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31, 2012

發展港元債券強化退保


強積金自由行即將實施,但專家已指出,管理費不會因而下調,因為強積金過於依靠較高風險的股票,須經常買賣管理。公共專業聯盟剛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政府要認真承擔建立港元債券市場的責任,不能依靠零售銀行推動,因推銷債券令存款流失,存在利益衝突。

退休金應重長遠投資,以重新投資利息回報,換取可觀的安享晚年的保障,但香港的強積金和職業退休計劃卻相反,以高風險投資為主。2001年單仲偕議員已質詢政府,如何發展本地零售債券市場,十年後卻幾乎原地踏步。

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推出更多港元債券,鼓勵半官方機構,如港鐵、機管局等,在基建工程融資時,以債券集資,擴大市場,再增加交易渠道和擴展交易平台,如利用郵局的電子證書作零售核實,普及買賣。發展港元債券和改革強積金,檢討綜援制度的不足,和諮詢全民退休保障,多管齊下,這才是為香港老齡化問題做實事。

2012.10.31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Tuesday, October 30, 2012

規劃新界東北搞研發?


政府提出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引起居民擔心影響他們生活,市民關心發展會否向發展商利益傾斜,甚至成為「深圳後花園」,供應房屋不足之餘,反犧牲珍貴鄉郊環境。我們公共專業聯盟一直要求政府集中優先善用棕土地帶,即荒廢或使用不足的已開發土地,不宜先向未開發的綠色土地埋手。

上周三劉慧卿議員提出議案討論新界東北發展建議,我表示將特別關注政府提出的如「商業、研究與發展」、「研究與發展以支援落馬洲河套發展區」、「特殊工業」等用途。

問題是政府就這些建議用途,說說就算,說甚麼研發、甚麼產業,連概念都未有,與相關的政府部門如創新科技署的討論,尚屬初步,更未有諮詢相關業界包括資訊科技等,令人擔心政府的創新科技支援政策能否配合,與現有的建設將是協同還是競爭?若政府真要好好利用新界東北發展科技研發,還是先要細心諮詢科技業界。

2012.10.30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Monday, October 29, 2012

IT助人無小事


世界資訊通訊與服務業聯盟(WITSA)剛在加拿大滿地可頒發2012年「環球資訊及通訊科技卓越成就獎」的最高殊榮「主席大獎」,得獎是香港本地自行研發的「EasyHear清晰聽」。產品利用「雙麥克風列陣波束成形」科技和噪音雜訊抵銷科技製成新一代助聽器,令聽障和長者能在嘈雜環境都聽得更清楚和舒適。

在星期日由香港資訊科技商會安排的記者會上,我與得獎者力滔有限公司的行政總裁張日耀先生談過,對他堅持七年研發的創業精神,非常佩服,亦深感香港中小企的研發能力高,當中不乏臥虎藏龍,業界和政府應加倍鼓勵更多中小企進行研發工作。

上次香港贏得這兩年一度的「主席大獎」,是2006年的八達通,至今四屆中贏了兩屆,成績驕人,見證香港不單大公司有能力,中小企創新意念也不容忽視。IT助人無小事,每天利用IT救急扶危。改善市民生活的例子,都在我們身邊。相信,這也是評審看見香港IT的特別之處。

2012.10.29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Friday, October 26, 2012

免費電視應開放天空


很多人問我,在立法會的工作重點是甚麼?業界發展,起步需要好的計劃,加上持續努力,但監察政府和審議法律是立法會最直接的職責。我在立法會提出的第一條口頭質詢,就是關於本地免費電視服務發牌的拖延。

香港免費電視一台獨大,弱台重播又重播,觀眾早已怨聲載道,而政府早定開放電視市場政策;到接受申請和完成審批工作,去年上半年,把發牌給三家新電視台的建議,轉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作最後決定。豈料卻似掉進了黑洞一般,申辦者等了又等,由申請開始計,前後過千日。熟悉政府行政的人都看到,這是極不尋常的。在沒有任何其他合理解釋下,大家惟有向政治理由猜想。

新電視台發牌除了給市民更多選擇,增加市場競爭,也讓台前幕後創作人更多機會;隨着新一代廣播應用更多網絡技術,也為科技界創造更闊的空間,符合公眾利益。特首還在等甚麼?

