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30, 2006

IT 2.0四個基礎

IT2.0四個基礎

   筆者上周在一個有關政府「數碼21」策略諮詢文件的討論會上,聽到業界有不滿的聲音,指有關策略似乎欠缺新的具體措施,不足以發展香港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產業。但筆者感到,也許政府對科技產業的支持意願,是沒有減少的,在過去一年間甚至有可能是增加了,姑勿論這是否因為要跟從國家「十一.五」規劃下的自主創新等發展方向,但對香港推行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真正的知識型經濟轉型來說,仍是有利的。

  不過,香港目前在這方面所面對的困局似乎是,雖然有些決策者知道應向什麼方向走,但卻未肯定怎樣去走這條路,若然套用現行的決策思維,也看不清楚哪條路是必然成功的,更無法說服部分既得利益者,把其主觀看法及社會上的一些傳統思維改變過來,故結果自然是起步為艱。

  很明顯地我們有必要「跳出盒子想想」了,有見今天流行講Web2.0,我就把我對香港的「資訊科技核心價值」的四大「再造基礎」,稱之為IT 2.0。這個IT 2.0的價值建議,不在於逐一提出具體發展項目,但這四個基礎就像一部汽車的四個輪胎一樣,汽車要行走的話,缺一不可;這四個基礎也代表了四個層次的持份者應有的態度或思維。

社會責任

  第一個基礎,是「以外向創新思想主導的人才」。香港社會與經濟的矛盾之一,乃是香港的人才是我們最有競爭價值的優勢,但也是我們最缺乏的。筆者一直認同香港在人才上仍具有競爭優勢,但此刻我們的專業人員必須自我反思核心競爭力,個體至整體亦然,以配合國家自主創新、鼓勵創意文化、走出去發展這些國策目標。

  第二個基礎,是「以社會發展為己任的企業精神」。在企業層面,無論大小企業,香港的公司和企業家都太短視了,背靠中國市場後的香港,不需也不能再如此短線投機了;我們的企業應負起令明天世界好一些的社會責任,有適當的社會發展觀,而非只顧及短期營利,那樣才有可能達到可持續發展。

  第三個基礎,是「以創意換取市場的產業戰略」。中國經濟發展要「以市場換取技術」,香港有的卻是技術和管理經驗及其他基本優勢,須探討如何才能最有效地換得香港最缺乏的市場規模。以香港本身的經濟規模及中小企產業結構,我們最佳的發展路向應是集中尋找「長尾」(long-tail機會(也許可形容為網絡經濟帶動的小眾規模但眾多的市場組合),不能再繼續沿用只看短期高回報或大市場佔有率的香港典型短視傳統思維加財技的玩法,而這也是最適合香港這樣的小型本土市場經濟、外向型產業,向全球化商機進軍的方法。

創新思維

  第四個基礎,是「以目標領導投資的政府支援」。特首說不再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但要如何介入投資、建立產業策略?在基本理念上要以人為本,不要說不,要說為什麼不能(why not?)。

  政府要加深了解科技及產業趨勢,舉一個例子,近期中國大陸的網絡遊戲免費化,對香港數碼娛樂發展的啟示為何,市場變化這麼快,官僚的管理和行業支援肯定不夠,那麼要怎樣才能打破這些效率不足的機制,積極解決小型企業的規模及市場困局?當整個國家也在搞創新,我們的領導思維若停留於所謂「行之有效」的守舊、保守,就等於不知道什麼是創新。

  四個基礎是要四個階層的持份者共同建造,香港才可以再造我們的「資訊科技核心價值」,所以,不止是政府,我們大家都有責任。在此說句,東主有事,未來個半月暫別此欄,小休後12月中再會。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10月30日

Sunday, October 29, 2006

「特首選舉關我乜事?」街頭論壇

今天出席了民主動力主辦,在角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舉行的街頭論壇,目為「特首選舉關我乜事?」,民主動力召集人耀昌,講者包括議員新力量網絡主席史泰祖醫生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和我。



我們都是支持民主和全面普選的,我亦表達了我對資訊科技界只有五千餘名選民的不滿,因為從業的專業人士至少有七萬多人,應該是選民的沒登記,所以,未來我會推動“IT界一人一票”運動。

Saturday, October 28, 2006

無線城市應列入數碼策略

我在太陽報今天的文章評論施政告,題目為「無線城市應列入數碼策略」,請到此瀏覽

Friday, October 27, 2006

網絡英雄 第八集 明晚十時半 商台雷霆881播出

各位聽眾,由我和Kenis廖惠敏主持「網絡英雄」的最後一集,將於明晚九月三十日晚上十時半,在商業電台 雷霆881播出,請留意收聽。

在最後的一集我們看看香港政府的數碼21策略在過去多年的發展,和用戶的責任,究竟我和你每一個人如何成為網絡英雄呢?



