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7, 2010

聽不到的說話

財政司司長今年財政預算案的題目為「穩固復蘇、發展經濟、關愛社會」的財政預算案,多年前起筆者已經不再對這些官樣文章有期望,近年預算案只重提現有政策,缺乏新意。

正值政府口講推動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實在諷刺。如果財政預算案是一家企業的財務預算和商業計劃書,相信股東也會問,新發展方向在哪裏,為甚麼不投資研究開發新產品?

財爺說:「創新和科技應用,是為產品和服務增值最有效的方法。」但創新科技本身就是產業,也是種態度,政府十多年來也未弄清楚。

與其批評那些如資助專利申請由10萬增至15萬元是小恩惠,不如問為甚麼1999年撥款50億元的創新及科技基金,可以十多年仍長用長有,相反落實科學園第三期發展計劃(筆者也支持及認同有必要的)就可一口氣花49億元,政府的花錢哲學是甚麼就清楚得很了。

總之,小恩小惠無補大政策之空洞。預算案演辭結語為政府的保守政策辯護,雖然指出,社會上有對香港經濟發展模式造成貧窮和社會流動問題作討論,但司長卻把這些理性討論反思一句貶為「大幅財富轉移」,不理社會矛盾加深,漠視社會發展價值觀改變,堅持奉行「行之有效的經濟運作模式」。

司長自勉說「在平衡社會不同價值矛盾時,不可偏聽」,但他真的聽到嗎?

刋載於《蘋果日報》2010年2月27日

Thursday, February 25, 2010

阿凡達之父:許敗不許怕

「…創意是一種態度,創新也要有無比的堅持,當然,環境要容許這種輕狂,更要接受,甚至鼓勵失敗。」

相信大家至今已經觀看過《阿凡達》這部電影了。看過的朋友,大多都會認為是個難忘的體驗,也想一看再看,3D 不夠還想排隊數月後再看 IMAX 版。原來電影是可以這樣的,而這樣的電影,大概不用太懼怕甚麼盜錄了。

原來導演占士金馬倫早在電影推出前 15 年,不是 15 個月,是 15 年,已經撰寫了《阿凡達》的基本故事,但結果項目一拖再拖,是因為金馬倫覺得技術未夠成熟,未能把他想像的表達於銀幕上,結果 12 年後才開始構建這虛擬世界,歷時 3 年多完成。在發行的影片格式上,除了傳統平面格式,就是 3D 也發行了 RealDDolbyXpanD IMAX 四種格式,還有 4-D film!除了說是「瘋狂」之外,實難以形容!結果在製作就花了 3 億美元,差不多等於香港政府的創新科技基金(50 億港元)的一半。

《阿凡達》的成功當然不止這些技術上的創新,還有在故事、製作、設計、演出等每一個環節。但有些人以為這只是部特技片,像有內地電影製作者揚言可以做到《阿凡達》的特技,還可以很便宜,只令人哭笑不得。因為電影原來對他們不是藝術也不是技術的表達,只是工廠生產線的其中一件產品,最緊要平,好彩的話最多再加點靚正,結果只能環保地循環生產《花田囍事》第 N 集。

最近,金馬倫在著名的 TED 論壇中解釋,原來對海洋探索的興趣才是他的動力,也是他之前製作《鐵達尼號》的原因,因為「自然的幻想力,相比人類的幻想力,是無窮無盡的」。在最後全情投入製作《阿凡達》的數年間,金馬倫也不停提醒自己,「好奇心是一個人擁有最有力量的東西,千萬不要自己限制自己,因為人家自然會這樣做…藝術和探索中必須容許失敗,因為成功是需要『明明沒有理由,但仍然堅信』(Leap of Faith)的信念。」他還說,無論你在做甚麼,失敗是可容許的,但恐懼不是(Failure is an option, but fear is not.)。

從成功改變世界的偉人身上,我們就是要學習這些毋懼一切的態度。上周筆者與一群年青人在「青年高峰會 2010」的會前分題研討會分享有關創新科技的機遇,我們也談到究竟甚麼是創新?甚麼是創意?創新是可以用政策設計的嗎?創意是可以在辦公室尋找出來的嗎?從金馬倫的例子可見,創意是一種態度,創新也要有無比的堅持。當然,環境要容許這種輕狂,更要接受,甚至鼓勵失敗。失敗乃成功之母是真的,不是安慰人的話。

