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30, 2011

孫局長,可以邀請你去睇套戲嗎?

本週希望為大家介紹一部將於九月一日在香港上映的電影,名為「打死不離三兄弟」(Three Idiots)。這是一部來自印度,約年多前已經上畫的電影,筆者年多前也曾...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Saturday, August 27, 2011

「安全港」真的安全嗎?

政府建議修訂《版權條例》,包括為網絡服務提供者引入「安全港」,即如已確切遵守《實務守則》,限制或遏止有關侵權行為,便不會因其服務平台發生的侵權行為,承擔損害賠償或其他金錢申索的法律責任。

業界普遍認為「安全港」有助服務提供者合理免責,亦方便版權擁有者較快就其侵權投訴得到處理。但政府在法例修訂都已提到立會時才向業界諮詢,公眾亦未對《守則》的影響有充份了解,也令人擔憂。

本周有代表供應商的香港互聯網供應商協會,以及關注用戶權益的香港互聯網協會,表達對《守則》條文及細節表示關注。互聯網供應商協會指,「安全港」未充份保護服務提供者可能因為《守則》而移除某用戶內容時,無意影響其他用戶;並且因技術轉變,未來可能因新技術令其不能根據《守則》移除被指侵權內容,故該會建議當局修訂《條例》,擴大「安全港」保障以包括這些情況。

須加防失實投訴機制

香港互聯網協會則擔憂《守則》可能對資訊自由及用戶個人私隱保護不足。我們特別關注用戶被投訴在收通知後,未必清楚其提出異議通知權利和所需格式,政府要加強教育。同時,有用戶反映,因為當服務提供者收到用戶的異議通知後,要向投訴人發出的通知將要包括異議通知的副本,可能出現投訴人以不能成立的投訴而獲取用戶身份及資料的情況,《守則》有必要加強對用戶資訊保護,嚴格監控這些資料的的處理。

《守則》亦未處理投訴人提出失實或未能成立的投訴,而令用戶內容不合理被移除,擔憂可能出現投訴人濫用。《守則》有必要加入防失實投訴機制,向相關投訴人引進罰則,及對被錯誤投訴的用戶的補償機制。

在網絡 2.0世界中,任何互聯網用戶或小型提供者甚至個人,亦可能同時成為提供互聯網服務或內容者,但他們未必能有能力及了解如何執行《守則》,政府有責任把「安全港」保障對所有機構同樣執行。政府應就《版權條例》修訂及《實務守則》的最後諮詢階段,開放給用戶及代表用戶的各團體,聽取他們的意見。

2011年8月27日 刋載於《蘋果日報》

Tuesday, August 23, 2011

誰玩轉了大龍鳳?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問香港,本來與其他國家領導人之前訪港沒有太不一樣,走走看看一些地方,「親身接觸」一些「精心挑選」的「香港市民」,送些大禮(由經濟措施至大熊貓...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Saturday, August 20, 2011

港推動 4G應放眼世界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香港出席內地和香港經貿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其中一項使華為技術與和記電話及香港電訊的「香港 Genius LTE」項目。這是甚麼東西?

其實, LTE代表「長期演進」( 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般被視為下一代「 4G」的技術標準之一,亦是大部份全球電訊網絡商計劃未來技術方向。筆者最初聽到「 Genius LTE」,還以為是華為新產品,後來才想起, Genius Brand是和記電話及香港電訊的合營公司,是早前獲得香港電訊管理局發出的四張寬頻無線網絡牌照之一的公司。所以,這次合約,是華為將為兩家公司鋪設 LTE無線網絡,其高速數據服務的速度將超過 100Mbps。

台灣起步早 已佔商機

華為引述全球流動供應商協會發表的《 LTE演進》報告,全球商用 LTE網絡中,一半已採用該公司方案,不久前香港第一家推出 LTE網絡服務的 CSL,和最近簽約的新加坡 M1,也採用其基建技術產品。今天 4G比較十多年前 3G,顯然中國技術佔更重要甚至主導地位,亞洲市場開展 4G步伐,包括台灣和馬來西亞先 WiMAX後 LTE的演進,較以前 3G發牌以歐洲領導,亞洲起步較早,地位固然重要得多。

以深圳為基地的華為得到香港數家網絡商的青睞,香港作為買家除得到這項技術,市民將可享受高速數據服務,應用供應商可更快開發新的應用,除此以外,還有甚麼得益?

