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03, 2008

與中國資訊科技產業的合作

上周五參加了港工程師學會資訊科技分部的周年會議,主題是「與中國資訊科技產業的合作:香港的機遇」,來自內地的主講嘉賓包括科學技術部 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戴國強、原信息產業部 科學技術司 技術基礎處處長常利民、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張克科等。

戴司長的重點發言中重申國家信息科技發展的政策,方針定於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這些標語式的語言,對香港人來說的確要多加解釋我們才會明白,所以,戴司長的發言很有幫助,他表示,政策選擇了微電子、軟件及先進計算、網絡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應用五方面,透過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基礎研究及國家高技術研究等,在不同層次作戰略部署。


港缺乏統一產業政策

聽了戴司長介紹973863發展計劃的詳情,令筆者覺得不
香港的科技政策未能與國家發展配合,要業界無論是商家還是專業人士自已配合,「迎接機遇」,是極其困難的,畢竟這是計經濟與自由市場經濟的落差,國家所需和發展的目標,只靠市場追求這些「機遇」,筆者始終覺得有點不切實際。筆者經常與業界朋友討論面向中國的策略,但業者在缺乏港方統一產業策支撐下,以市場手段包括CEPA式的行業開放政策,是很難有結果,也很難對國家發展有貢獻的。

印度優勢值得借鏡

在一國兩制下,中央官員也不能指點香港怎做,只能以龐大市場數字來告訴我們這機遇之大:
二○一○年十萬億元的信息科技產業市場總額,年增百分之十七點六;電信業收 入八千八百六十億元,年增百分之七點六;電子信息產業銷售九萬億元,年增一成八。但數字多大也好,香港的產業準備好了嗎?香港政府有配合的政策嗎?

戴司長以中國與印度兩國的科技發展比較,指印度在語言、國際化與產業連繫方面的優勢,值得香港借鏡;這與筆者與業界過去在協助發展中港軟件服務外包的國際機會的基礎思維,的確不謀而合,我認為,有必要把這優勢互補關係發展至政策層次。深圳與香港的高新科技合作發展,現時的討論可惜仍未見能離開過往集中於個別研究項目,甚至地產項目的層面,顯然未能讓業界接軌,專業界亦無所適從。


香港須要在政策上積極找出業界有能力配合的切入點,而且要快,並非再 聽多幾次國情就成。張克科主席發言時提到一國兩制和香港的市場機制是香港的優勢,不是障礙,這更是香港業界值得三思的,不要只想如何學習中國的遊戲規則, 分享中國龐大市場內的商機,更應想想我們有些甚麼地方能令中國更進步,真的走向世界。

莫乃光 香港互聯網協會主席

刊載於星島日報2008年5月3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