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31, 2013

2013施政報告致謝動議辯論第三個辯論環節(扶貧、福利、人口政策、教育及人力)發言稿


1. 主席,梁振英的施政報告第151段說,他認為「教育政策應進入鞏固期,不作大的政策改變,讓持份者優養生息。」我就唔覺得有好多教育界的朋友和家長覺得情況咁好,可以優養生息咁舒服!反而,過去政策改變太多,錯了就要做返啱,不是避而不變!

2. 在上星期的議案辯論,我的修訂獲得通過,我想重申我的要求:

a. 梁振英的政綱說:「盡快實施15年免費教育。」但這份施政報告就只剩下又一個委員會,再研究吓免費幼稚園教育的可行性;吓,原來政綱講過都可以未知可唔可能㗎?
b. 香港勞動人口只有26%有大專學歷,不到兩成擁有至少學士學位,講乜都假,這樣的人力資源供應怎樣發展知識型經濟?政府要盡快增加大學學位。
c. 我的另外兩項修訂要求:優化「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包括貸款利息應由學生畢業後才開始計算,和調低利息;
d. 以及檢討持續進修基金,增加每人可獲資助的上限。

3. 主席,梁振英的政綱,我真的越看越鍾意,因為真的比這分梁振英的施政報告好得多了。我想,我們香港人也許會喜歡梁振英繼續做候選人,不要做特首,市民至少可以望吓。

4. 政綱說:「增加大學生宿位」、「研究成立優質的私立大學」。實情是,他與大學搶地起樓。政綱說:「增加大學科研經費」,又說要把政府資助研發增加至本地GDP的8%,點知施政報告內又消失了。

5. 主席,我們香港的教育政策,已經忘記了配合社會發展的天職,我們起步沒算遲,但已經好像龜去賽跑般,落後周邊國家和城市。例如,香港在1998年已經制定了第一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直至2011/12學年才剛開始電子學習和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這些「試驗」計劃。相比之下,韓國已經由上世紀90年代建立電子學習軟硬件基建後,近年已經開始推行「一人一電子書」,有計劃地逐步取締印刷教科書。

6. 好,就算有電子書又如何?主席,你知不知道,去年有團體查出,香港有超過七成五學校課室的 WiFi設備未有準備好作電子學習課堂之用,即是不少於 17800個課室。就算有上網,都是蝸牛速度,大約三成五受訪學校都是不足 100Mbps,當中有些只有 3-4Mbps,全校師生上網仲慢過3G手機?剛剛不是有國際研究說香港上網速度全世界最快嗎?一定是沒有計學校的上網速度了。

7. 主席,香港的人力資源供應已經出現嚴重問題了。無論是什麼階層、行業,都出現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斷層、青黃不接,實在令很多希望創出一番事業的企業家都非常沮喪。香港需要全新的人力資源發展規劃,以教育等公共政策配合經濟、產業和社會的發展,我們實在不能再拖再等了。

8. 最後,我想講講「數碼共融」。數碼共融已經不只是幫助未上網的人上網,更要協助弱勢社群創造機會,融入社會,改善生活質素。數碼共融面對的最大問題,是資源不足和政策分散於太多不同部門,我希望教育局、社會福利署和相關的資訊科技部門,可以改善他們之間的協作,真正幫助到有需要的人。我希望政府可以繼續支持和優化「上網學習支援計劃」,和重新資助「數碼共融基金」。

9. 主席,我謹此陳辭。

搜尋器也「升呢」


網上資訊量以幾何級數增加,有時候要又快又準找到資料頗困難。

搜尋結果愈多,反而用家會希望返璞歸真。因此不少後起之秀都努力改進搜索體驗,搶佔行動裝置搜尋與廣告市場。

成立短短幾年的搜尋器開發公司blekko就在2010年推出新的搜尋器,以高質素、少廣告、少垃圾為招徠,其「斜綫標籤」(slash tag)功能讓用戶在關鍵字後方加上斜綫和主題(例如「/news」),就能自動排除垃圾連結,縮窄搜尋範圍。

因應平板電腦搜索上升趨勢,blekko最近為蘋果和Android行動裝置,推出名為Izik的應用程式,除了使用本身研發的搜尋技術外,更配合用家習慣用圖像取代文字連結,在屏幕上用圖像一排排顯示,方便用一隻手指操控。別出心裁的是,不同的搜尋結果,會在下方出現不同的分類。

唯一美中不足就是對英文以外的搜尋尚未成熟,似乎要追上一哥Google還有很長的路!

2013.1.31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Wednesday, January 30, 2013

2013施政報告致謝動議辯論第二個辯論環節(房屋、基建、規劃及發展)發言稿



1.        主席,成份施政報告,政府講得最多就是不停搵地起屋,講左好多數字,點名要用邊幾幅土地,其中還包括政府用地。無錯,政府真係可以搵到好多地起樓,而且可以起樓的地,其實比施政報告所指的還要多。但係房屋土地問題係唔係一句搵地起屋就可以搞掂晒呢?政府有沒有思考過樓價同城市規劃呢兩個重要問題呢?

2.        政府有冇想過市民的負擔能力呢?施政報告出咗之後,樓價不跌反升,產股就節節上升,就係因為政府根本都沒有措施去壓抑樓市。市民負擔唔起高樓價,難道想市民全面跌入公屋網?

3.        政府個思維淨係起樓,有冇諗過屏風樓呢?有冇諗下社區配套問題呢?社區係要整套配套規劃的,無社區設施無地區經濟,居民都唔會住得舒服,只會引起其他社會問題!

