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理整合新媒體力量
「…加上近期的高鐵事件,除了引發社會對『八十後』的關注,也特別留意互聯網新媒體的力量,尤其是社交網絡和網誌的資訊傳播和動員能力。」
Jonathan 聯絡筆者時說,早前我們合作主辦香港網誌年會(Hong Kong BloggerCon)時都留意到,本地博客們對討論新媒體發展和他們面對的各種問題,原來很感興趣。當時晚上討論「博客應否申報贊助及廣告等利益」時,異常熱烈,反映大家都很想對這些議題加深認識和發表意見,而且年會才一年一度,這種形式的討論的確可以不定期地、年中無休地舉行下去。 加上近期的高鐵事件,除了引發社會對「八十後」的關注,也特別留意互聯網新媒體的力量,尤其是社交網絡和網誌的資訊傳播和動員能力。互聯網新媒體影響著各種社會、商業甚至政治議題,或是這些議題的整合,像 Google 揚言退出中國市場這類,由技術問題提升至商業甚至政治、外交層面的事件,這些都是我們希望造出一個平台細談發展趨勢的新媒體發展方向研討會:從 Twitter 飯聚、iPhone Party、Punch Party、Bloggers 產品體驗會及皇后像廣場上 Twitter-ers 展示的新力量,究竟香港的 Bloggers、Twitter-ers 及 Podcasters 等新媒體力量可怎樣發展下去呢?整合?疏理?還是要各自各精彩?
可能由於這是我們首次舉辦,題目比較闊,但很難得也有幾十位博客和新媒體熱心者參加,積極討論。其中一個我們討論到的是網誌等互聯網新媒體的可信性及公信力,尤其若把其與傳統新聞媒體比較。有講者引述研究指出,新媒體的博客等內客提供者比較主觀陳述自己立場居多,多數不如傳統新聞媒體工作者地經常引述意見來源,及較平衡地提及各方意見,並不表達自己立場;若要提高公信力,也許要向傳統新聞媒體借鏡。
然而筆者認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角色不同,新媒體內客提供者可以走另一條新的道路;有參與運作網上內容平台「獨立媒體」的與會者表示,他們認為提供開放自由討論平台,比保持中立重要;也有與會的新聞系學生指出,其實在媒體理論中也有提及,媒體用戶會就該媒體性質自行調節如何處理資訊,不會盲目相信。這些多角度討論,令來自各方不同背景的網友都有機會得益,希望 Internet Saturday 這平台能繼續好好發展下去。
Twitter hashtag:#ISATHK
政制向哪裡走?工程與IT界政改論壇後記
今晚
IT呼聲,普選工程連線(E4US)和
公共專業聯盟就政府對於 2012政改方案的諮詢,聯合舉辦了一個論壇,特別邀請資訊科技和工程界別朋友出席。有感過去至現在業界以至公眾對政改深入討論的興趣不足,希望利用是次機會加強交流。我們特別邀請了公共專業聯盟的郭榮鏗和梁兆昌就普選定義、
政府諮詢文件提出以至
公共專業聯盟早前建議的方案,先作出介紹。另外一提,我們亦邀請了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和代表資訊科技與工程界的譚偉豪及何鐘泰,他們各因不同理由不能出席。(
圖片)
與會人士提出了很多意見,尤其是應把爭取普選和廢除功能組別的訊息簡化,爭取更多界內外人士了解和支持。而Derek更很科學化地把普選進程用圖畫出來,令所有人看得很清楚,說什麼「政制向前走」也好,究竟走線的方向是否真的普選,還是帶我們去了別的地方?

