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大力支持電子學習
不知大家有否注意到,近年各界一直提倡的是電子「學習」(eLearning),並非電子「教學」等等? 強調「學習」是因為我們支持世界性現行的教育改革,實行「以學生為主導的學習」,非以老師為中心。我們可見電子設備會續漸取替書本,鼓勵學生超越現有的規範環境學習。電子學習會屬於可隨時隨地學習的個人設備,並於21世紀全球巿場創造競爭。
就香港目前電子教學的情況,我於今年2月20日立法會會議上提出口頭質詢,希望政府從龐大的財政盈餘中,撥款支援推廣電子學習。我建議撥款 7億元,包括動用 4億元為全港中、小學更新無綫網絡設備,提升網速和穩定性,以及在未來 3至4年每年斥資 3億元,為低收入家庭學生設立「平板電腦電子學習津貼」(Digital Device Subsidy),落實「一學生一機」的電子學習實際需要。

現在,政府對電子學習採取循序漸進的態度,但不再加快電子學習的推行步伐,恐怕將會追趕不上國際趨勢。採用平板電腦的電子學習模式,就是利用無綫網絡連結教師和所有學生,加強兩者之間在課堂內外的互動,有助提升教學質素,及以互聯網等科技擴闊學生視野。
要全面推廣電子學習,需要硬件、軟件、人材培訓及各方持份者的努力(尤其創意)等互相配合,方可以完善推行:
學校無線網絡設備
電子學習聯盟於2012年5月調查顯示,全港約有超過75%學校課室 (不少於17,800個) 的WiFi無線網絡設備未有作好準備為電子學習課堂之用。學校互聯網連接速度方面,大約35%受訪學校上網設備速度不足100Mbps,當中有些只有3-4Mbps 。達100 -200 Mbps的亦不足30%。只有接近2%的受訪者學校互聯網連接速度達1000Mbps (1Gbps)。
教育局由 2010年至今向津貼學校發放的電子學習資源津貼,只提供一筆過撥款予每所學校約 3萬至7萬元,新一輪的計劃詳情還未公佈。另一方面,現在只有61間學校參與教育局「電子學習試驗計劃」,而其他如「夥伴學校計劃」預計在 2014年首季,可推行至只有 89間學校,遲遲仍未能覆蓋全港中、小學。
建議政府日後能投放4億元,即每所學校約30多萬元,更新全港過千間中、小學的無線網絡設備,包括提升上網速度。
「一學生一電腦」
電子學習趨向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有個人電子上網設備(尤其是平板電腦)。電子學習聯盟調查發現,40%多的學校正進行或有意計劃在未來的一、兩年間推行一學生一機無線上網的電子學習方式,但校內電腦達 5年或以上機齡的竟佔全校整體電腦 55%。全港只有大概 15%的學校已推行一學生一機的電子學習。
建議政府在未來 3至4年間,每年動用 3億元,設立「平板電腦電子學習津貼」(Digital Device Subsidy),全額或半額資助約 37萬的基層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購買平板電腦,實現「一學生一電腦」的電子學習實際需要。多年來,本地大學、商業機構等也有成功硏發低成本及專為電子學習而設的平板電腦,當局可與他們合作,更有效地推行「一學生一電腦」。
「雲端運算及創意共享」教學資源平台
外國和香港個別學校,已使用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 和創意共享 (Creative Commons) 開發學習資源,免費供教師和學生隨意使用,更減低複雜的網上管理及電子教科書成本。
雖然教育局「一站式教學資源平台」透過香港教育城及「創意共享」,主要提供大量教學資源及評估課業予教師,這並非能真正實行「創意共享」中「共同開發及使用」的意義,再加上每個學習情況都不一樣,亦未能適合不同老師及學生的需要。現時教育局教學資源平台也缺乏雲端運算的多元及靈活性。政府應設立基金,鼓勵各界人士(包括老師、學生、家長、電子書商等)一同合作開發「雲端運算及創意共享」教材,並存放在互聯網等公用領域,供教師和學生免費隨意使用。我們亦贊成當局及電子書商開拓及全面開放電子教科書市場 ,以供老師及學生其他選擇。
我們會繼續硏究全面性的策略,令各方持份者受惠及協助維持一個健全的生態圈,最重要的是為香港下一代年青人創造更佳的學習機會。
刊於《商智謀略》2013年3月
莫乃光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及電子學習聯盟 - 有關推廣電子學習支援聯合聲明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