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9, 2011

港乏配套辦ICANN會議

筆者在西非塞內加爾首府達卡,以亞太區用戶組織(APRALO)主席身份,參加每年三次的ICANN(互聯網域名及號數管理機構)會議。比較六月在新加坡舉行的會議,今次有歸於平淡的感覺,畢竟新頂級域名在上次會議終於通過了,這次集中談論的話題回到較操作性的,如國際域名的技術和管理、域名註冊者權益、新行政總裁招聘等問題。

第三次到非洲,但因機票安排,要在尼日利亞的拉哥斯轉機,卻沒當地入境簽證,本來轉機頗簡單,但筆者和其他轉機者卻等了多個小時,被當地入境官員帶來帶去出入禁區,他們更親自協助我們與航空公司周旋,取得登機證。筆者結論,他們態度友善,還讓我們在其辦公室觀看周六下午的英超直播(是的,工作時間竟可睇波!),但他們效率低,缺乏工作制度,幾個人做一個人的工作。

到了達卡的酒店,才出現更大的問題。看來這裏很久沒太多人入住,酒店大部份房間像多年沒用過似的,甩漏還算了,對我們這些不能一刻無網的人,簡直不能想像房間不能上網,是記憶中ICANN首次!不過,這也算是體驗隔絕數碼的好機會。

這次已是十多年來ICANN第42次會議,事實上在一些發展中洲分,如拉美、非、亞,無可避免會輪到條件較落後的城市舉辦。但話說回來,已發展地區中,香港可能是唯一未曾主辦過ICANN會議的,以香港的互聯網發展程度之高,豈非難以理解?是否ICANN歧視香港?

地產霸權蠶食競爭力

相反,是香港不利ICANN這些國際組織來召開會議。筆者的香港互聯網協會,爭取ICANN來港多年,仍然無功,原因是香港唯一能容納這類型過千人參與,需要佔用多間會議房間同時進行超過一周的場地,只有一個會展中心,但會展沒有三、五年前預定,想也別想。

ICANN其實很想來港,香港的業界、政府的資訊科技和旅遊部門都已盡力,但場地和會期就是無法配合。無論是近期熱烘的數據中心,還是會展場地,香港就是不夠。新加坡已經舉辦了兩次ICANN,看得我們業界羨慕兼眼紅;香港始終是地產主導,這霸權加上政府缺乏長期規劃,一直在障礙各行業發展和經濟多元化,正在蠶食我們的競爭力。

2011年10月29日 刋載於《蘋果日報》

Tuesday, October 25, 2011

AsiaD 四大天王

香港的科技會議和活動很多,但一般都是頗為商業性的研討會或展覽,較少比較中立和針對高層、以頂級業界人士主講的聚會,上星期的All Things Digital A...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Sunday, October 23, 2011

AsiaD論壇娛樂性高

世界著名的All Things Digital科技論壇(簡稱「D」),本周首次在亞洲(香港)舉行。D是傳媒集團道瓊斯的活動品牌,由兩位資深的《華爾街日報》科技記者擔任編輯Walt Mossberg和Kara Swisher主理,十多年來邀請著名科技業界人士,以對話形式在台上接受即場訪問,代替傳統論壇的演講方式。
D的成功,建立其負責人的能力,包括訪問技巧,對科技業界的透徹認識,與矽谷人脈的深厚關係。近期因為喬布斯逝世而大家可能見過一張喬布斯與蓋茨坐在大紅椅子上對談甚歡的照片,就是2007年的D論壇中Mossberg同時訪問他們兩人的情景。試問世上有多少人能把這兩人邀請同場出現,坦率地接受現場訪問?

首次的AsiaD能在香港舉辦,而不是東京、漢城、上海或新加坡,反映香港的重要性,也許香港今天未算執亞洲科技界牛耳,但卻正是中國境內唯一一個國際傳媒仍可暢所欲言的地方,這是主辦者不諱言的事實。香港優勢,千萬不要輕視!

