偉大重要思想!江前主席在2002年說,中國共產黨「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當河蟹被帶三個表,可否看為給黨綁著的和諧社會?

閘蟹已經上市,相信長毛送禮給特首,又有新的佳品了。只要你在Google搜尋一下「河蟹帶三個表」,或者「河蟹社會,帶三個表」,就可找到像這隻蟹的圖片。也許你會看到像「Feedburner被河蟹了」,意思是Feedburner這個國內流行的、很多博客使用RSS 燒錄服務,近月來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用戶,相繼不能接上使用。關心你的博客會互相問候:「今天你被河蟹了嗎?」四處一片河蟹的氣氛。

攀爬防火長城


中國的網民每天與所謂的GFWGreat Firewall of China)鬥智,GFW的中文名一般稱為「防火長城」,也就是官方說並不存在的那個,別名叫「功夫網」(gong fu),例如用詞作句可以如此:「Feedburner在中國的殉難日,我們在失去了BloggerFlickr之後,又一個標誌著互聯網進化的優秀服務被我們偉大的功夫網給打了個半身殘廢。「無國界記者」點名十五個國家為互聯網的黑洞,包括緬甸、古巴、伊朗、北韓、沙地阿拉伯、越南等,但大阿哥當然仍然是中國,難怪中國功夫獨步天下無敵手!

不過,
雖然如此,中國互聯網的未來仍然是光明的,中國與世界的接觸是只可增加,不能減少的;雖然中國防火長城多為人疚病,但其實監控網絡並非中國專利,只可惜中國直接利用這監察進行審查,甚至以言入罪。和諧真的是個好東西,但若然和諧目標變成管理者統治手段,變相叫「反對派」單方面妥協、收聲,那就真的不是和諧,只是河蟹了。

不過,中國的網民的確是值得尊敬的,他們勇敢而且有創意,努力不懈地發掘和開拓空間,對功夫網說不,「越過長城,走向世界」,這是中國網民寫出來的宏願,他們也會做得到,因為人性必勝過強權,未來勝利必屬他們。有一天,中國網民必定能見天日。

相比之下,令我們這些在「自由」的香港,卻每事猜測阿爺旨意的、無膽量、無正義感之徒,無地自容,也叫我們更必定要立定決心,對那些帶三個表的擦鞋之輩說不,與內地接軌,盡我們這些在牆外的中國人的責任,協助兄姊們越過長城,一起走向世界。

刊載於《CUP》2007年10月1日

Thursday, October 11, 2007

怎麼樣的鹽和光?

怎麼樣的鹽和光?

國慶日前一天主日崇拜,其中一首詩歌是〈動力信望愛〉,歌詞說:

  「我站到街中聽鬧市聲音,我望見艱辛顛沛眾生。我立志務服這大片人群,要讓這動力燃亮愛心。」

  當時這首詩歌就像是神對我說,為人民服務,在世界、中國和香港,爭取平等和公義。自從一九八九年,這就是神給我的呼喚,要我多點關心中國和香港 的民主和人權狀況及發展。不過,近年尤其在回歸後,香港的基督教會好像漸漸地在政治問題及參與上變得更保守、冷淡、支持政府立場,甚至依附權貴,令信徒如 我感到失望、疏離,也更盼望神更新這教會。

  例如,對我們香港未來社會發展和管治有深遠影響的《政制發展綠皮書》,基督教會卻表現冷漠,毫不重視,與去年團結向政府施壓,反對同性戀議題時的力度,可謂天淵之別;今天,教會對綠皮書無聲,然而,對香港、對市民,甚至對教會本身,哪些問題應該較重要?

  對有些信徒來說,感覺是像教會在逃避一些事,甚至像有些東西不願提,不想碰。另一方面,當我們聽到一些人,包括身為基督徒的官員,濫用聖經的話來支持政府立場,更令我們感到不安;為甚麼神的話語,被用作維護既得利益者立場的工具?