刊載於《Hitech》 2010年2月25日

Wednesday, February 24, 2010

對2010-2011財政預算案的回應

對2010-2011財政預算案的回應

今早財政司司長宣讀了他任內第三份,題為「穩固復蘇 發展經濟 關愛社會」的財政預算案, 內容可說是平實無華,可惜缺乏前瞻性及對香港的未來作出投資,有如一家唯有守業,久缺新發展方向和研究開發的企業財務預算。

這些年來,我們對財政預算案支援資訊科技發展已沒多大期望,今年預算案中提及發展檢測及認證、促進創新科技和鼓勵創意創新的部份,完全沒有新的驚喜,除了如意料中落實科學園第三期發展計劃(49億元),大部分 只屬重提現有政策,或有資助專利申請由十萬增至十五萬,這些小優惠無助大政策空洞的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的預算比往年減少了一成 (去年預算則有18.2%增長),這減少出現於「僱用服務及專業費用」一項,令人擔憂 對業界的直接負面影響,在這方面我們將與當局跟進。

較 為好的消息,是政府終於回應了各界爭取多年,為有需要學生提供上網費一事終於落實(預留5億元),但為有中小學生的綜援及合資格領取學生資助家庭提供最多 一千三百元的措施,只限2010學年;長遠政府希望透過非牟利機構提供廉價上網選擇,我們擔心這做法不單經濟成效成疑,也可能引入一種有限制性的「次等」 上網服務,無助甚至助長數碼鴻溝。在這方面我們會聯同業界積極監察。

另外,身為醫院管理局成員,我莫乃光歡迎政府對公共醫療增加資源(12.4億元),加強在藥物方面及對癌病等病友的服務,尤期在藥物品質保證方面,我們也期 望資訊科技可在改善服務水平繼續發揮效益。

我們公共專業聯盟提交政府的預算案建議中,包括「理順土地供應,締造有利營商環境」,要求「恢復定期賣地,每季進行一次公開賣地,加上現時的勾地表制 度,形成一個兼具規律性及靈活性的雙軌賣地制度」,但政府只肯把勾地表中數幅市區住宅用地,若不被勾出,會在未來兩年拍賣或招標,及與港鐵及市建局「研 究」增加中小型住宅供應,既不治標也不治本,土地供應及樓價問題持續,令人失望。

面對社會矛盾加深,愈來愈多人質疑香港的經濟發展價值 觀,財政司司長卻把這些重要的反思貶稱為「大幅財富轉移」,結論又是不會改變「行之有效的經濟運作模式」。我們社會在區域快速發展、國際經濟秩序重整的環 境下,還可以浪費多少時間?把些少退稅和寬免差餉轉移市民視線,不為香港未來發展規劃投資,還可以拖多久?

Response to 2010-2011 Financial Budget

The Financial Secretary presented his third Budget speech this morning, with three objectives being recovery, developing our economy, and building a caring society. The Budget may be practical, but it lacks vision and investment for Hong Kong's future. It would be akin to a company that lacks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does not invest in R&D.

Over the years, we are used to no longer having much expectation for the Government Budget in the way of support for IT. This year, there were no surprise, just restating existing policies, where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were mentioned. The confirmation for the third phas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Park to go ahead ($4.9B) is somewhat expected. Other initiatives like increasing the cap for patent application subsidies from $100K to $150K are minor in face of the lack of broad policy direction.

But it is alarming to note a decrease of 10% in the budget of the Office of the Government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compared to an increase of 18.2% last year) due to a drop in the allocation for outsourcing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s. This may lead to direct negative impact to our IT sector, and we will follow up on this matter.

A better news is that Government has finally responded to the demand for providing Internet access fees to needy students ($500M). But the measure to provide those families with students and falling under the CSSA or student subsidy schemes with $1,300 a year will last for only the current school year. In the longer term, Government will look toward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o provide low-cost Internet access service. We concerned about the economic viability of this idea, and do not want to see an introduction of a “second-class” service with access limits, one that will actually deepen not alleviate the digital divide. This is an area We will continue to monitor with our industry.

As a member of the Hospital Authority, We welcome the Government's injecting more resources into public medical services ($1.24B), especially for the areas of drugs and support for patients such as those with cancer. We also expect that IT will play a key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service quality for drug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Budget Proposal Submission by the Professional Commons, we hope the Government would rationalize land supply to create a better business environment, by resuming regular land sales on a quarterly basis, alongside with the land application list system to create a stable and flexible dual-track land sales system. But the Government has only promised to allocate a few pieces of urban residential land for tender or auction in the coming two years, if they were not applied for, and discuss with MTR and URA to increase the supply for small and medium sized apartments. This is grossly insufficient and will only exasperate our land price problem.