2012.10.26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Thursday, October 25, 2012

發展IT的四大支柱


未有科技局,IT仍當自強,負責科技政策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仍要協助提升業界和專業地位,讓科技產業可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火車頭。

首先,我們要特首梁振英在明年一月的施政報告中,重新肯定IT的優勢地位,引進具體行動綱領。

要IT理想發展,要靠四條支柱支撑:形象、人才、市場、投資,缺一不可。年輕人或未了解科技業的潛力,以為金融界「搵錢易」,其實IT畢業生近年供不應求,請人難行內人人皆知。改善專業形象,強化本地市場,便可在中期優化人力供應,吸引投資。

重點發展方向包括:雲計算、數據中心、無綫科技、電子學習、電子醫療等,而政策目標應鼓勵投資和研發,為下一代創造優質就業及創富向上游的機會!

只講政策太沉重,本欄將介紹IT如何改變我們的經濟和社會,分享最新趨勢,令大家看到科技並非遙不可及,反而正在影響我們生命的每一點滴,機會無限。

2012.10.25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Wednesday, October 24, 2012

就張超雄議員提出《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議案發言紀錄


主席,本港至今仍然沒有全面的退休保障機制,而隨着人口老化,長者數目大增,老年貧窮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全民退休保障在近年得到社會各界關注,是非常合理的。可是,這議題在政府的施政上卻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其優次位置也沒有提高。

本港人口老化的情況如此明顯,雖然政府明確指出人口老齡化是本港面對的重大挑戰,但卻未見政府有任何回應。令人痛心的是,長者貧窮問題較我們想像中嚴重得多。香港號稱“國際都會”,但我們天天看到長者拾荒維生,退休保障的不足,事實已在眼前。

另一方面,已經實施了10年的強積金,本來是香港退休保障的支柱之一,但說得俗一點,“打工仔”退休後要依靠強積金就真的是“死路一條”。強積金回報低,管理費高,本來“打工仔”可以自行選擇如何適當處理自己的投資,但被迫以強積金方式儲蓄反而使款額失去了“一大截”。

其實,國際組織近年也非常關注全球的老齡化問題,呼籲各國盡快設立自己的退保制度。2009年1月,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與世界銀行聯合發表報告,指出很多亞洲國家在實施退休保障制度方面,仍未能應付未來20年快速增長的老齡人口的需要。報告內列舉多國所面對的問題,包括退休金覆蓋率低、退休金金額遠低於生活開支。但很可悲的是,我們香港這個國際先進城市正面對相同的問題。

內地近年也積極改善其養老保障系統,在2011年展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國務院在“中國老齡化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亦應對人口老化問題作出部署,推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明確中央及地方政府就養老金的統籌分工責任,並建立養老金額調整機制。雖然內地的制度體系未必適合香港,但內地政府對退休保障問題並沒有迴避,這種重視態度是值得香港借鑒的。

香港真的迫切需要檢討現行的退休保障機制,尋求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滿足長遠照顧老齡人口的需要。盡早開始儲蓄資金是至為重要的,這樣才能累積額外的財政儲備,以照顧未來10年可能出現的大量長者。我們不能對這個問題視而不見,因為現行制度根本無法供養日漸增加的老齡人口,屆時如果要削減其他範疇的公共開支,便會製造更多不必要的社會矛盾,窒礙社會的發展。如果不能制訂妥善的應對措施,老齡人口可能真的會對特區政府構成更沉重的財政負擔,影響整體的財政穩健。

公共專業聯盟就全民退保這個問題,在過去幾年進行了多項研究,亦希望政府盡早關注這些問題,作出籌謀。但可惜事與願違,特區政府始終沒有真正就退休保障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作回應,一直以沒有共識為拖延的藉口,連推行全面諮詢討論也不願意,而中央政策組亦沒有公布退休保障所作研究的結果。

公共專業聯盟就“全民退休金”所作研究顯示,在相關數據支持的基礎上,一再確認有關財政開支在“三方供款”下是整體社會可以負擔的,並且是可持續、以世界銀行倡議的“多重支柱”的理念為依據的。

政府應該發揮其領導角色,帶領社會建立共識及優化方案,而並非只是推說未有共識。為維護計劃的財政穩健性,政府亦應盡快展開全面諮詢,以求可以盡快開始注資,盡快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否則,越遲開展,政府需要注資的金額便只會越來越大。

