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9, 2008

應對世紀金融海嘯 推動十大資訊基建

香港互聯網協會、IT 呼聲 及公共專業聯盟
「應對世紀金融海嘯 推動十大資訊基建」新聞發佈會

香港互聯網協會
IT 呼聲公共專業聯盟今天聯合宣佈「十大資訊基建項目」建議,稍後將聯同本港資訊及通訊科技業界,促請香港特區政府在2009-2010 財政預算內採納這些建議。

資訊及通訊科技行業是今次金融海嘯中遭受最嚴重打擊的界別之一,出現大規模失業的情況。很多大型機構,包括銀行,跨國企業及本地公司,都已宣佈對資訊及通訊科技部門進行大型裁員。

「我們的建議旨在為資訊及通訊科技界提供即時的紓緩措施,包括在個別員工至整個行業層面,而首要目的是保留及創造職位。」香港互聯網協會主席及公共專業聯盟副主席莫乃光說。「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政府應加大、加快在各政策範疇與資訊及通訊科技相關的投資,這不單對業界有所裨益,更令整體經濟受惠,而政府管治及市民所得服務也會得到改善。」

「我們認為投資資訊科技基建可以為本港經濟帶來持續增長,幫助克服今次金融風暴造成的衝擊,進而提升本港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IT 呼聲成員楊和生說。「除了這些基建項目外,我們促請政府推出中小型資訊及通訊科技項目,協助界別內的中小企度過難關。我們更呼籲政府部門盡可能增聘資訊及通訊科技人員,作為改善就業情况的措施。」

我們建議的「十大資訊基建項目」包括:

資訊服務
1. 電子市民戶口 – 加快電子市民戶口計劃的開發及落實推行,俾使所有政府部門能為市民提供一站式、個人化服務,包括付費、續牌、預訂等各類政府相關交易。
2. 電子醫療 – 加大及加快電子健康紀錄及整體醫療資訊科技的開發,提高私營部門的參與程度,俾使制訂未來發展模式的過程更具透明度。
3. 電子運輸 – 加大及加快實時交通資訊及動態汽車導航系統和服務在香港的發展。
4. 教育 – 加大及加快電子課本及內容的開發,及在中小學的應用推廣,提高資訊及通訊科技界別在發展中的參與程度;為學校提供資源聘請資訊科技助理員,協助教師提供更佳資訊科技教育。
5. 旅遊 – 建立以地點為本的旅遊資訊服務平台,讓私人市場可參與提供有關服務,令旅客在港獲得更佳旅遊體驗。
6. 食品安全 – 為食品標籤和資料庫搜尋服務建立架構及先導項目,利用條碼、無線射頻辨識系統、近距離無線通訊等技術,逐步把香港建造成應用該等技術的卓越中心,待條件成熟時進一步推廣至其他產品,例如藥物等。

基建
7. 無線城市 – 實現香港成為「無線城市」的宏願,協助無線網絡服務商在公共設施提供有關服務,繼續投資及宣傳無線及移動通訊應用及內容服務的發展。
8. 資訊保安 – 增加及持續為香港的電腦事故應變中心撥款,並擴大其職權範圍,包括主動監察網絡攻擊行為。
9. 數碼共融 – 把寬頻互聯網服務費用納入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內的基本支出範圍,以資助受助家庭的學童。
10. 研究及開發 – 使資訊及通訊科技公司申請創新及科技基金的程序更為便利,及加快有關審批工作。

「這些建議不少早已包含在公共專業聯盟的《電子政府與良好管治》《香港:活力數碼之都」》兩份研究報告內,」公共專業聯盟營運總監鄺錦華說。「我們相信科技、創新和知識是帶動香港戰勝目前危機,及取得更大成就的最重要元素。」

香港互聯網協會、IT 呼聲及公共專業聯盟將與資訊及通訊科技業界組織進行協商,增潤有關建議,然後安排與特區官員會面,爭取政府把「十大資訊基建項目」納入來年政府財政預算案之內,及增加政府對資訊及通訊科技的直接投資。

English press release



On CommunityTV

2 Comments:

At 4:41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多 d mashup/Open API, 等其他 website 可以易 d integrate 到政府 online service. 方便市民, 有利市場發展~

 
At 11:59 AM, Blogger 劉神 said...

fyi. part of my comment.

http://nowsunalert.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20.html

1. 讓市民與政府往來更方便, 當然是件好事, 亦是政府該做的事. 一次過做十分困難. 渉及部門甚多. 要有好的規劃, 要一步步做. 只要做好, 市民會更認同科技的好處.甚麼才算一站式、個人化服務? 我想是指市民只要登入一個網站, 就何看到自己正享用甚麼政府服務, 進度如何. 政府有甚麼要通知市民, 也可以透過網站. 而且只要市民願意, 他可以要求所有政府通訊都經網站進行, 那就可以減少用紙量. 對政府來說, 每個市民的資訊都集中儲存同一個戶口. 查找有關市民的資料和訴求, 分析每個市民的需要也方便許多, 可以省下不少功夫和時間. 對社會運作, 經濟運動都有幫助.

要做到這個效果, 其實有許多問題要解決. 首先要確切知道市民與政府之間有甚麼往來, 有多少可以電子化, 網路化. 但部門眾多, 是不是每部門都有人力和知識去制定如何把服務流程電子化? 如果讓商業機構參與, 他們應該參與到甚麼程度? 只提供技術相關服務? 可不可以做建議?

還有, 如何把各部門的市民資料做整合, 讓市民知道自己在各部門的服務歷程, 服務進度如何? 現在每個部門用的系統, 技術, 版本都不同, 相互之間的資料如何集中在一起? 另外, 部門和部門之間有没有資料需要互通? 要的話, 如何做? 資料保安又如何? 資料集中在一起, 甚麼人才可以查閱?那麼多問題, 政府應該如何選擇科技, 如何實行, 還有, 是誰去管理? 統一的科技當然有助整合, 讓開發員更易掌握科技, 但又會不會令某一科技擉大, 讓其他科技受排擠? 又例如系統和系統之間傳送資料出問題, 而兩個系統由不同人負責管理, 那末要解決問題, 誰來負責(情況跟政府部門一樣).

在開發新系統前, 要定下量度計劃成效的方式. 例如新系統對市民與政府的往來加速了多少, 部門和部門之間交換資料的速度有没有提升. 需要用的人力有没有減少? 有没有鼓勵人們之間有更多互動?

2. 建議中的電子醫療包括電子健康紀錄及整體醫療資訊科技的開發. 電子健康紀錄讓醫生更易掌握病人資料, 有助對病人的診治. 值得鼓勵. 而且有了電子健康紀錄資料庫, 更容易做疾病控制. 渉及部門不多, 比較易做. 至於整體醫療資訊科技的開發, 太空泛, 不能評估.

3. 電子運輸即實時交通資訊及動態汽車導航系統和服務, 幫助駕車人士掌握路面情況, 有助解決交通擠塞問題. 前者需由政府提供, 後者則認由私人公司發展.

4. 教育, 即電子課本及內容的開發. 我認為重點不對. 課本本來是一本本, 只能記錄文字和圖片, 是舊式的知識媒體, 現在用了電腦做媒體, 已經不是課本這樣簡單. 如果還是課本, 不如不用. 完全是英文直譯(Electronic Book), 没有想清楚是要課本, 還是要新的教學媒體, 更多元化的教材和教學方式. 重點不對, 就有做錯事之可能, 開發了没有用的東西. 對此, 政府, 教育界, 家長和學童都要多加注意. 資訊科技界是供應新媒體, 新方法, 教育界才是做教學.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