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01, 2007

選誌 3.1.07:沒有公眾的論壇有利誰

首次行政長官選舉答問大會今晚在會展中心舉行,我有到場觀看。這場答問大會算是順利舉行,沒有公眾在場參與,對傳媒採訪限制也太多,更歧視網上媒體,但總算是第一次在有競爭選舉之下讓全港市民看見兩位候選人就政綱直接對話,已經令香港的政治和選舉生態,向民主問責向前踏出了一步。

看今晚曾蔭權梁家傑兩人的表現,曾的表現有預期,未能在實際內容上突出其政策知識及經驗,而梁則成功突破「木獨」形象,有點喜出望外,總體上梁可算是以點數技術取勝,這是連我在會後飯時同桌的民建聯朋友都大致同意的。不過,兩人的表現相信好的差的地方不至改變印支持和反對程度,所以在效果上只算打和。

相比梁的表現輕鬆,曾卻點緊張,也欠缺大將風度,作為在任者也擁有更高民望,曾無須過份對梁不客氣。若把論壇分段評論,梁的開場白與總結都比較好,充滿個人感動之情,而曾的卻平平無奇,不能留下印象;在上半部梁有點緊張,但在個半小時中漸入佳境,相反曾自己卻是其最大敵人,開始時還好,但當梁開始進攻,曾就有些動氣,原本親切和有風度地稱呼對手為“Alan”就變了「梁先生」,到了論壇後段也許曾有點自覺,才有些改善,也再度稱呼梁為“Alan”。

梁也有點運氣,在開場和總結都抽到好籤,先開頭後結尾,尤其是到「最後說話」(the last word)的機會更是「執到」,是關除了對手無機會反駁,留給觀眾最後印象之外,支持者也可有機會一直拍手到電視鏡頭結束,營造得到更多歡呼聲的氣氛。不過,兩位候選人都未能說出令人驚喜難忘的soundbite,距離美國總統選舉辯論的經典,像列根笑笑口的“There you go again”(1980年對卡達)和克林頓的“It's the economy, stupid”(1992年對老布殊),在劇本在演技上,都差得很遠。

曾在論壇有時真的去得太盡,對在支持度落後的對手攻擊時,論點不足但言語卻過份尖銳,例如曾經按耐不住把所有律師都批評,令人覺得是針對梁的專業與沒有一人提名曾的法律界選委,失了風度,另一次更在主持說回應機會完畢後,仍然忍不往說了一句稱對手所講「好似好冇理由」,明顯是犯規發言,而因為對手無機會回應犯規發言,肯定算是個cheap shot的小動作,頗為失儀。

在發問部份,泛民選委抽到發問的只有四題左右,其他人問的,多是充衝著梁而來,或發給曾的「軟球」(softball)問題,但現場選委發問仍明顯地比由主持讀出的問題更能夠得到兩位候選人更投入的回答,所以證明我們爭取公眾入場是有利論壇的進行和候選人表現的。我更有一個感覺,曾的表現失準,是因為在場觀眾只有選委,當中大多是支持他(至少在提名上),甚至可直接說是親中者,見人講人話,見官講官話,愈駡梁場內歡呼愈多,曾也不自覺地忘了電視機前的百萬觀眾,相反若有公眾在場內,發言者可以看見他們與選委不同的反應,表現也會比較接近群眾;所以,那些以為護主而要拒公眾於門外的主辦選委,其實害了曾蔭權。

在兩人的發言中,也各有失誤之處,例如曾忙於批評梁在有關小班教學開支問題上,一次盈餘下仍不能僱用很多人地增加經常開支,卻給了梁一個機會以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天說未來幾年仍有可觀盈餘來作反擊;漁農界發問引致兩人互指對手不明白業界問題,梁指出漁農界不肯與他會面,曾卻說若他不明白業界,漁農界選委就不會全數提名他,也許是梁回應機會用完,失去了攻擊小圈子選舉的機會;談到曾說要推動的社會企業,他舉救命鐘的例子卻有點不對,因為救命鐘服務弱勢社群居多,卻非為弱勢社群創造就業等機會,雖是賺錢的非營利企業,卻未必是社會企業所指;提及選舉論壇規例時,曾提及美國主辦總統辯論的機構為Presidential Election Commission,說可到其網頁參考,但其實並無此名組織,正確為Commission on Presidential Debates的民間組織。

梁的答案也有不少失誤、不足之處,尤其是在經濟發展和商界關心的問題上,一直只能以法治、教育、環保等側面回答,當有選委問他能如何協助發展內地市場時,他一直以自己協助法律界向中央爭取進入內地市場作答,分不開爭取中央政策開放(如CEPA)與開拓地區市場的不同,在這方面梁的認識與商界普遍期望落差頗遠,是他最弱的一環。

這樣的一個半小時,夠嗎?3,409條公眾發問的題目,只問了幾條,每人只答了五分鐘,這肯定是不足夠的,仍然期望三月十五日的傳媒主辦論壇,以及我們三月七日,看來只有一人到場的獨腳論壇。

(圖片:連結至RTHK)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