可惜的是,政府現在推出的“長者生活津貼計劃”雖然可幫助部分最有需要的長者,但卻未能令社會覺得政府有決心面對全民退休保障的問題,令社會和議會均出現分化,這實在令人遺憾。

我們基本上不反對資產及入息申報,但我們認為政府真的要立即檢討全民退休保障,展開公眾諮詢,訂立推行的時間表。此外,政府亦應改革強積金制度,改善僱員的退休保障。我們支持原議案和大部分修正案支持全民退休保障這個大前提,雖然我們並非完全同意他們反對長者生活津貼引入資產及入息申報的立場,但我仍然希望我們的投票能以推動全民退休保障為前提。

所以,我會支持所有支持就引入全民退休保障作諮詢的議案,包括張超雄議員的原議案,以及部分的修正案。雖然我未必完全同意部分修正案的細節,但我覺得推動全民退休保障檢討是至為重要的。另一方面,由於田北辰議員的修正案刪除所有關於全民退休保障的措辭,連要求諮詢的字眼也刪除,我是不能支持的。

主席,我謹此陳辭。

就劉慧卿議員提出《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議案發言紀錄


主席,公共專業聯盟多年來一直關注新界規劃及發展土地用途等問題,曾經發表名為“重構城市布局”和“新界棕土利用”等研究報告。

關於新界東北發展區的討論,我們公共專業聯盟成員數星期前曾與發展局局長分享意見。我當時亦向局長反映,我們認為新界東北發展區應該按照新市鎮的方向重新規劃,並通過以下步驟,重新檢視新市鎮的定位及功能:第一,進行土地質量調查,認清規劃區及周邊地區的可耕地、村屋地、棕土地帶等確切用途,土地質量及潛在功能。第二,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參照國際規範,認清規劃區及周邊地區所有社羣的現狀、特點,以及面對搬遷重置的意願和適應能力。

我們認為,規劃時應該採納以下準則:第一,優先善用棕土地帶;即被廢置的工業或商業用地,而可以被重複使用的土地;第二,充分照顧本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第三,發展劃界以鐵路站為核心;第四,擴闊研究範圍,包括北環線沿線從錦上路至新田一帶區域;第五,利用副都市中心概念,為新市鎮居民提供更好的就業配套;及第六,充分諮詢,令各方持份者擁有平等的參與和決策機會。

就着香港土地發展事宜及新市鎮和土地使用的課題,我們已成立研究小組繼續跟進,但今天我希望特別在此指出的是,對於政府現在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中部分“其他特別用途”,例如“商業及研究與開發”、“研究與發展以支援落馬洲河套發展區”、“特殊工業”等規劃,我會特別關注。

根據我們從發展局的瞭解,局方就這些建議用途,包括發展甚麼研發、甚麼產業,至今尚未有十分具體甚至概括的概念,與相關的其他政府部門例如創新科技署的討論,似乎尚屬初步,更未有與相關的業界,包括創新科技、資訊科技、電訊業、數據中心等行業進行諮詢,令人擔心將來如果按照現時的規劃進行,政府的現有創新科技支援政策,以及業界能否配合,甚至能否與現有規劃中的建設配合,例如科學園等的未來發展,究竟與新地區產生協同效應,還是競爭呢?我跟一些數據中心的同行討論過,他們告訴我,其實在一個內陸地區做這些工作,不是最好的發展用途,也不是最適合的地方,這些令我們十分擔憂。政府的土地發展政策,將來很可能跟當局聲稱的一些工業用途和就業、產業發展目標脫節,也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基於上述的準則,我認為我們必須重新全面諮詢,而新的諮詢也可以很有效率地進行,無須拖延太多時間。

因此,我們支持劉慧卿議員的原議案和馮檢基議員、范國威議員的修正案,但很可惜其他議員的修正案,由於拒絕要求政府重新進行更廣泛的諮詢,我是未能支持的。

主席,我謹此陳辭。

IT?香港能!


香港傳統商人思維:「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連工業都費事搞,炒地產最快賺錢。加上政府高地價土地政策,不僅令香港人捱貴樓,也令香港「後工業」新經濟發展在亞洲四小龍中包尾:如台灣、韓國和新加坡能,香港為甚麼不能?