4.        主席,施政報告迴避了地權霸權這個真正「重中之重」的問題,只是一味推搪,拖得就拖。其實政府有大把可行方案可以做到同時增加供應和壓抑樓市這種實事,例如:

5.        第一,政府做嘢要有章法,唔係心急到即刻GIC用地都搶黎起公營房屋,呢個唔係深思熟慮的做法。可以用的地還有好多,我們公共專業聯盟在勾地表內找到五幅合適地皮、啟德發展區可以唔起豪宅起公屋、居屋甚至夾屋,仲有新界好多棕土熟地都可以起樓。西鐵有四個鐵路上蓋地盤一樣有位起公營房屋,估計可供應近3萬個公營單位都可以在本任特首任期內供應。如果政府都唔好好運用現有地皮,仲要向其他用途的土地,例如教育用地,其實就係違背自己的政策承諾,亦都打亂香港整體規劃發展。

6.        另外,香港政府還手握391公頃的閒置土地,但係政府一直都不講清楚地在哪裡,政府要做實事,就不能下下要等地產商發落,政府還要公佈閒置土地資料,並且預早宣佈未來幾年的按季賣地量及地盤所在區域資料,令有置業需要的市民能夠準確預期自己屬意區域的住宅落成量和時間表,咁做地產商就冇咁容易操弄訊息,抬高樓價。希望政府唔好再誤導市民,等佢地以為香港真係好缺地,覺得齊齊捱貴樓係理所當然的事。

7.        第二,政府應該恢復「按季定期賣地」,穩定土地供應。以現在社會經濟環境而言,勾地表制度已經完成它的歷史任務。政府亦要藉此建立自動回撥制度,凡是定期賣地冇人問津的地盤,政府就可以交由房委會或房協改建公營房屋,確保住宅落成量不會因為市場變化或地產商聯手杯葛而受影響,藉此保障基層和夾心階層的市民的住屋需求。

8.        主席,我謹此陳詞。

2013施政報告致謝動議辯論第一個辯論環節(經濟發展)發言稿


主席:

1. 監察政府施政,制衡行政部門是本會的責任。如果特首口說要齊心,但私底下卻認定泛民議員是敵人,不是市民樂見的。我相信大家不只可以agree to disagree,更應該disagree without being disagreeable,大前題是為香港發展更佳的經濟,為香港人和下一代帶來更好的生活。但當我細心閱讀梁振英的首份施政報告,實在難以說服我這個政府提出的經濟和產業政策真正有利香港長遠發展。我有兩個疑問,一是政府繼續傾斜金融發展漠視產業多元化,二是政府對香港創新科技發展的策略。

2. 社會要公平,公平不但是資源分配,更是發展機會。我經常在不同場合接觸到一些大學生,他們都同我講擔心畢業後的前景,好似做研發或者IT的研究生就諗,到底香港有沒有機會俾我做發展?有時遇到創業家,他們都同我吐苦水,在香港創業非常困難,市場和投資都不配合。『急市民所急』不應該短視、側重於民生,因為改善生活質素的關鍵在於經濟發展,偏偏政府在這方面流於空談。

3. 市民生活最基本的期望是『安居樂業』,政府施政不能只顧處理刻下『安居』需要,而輕視十年甚至更長遠的需要。面對人口老化、青年和勞動人口減少的趨勢,我們有責任為下一代創造更多元、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目前香港經濟產業依賴傳統行業,我認為創造更多元、高增值的優質就業機會,鼓勵科研和創業,推動新興產業,保持香港的競爭優勢至為重要。

4. 政府民生方面的措施看來動作多多,但對於不是即時見效的經濟政策就拋出產業「做多做闊」的口號,絕大部份依賴中國大陸市場。足見梁特首帶領下的政府用人唯『紅』,促進『中港溶合』(但係香港俾大陸“溶”果種)。根據這路徑,很懷疑梁振英是否想把香港變成一個只顧「民生」,把所有經濟想法,甚至未來都放棄的小鎮。我想問政府為香港計劃的發展是為迎合中國大陸,還是為改善香港人生活質素?我想代現在還在上學的小朋友,下一代的香港人問CY,你到底知不知道香港除了需要地、樓、奶粉,最需要係獲得良好教育,發展個人事業的高增長經濟環境?

5. 施政報告一面託辭『研究、檢討、考慮、探討』,一面外判構思產業政策的責任給經濟發展委員會,這個政府對市民的責任感何在?梁振英成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旨在為香港未來把脈下藥,但成員就係中資機構及官二代等「紅色貴族」而甚少港人,例如「製造、高新科技及文化創意產業」小組完全沒有本地IT界代表。這些紅色權貴會從甚麽角度來為香港經濟發展提出策略和政策呢?政府的所作所為猶如將香港的經濟前途完全押在內地經濟之上,這令人十分擔心,亦可『多元化、可持續經濟發展』背道而馳。

6. 梁振英的選舉政綱雖然大談經濟發展及促進新興產業,一登行政長官寶座,就只顧『全民搵地』,對經濟發展,包括資訊科技和創新技術產業的政策建議,可謂近乎交白卷。IT界關心的科技產業政策欠奉,科技及通訊局更是束之高閣。梁振英的競選政綱中提出科研和科技發展措施都完全消失,實在是過橋抽板。

7. 科研是創新科技發展的基礎,而服務上的創新也需要科技支援,例如改善流程、服務體驗等。早前特首和政府高官都不約而同公開表示香港以服務型經濟為主,因此對科研需求較低以致科研水平低。他們觀念之落後令人咋舌。我希望梁振英向美國總統奧巴馬取經。縱使美國已經是領先世界的科技大國,科研支出預期佔國民生產總值2.6%,但奧巴馬希望將其提升至3%,就是因為他了解科研和培訓人材對美國經濟長遠發展的重要投資。奧巴馬的就任演辭中說,他要帶領美國創建未來(building the future),但梁振英只找地building,欠缺遠見,兩人相比之下高下立見。也許要把二人比較,難為梁振英。

8. 結合早前提出的建議和來自業界的意見,我在工商及經濟發展事務提出以下幾點,希望政府仔細跟進:
一、 落實選舉承諾,成立科技及通訊局,制訂長遠的科技產業政策
二、 爭取新一輪 CEPA 開放措施放寬港資企業與內地營辦商合組公司可佔合資公司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股權。
三、 雖然政府已經把投資研發現金回贈增加至三成,但政府仍要加強鼓勵企業及學術界加強研發,改善香港持續偏低的研發比例,包括引入稅務優惠等措施。
四、 為中小企提供誘因採購本地科技產品,例如為中小企提供財務支援,並重新注資中小企培訓基金
五、 政府的科技採購政策應該鼓勵本地科技企業和為IT界人才提供更多發展機會,例如調整招標要求,令更多本地企業可以參與,不只顧價低者得,令行業發展困難,落實梁振英政綱中所說:『制定支持科技應用和環保的政府採購政策』。
六、 政府應啟動「電子化新城市發展」,在規劃新發展區的基建設施時,無論是啟德、西九、新界等新發展區等,都要在規劃階段引進創新技術和建立支援無線雲端運算技術的科技基建。
七、 在通訊事務方面,盡快發出本地免費電視牌照,和在電訊方面特別在頻譜政策方面,保持公平競爭環境