  也許善良的基督徒渴望和諧、平安,加上中國人文化對政治總有點反感,甚至可能主觀本能地希望政府和當權者可執行權力,對抗社會各種不良風氣,尤 其在道德這中國人一向比較重視的方面。然而,我們不可以忘記,香港的基督徒,生活於中國僅有實際信仰自由的小數土地之一,其實是有著獨特而重要的責任,去 監察和改變我們的統治者。我們不可以忘記內地政府對教會和信徒的逼害,不應避免提及,更要警覺宗教自由這個權利,就算在香港這特區也不是靠《基本法》賜與,是要我們捍衛的。

  妥協不是改變當權者的辨法,基督徒也不應以作「順民」為接近政府、得到宗教自由、傳福音機會的交換條件,這是信徒應堅守的底線。也許,而我也相信,整體問題仍沒有這壞,信徒只是不大感興趣,但教會領導缺乏勇氣領導信眾就政治議題討論,一如其就一些道德問題所出的力,看來卻是真的。

  基督徒和教會不可以忘記我們在世上,在社會的角色和責任。很多人也許會認為,教會不應談政治,只要關心社會的不公,連聖公會大主教也這樣說,但政治與社會公義怎可分割?我們要欺騙自己和信徒們到甚麼時候?

  耶穌叫我們作世上的鹽和光,作為鹽必須要被溶化掉,才能改變世界,作為光也必須要照射出善與惡,不可逃。我們信徒參與社會事務,包括政制改革,不能消極地不發表意見,更不能只說權貴愛聽的話。

  剛好,今天教會講道分享的是詩篇第一三七篇,詩人抒發著愛以色列國的情懷。回歸十年,香港人仍在爭論、學習怎樣愛國,我肯定地說,愛國是愛人民,不是愛政府或黨。要救恩臨到中國,豈能只談為領導人禱告,願神的旨意行出來,但卻不知道或不願意談神的旨意?甚至談到在內地被逼害信眾時,就巧妙地與其政府和當權者分開,好像是無關似的?

  信望愛是動力行出來的。

刊載於《時代論壇》2007年10月7日

Wednesday, October 10, 2007

敢言香港‧Speak Up Hong Kong!

有朋友在Facebook找到給我的...

也許,她快會在你的附近出現。

Tuesday, October 09, 2007

Backchat: International School Spaces, and Levy on Foreign Domestic Workers

This morning on "Backchat" on Radio 3 of RTHK, Hugh Chiverton and I discussed with our guests about the shortage of international school spaces, and Savantas Policy Institute's proposal to abolish the levy on foreign domestic workers (I think this is just a well-timed election ploy but with poor logic and justification). Click here to listen.

Monday, October 08, 2007

電影發展基金需有長遠目光

電影發展基金需有長遠目光

  香港電影發展局宣布,電影發展基金開始接受申請。政府於今年
7月將3億元注入該發展基金,「並擴大其適用範疇以資助中低成本的電影製作」。雖然,從政府提出電影發展基金至立法會通過,早已米已成炊,但筆者依然不禁要問,為什麼?

  首先,
3億元算多抑或少?若對政府資助業界發展的撥款來說,就不算小數目了,尤其是給單一行業的計劃而言。須知香港政府是極少直接投資商業公司或其發展項目的,研發工作以外的直接產品製作就更少見,較接近的只有從19982005年間,應用研究基金批出了約4億元的投資項目;而其他的行業支援基金,例如設計智優計劃的設計業與商界合作計劃,也是在於鼓勵中小企對設計進行投資,並非直接投資中小企或其商業項目。

  3億元其實真不算少了。2002年政府推出中小企業資助計劃,全港所有中小企共同分享的市場推廣基金、培訓基金、發展支援基金,加起來總數也只不過9億元。所以,香港電影業已算得到政府非常特別的照顧,這是不爭事實。

漠視創新項目

  當然,香港電影業的成績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也是香港創意產業中的表表者。近年電影業面對的困難、種種問題,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影響,包括市場口味變化、產業全球化、競爭對手的冒起,資金不足相信並非唯一甚至最大的問題,但可惜的是,產業本身並未充分理解及承認問題真正所在前,拿錢這類直接援助是最想當然的,但恐怕此舉並非對症下藥,亦必不會是最有效的自強之法。

  電影發展基金的另一個問題,是在於其對申請資助電影製作的條件。資助對象是製作費不超過1,200萬元的中小型電影,但以適合大眾口味的商業電影為主,「藝術」或小眾電影不會獲得撥款。這就令人非常費解,政府拿這3億元出來,肯定不是為了賺錢,而基金的目標也明確指出旨在「加強在電影製作和發行各方面培訓人才的措施」,以及「提高本地觀眾對香港電影的興趣和欣賞能力」,那麼,為什麼基金只讓那些已經可以自行集資的項目更易集資,卻漠視那些最缺乏資源、但往往卻是最創新的項目?