發展科技產業的元素,最重要是人才,香港有世界級的大學,我們的電子工程、電腦系的尖子,不少直接被外國公司請去矽谷、北京等地做科研,本地卻無用武之地。香港的法治、資訊自由、通訊基建、知識產權保護,證明這環境是適合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我們不應妄自菲薄。

香港最缺乏的是,政府配合發展的長遠科技產業政策,這也是其他「小龍」有的。

結果,業者開始放棄本地市場,追求「中國夢」,令本地市場更加萎縮,體內經濟不濟,怎發展體外經濟?所以,爭取成立科技局是為香港整體公眾利益。但科技局短期內都不會成立了,我們怎算?

2012.10.24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Monday, October 22, 2012

科技局本為香港利益


上星期三,行政長官到立法會闡述他的「施政理念」。特首選舉時,香港人以為梁振英代表改變,不過,上任百日之後,原來梁的理念實甚為保守,特首說這是「可為的藝術」,但我們也可形容為「不敢面對任何政治風險」的弱勢管理。

而梁振英宣布暫時不為的政府總部架構重組,包括我們資訊科技業界所爭取重設的科技局。為甚麼IT界對成立科技局如斯緊張?第一是希望得到重視。科技和廣播的政策和監管,現時只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下的一部分,落後於很多其他國家地區的「獨立成局」,該局往往對科技產業發展和立法相關工作都無暇兼顧。

IT界希望成立科技局,非只為自身利益。其實,香港社會近年談論如何多元化發展經濟,連溫家寶總理數年前也按捺不住,面授前特首曾蔭權,指香港應該發展高科技產業,但港府仍然無動於衷。為甚麼香港應發展高新科技?周三續談。

2012.10.22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Thursday, October 18, 2012

就張國柱議員提出《立法規管工時》議案發言紀錄


代理主席,超長的工作時間,我相信並非只是勞工界的朋友要面對。我相信並知道,很多專業界別的“打工仔”面對超長工時的問題其實是一樣,而我們資訊科技界也是其中一個。

當然,我要承認今時今日廣泛應用的資訊科技,其實使很多人的工作時間變長了,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素。現時我們很多工作,只要有部可以上網的電腦和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辦到。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很多人在坐車途中埋頭苦幹,不一定是在玩遊戲,而可能真的在工作。我們今時今日的雲端計算技術,亦令“打工仔”沒有藉口推說file遺留在公司,不能工作,回家上網便可以取回檔案繼續工作。在這方面,我想我們這行業要向很多行業的朋友致歉,連我自己很多時候,工作和私人時間已變得非常難以分開。

不過,談及IT人受到超長工時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因為我們行業內的確有很多人是無償加班,沒有“補水”。但是,如果“一刀切”劃一安排標準工時和超時補薪,對我們的影響的確會很大,箇中的原因是我們的行業內很多都屬服務業,而始終服務業的成本大部分也來自薪金,而且我們的行業內有很多中小型企業(“中小企”),甚至是一些新創業的公司,這些老闆或僱主,甚至是新創業公司的小老闆,很多時候,其實真的很難維持成本。按我們行業的習慣,除了聘用全職員工外,很多情況都會外判。

在項目發生意外或突發事情時,很多公司現時都要在成本方面“硬食”,即是公司不能額外向客戶收費,而僱員的額外工作也無法獲得“補水”。所以,如果貿貿然要求整個行業配合每周標準工時和超時工作工資的要求,相信勞資雙方都會有一定的困難。但是,較超時工作更為迫切的,而我的確也想在這裏提出的,便是IT方面的外判制度亦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甚至包括政府本身合約員工的很多問題。

話雖如此,這並不代表我們不需要或不會考慮制訂標準工時及超時工作工資的法定要求,反而IT界的情況正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展示未來有關的立法,必須要在提升勞方工作和生活質素,以及維持資方僱用成本之間取得一些平衡;否則僱用成本大增,中小企支持不住,反而會減少聘用的職位,好心做壞事,從而變成雙輸。

所以,我的立場是在大原則上支持設有規管工時的法例要求,但我們不可急於一時,我們需要詳細的諮詢和行業的研究,尤其是按不同的專業界別或行業的工作習慣來進行研究,使將來的法例不會“一刀切”,而是要配合不同工種和行業的特性。舉例來說,IT項目有不同的項目周期,並非每星期都一定是工作的高峰時間,但有時卻的確會因為一些突發情況或環境因素,而需要工作至通宵達旦;如果標準工時是以每星期計算,便很容易會超逾時數,亦可能會有些時候未夠時數。如果按不同專業的需要來訂立,會否考慮以每個月或更長的時間來計算呢?又或是我們先談基本步,標準工時是否一定要按每星期計算呢?