新聞工作者程翔也來了,他指出政府現時的政制諮詢不能跨越特首本任期,本身在任何政府施政也是不合理的,但也反映管治權力已被中央收回,本屆政府只可做本屆的事,這是個重要的變化,即除了基本化下中央管轄的國防和外交事務外,連內部政制也收歸中央了。若下一步是重新定義普選,不惜挑戰全世界的普世標準,可以阻止這事的恐怕只有我們香港人自己。
無論如何,請積極回應這諮詢文件,即使你反對當局建議,即使當局已早說沒有改動空間,即使當局只管叫市民贊成,只要你有自己的想法,也要對列出的每條問題回答,包括say no。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互聯網
「…但這是與互聯網的精神、科技現實和人民意願都相違背的,因為互聯網的設計是平等的『網絡的網絡』,不從屬於任何政府,奉行的是開放和自由的原則。」
Google 突然宣布「考慮」退出中國市場,原因是發現有大量來自中國的黑客網絡攻擊,針對至少數十家國際企業,並嘗試入侵和偷取異見人士的 Gmail 電郵戶口。在現今「中國是全球經濟火車頭」的大環境下,Google 的做法有點令人難以想像,也引來多方猜測,Google 究竟為甚麼這樣做,是否真的這麼「偉大」?還是根本只是不敵地頭蟲而「敗走中國」?這是個別企業決定,還是美國政府有後面撐腰?事件最終會如何落幕,對其他在華營運的海外企業又有何影響?
從較宏觀角度來看,互聯網尤其是近年社交網絡的冒起,令很多國家的政府面對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戰。
Twitter 在社會運動中的應用,最為人津津樂道,無論是伊朗反政府示威以至香港的反高鐵事件,Twitter 也發揮了很大作用,而這種應用的效果,相信是 Twitter 的創辦人始料不及的。
在這情況下,部份極權國家自然要尋求相應對策,控制互聯網和網上的人和內容。無獨有偶,中國政府在過往一年內推出各種加強規管互聯網的措施,可謂無所不用其技:由強制要用家安裝「綠壩」軟件,以至要供應商在伺服器安裝「刺針」軟件、收緊 .cn 域名的註冊限制,引入網站「白名單」制度,以至透過「防火長城」把 Twitter、
Facebook、Google 等服務拒於牆外……總之,要打造一個具「中國特色」的名為「互聯網」,但實為「內聯網」的東西,一方面要得到互聯網帶來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卻要管得牢牢的!
但這是與互聯網的精神、科技現實和人民意願都相違背的,因為互聯網的設計是平等的「網絡的網絡」,不從屬於任何政府,奉行的是開放和自由的原則。從 Twitter 這「無心插柳」,成為人民組織的工具這例子中可見,互聯網匯集及反射的是人民力量,這世界潮流恐怕(也幸好)是沒法擋的。
無論用任何巧言包裝,以任何手法禁固人民的資訊及通訊權利,恐怕只會失敗。也許,筆者也相信,Google 是以退為進,目的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互聯網」,打被各國政府的查禁、過濾、審查,創造出一個更大的「全球市場」。而這在商業利益上,還是在人文價值上,都將會是最佳結果。
刊載於
《Hitech》 2010年1月21日
八十後的互聯網
八十後不要做一條咸魚!「…有些人把這些運動與所謂網絡欺凌混為一談,但筆者始終認為任何時期的社會運動也有少數人用上不良手法,但這不代表互聯網令這一代過分激進。」
最近社會上熱列討論「八十後」、「五十後」之爭,「五十後」這第二、三代香港人,是否在阻礙第四代的「八十後」上位?「八十後」又是否太過激進?其實,這些矛盾正好給與我們很好的反省機會,而且我們也應得承認,這些「代溝」爭議每十、二十年一閏,並非新事。
「八十後」的朋友,未必認識 1989 年英國樂隊