回顧台灣經驗,他們開展 WiMAX網絡比香港的 LTE,早了最少兩年,雖至今還將要「回歸」 LTE,但其實路沒白走,資源沒有浪費,提前起步令他們得到 4G網絡基建和發展商業模式的經驗,還令台灣不少電子和科技廠商,得到參與製造相關產品的先機。

華為雖然擁有技術和產品,但中國本土推 4G服務恐怕要一段日子。香港業界在推動 4G時,不應只看本地市場,還須放眼亞洲甚至全世界。

香港雖不像台灣,無硬件方面優勢,但本地應用和相關技術發展商和基建營運商,仍可利用香港的經驗打出海外市場。

中港經貿合作,不應只視作互相買賣,如能利用作向外打出新路向,才算成功。

2011年8月20日 刋載於《蘋果日報》

Tuesday, August 16, 2011

IT界選民首次不增反減,更易操控!

選舉事務處本周公布了臨時選民登記冊資料,在專業功能組別方面,幾乎全部都一如既往,有正常選民登記的增加,但資訊科技界就一反常態,不增反減!以下是一些界別今年(2011)選民數字與上次有選舉年(2008)的比較:

教育:88,581 -> 95,735
法律:6,109 -> 6,582
會計:22,273 -> 24,629
醫學:10,604 -> 11,110
工程:8,323 -> 9,050
建築、測量給規劃:6,145 -> 6,770
資訊科技:5,743 -> 5,511
(以上數字是八月十六日上午選舉事務處網站資料,數字一直有些微變動。)

過去,單仲偕做了十年立法會議員,每次選舉年IT選民人數的變動是很規律的:整體數字增加約一成,但當中往往有二、三成選民不同了,反映IT界不少選民可能沒有繼續保持會藉以維持選民資格的問題。但為什麼譚偉豪當了議員後,我們的選民不增反減?的確,譚偉豪今年在選民登記限期前沒有很積極地呼籲選民登記(至少公開的於此)。

在詳細分析前,IT界選民減少,初步可以估計原因為何?本來不是說IT界容易種票嗎?在上次立法會選舉至今,是否IT界已經對這功能組別死心,令新加入的選民不能像過往一般取代留失的選民的數目?如果真的選民繼續減少,種票的比例就會比以前更顯著,更能操控結果!

「披露易」DDoS 事件引發的監管和技術質疑

八月十一日的中午前開始,港交所的「披露易」網站遭到黑客攻擊而癱瘓,港交所「果斷」地決定把七隻股票整個下午停牌,包括匯豐、國泰和港交所自己三大藍籌,和一隻可換股債...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Monday, August 15, 2011

自願醫保效益仍存問號

特區政府終於敲定自願醫療保障計劃( 「自願醫保」),提出一個「三管齊下」的行動計劃,使停滯不前的醫療改革得以在未來兩年有所發展;特區政府更承諾改善公共醫療服務,以及加強對私人醫療保險和私營醫療服務的規管。

行政費用蠶食醫保

本港醫療發展至此邁進新的一頁,市民理應感到高興,事實上大家仍然忐忑不安。社會和本智庫曾就政府建議的方案提出多方面的質疑,但政府基本上沒有作出針對性的回應。其中使人最憂慮和不滿的,是政府始終沒有提供詳盡的成本效益分析,市民根本無法掌握投入的公帑會有多少,能否最低限度省回等值的公營醫療服務,也就難以評估計劃的可持續性。

儘管特區政府承諾增加醫療開支,把有關撥款佔政府經常開支的份額由2011-1 2 年度的16.5% 增至來年的17%;可是名義金額的增幅實際上只有3%,遠低於本港今年上半年5.6%的通脹水平。另一方面,近日承諾醫護人員可獲額外加薪和津貼;但人口老化需要額外醫護人手,都會推高人力開支水平,哪裏還有餘錢改善公共醫療服務?