In face of growing social conflicts and doubts about Hong Kong's value syste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ll that the Financial Secretary could say was to demise such thoughts as “large-scale redistribution of wealth,” and quickly conclude that we should stick with our “well-established mode of economic operation.” When we are confronted with rapi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a global new economic order, how much more time can we waste? How much longer can our Government delay planning and investing in Hong Kong's future, simply by using small favors like tax rebates and waiver of government rates to divert citizens' attention?

Tuesday, February 23, 2010

針對互聯網立法如引「河蟹」入室

針對互聯網立法如引「河蟹」入室

上周六《明報》報導(註一),互聯網專業協會(iProA)將成立網上服務供應商聯盟,由香港高登行政總裁林祖舜出任聯盟主席,報導引述林指:「立法方式處理網上私隱、誹...


請各位移師信報論壇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Thursday, February 18, 2010

政府唔識用互聯網溝通?

「…『識用』互聯網作各種用途,包括參與社交媒體,不等於必定要用 Facebook 或任何別的指定媒體服務,始終這是個人或個別機構的決定。」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於 2 月 6 日早上開設了 3 小時 Facebook 戶口,配合電視及網上直播兩小時論壇,原意大概想與年青網民加強溝通,但結果反而惡評如潮,被指不懂和誤用 Facebook。不過無論如何,批評的已講了很多,只希望鄭局長不要被嚇怕了,還要繼續嘗試、改良。

在眾多的網上留言和意見中,有人提出「政府中沒有人識用 Facebook 和互聯網嗎?」,這又未必。首先我們應明白,「識用」互聯網作各種用途,包括參與社交媒體,不等於必定要用 Facebook 或任何別的指定媒體服務,始終這是個人或個別機構的決定。至於怎樣決定做甚麼,還要看目的是甚麼,希望達到甚麼效果。

其實,鄭汝樺局長數年前還任職當時的資訊科技及廣播局的副局長,邱誠武副局長也來自傳媒行業,對資訊科技和媒體相對大部份其他部門的高官,應該已經算是較 有接觸和背景了。問題是否在於太過墨守政府一向搞活動的方法,或是缺乏了向新媒體專家請教,便隨便做了而「出事」,外人很難定論,但筆者反而希望舉出幾個 政府利用新媒體較佳的例子。

筆者在數月前「發現」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的 Facebook 戶口,要求加入為朋友他也接受了,從他在戶口的活動顯示他應該是「親自下海」的,而他接受朋友邀請也頗為開放,筆者留意到不少只是「普通網友」,作為政治 任命官員這也真可與市民,甚至與他的政策工作相關的如教師、家長、學生,甚至電子教學資源的業界人士拉近距離。陳維安也利用 Facebook 報告他的工作與活動,由參觀學校的相片,至提交立法會財委會申請電子教學資源的文件都有,這其實也與不少立法會議員的 Facebook 戶口相似。

除了陳維安,還有數位政治任命官員也有開設 Facebook 戶口,例如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勞工及福利局政治助理莫宜端(她們的 Profile 相片都用了與子女的家庭照片,份外親切)、教育局政治助理楊哲安,但局長就暫時未見了。他們至少有「加」朋友,回應訊息,已達到基本「雙向」溝通了。

但最「潮」的高官,非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葛輝莫屬,但他的 Facebook 戶口並不活躍,要找他就請到 Twitter Follow 他,他也會直接回答 Direct Message。他還有寫網誌,名為“Digital City”,很多關注政府資訊科技發展的資料和意見,他都會在此頗坦率地討論,例如最近便就政府部門網頁設計直接回應了兩位 Twitter 友,還分享了 3 月將推出的香港政府網頁新設計!

