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0, 2008

人力供應國際化

提升競爭力關鍵
人力供應國際化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民主黨希拉莉奧巴馬正在鬥得難為難解,加上正值發生次按風暴危機,就像克林頓在1992年競選時說過的一句「名言」-- 「It’s the economy, stupid!」 -- 「傻啦,就係經濟咁簡單!」,大概到最後選民的抉擇,都回歸至對誰的經濟政綱比較有信心。

但對於以矽谷地區為首的高科技企業而言,他們最關心,長年爭取的就是放寬輸入人才,具體來說就是增加H1-B簽證的數目。最近,Xerox執行長Abbe Mulcahy和太陽電腦執行長Jonathan Schwartz,在史丹福大學舉行的一個討論政治與經濟的論壇上,不約而同地再提出這個訴求。

H1-B是美國發給非移民身份的工人的簽證,以容許企業僱用外國人從事一些特別或專業的職位。根據美國法例,國會每年定出H1-B簽證數目的上限,近年這數字徘徊於十多萬左右。不難想像,本土工人即使是專業人士,不少也可能視這些外國人為競爭對手。制度上,簽證數目的決定以立法主導,政治化在所難免;加上近年因為反恐理由,美國政策傾向排外,所以科技業界的訴求一直未得進展。

回想自己在剛好20年前,1988年時,我也是以H1-B簽證在美國工作了3年,再依法申請綠卡永久居留權(後來在2002年放棄了),一共在美國高科技企業工作了差不多7年,才回流香港。還記得當年在大學碩士畢業後,在迪吉多電腦找到第一份工,公司就幫我申請這簽證;過程當中還要向勞工部證明在登報招聘後仍請不到本地人,才可以請我。

最近我在香港也探訪了一家本地的軟件公司,他們的生意和客戶大部份來自世界各地,所以有必要保持一個多元文化、語言、種族背景的工作團隊。該公司覺得,香港的引入外來專才的制度還是需時太長,往往要他們搞半年以上才成,尤其當他們要引入一些來自像中東、東歐、南美等地人才,需時更久,大大不利提升團隊的競爭力。他們需要這些外來人才,絕非因為他們的成本較低,而是因為他們的背景,能協助本地團隊完成外國客戶的項目。

美國企業也清楚知道,國際化人才供應是高科技產業引擎的燃料。不過,他們的訴求無助政客爭取更多選票,故惟有在這些政客爭取企業的政治捐獻時,盡力而為。香港自命國際城市,其實大有發展這些國際化項目管理及開發的能力和機會,不用萬事只顧北望神州,更要放眼全世界;政府實有需要全面檢討輸入人才政策。

刊載於《e-zone》2008年3月20日

2 Comments:

At 2:25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其實套用“世界是平的“的想法,外地工作人員根本不用搬到香港來,他在甚麼地方工作也可以,不必刻意請一個外地的人來到香港這個地價高,物價高的地方工作。只有 internet 發明前,才有這種地域觀的需求,而在 internet 時代,視像會議,skype , basecamp 等工具的幫助下,基本上一年可能只要飛到當地兩次做深入的研究,其他時間,在當地設 office 也好,員工 home office 也好,應該都可以解決到問題。

其實我反而擔心,在長遠發展下,香港的競爭力會不斷下降,尤其是 IT 的發展,當內地的 IT 人才技術不斷提升,真正開發公司一定會往北發展,香港只適合作高增值,面向客戶聽取要求等工作,其他coding 一定會搬到大陸,否則成本效益就不化算,亦會面對本地高技術 IT 人才短缺的問題

我和 partner 是做 web app 的開發,我人在香港,他人在澳洲,另外請了多個 programmer 在大陸,在應用了 project management 的 web app 下合作無間

 
At 9:00 PM, Blogger Charles Mok said...

Dear Chris, this is absolutely correct. Many IT companies or IT people I know do work this way, and are working with partners overseas all over the Internet.

However, I cannot deny that for some companies and for some type of IT development work, some physical presence in the same place may be necessary. I believe policies should be made in such a way that people can choose the best way that they can work in, with flexibility.

I share your worry about HK's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threat from the north. How to turn that threat into opportuniites? It is easy to say but hard to actually materialize it into opportunities.

I hope to hear more of your experience and your sharing of views. Hope you can keep in contact.

charle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