我相信這些均應該由公眾和各行業深入討論,使政府在草擬法案時能更掌握公眾期望和各行業的需要,免得政府在推出法案時才發覺法案和公眾期望有太大的落差,惹來更多的輿論反彈,因快得慢,甚至在推行後才發覺行業未能適應。

因此,我希望政府可以交出制定規管工時法例的諮詢,以及制定法例的時間表。就時間表而言,我支持我的同事梁繼昌議員的修正案,要求政府在本年度展開立法規管工時的公開諮詢工作,以及在認真和充分收集公眾意見的大前提下,在2013-2014立法年度向本會提交規管工時的法案。

代理主席,我謹此陳辭。

Wednesday, October 17, 2012

就葉建源議員提出《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及要求吳克儉下台》議案發言紀錄


代理主席,我在這裏也要向各位曾參與遊行和集會的市民,包括很多家長、老師,特別是中學生致敬,因為他們所做的事情的確感動了很多香港人,亦令我們真真正正看到這問題的真相。

對於我們今天討論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我覺得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在這個科目下所講所教的,究竟是誰的“德育”?誰的“國民教育”?

自從政府要推行這一科目,政府其實從來沒有真正解釋過為甚麼要把學生的品德操行與愛國連成一線。我相信這是家長學生們最不明白的部分之一。難道沒有與政府一樣的視野和角度來看國家和社會,就表示學生的品德操行有問題嗎?如果他們看着搖動國旗或升旗沒有感動,就表示他們是不乖的小朋友嗎?

我們常說小朋友是一張白紙,需要學習如何投入社會的羣體裏。所以,我非常支持公民教育,使小朋友可以學習身為社會團體的一份子,他們有甚麼責任、義務和權利。很可惜,政府推行的所謂“德育及國民教育”,只是向小朋友單向灌輸中國“有幾威,有幾勁”, 要他們盲目地以國家為榮。

國家社會既不是完美,而且更要在反省和批評中進步。所謂的“國民教育科”完全扼殺了學生學習批判思考的機會。這便是我們所說的洗腦教育,不單影響小朋友成長,更為害社會,阻礙社會進步。經過10萬家長、學生上街、數以萬計市民留守政府總部,在網上社交媒體看見的,全都是身穿黑衣手打交叉的照片,政府終於宣布這科目失效,擱置課程指引,把決定權交給學校,由學校決定怎樣做,但問題依然存在。問題是家長和學生根本沒有機會選擇。家長不知道校方或教師會怎樣教,也不知道小朋友應如何選擇是否上這些課堂。

在資訊不清楚的情況下,家長根本沒有辦法為子女選擇學些甚麼。難道要家長與他們的子女一起上課嗎?也不是所有家長有資源可以因為這問題而貿貿然為子女轉校。

再者,即使政府的課程指引被擱置,甚至取 消“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家長的憂慮仍然沒有消除,因為“歌功頌德”式的洗腦教育的國民認同教材已經滲透在不同科目中,無處不在。問題在於政府是否有心真正擱置、真正取消民意強烈反對的國民教育科,還是等待借屍還魂,企圖借其他科目之名,繼續政治灌輸和洗腦?

明顯的例子就是現時學校推行的電子行政管理系統。這系紀所記錄的,不單是學生的成績和課外活動紀錄,連學生有沒有參與那些愛國內地交流團、學習國情活動、甚至老師對學生有多愛國、看國旗有多感動的評語也一一記低。究竟這些紀錄會作甚麼用途呢?會否一世跟着小朋友成長呢?這些愛國紀錄將來會否影響他們的升學和就業機會呢?對於這些問題,政府均支吾以對,說不清楚。越是說不清楚,學生和家長便越是擔心;越是擔心,他們便只能做好這份紀錄。為了保存良好紀錄,我們的下一代便要學習說一些口是心非的說話,完全扭曲他們的本性。

有人說香港人很“醒目”,孩子也很聰明,說他們會被洗腦實在太杞人憂天;但試想一下,當這些愛國活動的紀錄就如一生中放在他們頭上的一把刀,即使我們的孩子有多聰明,也逃不過被迫“被洗腦”、“被灌輸”、“被純化”,這不是很悲哀嗎?當我們教導小朋友做人要正直,說真話時,另一邊廂,小朋友卻被大人教導一定要說謊,學習為了生存而謊話連篇。如果我們作為成年人都不能保護他們,反而將他們置於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否應該感到羞耻呢?

