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1, 2011

應否成立科技局?

自從 2007年曾蔭權將工商及科技局的「科技」除名,改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資訊科技業界一直希望重新為「科技」於政策局中「正名」。自 1997年回歸後董建華成立資訊科技及廣播局,但於 2002年董建華引入問責制時,該局卻與工商局被合併成為工商及科技局,至 2007年「除名」,五年一易, 2012年新特首上場,實不失為一個改變的良機。

名字是否那麼重要?「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說除名不代表不重視實難令人信服,而正名的確顯示一種重視態度,對整體社會發出的正面訊號。不過,業界和社會上也實在有持相反意見的人士,認為新局不過是官僚和架床叠屋,未必能幫助業界。

何俊仁籲設「生態圈」

的確,只改個名,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所以,業內有些代表,一直只標語口號式地掛掛街板爭取,而不深入建議政府若在成立政策局後應如何支援業界,實在無用。試看有了環境局,環保行業得到甚麼政策支持,業界環境改善了多少,不言而喻。

在這星期泛民 IT呼聲 2012二十名選委舉辦,得到四名特首參選人參加的論壇上,四人分別就「會否成立科技局?」問題作答。四位都在「正面回應」之餘,「加料」提出個人建議。

例如,馮檢基認為更要成立高層次委員會和 500億元的生產業發展基金,率先推動綠色經濟及創意產業(而後者包括資訊科技)。何俊仁也建議發展「生態圈」,「引進投資,資助科研,提供土地及稅務優惠」,換言之,可能正是我們業界所謂的「產業政策」。

梁振英則認為,政策局的名稱並非最重要,最重要的是產業政策內涵;這話不差,但如何定出產業政策?唐英年建議分別成立「文化創意局」和重組(他在 2002至 03年任局長的)「工商科技局」,因為他認為文化與創意較接近,科技則與工商較協同。然而,筆者真想請唐先生一讀喬布斯自傳,看人家是怎樣結合科技和文化。英國的「文化、媒體及體育部」名字雖沒「科技」,但其實同時管理互聯網、電訊和 IT政策。同時支持文化和科技共同及交叉發展是正確的,那麼,「文化及科技局」可能更適合香港。

2011年12月31日 刋載於《蘋果日報》

Wednesday, December 28, 2011

IT呼聲2012 特首參選人IT界論壇

IT呼聲2012將於今天(十二月二十八日)下午舉辦特首參選人資訊科技政策論壇。程序如下: 二時:馮檢基先生 三時:唐英年先生 四時:何俊仁先生 五時...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Saturday, December 24, 2011

泛民初選電子投票保安要嚴密

在明年的特首選舉中,泛民將派出一位候選人參選,不過,怎樣公平、公開、公正地決定誰代表泛民參選?有見及此,我們一班資訊科技人員特別建立了一個電子投票及資訊安全系統,方便全港市民在私隱得到保障下參與初選機制,並且更迅速地能統計出投票結果。

初選投票將於2012年1月8日上午10時至晚上7時,在全港70多個票站進行,市民可在票站內的平板或筆記本電腦上直接投票;泛民將會以投票配合民意調查結果,以得票給得分最高的候選人,成為參加特首選舉的泛民代表。

身份證號碼須加密

為了選舉的公平,投票只限香港永久居民,每人只限投一票。但我們怎樣能保證不能重複投票?我們設計的投票程序,在投票站內會有工作人員檢查投票人的身份證,確定是「三粒星」永久居民,然後工作人員會協助市民輸入其身份證號碼,防止有人重複投票。

但我們如何保護市民的身份證號碼這重要個人私隱?首先,我們根本不會儲存市民的身份證號碼,因為號碼在輸入後會立即被系統以隨機號碼(random number)以散列算法(hashing)加密,使用的是國際資訊保安加密標準,所以在加密後被儲存的代號,只是一串不能夠被還原的亂碼,但系統則可以利用這亂碼確認其相關身份證號碼,之前有否被任何人在任何票站投票,以防止重複投票。

雖然這些亂碼不能還原,是沒有用的,但為保市民安心,泛民特首初選籌委會也進一步保證,所有資料將在選後刪除,市民可以放心。除此之外,我們亦引進一系列的資訊保安措施,包括以強密碼系統保護這獨立的投票電腦系統、https加密傳輸等,而且系統會拒絕來自香港以外的存取要求,以防被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DDos)攻擊。

我們希望這次行動會成為泛民準備2017年普選特首的重要實驗,為未來選出給全民投票的泛民候選人初選機制作嘗試,而我們身為IT業者,也希望這會成為把資訊科技引入香港選舉歷史和民主發展的重要一步。

2011年12月24日 刋載於《蘋果日報》

Tuesday, December 20, 2011

選委會選舉後記

筆者因為參加選舉委員會選舉關係,缺席信報論壇個多月。上周一點票後本想立刻趕及在週二早上交稿,但結果因為當天已經要離港工幹,還是要留待今天才能恢復本欄。第一個題目...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Saturday, December 17, 2011

IT界選委結果啟示

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在上星期日舉行了,在筆者有份參選的資訊科技界中,我們 IT呼聲 2012團隊意外地得到全勝,這結果完全超越我們本來最佳的預期,但我們團隊除了對選民的認同感到欣慰,我們更深感選民對我們的期望,知道必須立刻開始落實我們的政綱意見,向下任特首爭取。
不過,作為選委,責任「只不過」是提名和投票選特首,為甚麼自己也要訂出政綱?理由是,選民非常聰明,投票並非只憑論資排輩,還要看選委候選人有甚麼理念,與他們自己理念是否相近。我們 IT呼聲 2012原本寫出了八大頁詳細政綱,除 IT政策和民主訴求外,還包括其他社會及經濟範圍,因擔心「太長氣」,才簡化為五個範疇,每個範疇約 10點建議。

選民厭惡種票組織

結果,的確在我們會見選民聚會中,有選民詢問我們對手候選人有沒有政綱,但在候選人一番批評政府政策,和說會選出對 IT最好的特首候選人之後,選民再追問,那麼其實你們的政綱是甚麼?

我們 IT呼聲 2012團隊共 20人,當中不少候選人其實知名度不高,我們 20人的相片並排放在宣傳刊物上,很多選民都分不清楚誰是誰。結果,筆者只能「簡化」地介紹團隊包括 2006年參選的選委、較獨立和重視人才發展的學者,和較年輕(包括兩位 80後)或協助年輕人創業的生力軍這「三有」,和沒有任何大公司或財團高層這「一無」。

也許,反而是因為我們團隊不標榜個人,所有宣傳都出於一轍,選民反正對不少隊員分不清楚,索性全數投票給我們,才成功打出了聯票效應,這是我們始料不及的。

有些評論認為我們受惠於關於「種票」醜聞影響,筆者相信這因素存在,但沒有太影響結果,只稍為影響了名次。即使誇張地假設這次選舉比上次少了的 5%選民(約 270多票),全數投票給泛民以外的候選人,從得票可見,排名第 30的獲選者( 605票),仍未能超越我們泛民最低得票者的現有票數( 922票),換句話說,即使排名變,結果不變。

反而,我們應清楚聽到選民的聲音,他們關心業界利益外,同時支持香港的民主和社會公平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希望業界形象繼續被屢屢捲入醜聞的組織影響,支持重建IT業界和專業的正面形象,和選舉的廉潔和公平。

2011年12月17日 刋載於《蘋果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