  申請電影發展基金資助須符合的條件,包括申請者必須為在本港註冊的電影製作公司,「在通常情況下須在過去十年製作至少二部供本港電影院作商業放映的電影;申請人如不符合此資歷要求,可聘請能符合此資歷要求的電影導演或個人監製」。條件目的可能是為了把沒有能力的製作者篩除,但既然申請要通過「基金審核委員會」及由業界人士組成的顧問團評估,才決定是否批出資助,故沒必要一早就把新成立公司拒於門外。

有私相授受之嫌

  這樣的申請條件,再加上顧問團又是業界人士自己組成,令人無法不覺得制度有私相授受的味道,變相令顧問團的中立評審無論如何也會受到壓力。筆者也聽過電影業界人士自己也有微言,估計基金最終也會被行內為數不多的製作公司分豬肉地瓜分,結果只是以公帑分擔少數製作人的投資風險。

  例如,有電影發展局委員指出,近期票房不錯的《戲王之王》《十分愛》等電影都是1,200萬元以下的中小型製作,「證明業界具備人才與創意,若再加上政府提供的資助作後盾,一定可做得更出色」。然而,反過來看,這其實證明市場已能自行集資製作這些賺錢電影,政府又何須介入,介入也不會有太大作用,反而有可能令這些同類型商品供應過盛。

  香港電影業對香港整體形象是有其正面意義的,也是我們創意產業重要一環,當然值得支持,但政府在動用公帑時不能草率,也必須在整體社會資源運用上公平。作為電影發展局轄下的電影發展基金,更要有長遠「發展」目光,不應過分着眼於短視的目前「市場吸引力」、「是否適合大眾市場」這些條件,因為,過分重視這些短視目標,故步自封,缺乏創意,可能正是香港電影業面對困難的主要成因。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10月8日

Sunday, October 07, 2007

我們撐2012普選!

創世界紀錄:>120的API(空氣污染指數)下撐兩小時雨傘是很累、很熱的,還有五千五百多人出來。

官方MV
短片1 (開雨傘同創紀錄)
短片2 (準備就位!)

遊行,我們必定堅持!那些自己阻礙香港民主的人卻說這無新意,是厚顏無恥。

短片3 (起步!)
更多圖片

華仁一家

今天一早去了九龍華仁參加「華仁一家」步行籌款,可惜我那年港華(81年會考)同參加的不多,我只看見Leo和Jacob。

Fr Deignan籌款搞小班,但主禮的港華師兄特首曾蔭權卻不讓全港學生也享受小班,這話怎說好...

九龍行到香港,立即再有下場,維園見!

Saturday, October 06, 2007

從「普損」到「普選」:公民大論壇

10.6.2007 公民大論壇


圖片
更多圖片
更多圖片(2)

《e個世界》:西九科技區?

本星期我在香港電台第二台e個世界》(逢星期六下午六至八時)節目中,讀出以下錄音環節,題目是「西九科技區?」,請收聽

Thursday, October 04, 2007

專業及民間組織支持「創世界紀錄 撐一二普選」及「撐普選大遊行」

專業及民間組織支持「創世界紀錄 撐一二普選」及「撐普選大遊行」
(新聞稿‧即時發放‧
2007104‧香港)

公共專業聯盟聯同其他五個專業及民間組織,今天舉行記者會表達支持在十月七日(星期日)舉行的「創世界紀錄 撐一二普選」及「撐普選大遊行」活動。

政制發展綠皮書的諮詢期將於十月十日結束,雖然爭取民主普選的努力不會就此完結,市民仍有必要在這關鍵時機表達支持2012雙普選,希望市民能全家參與。」公共專業聯盟主席黎廣德說。

除了公共專業聯盟,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普選工程連線IT呼聲香港民主促進會基督徒民主連線呼籲市民加入「創世界紀錄 撐一二普選」及「撐普選大遊行」兩項活動的行列。