私營醫療收費問題備受詬病,社會輿論普遍支持加強規管。然而,社會普遍對政府能否順利推行「套餐式收費」不表樂觀,因為有關機制純屬自願參與。事實上,私營醫療界對「套餐式收費」普遍持負面態度,認為會削弱其定價權,並嚴重影響收入。其次,新增的三千張私家醫院病床有多少會實施「套餐式收費」,仍是未知之數。

既然如此,大眾化市場勢將繼續給病床短缺問題困擾。若醫療人手和病床短缺的問題未能根治,私營醫療服務提供者便毋須面對價格競爭,屆時冀求私家醫院自願接受新的收費模式,無異於與虎謀皮!

強積金已推行多年,可是特區政府始終無法遏止基金界收取高昂的管理費,因此很難相信政府在處理自願醫保收費時,有決心和有能力確保歷史不會重演。由於政府往績差劣,叫人擔心規管相關行政費時若實施某種形式的「利潤管制」,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反而保證業界獲得可觀盈利,變相成為「利潤保障」。基於前述因素,政府若堅持己見,便須提出具說服力的理由,解說為何政府干預較市場運作為佳。

自願醫保的成本效益固然成疑,政府財政補貼的可持續性叫人更感憂慮。首先,本港老齡化問題在二十年後將更嚴重,高齡組群不斷擴大,年輕組群愈形萎縮,此消彼長,屆時相信沒有足夠年輕投保人分攤風險。其次,據聞准許行政費可達保費10%的水平,那麼五百億元的公帑補貼可能不足以維持二十至二十五年;更重要的是,特區政府沒有交代補貼耗盡之時,自願醫保能否達致收支平衡,更遑論向納稅人交代潛在的財務負擔。

老齡保險市場已有特區政府提供自願醫保,違背了一直以來奉行的「大市場、小政府」原則,介入私人醫療保險市場的唯一原因,是市場缺乏有關產品。事實上,本地市場不乏承保至一百歲的醫療保險產品,大部分產品的投保年齡甚至可以遲至七十歲,保費水平也不會因投保人的健康狀況惡化而大幅提高,甚至可固定在某個水平。

有關產品充斥保險市場,說明市場本身有能力控制和消化有關風險,因而可以繼續為老齡投保者提供醫療保障。既然如此,特區政府必須清楚交代這些保險計劃有何不足之處,非由政府資助的「高風險池」取代不可?

人力資源也是一個問題。行政長官在2009-10年度《施政報告》宣布撥出四幅私家醫院用地時,只有限度增加醫護人員培訓名額。舉例來說,政府自2009-10 學年起每年提供額外七十個醫科生學額,由原來的二百五十個增至三百二十個,實際效果是只能把醫科生學額回復到十年前的水平。

特區政府應把握時間,即使在醫護人力策略檢討完成之前,在未來兩年進一步增加各類醫療專業人員的培訓名額,否則無法應付未來五年新增三千張私家病床所帶來的額外人力需求,也難以降低私家醫療收費。

筆者按:詳情見本智庫於今年8 月8 日在立法會生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就《醫療改革第二階段公眾諮詢報告》發表的立場書。
http://nowtweet.it/2qz

公共專業聯盟副主席www.procommons.org.hk莫乃光

2011年8月15日 刊載於信報《專業眼》

Saturday, August 13, 2011

「披露易」故障疑點多

港交所「披露易」網站,本周三上午受黑客入侵,無法運用。港交所為資訊發放公平起見,把包括滙控、國泰、港交所等七股份及一債券停牌。

這「一刀切」做法,惹起市場爭議,指「披露易」既非唯一資訊途徑,多隻主要股份停牌,反令投資者承受隔夜風險,不能保障利益。

無論如何,港交所既然承認事故為外來黑客入侵而起,實比原本公佈的「技術問題」嚴重得多。港交所在下午五時多才公佈事故,但市場早已傳出被黑客入侵,筆者當天下午二時許亦聽聞,港交所說要維持公開披露,為何轉頭卻延遲披露?

港交所須公開交代

當「披露易」網站出現問題後,許多人都問,為何沒啟動後備系統?當港交所承認事故原因是黑客入侵後,大家就明白,後備系統和主要系統相同,立刻啟動後備系統不能即時解決問題。雖然「披露易」網站性質與港交所其他更重要的系統不同,但這次事件無疑仍然影響公眾對港交所資訊系統的信心,加上其行政總裁李小加坦言,過去也有黑客試圖入侵,就令人更擔心,港交所以往處理入侵和研究,是否足夠?在這次事件前,是否連報警的需要也欠奉,以求避免張揚?