9. 最後我想引用經濟學人最近的一篇文章‘The great innovation debate’,有一個觀點我非常認同,就是防止政府本身成為創新的阻礙有三樣東西要做好,就是第一,不要對企業綁手綁腳;第二,改革政府和公營機構的守舊文化和第三,精明投資。多元、自由、開放是香港的優勢,我們必須保持。政府不可以帶頭自毀長城,只靠中國大陸發展,將香港作為國際級城市的地位自我矮化,蠶食我們的競爭優勢。我難以支持一份在科技研發和產業政策方面空白無力的施政報告。

10. 主席,我謹此陳辭。

問問CPO


今個星期一,社交網站Facebook宣布,新設一個「問問CPO」(Ask Our CPO)的版面。由fb的首席私隱(政策)總監艾琳伊根(Erin Egan)負責,每月定期解答用戶的部分問題。

站在普通用戶立場而言,他們關心的可能只是發表的更新有誰可以看,會否被外人看到不該看的資料。但要知道fb全球用戶超過10億,上傳照片超過二千億張,其實手握大量用戶的個人私隱資料。網站過去亦曾因私下修改用戶私隱條款,令用戶不滿,而引發軒然大波。在這個互聯網年代,掌握個人的活動模式和消費模式,對社交網站是一個龐大的資本,資料對營銷手法和廣告策略極具參考價值。

不論今次fb出招是否只屬公關手段,網民也應該藉此機會,重新認識自己在各大社交網站上的私隱權限,保障私隱不被外洩。除了到「問問CPO」頁發問之外,用戶也可以檢查一下自己在社交網站上的資料設定。

2013.1.30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Tuesday, January 29, 2013

互聯網是基本生活需要


上星期德國聯邦法庭裁定,互聯網屬於生活基本部分,被視為一個重大的法律決定。

為甚麼德國法庭突然有這樣的決定?原來有位市民投訴,他的寬頻服務有兩個月不能使用,雖然他的供應商已經就他的固網和傳真服務賠償損失,但互聯網就沒有。其實,這些案例在很多地方,包括香港,也常出現,要求賠償是最基本,但有趣的是,當地法庭把問題提升至「基本生活需要」層次。

德國法庭說,互聯網對人的價值等同汽車,不能上網等於沒有車用。這種比較與社會狀況有關,還未及一些歐洲國家,例如法國和芬蘭等,進一步把互聯網當為「基本人權」。退一步看,大概香港有不少用戶也面對上網速度,甚至斷網的問題,不過,過往多數被視為消費者問題,少有被提升至個人權利的層次。但隨着社會進步和市民觀念轉變,尤其是年輕人,相信社會普遍接受互聯網作為生活基本需要的日子不遠。

2013.1.29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不是低級影帝


二十七年前的一月二十八日,美國時間的早上,太空穿梭機挑戰者號在升空時發生爆炸,七名太空人喪生。多年後想起這事,原來最難忘的,不是機身爆炸的場面,反而是當晚列根總...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Monday, January 28, 2013

最快之名與最穩定之實


全球最大互聯網內容傳輸網絡商Akamai在2012年第三季比較各國家地區的「最高平均高峰流量連綫速度」,香港名列前茅,測試速度高達54.1Mbps,超越第二名的韓國(48.8Mbps)和第三名的日本(42.2Mbps)。內地在這項目速度只有7.1Mbps,排名全球123和亞洲最慢;美國也只排14(29.6Mbps)。

不過,如果比較「最高平均連綫速度」,香港卻跌到第三名(9.0Mbps),被首名韓國遠遠拋離(14.7Mbps),日本則排第二(10.5Mbps)。

結果顯示,香港的最高和平均速度分別不小:香港平均上網速度只達最高時的16.6%,但韓國就仍有約三成。這反映甚麼?可能香港網絡營運商供應給不同地區的服務水平很不一致,但香港面積遠比韓國小,難度本該遠低,香港業者應該反省,不該只追求「最快」之名,而該為所有用戶提供「有最穩定之實」的服務。

2013.1.28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Sunday, January 27, 2013

幫助中產 由教育做起


在今個星期三的立法會大會上,我們就葛珮帆議員提出的「幫助中產」議案進行辯論。這個議案算是來得合時,因為梁先生的施政報告確有「趕絕中產」的意味,而我亦就此提出修訂,補充了五項有關教育的幫助中產措施,並獲得通過。

中產人士十分着重教育和進修,尤其是子女的培養,15年免費教育是近年清晰的訴求,但梁先生就是不做,有必要再三敦促政府。另外,現時經濟不景,供子女到外國讀書也不容易,所以增加資助大學學位、優化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相信可以減輕中產家庭在供書教學上的負擔。

進修方面,市民一生最多只能從持續進修基金獲得一萬元資助,而且進修範圍有限,政府應該顧及市民需要盡快檢討。而本港業界亦十分樂意為員工提供進修機會,所以在我的修訂內要求政府注資重新啟動過往大受歡迎的「中小企培訓基金」,為市民提供更多在職培訓機會。

2013.1.25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Friday, January 25, 2013

「地盡其用」不實


昨日公共專業聯盟與公民黨聯合宣布,根據梁振英「地盡其用」之說,他的建屋目標要看在此任內,即2017年前完成,才算急市民所急,才有意義。不過,政府提出391公頃的閒置土地在哪裏,卻沒有公開資料。

於是,公共專業聯盟的黎廣德就從勾地表中,根據規劃條件,例如鄰近設施等,找出了五幅可建公屋用地,包括在何文田、屯門、將軍澳、元朗的熟地,能即時興建超過5,100個單位。

我們都能找出來的,政府為甚麼無動於衷?梁振英只強調社會不能達到百分百共識,實在只製造矛盾,甚至激化建屋和環境質素的對立,以便與其他用地需要(包括教育、運動、康文等社區設施)「搶地」,居心何在?

