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31, 2008

開放知識齊分享

開放知識齊分享

  上周六,香港互聯網協會很高興邀請到朱學恆由台灣專程來港作專題講座,主題圍繞 Web 2.0、創用 CC (台灣 Creative Commons的取名,中國大陸只稱為 Creative Commons China) 和中文版的 OOPS (Opensource Opencourseware Prototype System)。

  根據中文維基百科資料,朱學恆是開放源碼和開放內容的傳奇人物,台灣人,三十二歲,畢業於台灣師大附中和國立中央大學電機系,卻從事了翻譯工作,作品包括《魔戒三部曲》、《星際大戰》系列和《哈利波特2:消失的密室》,賺到了第一桶金,卻把錢捐出來作成立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資金,建構台灣幻想文學環境。

  近年,朱學恆和他的基金會卻集中致力開發中文版的OOPS (http://www.myoops.org/)。這是一個以類似開放源碼方式生產課程內容的計劃,始於2004年年初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內容作中譯,後來加入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哈佛耶魯、英國劍橋、日本東京早稻田等多所一流大學的開放課程內容。該計劃的內容版權採取創用CC的「保留部分版權」方式處理,即基本上在非商業用途條件下,完全開放他人使用,甚至在引用原出處情況下開放讓人轉載。

  為什麼要這樣做?朱學恆說每一個訪問他的人一定這樣問他,一定有些目的吧!他雖不算大富之人,但三十歲前已算是個百萬富翁呵,他說他數年前來香港時,住的是半島酒店,這次來卻住在沙士爆發「零個案」那家酒店,省下來的錢都是為了搞中文版 OOPS 的理想。他說:「有些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那就不如免費吧!」對朱學恆來說,這東西就是知識,要做的事就是開放知識分享。

  中文版 OOPS 是這樣形容其服務的:「採用中英對照方式架設網站。任何網友發現有翻譯錯誤或是疏漏之處,都可以直接來信指正,我們會立即修改,我們希望透過讀者的參與和編輯,將網站的正確度更為提升。對於英文閱讀沒問題的使用者來說,我們提供的是一個中文介面、連線速度較快的平台。對於只能用中文閱讀的讀者來說,我們提供的是通往新知識的另一扇大門。」

港人不喜付出

  朱學恆是一位很有魅力的講員,他的發言強而有力是因為他完全相信並身體力行他在傳播的信念,令我想起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環保演說。他這次談的內容,由「業餘」者的潛力(但原來英文「amateur」這字來自法文,意思是「喜愛者」),至如何平衡商業價值與文明價值,使知識真正成為人類的共同財產,以及在Web 2.0世界中的新供求概念,即製造者與消費者角色互通而達至的「prosumer」等話題。

  至今,OOPS 已有超過二千多位義工,大部分在台灣和中國大陸,香港所知的只有四人,所以朱學恆常因到大陸講解 OOPS 而經港,卻鮮有真的來香港。然而,來自香港的 OOPS 使用者卻不少,排行全球前五名地區之內。見慣不怪,香港人就是這樣,對開放分享的東西,只知道或有興趣於免費取用 (take) 這方面,付出(give) 就可免則免了。

  我們的業界甚至普遍對開放源碼的概念也不完善,不少人以為只是免費、「不勞而獲」的意思。有位外籍開放源碼專家朋友對我說,早前獲邀向香港和內地的軟件業界介紹開放源碼和相關的使用授權條款,但那些業界人士只有興趣問他如何能取用人家的開放源碼,再把自己改寫的軟件版權收回來,變為「保留全部版權」的收費軟件,令那專家頗為沒趣。

  今時今日,自命為一個國際城市,不可以再抱這樣的態度了!有權利也有義務,所以,我們部分業界人士推動 CC,又向香港各界介紹 OOPS,就是為了要香港追上這世界大趨勢,不要再繼續短視和漠視國際社會責任。就以 OOPS而言,香港的學術界領導能否趕上麻省理工、哈佛等學府的開放態度和社會責任,容許學者、教授們把知識釋放出來?

政府可推動

  政府當局又能否以政策推動?其實是可以的。例如,在德國,頂尖的學校得享公共資源,就有義務和受規定要把課程內容開放,以惠及公眾,這才真的是德政。反過來考慮,香港的大學若然可以開放課程內容上網,則可與劍橋、耶魯等學府為伍、齊名,何樂而不為之?其實,除了 OOPS 之外,中國內地著名大學如清華,在政府支持下,已開展了類似的分享和翻譯計劃。大陸、台灣又在科技文化、文明方面,再次比香港走前了數年。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8年3月31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