「以雨傘撐出2012的行動,希望以創造世界紀錄來令全世界人們看到香港爭取普選的渴望,加上之後的大遊行,代表民主是要我們雙手雙腳爭取得來的。另外,我們亦希望提醒市民必須在十月十日前回應諮詢文件,支持2012雙普選。」公共專業聯盟主席莫乃光說。

「創世界紀錄 撐一二普選」將於十月七日下午一時正在維多利亞公園硬地足球場舉行,參加者可預早在網上登記,成為創紀錄的一分子,可以得到一把雨傘和參與證書(先到先得)。登記網址為www.2012us.com。而「撐普選大遊行」則將於同日下午三時開始。

Wednesday, October 03, 2007

溝通不溝通,有目共睹!

明報報導:

昨日,有記者問中聯辦副主任李剛﹕葉劉淑儀及陳太均說想與中央政府溝通,這能辦到嗎?李剛回應謂﹕「是不是能夠跟中央溝通,哪些(人)能溝通,哪些(人)不能溝通,我想香港市民都是有目共睹的。」當記者再追問誰不能溝通,李剛沒正面回應,只說﹕「大家去看啦,所以我說有目共睹,大家市民都很清楚。」

昨天在電視新聞看見李剛這話,覺得簡直豈有此理。中央政府不是有責任與所有香港市民溝通嗎?而家佢竟然公開承認中央不與一些人溝通,中聯辦這些言論令人極之反感,也有干預香港選舉之意圖!

不過,香港人又從何開始要先看阿爺面色,仲好似應份咁?任何政府也不可以不聽部份人民的訴求,這是政府無理,非那些人民之錯。點解輿論同港人好似完全照單全收咁都得?

唔爭取等人俾你就實行乜都冇。中央與我們溝通是中央責任,香港人不可搞錯,要有番啲骨氣,否則更冇地企!不要忘記2003.7.1,團結起來,當時是老董、葉劉、中央睇番我哋,順從番民意合理要求!

中港合力推動創新科技

專家論壇:中港合力推動創新科技

香港電腦學會主辦的香港國際電腦會議二
,今年是第三十屆,剛在上月舉行,參與人數是歷年之冠,而大會今年的主題是「配合中國優勢,發揮IT動力」,正為業界面對的轉型現實和重要機會,貼切地點題。

中國的國策,在「十一五」策略中是要在二年前成為世界上創新領導主要勢力,從來料 加工的製造業為主的出口經濟,進步為自主開發的技術和服務主導的出口國家,技術創新將成為 國家健康經濟發展的動力,而在過程當中,國家也需要發展一個資訊科技產業內的健全生態系統。


與深圳互補不足


就從研發經費方面來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國,
0六年花了1,360億美元,僅僅超越了日本,而美國的研發支出則達3,300億美元,歐盟各國則用了2,300億美元。而中國的研發活動,包括外國企業在華的投資,例如無線通訊、汽車、藥劑、化工等。

在過去中國經濟發展中,南中國扮演著製造業中心的角色,包括在資訊科技方面,尤其深圳更是珠三角區域中的創新中心,已成功地匯聚了一定的質和量的高新資訊科技產業內企業,像網絡系統商華為和中興,和網絡服務的騰訊等,甚至一些國際性企業如微軟等的研發中心。


香港需要深圳,因為我們需要市場、人才、機會,而深圳也需要香港的國際連繫、金融市場、成 熟應用開發能力與人才、技術和法律基建、市場推廣及其他專業支援等。今年五月,香港與深圳 簽署「深港創新圈」合作協議,「全面推進和加強科技合作,包括人才交流和資源共享,使兩地形成創新資源集中、創新活躍的區域。」


根據協議,雙方成立深港創新及科技合作督導會議,成員包括兩地政府高層官員及各職能部門和科技支援機構代表,進行高層協商與溝通,制訂實施步驟,統籌深港科技交流和合作,包括推動兩地科研機構和高校之間合作,及促進科研成果商品化等。


加快制訂新政策

現時雙方集中研究共同出資支持兩地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創新研發項目,利用兩地現有的公共技術平台,合作推動香港在創新科技署轄下的研發中心成為深港創新平台,加強合作對外推廣,以及在設計、知識產權的管理及保護等方面的合作。不過,這些項目仍停留於兩地官方機關合作,較屬從上而下的思維主導,似乎並未算能即時把合作帶進私人市場及企業。