總之,事實是施政報告發表後,樓市大好,地產股皆升。市民掌握資料有限,但政府和地產商知得更多,並控制供應,客觀上已不公平。政策不只有助托市,更蹉跎未上樓市民的歲月。

2013.1.24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Thursday, January 24, 2013

就田北俊議員《優化失業綜援》議案的發言稿


優化失業綜援發言稿

1.        主席,田北俊議員的原議案短短一句,提議「杜絕濫用失業綜援,以便集中資源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士」,這個議案「表面OK,暗藏殺機」,人格謀殺了不少有真正需要的綜援戶,此話何解呢?問題出在「以便」兩隻字,講成要杜絕濫用失業綜援,先至可「以便」集中資源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士。如果冇咗這兩隻字,我諗我都仲可以支持這個議案。翻查記錄,廿七萬綜援受助人當中,只有幾百個詐騙綜援個案,一千個都唔夠。假使政府真的可以做到零濫用,我地特區政府是否窮到要靠杜絕濫用所慳下來的公帑,先至夠錢幫助有真正需要的廿七萬綜援戶呢?

2.        再者,甚麼叫濫用?我在街上見到有D橫額話有手有腳唔好濫用綜援,令我覺得對眾多有真正需要而拎綜援,但又真係有手有腳的人,是有冒犯性的。在自由黨報告入面,原來話持續申領失業綜援的人數倍增,就是綜援制度「養成倚賴心理」,呢D係乜野推論呢?搵唔到工係咪就係等於懶呢?

3.        在報告入面仲引用嶺大的快樂指數調查,指綜援人士達70.2分,比月入三四萬的夾心階層的66.9分還要高,直指其原因是「自力更生支援計劃」監管不力,令綜援戶可以只需做工時短的「荀工」,所以就快樂。嘩!睇到份報告寫成咁,我嘅快樂指數都直線下降喇!

4.        社會上確實有唔少人因為各種原因而搵唔到工,最明顯的就係低技術的中老年人士。你估佢地唔想搵工咩?實情就係僱主都唔太想請佢地,唔知大家有冇留意,近幾年果D大商場嘅保安員好多都好後生?後生仔點解去做保安我原因我地暫而不談,不過這個簡單的例子就已經可以畀大家睇到中老年人的就業機會係正在縮窄。政府出廣告叫人唔好年齡歧視,要唯才是用。出得咁嘅廣告即係社會上都有呢個趨勢喇!所以根本呢班人都係社會和政府發展經濟不力的受害者,佢地係需要我們幫助,需要我們體諒的,而非標籤他們是懶人。

5.        主席,基於以上種種理由,我係不會支持田北俊議員的原議案,原因始終係都「以便」兩個字,所以我反而會支持譚耀宗、陳志全、湯家驊和梁耀忠議員的修訂中刪除「以便」兩字以及其他的補充。但鄧家彪議員的修訂中要求訂立標準工時,我覺得這在現階段是未得到社會共識的,亦對很多行業有很大影響,所以我有保留。

6.        最後我特別想提,梁耀忠議員講到增設墟市、小販認可區以及重發小販牌,我係同意的,因為對低技術人口來說,從事小販擺賣較容易維生的方式。而我們公共專業聯盟在花園街大火後,曾在去年中發表意見書回應政府的公眾諮詢。

7.        其實社會環境轉變,政府不應再因循守舊,只從小販影響市容衛生的角度出發,應重新確認小販的正面存在價值。其實例如天水圍這些偏遠新市鎮,跨區工作成本大,正正需要發展地區經濟。重發小販牌,再劃指定墟市讓他們擺賣,既可以讓綜援人士自食其力,亦可讓低收入人士改善收入,進而振興地區經濟,甚至成為旅遊區,一舉多得。

8.        我地香港有廿七萬綜援戶,唔可以怪市民,因為普遍香港市民都是勤奮努力的,但這並不代表領綜援就是懶,就是冇骨氣。我地應該反思的是為何香港這個國際城市,庫房有二萬二千幾億儲備,但堅尼系數依然達到0.537,已經遠遠超過0.4這條國際慣用的警戒線。這代表甚麼?這代表我們不應該怪人窮,我們應該怪特區政府,為何手握龐大儲備都能夠容忍貧富懸殊去到這個地步,為何政府的思維會覺得劏房係窮人恩物,有存在價值?我只能講一句,只恨「政府滅貧不努力,冷待基層十五年」。

9.        主席,本人謹此陳詞。

Wednesday, January 23, 2013

我修訂葛珮帆議員經單仲偕議員修訂的《幫助中產》議案獲得通過


經單仲偕議員及莫乃光議員修正葛珮帆議員的《幫助中產》議案

鑒於本港中產階層市民一向交稅多,福利少,加上近年通脹肆虐,樓價高企,經濟前景不明朗,令他們在事業和生活方面都承受沉重壓力;就此,本會促請政府針對稅務、住屋、醫療、交通、家庭友善、教育進修和個人事業發展等方面提出積極措施,令公共政策更能照顧中產階層市民的利益和訴求;有關措施應包括:

()            增加子女免稅額,由現時每名63,000元增加至100,000‍元,並調高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的基本免稅額;

()            增設居所租金扣稅額,年期為15個課稅年度,扣除上限為每年100,000元;

()            取消外傭徵費;

()            提供足夠的土地供應及增加資助房屋的興建量,使每年公私營居住單位的供應不少於50 000個;

()            因應人口老化和醫療通脹造成的負擔,增撥資源以改善公營醫療服務,並為購買醫療保險人士提供稅務優惠,以減輕中產階層市民的醫療開支負擔;

()            推出適用於港鐵全線的日票、周票及月票;

()            訂立家庭友善政策,立法制訂僱員有薪侍產假,增加託兒及護老服務,以協助家庭照顧者;

()            立即落實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的15年免費教育;及

()            為就讀本地及本地以外全日制專上課程學生的家長提供40,000元的子女專上教育免稅額

()            增加大學學位,為中產階層學生提供更多升學機會;

(十一)        檢討持續進修基金申領可獲發還學費的上限和次數,以及該基金批核可發還款項課程的準則;

(十二)        優化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包括貸款利息由借款人畢業後起計算及調低貸款利息;及