其實,股票交易所受黑客入侵,屢有所聞。今年二月,納斯達克市場被指入侵,可能有黑客竊取資料,而倫敦交易所也被指去年八月系統提升是被黑客入侵;總之,紐、倫、港,無一倖免。雖然這些事故的情況各有不同,但共通點是交易所對公佈相關系統安全資料都不太公開。當然,各交易所顧忌別人知道太多,但事實上黑客所知已足夠為所欲為,交易所能向公眾披露更多,反而有助挽回公眾的信心。

究竟甚麼黑客嘗試入侵?目的為何?有見本周市場波幅可謂「十年難得一見」,周三正值連續兩天大股災後反彈,不能完全排除有人藉機圖利。而且,世界上較高調的黑客集團,如主力攻擊政府網站系統的「無名士」,和曾經入侵美國 CIA、新力集團和新聞集團系統等的「 LulzSec」,往往以其黑客行為宣洩社會訊息,但主要侵襲財經機構系統的黑客,卻會比較「低調」,較可能涉及與其他集團合作圖利。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這問題不會完全消失,反而可能經常成為攻擊對象。香港的大型金融、商業和政府機構,絕不能掉以輕心!

2011年8月13日 刋載於《蘋果日報》

Tuesday, August 09, 2011

用戶找不到安全港的版權條例修訂

政府正建議修訂版權條例,並於下半年立法加強對數碼版權的規管,其中引起不少網民最關注的,是在引入明文統一處理包括以任何電子傳送模式向公眾傳播的版權作品後,所謂「網...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Saturday, August 06, 2011

市場渴求寫 Apps高手

香港互聯網協會在過去三個月,舉辦一系列資訊及通訊科技講座,目的是協助業界人士了解行業不同部份發展情況,甚至入職的須知。七月的主題是「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及市場推廣」,相比之前兩個主題─電子醫療和金融業的資訊科技應用,這次出席的人數比前增加了接近一倍,達到近 150人,正反映業內人士和年輕 IT人對「 Apps」開發興趣。

當晚邀請五位年輕人分享,他們在不同階段創業中,部份更是「連環」創業(一家接一家)甚至「平行」創業(同時創立多個不同的公司)中,從他們的熱情,令參與者受到感染,對我們科技產業的未來感到多點希望。

港科技公司鬧人才荒

如找 Apps開發公司查詢,皆感到他們像生意多到「唔憂做」,事實如此?的確,這行業發展迅速,且以小創業公司主導,多於大公司參與,是 IT業中較獨特,但講者均嘆創意得來不易,好的人才更是難求。

然而,相比製作網頁在 15年前興起時(雖現在這群 Apps創業者當年多數尚未入行),其實寫 Apps門檻相對算高一點,且往往客人甚至要支援多個平台而令價格上升至雙倍以上也樂於奉陪,價錢也沒有像寫網頁般跌得那麼快,生意總算較可持續。

現時不少 Apps開發公司面對問題,是應集中開發自己的 Apps,作收費或其他性質如廣告平台,還是只接客戶生意?前者可令公司更能控制前路,做到如「 Angry Birds」,豈非發達?當然這些例子可謂萬中無一,後者策略就安全得多,但可能對公司長遠增值較有限。今天大部份香港 Apps開發公司均無法兩者兼顧,還在等待第一家能成功開發出自家 Apps而達到巨大盈利出現的一天。

年輕人與其創業公司,都是「 do it the old fashion way」,不向他求,不會坐着等政府支援,以己之力闖出一片天。不過,他們面對一個共同問題,卻是政府不能逃避責任的,就是人才不足。當然,一方面不少年輕人都渴望自己創業,未必願意加入別人的公司工作,但事實上,「請唔到人」已是此刻香港科技公司面對的最大危機,這問題極需社會正視!

2011年8月6日 刋載於《蘋果日報》

Tuesday, August 02, 2011

只做好這份工,又想做領袖?

曾蔭權大談擔任領袖的條件?起初筆者以為聽錯了,知道特首提出的條件,更肯定他搞錯了。 特首在上周六在某智庫的論壇上,提出他認為作為領袖的八大條件,分別為...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