可惜,從參與者名單看,本地業者未見踴躍。當然,D的價錢並不便宜,但要是花錢飛到美國也未必可近距離接觸谷歌、推特、微軟、蘋果、三星、雅虎、阿里巴巴、HTC等高層,比參加甚麼矽谷、北京訪問團更有價值。這次香港的AsiaD,就有楊致遠、馬雲和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等。

港IT人應多觀摩

在截稿前AsiaD才開始第一個單元,主角是谷歌的流動業務高級副總裁Andy Rubin,也是Android的創辦人(於2005年被谷歌收購)。兩人妙問妙答,不是一般本地論壇可比,Mossberg追問Android的對手是誰,Rubin就是不肯說出那「A」字頭的公司;Mossberg再問Android平板電腦為何「撞板」(flopped),谷歌何時才能提供足夠的內容服務,亦令Rubin一時語塞。

這些「真情對話」不止有資訊和學習價值,更充滿娛樂性,甚至過癮非常。對話也會帶出新的想法,例如Rubin提到技術專利合作交換所的概念,讓任何人不用被複雜的技術專利阻礙,能集中創造出新的產品。

對不常接觸矽谷文化的本地科技人,其實這種場合是可以很具啟發意義的,而這開放和自由文化亦是美國科技產業能領先世界的重要理由。

2011年10月22日 刋載於《蘋果日報》

Tuesday, October 18, 2011

是什麼佔領了我們?

「佔領華爾街」席捲全球,由美國紐約開始,蔓延到歐洲以至全世界百多個城市,包括香港。不過,各國和城市的經濟和社會情況不同,自然這些反對抗議的主題和訴求都不盡一樣。...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Saturday, October 15, 2011

政府忽視年輕創業者

本周三晚上,香港互聯網協會舉辦了第五次的資訊及通訊科技職業講座,這次的主題是創業,四位講者都是79、80後的創業年輕人,當中包括了本版另一名作者宋漢生。當天特首曾蔭權宣讀了新一份的施政報告,自然要問問幾位年輕人,他們覺得政府對創新、創業的政策和資助,到不到位,究竟足不足夠?

年輕創業者反希望政府最好不要給他們添煩添亂,已經樂得還神了!

這不是說他們一帆風順,沒有困難和需要,只是過去政府對他們沒有太大幫助,他們成功也不是靠政府政策扶持。例如,講者中有畢業不足四年,離校半年便與朋友創業的鄭斌彬(Ben),他的公司Oursky是小型企業研究資助計劃的受惠者,但最後一期的資助,是在「成半尺厚」的文件和離開計劃後半年才收到,「如果要靠他們來開飯早就死了」。

應注資創投基金

相反Ben分享他被全球著名的創業孵化公司Y Combinator邀請會談的經驗,當時他把機票單據等小心保留,準備用作報銷,但對方只問他用了多少錢,就開了支票,甚麼單據都不用。這「極端」例子要說明,創業者要的是寬鬆環境和盡量減少行政,不是香港政府無止境的行政程序。

宋漢生指,創業最需要的是生態系統的相輔相成,而這卻是任何政府最難以「製造」出來的;同場的Stepcase創辦人何樂頌(Leon)說,香港科技創業者必須多接觸像矽谷和北京這些重要的科技集群點,而OneSky的Loki Ng更說,他的創業夥伴已花數月在矽谷建立網絡和關係,可能半年內也不會有時間回港。

香港政府如要協助創意產業發展,請聽聽年輕人聲音,不要再增加官僚體制了,反而應就這營養不良的生態系統注入能量,例如可否重新考慮注資由專業投資者管理的創投基金,活化香港的創業生態系統,令更多80、90後能找到向上流動的方向?

不過,我們在這份施政報告只見到政府才把區區兩公頃土地預留作數據中心用途,仍然缺乏長遠規劃。有見及此,我們只好請政府不要「繼往開來」,寧願它「不要再來」罷了。

2011年10月15日 刋載於《蘋果日報》

Tuesday, October 11, 2011

Demystifying Jobs

蘋果主席及前行政總裁喬布斯上週逝世後,至今還未到一星期的時間,但「教主」魔力沒法擋,全球對喬布斯的悼念,幾乎達到瘋狂程度。試問有誰能夠在離世後,不只成為報章頭條...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Saturday, October 08, 2011

教主最後的微笑

【最後一段因版面所限在報紙上刪了,在此以原文分享。】

天意弄人,喬布斯離開前還跟世人,包括粉絲們開了一個玩笑。香港時間星期二深夜,蘋果迷還捱更抵夜,為了等待 iPhone 5的宣佈,結果他們失望了;然而,喬布斯真的走了,就像他對所有人說, iPhone 4S只是手機,大家保重!