(十三)        注資重新啟動中小企業培訓基金,令更多在職中產階層市民得到培訓機會

單仲偕議員的修正案以粗斜字體或刪除線標示。

      莫乃光議員的修正案以下加單橫線標示。

就葛珮帆議員提出《幫助中產》議案發言稿


幫助中產議案發言稿

1. 主席,中產市民的學識、經驗和專業水平對社會發展有莫大的貢獻,然而社會環境為他們帶來不少困難和壓力,所以葛珮帆議員的原議案的方向和內容我是贊成的。

2. 不過我認為,是所以做成中產市民的困境,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欠缺長遠經濟政策。行業缺乏產業政策令到他們看不到香港的前景,不知如何在香港奮鬥下去,我有些朋友聽完特首施政報告之後都話,長此下去香港將不再適合中產生存,要將他們趕到大陸或者去新加坡、歐美等地才可找到發展機會。所以政府必須認真諗下,假如再畀唔到信心中產市民,一班有選擇能力的專業人士就會選擇離開香港。一個逼走中產人士的社會,注定會失敗。

3. 回應返原議案提到中產「交稅多,福利少」,這個是一現狀,但係我認為中產階層最欠缺的並不是福利,我們也不應該令中產覺得他們也要去爭取福利,中產人士應該得到的是發展機會。他們發展得好,又何需下下倚靠政府的福利呢?

4. 所以政府應該要做的是推動本地的產業多元化,供應更多高質素的職位,不是起勢搵地起屋就可以滿足到中產,佢地事業發展得唔好,叫佢地點買樓呢?尤其我們見到政府政策只是令樓價算完再升!中產人士想要有質素的職位,有更多空間畀佢地發揮,不是個個中產都是做房地產和金融,香港經濟也不應只集中這些行業,但講到產業政策就研究再研究,委員會又委員會,唔該特首同問責官員真係要「攝」高枕頭好好諗清楚,乜嘢先係做實事。

5. 主席,我認為中產人士最關心下一代的發展,所以在我的修訂案入面,補充了五項側重教育方面的援助措施。其實五項措施亦都適用於其他階層的市民,包括基層市民的需要,所以希望各位同事支持通過我的修訂。首先,十五年免費教育,在梁振英政綱內是咁講的:「盡快實施15年免費教育」,但在施政報告他只說在競選期間,很多家長和教育界提出,不提自己講過D乜,咁叫盡快咩?

6. 第二,我提到要增加大學學位,係因為現在的大學學位數量根本不足以應付本地學生的需求。每年入讀政府資助大學學位的學生人數佔適齡人數的百分比,長期都少於兩成,去到2011至2012年度先至輕微衝破至20.2%,香港仲話行知識型經濟,咁嘅數真係少得可憐。呢個數都仲未扣內地生,佢地都佔左一份資助大學學位,我唔係話要排斥佢地,不過佢地黎多左又叫我地香港土生土長既學生去邊度讀書呢?以前中產就話可以送仔女出外國讀書,不過見依家經濟咁樣,對很多中產家庭黎講都唔係一件易事,所以本地資助學位多左,對中產家庭的子女黎講都可以算係有返個選擇。


7. 第三,講到讀書呢,好多學生其實需要借錢讀書,即係所謂的借Grant Loan。Grant果份錢畢到業係唔需要還的,而Loan就需要畢業之後分期還款的。不過因為入息審查的關係,中產家庭多數會選擇申請免入息審查貸款。這個計劃利息較高,而且需由貸款發放日起便開始計息,對借款學生來說,即使出身中產,仍然是一個沉重負擔。因此我希望政府可以優化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由學生畢業起才計算利息,而貸款利息亦應減低。

8. 第四,現在持續進修基金成世人流流長先得一萬蚊,出左呢個計劃之後,又帶起進修課程加價,試問叫人拎住一萬可以讀得D乜呢?呢一萬蚊對中產又幫到D乜?依家好多人講到話拎住學士學位都唔夠用,分分鐘都要讀埋個碩士,政府要檢討一下持續進修基金,令市民可以得到更多自力提升自己的機會。

9. 同樣地第五點,在我的修訂入面亦包括注資重新啟動中小企培訓基金。以前政府曾經推出這個基金,非常受中小企歡迎,我認為如果能夠注資重新啟動這個基金,亦可以讓更多市民,包括中產可以得益,長遠來計亦是為香港培訓人才。但政府很奇怪地在中小企基金中其他部份用完都會再注資,但培訓就一直冇,令很多想支持員工培訓的中小企,都無能為力。希望各位同事都可以支持我這個修訂。

10. 最後,我想講講有些同事的修訂獲通過的話我將會撤回修訂,原因包括例如係在標準工時立法的問題上,仍然需要更多時間討論,所以我未能夠在現階段支持。另外,我特別一提,我支持梁繼員議員的議案,他提到中產自主、自立和擁有選擇自由這些價值觀,和有適當市場監管的自由市場這些政策原則,我是完全認同的。剛才單仲偕議員對我說,中產想要的很簡單,你不要攪我們吧。中產要的,是我們對自由、公平和恪守核心價值的堅持,這些價值觀。

11. 主席,我謹此陳詞。

再見PHS電話


不少人都有使用室內無綫電話,你有沒有留意過自己使用的電話是甚麼制式?如果你用的是DECT(數碼增強無綫電話系統)制式,沒有問題;不過,如果你用的是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個人行動通訊系統),就請留意了。

香港在1997年引入原本由日本開發的PHS,主要用作家居室內無綫電話,但隨着近年DECT更為流行,PHS電話幾乎在市面上已經絕迹,而為PHS預留的無綫電頻譜使用量極低。

根據現行法例,任何人管有、使用、售賣、輸入或輸出PHS器具均獲豁免領牌。但由於使用率低而頻譜有限,政府已經向立法會要求修例,撤銷PHS的豁免領牌安排,以便編配頻譜作其他用途例如3G或4G。若你仍然使用PHS電話,修訂生效後的三年寬限期內仍然可以繼續使用。修訂的附屬法例如獲立法會通過,PHS電話約三年後就不能用了,大家要留意。

2013.1.23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Tuesday, January 22, 2013

電子學習要新思維


上周末我和專業資訊保安協會的朋友到訪了慈幼學校(小學),了解他們在電子教學的工作。

慈幼學校近年得到微軟的協助,在有限資源下作出了不少新嘗試,甚至把教學服務都移到雲端,並以平板電腦作教學工具,走在不少本地學校之前。

校長說,用了雲端科技,老師擁有的內容,學生也有;學校可以取用的資源,學生在家也可以。

不過,校長指出,他們需要的不是內容,而是新的學習模式,但教育局政策卻過於被書商主導,變成只談內容、書價,但其實學生真正要學的是,如何主動學習網絡世界的技能,而不應被書商拖着走。

另外,一如去年中電子學習聯盟的研究報告指出,校長和老師都證實了,學校的網絡資源基建遠遠落後實際所需,慢過蝸牛,空有多少電子書也無用,因為上一堂斷綫幾次,老師只好放棄,幸好學校得到捐獻支持。

政府會在財政預算中,為學校解決這問題嗎?

