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06, 2009

「盡信網不如無網」言論以偏蓋全

有少年從網上學製炸藥意外重傷,輿論不但驚訝於少年竟大膽試玩恐怖份子常用的炸藥,大家更恍如發現新大陸,現在才得知互聯網上訊息無疆界,原來連製炸彈的方 法也可在網上找到。有報章社論因今次事件指出,「要培養子女對待網絡資訊的正確心態,就是 『盡信網不如無網』」,亦有人認為學校應該嚴懲學生,這兩點筆者都不能認同。

互聯網自二十年前出現,在十多年前開始普及,威力相當驚人,網上資訊更加浩瀚如海。過去不少電影和科幻小說都論及「日後」人類有什麼不懂的,電腦都能給我們答案,這種說法中所論及的「電腦」,或就是今天的互聯網。

與書本、報章和其他資料一樣,互聯網上的資料也有「好」有「壞」。「好」的意思,既是質素,即資料詳盡準確,也有是「壞」的資料,即其內容不一而足,或者其 內容不是我們或部分人所希望散播的。但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往往因人、因環境、因意圖而異,加上不同人的主觀,難有統一標準。但無論如何,互聯網 本身是一個中介媒體,不論資訊「好」與「壞」,互聯網都加速了傳媒速度。

一些人視少年從互聯網學做炸彈為壞事,因而認為互聯網過多「不良」 資訊。這些想法在家長間佷普遍。以網上的色情網頁為例,去年政府公布淫審條例檢討諮詢的數個月,筆者出席了多個諮詢會,聽過無數家長恐慌性的憂慮,一論及互聯網色情資訊對子女的影響,即使平日非常理性、支持言論自由的家長,都可以變成毫不講理,甚至要求政府引入愈嚴厲的審查愈好。

論者犯邏輯謬誤

如果因為互聯網上有些資料質素欠佳,或被部分用者不當使用這些資料,而引發今次事件,便提出「盡信網不如無網」的話,將這個邏輯推演下去,我們也可以說「盡信報紙不如無報紙」,因為今天很多香港的報紙,所報道的消息極不準確;我們也可以說「盡信政府不如無政府」,尤其今天市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如此低。

筆者希望提醒家長和教師等,不能將少年的好奇心視為壞事,也不能將事件歸咎互聯網。我們當中,誰沒有經歷過青少年期?那一個青少年對成人世界不好奇?即使沒有互聯網的上一代,少年人還是有辦法找到這些資料。未有互聯網前的世界,也一樣有學生自製炸藥,做化學實驗引起意外。不過相信這些「問題少年」當中,不少 已學業有成,甚至成了科學家。相反,太多青少年今天對各種事物毫無興趣,才是值得我們擔心的問題。香港的創意工業之所以不發達,與教育制度不鼓勵創造、創 作很有關係,太多家長太現實,不少有志將興趣發展為事業的青少年,往往因為家長認為那些行業「無錢途」而禁止,這才是問題。

學生犯錯誰之過

不過,有身為校長的教育評議會人士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不同意學校從寬處理手法,應該嚴懲學生不可姑息,事關這些學生成為同輩的壞榜樣,以上言論令筆者汗顏。筆者認為涉事的孩子喜歡探索化學,本身不是罪過,問題只是他們不知製造炸彈有多危險,缺乏安全意識,以及不明白個人社會責任。教師與家長指責學生,不 如自問是誰之過,如果教育界領袖沒有這種自省的態度,對老師及家長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警方正在調查事件中,若這些少年人觸犯法例,按法定程序將他們交予法庭便可,但學校卻反而要小心處理。首先,他們很可能並非在校內犯事,教師校長們不能因學校「聲譽受損」而找理由懲罰他們,倘若他們真的找到 學生有犯校規,也必須弄清楚因何故懲罰學生,不應打擊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有時真令筆者想起英國搖滾樂隊 Pink Floyd 三十年前的名曲《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的歌詞:「Hey! Teachers! Leave them kids alone」。

不同人對事件的關注點不同,一些人關注互聯網的威力,另一些則關注如何「處置」涉案學生。兩件事看來風牛馬不及,實在卻互有 關連。無論有沒有互聯網,「好」與「壞」資訊一向並存,而且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實在沒有統一標準。互聯網已非可選項,已是不能逃避。與其與之為 敵,我們何不學懂尊重互聯網和其文化、新規律,與之並存?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9年4月6日

1 Comments:

At 7:36 AM, Blogger Henry Chan said...

Hi, all,

From my point of view, internet is just like a book. For example, the yellow book may cause the people to do some bad sexual assult. Can we say that we must ban all the book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