就算是「單向」溝通,有些也算做得不錯,例如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網誌。可惜缺乏宣傳,鮮為人知,有些浪費。其實只要他利用 Facebook 和 Twitter 把這些文章推一推,已經可再多走一步了。

刊載於《Hitech》 2010年2月18日

陳維安 http://www.facebook/chenweion
許曉暉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622393989
莫宜端 http://www.facebook.com/zandra.mok
楊哲安 http://www.facebook.com/youngchiton
葛輝 http://www.facebook.com/hkgcio
Twitter: @hkgcio
Blog: http://hkgcio.blogspot.com
曾俊華 我的網誌 http://www.fso.gov.hk/chi/blog/archives.htm

Tuesday, February 16, 2010

律政司助長民建聯「禮義廉」

律政司助長民建聯「禮義廉」

農曆新年本想「和諧社會」,可惜有些事情太過份,令筆者無法不在初三赤口選擇性責難,至於對各位讀者,筆者先拜個年:祝各位虎年龍精虎猛,心想事成! 海關於年...




請各位移師信報論壇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Friday, February 12, 2010

IT360 #20 虎年香港苦盡甘/金來 IT界如虎添翼

Thursday, February 11, 2010

同一個世界 不同的「手機」

「…不過,至少在大城市之間,即使有文化背景差異,學者也發現這些手機使用方式的距離正在縮短中:講電話的限制在減少,短訊及上網應用在增長中。」

不久前筆者還在本欄寫《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互聯網》,互聯網通常被視為一種媒體,但有趣的是手機這種同以電訊服務為基礎的產品,在世界各地由名稱至使用文化都各有不同,原來反而是了解各地人民文化的窗口!最近《經濟學人》雜誌的一篇關於手機文化的文章,提出了不少有趣的觀察。

首先由名字開始。在中文世界我們早已留意到中國的「移動」是香港的「流動」,在台灣卻是「行動」,但三地大致上說「手機」是通行的,這與德國人和芬蘭人相近,新加坡人也常說 Handphone。但港人英文通常卻用上 Mobile 一字,與英國人和西班牙人相似,但美國人就仍愛沿用 Cellular 這來自無線網絡基建的技術用詞。

在香港,手機是主要用來通話的,至少對大部份人如是,香港人差不多在甚麼地方也不管三七廿一,照講如儀。但在很多其他地方卻非如此,例如日本就是很多慣了在地鐵等地方大聲講電話的港人大出洋相之地。日本人覺得在公眾地方講電話不禮貌,結果短訊、數據服務愈用愈多,電話通話時間卻愈來愈少,由 2001 年的每月平均 181 分鐘下降至 2009 年的每月 33 分鐘。

有時講或不講也要看基建和收費這些實際情況。例如,德國人本來少言多做,加上東德基建追不及西德,電訊公司一向勸人「快些收線」,令德國人愈是顯得「沉默是金」。但美國人就因為用手機網絡通話可全國免長途費漫遊,加上在汽車內的時間長,反而愛以手機代替固網電話。

用手機的習慣原來也反映各地人民對公共空間的概念。西班牙社會學學者比較倫敦、巴黎和馬德里市民用手機的不同習慣,發現倫敦人把馬路視為「行路的地方」,較少邊走邊講,愛停在像地鐵入口等地方慢慢傾;巴黎人較多在街上講電話,但對大聲地講私事的人仍會反感;馬德里人就百無禁忌,因為他們視公共空間為無所不談的地方,而且他們永遠開機,認為不接電話是無禮貌的事。

不過,至少在大城市之間,即使有文化背景差異,學者也發現這些手機使用方式的距離正在縮短中:講電話的限制在減少,短訊及上網應用在增長中。2009 年全球出廠手機有 3.09 億部,當中 13% 屬智能手機,而有分析員相信,至 2015 年差不多所有手機都會是「智能」的。到時,「手機」又會叫做甚麼?

刊載於
《Hitech》 2010年2月11日

Tuesday, February 09, 2010

回應鄭汝樺局長:網上溝通點做會好啲?

回應鄭汝樺局長:網上溝通點做會好啲?

上週六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破天荒」用facebook開設戶口三小時,直播《運輸基建.公眾參與前瞻》論壇,《明報》報導「第二個被讀出的留言,則來 自香港互聯網協...

請各位移師信報論壇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Saturday, February 06, 2010

公私法棍損害網上言論自由

我在《蘋果日報》的新專欄今天起每月首星期六刊出!