2013.1.22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令競爭對手最放心的施政報告


梁振英的選舉政綱雖然大談經濟發展及促進新興產業,一登行政長官寶座,就只退回建樓老本行,對經濟發展,包括資訊科技和創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可謂近乎交白卷。香港...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Monday, January 21, 2013

消失的施政綱領


美國憲法之父、第四任總統麥迪遜(James Madison)曾指出,政府的兩大使命是「管好社會又管好自己」,而強制政府約束自己並非易事。

梁振英的施政報告大談施政藍圖,但我最重視具體目標和落實時間表,因為這是監察政府工作的工具,猶如公司的年度計劃和業績。

歷屆特區政府發表施政報告時,都會同時公布施政綱領,每個局都會列出就新措施和現有政策的量化指標和實行時間表,政策由誰做、履行進度、指標為何,一目了然。

回顧董建華年代,宣讀施政報告前一日,已經發表中英文各一本電話簿般的施政綱領;曾蔭權在過去七年,已經大減篇幅,偏偏梁振英炮製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施政綱領小冊子消失得無影無蹤,反而要市民逐個立法會事務委員會的政府文件查閱,但仍然是三無:「無計劃、無指標、無時間表」,字裏行間,滿是「研究、考慮、盡量」等虛言,躲避社會的問責!

2013.1.21 刊於《晴報》《IT天下》專

Friday, January 18, 2013

向「互聯網羅賓漢」致敬


資訊自由何價?著名黑客和資訊公開倡議者、「互聯網羅賓漢」阿倫•史華茲(Aaron Swartz)用生命提醒我們,能夠在互聯網上自由地傳遞知識是何等重要。

終年僅26歲的史華茲是出色的程式設計員,有份參與開發第一代RSS和在美國影響力龐大的社交新聞網站Reddit,更大力反對被稱為「美國網絡廿三條」的《禁止網絡盜版法案》(SOPA),備受推崇。

他致力推動資訊公開,確信大眾應享有資訊和知識,而不是掌握在一小撮人的手裏。他以行動實踐理念,2011年從麻省理工學院及JSTOR學術資料庫非法下載超過400萬篇學術期刊,打算在網上免費分享。即使文件擁有者已經撤銷起訴,美國政府仍然堅持起訴,使他面臨35年監禁和高達400萬美元罰款。判決在即,他因患上抑鬱症而了結生命,令人惋惜。我謹此向他對傳播知識的努力致敬。

我們應該反思,當政府限制查冊、拒絕公開甚至銷毀政府檔案,我們為資訊自由願意做甚麼?

2013.1.18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Thursday, January 17, 2013

施政報告只是建築報告


梁振英兩個小時多的施政報告,席上其他議員跟我說,為甚麼他好像無神無氣,是否他自知這份施政報告真的是乏善可陳?

的確,整份報告除了找地來建屋和環保政策外,幾乎交白卷。香港面對的問題只有房屋?政府只有處理地政和房屋的部門?香港人即使等到有樓上,但經濟沒出路,難道到時再大搞福利?梁振英也許自知理虧。

在創新科技方面,梁振英只將它「下放」至經濟發展委員會下的「製造、高新科技、文化創意產業」和「專業服務業」小組,繼續討論下去。本來他參選時政綱的科技局,以至一系列支持研發的建議都消失了。甚麼促進官產學研合作、CEPA廣東先試先行等,都不能令人信服政府「能」。老實說,給我們原來政綱作施政報告還好。

梁振英常說香港不能停下來讓新加坡在過去十年追過我們,現在發現,原來他就是香港的問題,我們怎麼辦?

2013.1.17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Wednesday, January 16, 2013

政府政治宣傳無監管?


香港現行法例對政治廣告有嚴格監管,以往便有不少廣播機構因為有政治色彩的廣告節目而被判罰的例子。可是政府卻不同,並不受相關條例監管。就好像早幾年的政改「起錨」廣告,到近期的新界東北發展,還有長者生活津貼這些具爭議性的話題,政府便以加強公眾對相關政策的意識為理由,肆意利用政府宣傳片和聲帶在大眾傳媒宣傳,塑造有利政府的民意假象,儼如「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這樣的做法對媒體有欠公道,我亦為他們感到不值。

因為政府想播甚麼都可以,連違背媒體本身立場的宣傳一樣要播,這是干預媒體的編輯自主。

若果不將政府宣傳片和聲帶都納入監管,將來特首爭取連任,亦可以播一個「介紹」小圈子選舉的廣告,為自己造勢。

因此,我們應該為政治廣告劃一條清晰的界綫,好讓政黨和政府都有法可依,不能再鑽空子「博大霧」。

2013.1.16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Tuesday, January 15, 2013

無綫城市的啟示


昨天提及,Google準備在紐約曼哈頓的切爾西(Chelsea)的中心地帶試行全球最大的戶外WiFi覆蓋網。

免費的公共WiFi及頻譜擴展,不但達至數碼普及和共融,為所有市民提供服務。這個「方便、開放」的互聯網環境,變成一個「公平」的平台,給予更多人參與、增加資訊交流,引發更多創意。更以經濟(低成本)及廣泛的方法,提供支援給有需要的小企業及創業人士等,開放競爭及提高社會生產力。