才 24小時前,網民和蘋果迷還在數着對 iPhone 4S的失望──「只不過」更高解像的鏡頭、更快的處理器、更耐用的電池,和一個「收購回來」的聲控技術,但並不支援中文,頭兩批推出的國家地區還不包括中港台。一時間,大家似把對喬布斯的捨不得和對他繼任人庫克( Tim Cook)的懷疑,排山倒海地發洩出來。

畢竟,大眾對蘋果的期望,已達不理智程度。用戶不理研發和生產的限制,最好蘋果每季都有全新產品推出,甚至有內地網站在蘋果還未公佈前已拿 iPhone 5來抽獎,蘋果「令他們失望」,其實他們是惱羞成怒。

就連蘋果的股價也在這宣佈後大跌半成,不過,這和其他的負面報道和情緒,蘋果都大概可能預料得到,就是可能除了極少數人士之外,幾乎沒有人會知道,是喬布斯在這宣佈會後差不多剛好一天的時間離開。

App Store創就業機會

前一天的批評和晦氣話,變成了近年少見的真摰悼念之情。喬布斯的主要身份其實始終只有一個,就是公司的領導人,即是一個商人,但他給我們的印象,對各人自有不同,他也是創業家、設計師、創新者、演說家,但在各社交媒體所見,大家都向他說「謝謝」,這幾乎是甚麼國家領導人逝世都不會得到的「最高致敬」!

從不少網上的分享可見,大家要感謝喬布斯的,肯定不只是他帶給我們的創意產品和引發數碼生活的革命,反而是他成為很多人的英雄、偶像,甚至良師;有人在網上說,別只看現在蘋果的 App Store為這麼多的開發者,包括年輕人,創造了機會,就是七十年代起他已打破設計和電子出版的框框,為很多人製造機會。

筆者相信,喬布斯會希望蘋果的支持者,繼續理性地擁護他們的產品和服務,一起成長。所以,我會等iPhone 4S來港,但不會瘋狂炒買或賣據估計將達二萬元一部的電話,因為我相信喬布斯都會以官方網站遺照中那充滿智慧的眼神和一絲的微笑地贊成,這不過是部電話,生命還有很多更珍貴的。

2011年10月8日 刋載於《蘋果日報》

Tuesday, October 04, 2011

為什麼香港容不下外籍「桃姐」?

上星期高等法院就外傭爭取居留權的司法覆核案作出裁決,裁定入境條例對外傭居港權的限制,違反《基本法》永久居民資格的條文。政府一方提出外傭僱傭合約對外傭的各種限制,...

請各位移師筆者信博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Saturday, October 01, 2011

數據中心須雙線發展

筆者上周於本欄論及香港的數據中心的新發展,和所需要的新思維,很高興也收到讀者的電郵回應,提及外國一些像香港這樣可用地不夠的大城市,都已經開始推行「可擴展」( scalable)、「模件化」( modular)甚至「可搬動」( portable)的數據中心設計,引證筆者所指發展趨勢不單止是越建越大,除了集中式還有分散式的新思維。

同時,筆者周三在北京出差,正與一些香港和內地的業者討論雲計算和數據中心的發展,就收到香港來的消息,指 Google決定在香港等地區建立數據中心,這是可喜可賀的消息。

政府推動漸見成效

如筆者在上周文章所述,香港擁有優越的條件發展成為區域數據中心的樞紐,但多年來一直受到不少限制,尤其發展用地的不足,但隨着政府容許企業在工業邨興建數據中心,和活化舊工廈的政策推行,加上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成立數據中心促進組,效果漸漸顯露出來了。

事實上, Google要在香港建立較具規模的數據中心,可說是早就應該了! Google在中國近來面對的困難,和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不佳,不用多說,年多前更高調地把其在中國的 google.cn搜尋服務,轉到香港這個「在中國的新一個家」的 google.com.hk,然而,域名是香港的,但其主要的服務系統卻在美國、日本等地而非香港,怎也說不過去吧!所以,筆者也不只一次向 Google的高層半說笑地問,何時把更多的伺服器和數據中心搬到香港來?他們笑而不語,幸好原來已默默地在籌備。

再說筆者與香港和內地朋友關於數據中心和雲計算的討論,內地業者提議香港為何不使用「不能建房子的地方」,利用組裝式數據中心技術,建立一些分散式、可擴展和模件化的新式數據中心。

但即使如此,如筆者早前所述,工業邨如將軍澳等地也非無限供應,長遠香港的數據中心發展影響香港的資訊科技和整體經濟的發展能力和機會,我們不能墨守成規,大型集中式和分散式數據中心也要雙線發展。

2011年10月1日 刋載於《蘋果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