Mike & the Mechanics 的冠軍流行曲“The Living Years”。歌曲內容主題根本等於陳奕迅的“Shall We Talk”,是兒子向逝世的父親遲來的剖白,而歌詞的第一句是“Every generation blames the one before”(每一代人都埋怨之前的一代)。沒錯,但除此之外每一代人大多也認為之後的一代不及以前,但每一代人也很容易忘記,或選擇要否認自己年青時的激情,甚至理想。
今天的「八十後」並不比以前的幾代人激進。筆者是「六十後」,80 年代我們廿多歲時香港比較太平,雖然開始出現中英談判的陰霾,直至 1989 年。「五十後」有些人也參與 70 年代的更激烈的保釣運動,「四十後」有些更曾經過 60 年代的暴動,說今天的「八十後」激進,倒不如說他們更溫和、非暴力。反之,人不理想枉少年,難道七老八十才講激情?正如周星馳經典對白:「一個人如果沒有了理想,那他與咸魚有甚麼分別?」
在討論今天「八十後」的題目,面對這群今天 20 至 30 歲出頭的年青人,很多人不自覺地就把他們的表達與互聯網拉上關係,是互聯網讓他們變得更激進?筆者不認同互聯網是原因,只是今天年青人特別懂得利用這工具,在本質上與上一代利用當時最有效的媒體沒大分別。不過互聯網令每個人更容易有發聲平台,令年青人更易傳遞消息、建立人際網絡、組織行動,的確便利了他們發動社會運動。雖然有些人把這些運動與所謂網絡欺凌混為一談,但筆者始終認為任何時期的社會運動也有少數人用上不良手法,但這不代表互聯網令這一代過分激進。
就連一向被視為比較保守的
「突破機構」,其榮譽總幹事蔡元雲醫生近期一篇,回應「八十後」的強烈訴求被批評為「非理性」和「暴力」的
文章中,也提及今天年青人追求的「即時滿足感」。他說:「網絡平台改寫了他們溝通、學習、娛樂、消費的模式;數碼結連的速度,增強了他們對資訊的接觸及彼此結連的能力…他們不願意等待:期待著好像在 Facebook 的網友即時的回應,尋求即時得到回應的『滿足感』。他們覺得在社會中得不到對他們為『教改』、『政改』、『西九』、『皇后碼頭』、『高鐵』發出的吶喊作出積極的回應。 」
筆者認同蔡醫生的結論:「不能漠視他們的內心感受、需要尊重他們今天發出的聲音和力量 ── 他們是這城市的明天」。但我們不能口講便算,要真心付諸實行,但當政府當權者竟只以為年青人關心屋苑泳池有多大,只懂規勸「八十後」的「現實與理想有落差」,恐怕前景不容樂觀。
刊載於
《Hitech》 2010年1月14日
註:
了解「八十後」 尊重勿漠視 – 蔡元雲
反對西九高鐵! We want a better rail!
今晚,人民力量獲得階段性勝利!
公共專業聯盟一直反對高鐵撥款,要求政府撤回方案,因為我們知道政府的建議方案為了西九總站選址,不單加劇九龍區環境及交通惡化,造價亦會過高。我們和新高鐵專家組一直本著專業知識、態度和精神求真相,提出錦上路方案,可節省300億元,不會延誤動工及完工,並帶動新界經濟發展,但政府竟然連與我們深入點討論也不肯。
放棄科學化辯論,政府只懂發動支持者以錯誤資料抹黑我們的建議,發動傳媒指我們的堅持「不專業」,原因是政府花了數十億研究,我們不能相比。難度花錢多就必定好些?我們要證明的正正是為什麼花了這麼多錢卻出了這樣的方案,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如果政府對方案這麼有信心,為何一直不肯找中立專家比較,一下「打低」我們這垃圾方案?為什麼保皇黨議員阻止我們今天在財委會作短短半小時解釋的要求?他們怕什麼?
政府已經「走火入魔」了。它不肯講道理,只強行壓制民意,不惜混淆視聽,指鹿為馬。我們反對選址西九,他們就說我們反對建高鐵,完全是靠「屈」!今天
智經調查大聲宣布近7成受訪者支持建高鐵,但只細聲地講原來只有四成許人支持西九站,卻有三成幾人支持新界站,選址根本未有共識,民意即使在政府「打芧波」
下仍非常接近!未來一星期,我們要向公眾集中解釋,我們反對的是西九高鐵!今天我看見帶頭的八十後,尤其一批苦行的堅持者,和出來支持我們新高鐵方案的五十後,像我自己六十後,以至任何年紀出來包圍立法會的朋友,都有愛香港、愛這片土地、愛家園的共通點。我們團結起來要向既得利益者和功能組別議員說不,因為他們:
- 不顧利益衝突,要市民接受造價一倍、貴了300億的西九高鐵!