順帶一提,這次計劃所費不多,折合也只是89萬港元,加上35萬一年的維修保養費,由Google和當地社區組織共同分擔,十分值得香港參考。

另外,我亦想指出一點:因為WiFi的使用量上升,無可避免會出現「塞車」的情況。美國政府聯邦通信委員會(FFC)建議開放5GHz頻譜應付流量,藉此帶領全球相關技術的發展。我認為透過利用政策創造市場優勢的做法,可讓香港政府借鏡。

2013.1.15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http://www.skypost.hk/column/%E8%8E%AB%E4%B9%83%E5%85%89/007001004041/%E7%84%A1%E7%B6%AB%E5%9F%8E%E5%B8%82%E7%9A%84%E5%95%9F%E7%A4%BA/68511

香港的產業基金 –運作模式初探


梁振英在其競選政綱中曾經提出「研究成立策略性投資機構」的設想,輿論當時將此理解為類似新加坡的主權基金。我認為政府在推動對香港經濟長遠發展有益的新興產業(例如本土...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Monday, January 14, 2013

無綫城市仍然在望?


近年流動裝置愈來愈普及,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平板電腦,只要一機在手,網上資訊便唾手可得。政府有意將香港建設為「無綫城市」,目的就是希望讓所有市民都能使用「免費」互聯網服務。

早在2008年推出「香港政府WiFi通」,可惜,直至2012年5月的統計,只提供了約400個政府場地服務,並不包括主要街道、公共運輸交匯處等。

政府目前仍然未有WiFi 100%覆蓋全港的新計劃,服務無論網速和覆蓋範圍相對落後,令香港成為「無綫城市」仍有距離。美國政府與一些商業機構等,已進一步計劃擴展WiFi頻譜及服務。Google準備於紐約曼哈頓一個新興商業區域—切爾西(Chelsea)提供大量免費WiFi服務,並不擔心影響商業巿場的運作,相反計劃更被視為城市發展的「大氣候」。

說普及(ubiquitous)上網已經講了十多年,愈來愈多人相信,這樣才能釋放社會的創意能量。明天再和各位分享從中得到的啟示。

2013.1.14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Friday, January 11, 2013

手機「危機」警告


早前,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發表,接近90%的智能手機用戶均不知道,他們應於其手機內下載防毒軟件。

協調中心去年收到多於1,150宗報告涉及Android Gadgets受電腦病毒入侵。智能手機的病毒入侵個案則相對較少,只有18宗。此外,中心表示有關軟件公司聲明其產品存有保安漏洞,共有429宗警報。

中心指出,智能手機用戶更應留意一些先進「惡意軟件」,尤其當下載免費的娛樂遊戲、常用工具,或廣受歡迎的雲端、衞星軟件等新科技。黑客更可能透過這些軟件,長期偷竊手機內的用戶個人資料。

我相信智能手機的病毒入侵個案將愈來愈多。大家可以參考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的建議:https://www.hkcert.org/mobile-security-tools,有關智能手機的保安工具,網上所提供的選擇五花八門,許多不知名的防毒軟件更可能載有病毒。

2013.1.11 刊於《晴報》《IT天下》專欄

Thursday, January 10, 2013

就郭榮鏗議員提出《捍衛法治和司法獨立》議案發言稿


主席,我覺得郭榮鏗議員的「捍衛法治和司法獨立」議案好正,真的可以說是一句到位,將香港最大的競爭優勢在廿多個字中已經講得清清楚楚,我想當金句再讀一次:「維護一國兩制,捍衛香港的法治精神、法律制度和司法獨立。」

司法獨立,法治。主席,我又唔係律師,但我做生意,做專業服務,我知道法治和司法獨立的重要,我亦打過官司,各級的法庭都上過,我一直都對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獨立,是有信心的。

但最近,不少人士的言論和政府的做法,已經令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獨立面對前所未見的風暴,影響我們對法治和司法獨立的信心。大家可以想像,如果你或者我要上法庭,但會有任何可能對法庭的公正和獨立有任何懷疑,後果之壞可以想像。

什麼是法治?英文即是rule of law,中文我們常說法治精神,可見法治是一種精神,這正是與另一常常被一些人混淆的rule by law,即有些人會當為法治,其實是依法而治,無論這些法律是怎樣成為法律,是皇帝定的大清律法,是沒有民主的中國法律,甚至其他的極權國家的法律,在那些國家一樣有法治國,甚至治得好緊要,治到有自己的法都不依,但這些例子,肯定不是rule of law的法治。

依法而治是關於政府的,但法治是法律以上的一種精神,不只是遵守法律,反而是制衡依法而治,即是說rule of law就是要制衡rule by law,限制政府濫權,防止政府亂咁解釋法律。如果從這角度,法治是凌駕於依法而治的。違抗政府濫權和不公義的法律,也不一定是破壞法治,因為在尊重法治下,仍然有公民抗命的空間,否則,我們國家的革命者、共和國創立者,都變成反對法治,但係不是,他們是反對不公義的依法治國。

所以,主席,法治是我們社會,我們保障一國兩制最重要的精神,沒有這精神,只有法律條文的肉體,然後又經常釋吓法呀,講吓法官應該點樣判案呀,咁樣嚟摧殘吓我們法律條文的肉體,就係無視法治精神下,我們面對的風暴,我們絕對不能只說,我們的肉題好強,頂得順嘅。主席呀,我恐怕我們的一國兩制、法治和司法獨立頂唔順呀!

主席,我之前提過,法治和司法獨立對香港好重要,包括我們的經濟發展。每次我向外國商界甚至內地企業介紹香港的營商環境優勢,或者我聽到香港的投資推廣處向外商介紹香港時,都會提到香港的法治環境。

在我們資訊科技界,我們近年有很多公司來香港建立數據中心,原因是香港完善的法律制度 -對知識產權 、個人資料私隱的法律保障、 保護資訊流通、言論自由,帶來高效率的配套設施及服務,令香港有一個有效的營商環境。

在香港這自由經濟體系,很多人都對現代經濟學家海耶克尊崇備致,海耶克點睇法治和自由市場的關係?