公私法棍損害網上言論自由

本月初,香港互動市務商會聯同香港互聯網供應商協會香港互聯網協會,以及本地數主要討論區公司如香港高登親子王國等,聯合簽署了一份社交媒體專業操守,表達在支持言論自由、發揮創意和行業發展前提下,各機構雖不支持侵犯知識產權、私隱及作出誹謗陳述之行為,但亦承認個人私隱、不公開姓名等權利,在個人、公眾和社會利益之間取得平衡,連表示「遵循法律規定……遵守要求披露個人資料的法庭命令和令狀」。

為甚麼業界「突然」這樣做?原來近年不少政府部門可能因為便利執法,往往向互聯網商要求提供各種資料協助調查,有時甚至只作口頭要求,引述法例也偶有不盡不實之處,互聯網商「聽話」反而可能冒上觸犯例如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之風險。這些執法部門包括由警方、海關至影視處,甚至平機會,令互聯網商陷於兩難之間,無所適從。所以業界專業操守其實是希望告訴各部門,請依法先去法庭申請頒令。

但有時更令業界不安的,是各商業及其他機構甚至個人,因為論壇中批評言論而向互聯網商發出的律師信,互聯網商本提供中立平台而被迫變成為人肉監察言論的工具,令有些論壇因息事寧人而刪除言論,嚴重侵犯言論表達自由。須知今天有些律師樓數萬元套餐可為客戶全年任發律師信,未知法政會能否檢討一下這方面影響社會的「法棍」行徑。

宋漢生、莫乃光及高絲專欄將每周輪流刊出

刋載於《蘋果日報》2010年2月6日

Friday, February 05, 2010

怎樣才是真的支援業界?

「…在缺乏足夠監管及委任制度下,地區議會恐怕成為大搞關係的分豬肉式政治分肥的溫床。政府各政策局慣性支持這類型活動,以後也要小心看清楚,怎樣才是真的支援業界。」

自從 2002 年開始,香港電腦節已經成為不少人購買電腦產品習慣的一部分,當年舉辦的原因,大概是因為經濟不景,業界利用街頭展銷會為腦場零售商刺激生意,而隨著這由深水埗黃金、高登等商場外街頭舉辦的展銷會由街頭走進會議展覽中心,由深水埗走入灣仔、荃灣、九龍灣各區,愈搞愈多至幾個月一次。本來主辦商會代表的黃金、高登商戶,卻反而走上街頭示威,反對區議會持續協助商會搞電腦節,影響腦場商戶生意,「營商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商戶陸續倒閉」,故要求停辦這種展銷會。

商業利益攸關,本來難分誰是誰非。不過,筆者參與多個業界商會運作多年,總覺得有些宗旨是不變的:商會要中立,做的事要有利整個業界,一方面爭取政府政策配合支持業界發展,也同時要監察政府有否與民爭利,商會自己更要小心自己的活動不能與業者存在競爭或影響會員利益。

所以,搞商會是頗「慘」的,只可益人不利己,連自己的公司最好也不要有任何得益,機會完全先留給會員,以免有瓜田李下之嫌。如果發現商會本身活動「很好賺」,不能沾沾自喜,反而要好好檢討,是不是幹了些業界應商業性運作的事,是否應「退市」。賬目,當然更要清楚、公開。

而在政府方面,筆者與不少部門合作的經驗,是一般資助都有限期的,不會持績或永久提供資助,而且也應該是競爭性的,即不同的機構、商會可爭取「主辦權」;更重要的是,不可賺錢,商會得了政府資助項目若有盈餘,必須有監察下用於業界,或歸還政府。對資助項目的招標,當局也有指引至少要「貨比三家」,做會長等職位的和其公司,最好更要避嫌。

說回電腦節這事,若商會與其本來代表的業界意見出現重大分裂,明顯是有問題了。而問題的重要部分,來自區議會的角色。雖然深水埗、荃灣等區議會並無對電腦節提出金錢資助,但卻不代表沒有資助,除了「官方」名義上的贊助,還有涉及公帑的公眾空間便用(例如長沙灣遊樂場)及其他部門如警方的配合,這些都關乎納稅人的錢和更重要的公權運用。

在缺乏足夠監管及委任制度下,地區議會恐怕成為大搞關係的分豬肉式政治分肥(Pork Barrel Politics)的溫床。政府各政策局慣性支持這類型活動,以後也要小心看清楚,怎樣才是真的支援業界。

刊載於
《Hitech》 2010年2月4日

Tuesday, February 02, 2010

一日一蘋果,Google 遠離我?

一日一蘋果,Google 遠離我?

筆者先「申報」「背景」:筆者不是蘋果產品的擁躉,手上只有一部已經四歲的iPod,不用iPhone,也不是Mac電腦的用家──筆者的電腦「啓蒙」基本上源自Unix...

請各位移師信報論壇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