- 不惜付出極高社會代價,要香港承受不必要的環境破壞!
- 不理損害社會和諧,令多少人要痛失家園!
高鐵令全香港盡見功能組別的醜惡,令更多人要更努力地爭取普選,廢除功能組別!
We want a better rail!
We want a cheaper rail!
反對西九高鐵!
「一月圍城」圖片:
Twitter的意外之財
「…明年
Twitter 還會要開幾條新財路,包括向商業性戶口收費, 讓他們獲得其訊息資料的分析,和引進廣告計劃。」
社交媒體在 2009 年大熱,走勢必將持續至 2010 年,但哪個社交媒體在哪裡、在哪時走紅,有時也很難預測。說
Facebook 大致上是過去兩年最強勢的社交媒體,相信大家都不會反對,但本走在其先的
MySpace 卻始終不能在亞洲企穩。微型博客熱潮由 Twitter 帶起,但在台灣不知為何
Plurk 卻跑贏了。在香港大概很少用戶聽過 Plurk,甚至 Twitter 本身雖然很多人在新聞報道,都聽過它在伊朗革命示威中多麼厲害,在中國內地又被「河蟹」,但本地用戶可能仍不及 Facebook 的十分之一。這些都是研究社交媒體發展的有趣觀察,還有很多角度可以讓業者瞭解如何有效使用及開發這些網絡。
所以,Twitter 成為可能是最多人聽過,但卻沒有試用過的社交媒體。但用過的人都知道,Twitter 完全沒有廣告,比 Facebook 更要「清潔」,但這樣做 Twitter 又怎樣維生?難道又想不顧一切,只燒錢儲足最多用戶數目,「嫁」給 一個有錢公司便算?這結果當然不可排除,但 Twitter 最近卻找到了一條財路,令他們 2009 年算是「食個尾餬」,全年結數已能小勝而回!原來 Twitter 在十月與
Google 和
Microsoft 成立協定,據報道分別以 1,500 萬和 1,000 萬美元的代價,容許這兩家公司的搜尋服務,可進入 Twitter 把用戶的微博短訊,即 140 個字母(或中文字等)的內容,可以出現于搜尋結果內。Twitter 成立三年至今仍是「小本經營」,員工只有 105 人,這筆收入的「首期」,已經足夠讓公司在連廣告也未「開齋」下,已可在 2009 年錄得微利,有點令人意外,也再次印證新媒體營運方法,往往是難以預計的。
今天的新媒體公司也不只懂燒錢,也學會慳錢。Twitter 在一些市場例如美國的成功原因之一,是用戶可用手機短訊收發微博(可惜在港無此服務,用戶在手機收發 Twitter 微博訊息要靠數據上網應用,不能以手機短訊做到),Twitter 要為收發這些短訊付賬給電訊公司;隨著 Twitter 用戶和訊息數目大增,議價能力高了,公司也能與更多的電訊公司講個好價。
Twitter 在 2006 年開始時不會預知收入原來因搜尋服務商而來,也更不會想到會因為 Microsoft 的
Bing 加入與 Google 競爭而受惠。明年 Twitter 還會要開幾條新財路,包括向商業性戶口收費,讓他們獲得其訊息資料的分析,和引進廣告計劃。作為用戶,一方面明白沒有免費午餐,不可能期望 Twitter 永遠不食人間煙火,另一方面當然也希望自由開放環境可得保存。
故事的教訓仍是,有時真的會像經典電影《Field of Dreams》的名言:“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雖然建造之時,不能完全估計一切結果,只要有正確信念,就會成功。就讓我們抱著這希望,邁步踏進 2010 年!
刊載於
《Hitech》 2010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