海耶克認為在法治 Rule of Law 以下,每個人均可以作明智的投資和法治未來計劃,以及有信心得到成功的回報。他說:「在公眾認知的制度下,每個人可自由進行個人的目標及願望,政權當然不可被蓄意使用以阻撓個人的努力。」

主席,這就是法治和經濟利益的關係的最明確的表述。

主席呀,在座好多的商界和功能組別議員同事呀,損害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獨立,是損害香港的經濟呀!海耶克將法治定義為arbitrary government的相反,即是隨意、獨斷的政府的反對。什麼是隨意、獨斷的政府的施政?是遲遲未能依法審批免費電視牌照申請的行政會議,是不顧影響香港司法獨立而要求中央釋法的政府,這些事,我們不需盡錄,已經可以看見損害法治和司法獨立的惡果,已經可以看到香港在法治方面的國際形象,一步一步地走向下坡。

主席,金曲不怕百回聽,金居應該百回讀。所以,我覺得我們經常都朗讀一下郭榮鏗議員的這條議案,或者學校都可以在通識堂定期朗讀一下,討論一下:「維護一國兩制,捍衛香港的法治精神、法律制度和司法獨立。」

「維護一國兩制,捍衛香港的法治精神、法律制度和司法獨立。」

主席,我謹此陳辭,支持郭榮鏗議員的議案。

就《全面檢討強積金計劃》議案發言稿


1. 主席,香港面對人口老化所帶來的挑戰已經日漸逼切。過去30年間生育率不斷下降,整體人口的壽命增長,按推算,至2033年中,每四個香港人便有一位是長者。如何支援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是人口老化帶來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政策議題,因為有一套有效的退休保障制度,使工作幾十年的打工仔將來享受較穩妥的退休生活,對社會穩定非常重要,我們必須細心考慮。

2. 現時香港退休保障制度主要有四大範疇:政府提供的退休保障(即綜援及生果金)、強積金、個人儲蓄和子女供養。作為退休保障的一環,不少打工仔即使不奢望能夠靠強積金養老,都至少希望多年投資不會付諸東流。但強積金成立以來一直是回報低、管理費高,每年淨回報平均只有3.4%,平均收費卻高達1.74%。在全球經濟放緩、港元相對其他主要貨幣貶值的趨勢下,可以預見打工仔退休時要靠強積金在經濟上自給自足是天方夜譚。

3. 積金局早前向政府提出四個改革建議,從不同途徑入手降低行政成本,但這些建議尚未觸及強積金『回報底』這個更加基本的問題。我同意各位同事對改善強積金的建議,但為長遠計,我認為政府亦必須研究如何使強積金有長期穩定的回報,保障退休生活所需。

4. 公共專業聯盟去年發表一份研究報告,分析強積金回報低落的主因,除了管理費高昂外,更重要的是投資回報猶如過山車般大上大落。退休金應重長遠投資,以重新投資利息回報,換取可觀的安享晚年的保障,但香港的強積金卻相反以較高風險的投資為主,回報波動非常大。

5. 現時市場上共有464款強積金基金,當中三成七為股票基金。截至2012年年中,強積金總資產當中約六成屬於股票投資。根據積金局的《十年投資表現回顧》,股票基金風險水平最高,過去十年內回報相差幅度高達三成六。這些股票基金靠承受股市大上大落的風險賺取回報,需要靠基金經理不斷進行買賣管理風險,管理成本亦相對較高。

6. 股票投資的風險未必人人承擔得起,況且高風險不一定高回報,相信更多市民投資強積金希望長遠有穩定的回報,而不是『今年賺粒糖,下年輸間廠』!專家認為若以債券投資,以「利疊利」的方式,不斷將所得的利息積存入投資中,持之以恆,在二十年後,大部份的回報將會是從「利疊利」當中獲得。如此長時間積累回報的方式作長遠投資較為穩妥。

7. 安永會計師樓2012年的研究報告指香港的強積金資產投放於高風險投資的比率較其他國家為高。由於港元債券市場欠缺規模,本地基金若要投資債券 ,便要投資外國債券巿場,增加管理成本。香港需要流通穩健的港元債券市場,供強積金基金分散的投資組合,提供穩定回報的投資渠道。現時的港元債券巿場未能配合退休投資的需要。政府要承擔建立港元債券市場的責任。

8. 2001年單仲偕議員已質詢政府,如何發展本地零售債券市場。十年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金管局仍然說正在『推動香港零售債券市場發展』。除了2011和2012年發行通脹挂鈎債券iBond以外,並未有顯著的進展。然而因私人零售銀行存在利益衝突,缺乏推動本地債市發展的誘因,零售債券市場必須由政府帶動。

9. 半官方機構的信賃風險評級一如港府般穩健,如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港鐵、機管局、市區重建局等。它們主要向銀行及機構投資者借貸,很少發售可讓公眾投資的債券。若果香港有一個健全成熟的零售債券市場,可讓半官方機構和公營機構向公眾集資,將有助加強政府財務管理的靈活性。政府可考慮以發債形式籌措基建項目資金,讓市民參與投資,推動港元債市,為強積金基金提供比股票穩健的投資選擇。

10. 對於發展香港零售債券市場,公共專業聯盟的建議如下:

鼓勵各半官方機構在各項基建工程或項目融資時,採用發行債券方式集資,擴大可供投資者買賣的債券種類和數量;
認真執行債券市場莊家制度, 加強二手市場的流通性;
增加交易渠道。現時債券買賣只能通過金融機構和港交所進行。要增加債券的流通,先要擴展交易平台,如設立網上平台,利用郵政局的電子證書驗證服務作核實,擴大交易網絡,普及買賣;
建立類似保管股票的中央債券交收個人戶口,方便一般零售投資者參與;
可考慮以金管局或按揭證券公司成立及管理港元債券基金讓市民購買,但大前提是管理費應根據實際支出釐定,並非藉以牟利;
最後,加強壯大香港債券投資者基礎並對個人投資債券和債券基金進行投資者教育。

11. 主席,市民都不想在投資強積金時好像常常要食『驚風散』,怕退休後強積金「唔見一截」。現行強積金制度尚有大量可改善的空間,我支持降低管理費、節省行政成本、加強監管和對非在職人士的保障。除此以外,政府要承擔促進港元債券市場發展的責任,提供穩定又節省管理成本的港元債券基金,才能減低強積金對股票的依賴,為市民帶來更多穩定低風險的選擇。多管齊下,才是為香港老齡化問題做實事。

12. 主席,我謹此陳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