從來我們都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夠培育小朋友的創意,令他們發揮無限想像,而不是硬要把洗腦教材塞進他們的腦袋內,只許他們說一些老師想聽他們說的說話。我的信息很簡單,便是我們要成就香港作為知識型社會,便要有適合新經濟知識型社會的人才,下一代要有獨立和批判的思維,香港人不應該面對、我們的小朋友更不應該面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代理主席,最後,我希望所有的問責官員都會聽到,吳局長身為負責教育政策的問責局長,他不單沒有憑良心為我們的下一代做好教育的工作,反而硬推為害人間的洗腦教育,而且一直全程閃縮,沒有面對市民、家長甚至學生。身為香港人,我們認為這情況十分失禮。

所以,就葉議員的議案及一系列的修正案,促請吳局長負起政治責任,引咎下台,以及對梁振英先生在事件上處理不當表示遺憾,我表示支持。

代理主席,我謹此陳辭。

Thursday, October 11, 2012

[CWHK] Realizing IT's full potential


On September 9, with the support of 2,828 voters from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or, I was elected as a member of the 5th 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AR. I will serve a four-year term—until mid-2016.

Looking back at the election campaign, when I communicated with thousands of IT people, the main topic of concern was our manpower supply: the decreasing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incoming IT talent. This is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employers big or small to hire good employees, while many frontline IT people complain that their work goes unrecognized and their career paths are uncertain. Hong Kong's IT potential remained unfulfilled.

Much of this impasse is due to a lack of planning, which has led to market contraction rather than expansion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Many in the IT sector favored policies enabling them to enter the China market, but now there's a growing consensus that we must shift our focus back to Hong Kong—by developing partnerships with mainland IT firms to enter the global market, and expanding to other geographical markets besides China.

That's why I plan to set up an industry policy action committee and present suggestions to the Chief Executive within the first 90 days after taking office. These suggestions will address four weaknesses of the local IT industry: our image, talent, market and investment. It will also urge the government to take action to create more quality jobs, better recognition and career paths for our IT professionals.

Setting up the TCB

Who will execute these plans? There's wide support in the IT sector for a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s Bureau (TCB) to coordinate IT policy formulation and support development of our IT sector. The need for a dedicated bureau seems obvious—the portfolio of the existing Commer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reau is simply too vast. Many other governments maintain a separate policy bureau for technology, but understandably, some Hong Kongers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the IT sector still have doubts about proposed TCB operations.

For example, what processes will the bureau use to devise its policy strategy and priorities? How do we ensure that both the IT community and the public are duly consulted? Will the Government take advantage of a separate bureau to restrict freedom of expression? This is where my future responsibility lies: to expose the devil in the details, and carefully monitor the Government's actions.

Major issues on the horizon

In addition, another critical issue is the licensing of new free-to-air terrestrial television stations. The plan will enhanc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spur competition for the broadcasting industry and provid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creative minds in Hong Kong. But is still "on hold" at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bring back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pyright (Amendments) Ordinance, whose legislation was withdrawn for more public consultation. The government must mediate conflicts between copyright owners and Netizens over the exemption of criminal liability for parody on copyrighted works, allowing ISPs and datacenter operators to enjoy "safe harbor" protection.

Another important IT-related legislative issue in the coming LegCo term is legislation governing Hong Kong's territory-wid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EHR), creating a balance between quality healthcare and respect for patients' privacy.

Many people within the IT industry tell me that, as one of the 70 LegCo members, I should work for not just the interest of our sector, but for all of Hong Kong. I will keep that in mind, and I look forward to ideas, feedback and criticisms from all of you.

We should realize the full potential of the IT industry, and make Hong Kong proud of our IT people, and vice versa.

Charles Mok is a member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representing the IT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He is also the founding chairman of Internet Society Hong Kong. 

Published by Computerworld Hong Kong, October 2012 issue

Tuesday, October 02, 2012

沒有靈魂的體外經濟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昨天的國慶酒會上致詞(註一),力陳香港應該發展「體外經濟」,並說:「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香港已經在廣東建立了前所未有的龐大的體外經濟,既為廣東的...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