在這背景下,香港有必要加快訂出與中國國策配合的創新科技政策,評估現時的研發中心為核心的政策,對香港與內地合作,香港在國家自主創新發展過程中,是否有效強化及深化香港的地位及貢獻,而深港合作作為第一步的先行測試,政府必須破格過往思維,對症下藥地超越兩地官僚性的成績計算指標,加快引入業界協助定出真正有用的政策,而且不能只偏聽那些大廠家,以免只傾向保障其既得利益,而忽視了市場新發展,尤其是因為在互聯網新世代,遊戲規律與工業家習慣見的已大不同。


在創新科技和資訊科技發展中,人才始終是最重要的,香港目前仍有一定優勢,把適合的活動引入香港進行,應是香港政策的基本目標。


香港互聯網協會主席 莫乃光
 

刊載於《東方日報》2007年10月3日

Tuesday, October 02, 2007

Backchat: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 and Corporate Wellness Management

This morning on "Backchat" on Radio 3 of RTHK, the first topic that Hugh Chiverton and I discussed with our guests, Hon Sin Chung-Kai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Hon Ronny Tong of the Civic Party, Hon Lau Kong-Wah of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and Prof Richard Cullen of the HKU Faculty of Law, was the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 Then, we also talked with Dr Audrey Tsui of the Corporate Wellness Management Unit of th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on what corporate wellness management is. Click to listen here.

Hugh Chiverton and I

參選氣勢凸顯深謀遠慮

參選氣勢凸顯深謀遠慮

葉劉淑儀上周終於宣佈參選香港島立法會補選,大有千呼萬喚始出來之感。傳媒集中報道為她助選的「星級團隊」,和她突然為自己在過去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時所發表的挑釁性言論,公開道歉及感到「慚愧」,再加上幾句自嘲「啲衫唔夠靚」、「冇酒凹……好難去開刀加上去」,sound bite盡攞,絕對是個good show,把早前陳方安生差不多單獨赴會地宣佈參選,比了下去。

葉太宣佈參選的氣勢,似參選特首多於選立法會議員,特別是為了只有七個月任期的補選議席。

處處拿陳太作比較

之前有說法指馬力逝世,令葉太提早出選冒上更高風險,看來實情反對她有利:讓她可以在一場單打獨鬥之中,預早得到「特首初選」曝光之利。

陳太參選的不足之處,相比之下反而凸顯了葉太參選準備充足,甚至深謀遠慮。葉太承認兩年前在美國校園時,已經決定參選、重返政壇;她回港後成立匯賢智庫,更成為第一個在小巴車身賣廣告的智庫。香港人早看清楚這些,但葉太說這番話,與很多在參選發佈會中的說話一樣,顯然是為了批評陳太,這也許與葉太本性脗合,就是很介意別人怎樣看她,很好勝,精於計算,工於心計。連比陳太年輕十年零七個月都可以隨口說出,可見一二。


世界仔女政治掛帥

一個被指「突然民主」,另一位也「忽然2012」,選民如何選擇?是否說句「原則上支持2012 年普選,前提是要社會有共識,以及立法會有三分之二的人通過」就可以過關?一句說話,輕輕便將2012年不能普選的責任,推向社會及立法會。究竟香港市民在政治選擇上,是要求真誠承 擔,還是世界仔女?

今次是市民選擇肯相信誰人之爭。其實,自從葉太學成返港之後,發表支持科技發展的言論,筆者也曾與她分享意見,感覺是她雖認同發展科技,認為有助其建立開明形象及專業網絡,但結果仍是政治掛帥,令人質疑她對業界是否具真正承擔,還是為了政治本錢和形象工程。

團隊多是二線親中

筆者還記得,葉太回港初期曾經批評政府官員只是文官,缺乏專業知識,但自從聽聞她認定公務員是其票倉之後,這類言論已經不再有聞。

傳媒又大篇幅報道葉太的助選班底「粒粒皆星」,事實又是否如此?站台的除了一名過氣英官、建制派別議員和黨魁之外,只有幾位商人和專業人士,以及一位過氣諧星而已。即使再看其地區及專業委員會名單,真正重量級人不多,也看不出社會影響力有多強。其實所謂的助選名單,仍是令人失望的,雖然安排的目的是為了凸顯出名單內人士的專業和中立地位,但細看之下,雖然沒有甚麼全國政協人大,其實仍有不少政協、青聯人士,結果還是一個二線親中名單,很難說是甚麼「跨界別、跨階層的助選團隊」。

筆者真心為史泰袓醫生感到可惜。左報稱他為務實反對派人士,可是今天早上有朋友對我說笑,指民主資本儲得七七八八,應該見高位就出貨了;我惟有說,爭取民主不是炒股票,還是做個兩面都是人的愛國民主派吧。

公共專業聯盟副主席 莫乃光

刊載於蘋果日報2007年10月2日

Monday, October 01, 2007

齊推動醫療資訊科技發展

齊推動醫療資訊科技發展

  上周香港電腦學會醫療信息科技分部與其他業界團體合辦了一個論壇,引導各相關社群,包括香港政府及醫院管理局的制定政策者、醫療專業人員、社區關懷工作者、資訊及通訊科技行業及專業人員等各界人士,討論香港醫療科技發展機會與方向、電子醫療紀錄的發展機會及挑戰,和探討未來資訊及通訊科技行業與醫療行業的合作,以求達致得到廣泛社會支持的醫療資訊科技發展的策略。

  事實上,在去年的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諮詢文件中,政府已經特別地指出醫療資訊科技應用是發展新一代公共服務的重要服務轉型範疇之一。而香港醫院管理局過去的確已為醫療資訊科技建立了一個良好基礎,但隨着香港醫療制度面臨改革,以求達致公私營服務的提供更平衡,各持份者應聚焦於如何令社會及政府更支持醫療資訊科技的發展,讓業界受益於這些機會,令市民也能享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因應角色轉變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蘇利民在論壇中發言指出,香港公營醫療服務的資訊科技支出,佔整個醫管局總支出不足2%,比例低於其他先進國家,例如澳洲有3%、英國4%,美國更超過5%。在今天醫管局的服務提供中,資訊科技已經被公認為不可缺少的部分,整個網絡遍布全港,尤其在醫療資源緊張情況下,容許服務的效率大大提升。

  但隨着基本健康服務改變,包括例如政府推動家庭醫學,未來的醫療資訊科技的角色也將會出現變化。首先,從過去集中於發展協助醫護人員工作的診症及管理系統,變得更以病人為本,包括更方便、全面地提供醫療資訊及遠程醫療服務支援等,另一方面,醫護人員也能進一步地利用資訊科技系統為診斷的決定作支援,提高醫療質素,減少醫療失誤。

  醫管局醫療資訊總監張毅翔醫生介紹了電子醫療病歷互聯試驗的公私營醫療合作計劃(PPI-ePR,先導計劃於去年4月展開,至今年9月,合共有七百八十九家私家醫療服務供應者參與,參與的病人逾一萬三千人。

  計劃內容主要讓私家醫護人員於獲得病人授權後,透過互聯網讀取病人於醫管局臨床管理系統內的病歷及住院報告等資料,利用更完整資訊,為病人作更準確診斷,以及設計更貼近其需要的照顧計劃。

  透過計劃,醫管局向私營醫療提供者提供的資料,也包括藥物過敏反應、放射診斷報告、化驗報告、臨床診斷及治療及藥物處方,但並不包括一些較敏感資料,例如精神病資料等。在電子病歷共享的過程中,資料會經過加密系統處理及防火牆保護,病人的私隱得到足夠的保障。例如,每次病歷被檢閱時,已預先註冊電話號碼的病人,均會收到手機短訊,知會其病歷正被檢閱,以便在出現可疑情況時,病人能第一時間知情。

病人歡迎

  除了私家醫院與醫生外,數十家津助及私營院舍亦已參與計劃,包括不少安老院舍,未來亦希望加強針對家居照顧服務方面。從病人反應看來,計劃很受歡迎,57%受訪的使用者回應滿意,25%更表示非常滿意。

  先導計劃將會成為未來全港社區電子醫療病歷系統的基礎,食物及衞生局亦已成立小組統籌,而電子醫療病歷系統亦勢將成為香港醫療改革的重要一環,也會為香港資訊科技界帶來機會無限。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7年10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