本星期六 晚上十點半 網絡英雄
莫乃光 廖惠敏 同你 搭通天地

Wednesday, October 25, 2006

Interview by RTHK's "The Pulse" on anti-spam legislation

Today, I was interviewed by RTHK's English news program "The Pulse," on the topic of the anti-spam legislation recently put before Legco. I think the legislation is necessary at this stage, beca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in this direction, and in order that Hong Kong does not become a spam haven, we have to put up relevant legislation. The current "opt-out" mechsnism is more favorable to e-marketers, and it will remain to be seen how effective it is to avoid local e-marketers to resort to spam tactics. However, the community must not have an over expectation about the effects of the law once enacted, because most of the spams in Hong Kong come from outside of the territory anyway.

The segment should be aired tomorrow on Friday, October 27, 2006, evening on ATV World at 18:55 and TVB Pearl at 01:00. Initial webcast will be at 21:00-21:30 on the same evening in RTHK's website.

擴闊稅基與商品及服務稅研討會

昨我參加了由有線財經資訊台和明報主辦的「擴闊稅基與商品及服務稅研討會」,發言的重點為認同擴闊稅基的需要,但現時諮詢不能與未來的醫療融資分開進行,對中產變相減完又加;而香港財政儲備充裕,但理財保守,應利用未來增加的收入配合部份儲備,集中支持發展知識型經濟相關的本土經濟乃及本地產業,才是長遠解決貧富懸殊的較佳方法,不是單靠福利;最後,我表示不贊成諮詢文件內一刀切地把所有商品及服稅納入稅網,甚至包括教育、醫療這些基本需要,和一些行業性必須及與保持合符國際趨勢的括免,如電子商貿。

對以上三個意見,可惜唐司長沒有回應第一點有關醫療融資,對第二點有關知識型經濟,雖然肯定教育的重要性,但卻把我有關
財政儲備及理財的意見,誤為指建議金管局採取更進取投資策略代替開徵商品稅,說:「有咁大隻蛤(低風險、高回報投資)隨街跳,就畀車車死好耐啦!」但其實我完全無提過金管局,這也不是我的意思;而對第三點,唐司長只表示什都可以考慮。

其實,
商品及服務稅並非不可,但這次政府推銷的技術水平,真的令人失望。(這是我早前就商品及服務稅發表的意見。)

台下紛反對 憂中產負擔增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唐英年出席研討會,不少團體代表、學生皆踴躍發問,部分學生的提問有板有眼,十分「到肉」。

有學生指出,「身邊不少同學來自低收入家庭,但沒有申領綜援,屬於在職貧窮,擔心銷售稅會剝削他們」,她亦質疑政府未有立法制訂最低工資。唐英年稱「知道了」,表示收到其意見。

另一名曾同學則擔心,開徵銷售稅會令更多市民北上消費,不過唐英年有備而來,指「內地亦有增值稅、營業稅」。他笑說﹕「不要說香港加稅5%,即使香港豬肉減價10%,內地貨仍較香港廉宜」,暗示開徵銷售稅對留港消費影響不大。

反對銷售稅大聯盟代表黃家和的發言則令人失望,與會者皆以為黃家和會提出一系列論點與政府辯論,但他只表示,「香港有近一半人不用交稅,會增加綜援開支」,令唐英年摸不頭腦,向他說﹕「我以為你會提出其他建議。」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莫乃光擔心醫療融資及銷售稅增加中產人士的負擔,故要求政府一併討論有關問題,並要求政府在收入增加後關注知識型經濟發展。唐英年未有正面回應,只表示這是結構性問題,政府會重視教育發展。

Monday, October 23, 2006

借鑒內地網絡媒體

借鑒內地網絡媒體

  筆者在上海參加了中國網絡視頻技術的表表者上海聚力傳媒技術的活動,這家由武漢大學生在2004年創辦的、以技術起家的公司,其PPLive品牌的P2P視頻技術,今天已經達到了全球有數以千萬計用戶、每晚有超過二百萬人在線、每日逾四萬新用戶下載的驚人增長。

 認識了聚力的CEO姚欣差不多一年了,這人真不簡單,項目從學校宿舍開始,半年前公司才完成了一輪融資,就把四十人從武漢一舉搬到上海浦東的張江高新科技區,公司人數又增加了一倍,現在已達四百六十八條網上頻道;廣告服務才推出幾個月,每月營業額倍增。

 通過P2P應用,用戶便不用只是單一地從伺服器端下載文件,而是每個用戶都可以是伺服器端,也可以是客戶端,這技術原本應用於文件檔案交換,例如Napster等,後來再發展至P2P下載共享,例如BT;至今,P2P技術已發展至「流媒體」(streaming media),用戶在互聯網觀看視頻內容,由傳統地從伺服器先下載一段,然後在用戶電腦的媒體軟件內開始觀看,邊下載邊觀看這模式,變成用戶能與同時在觀看同一段視頻的用戶進行資源分享,同時下載該段視頻,在效率和速度上表現明顯更佳。

 P2P流媒體與P2P文件交換和下載共享的分別,是流媒體應用如PPLive的技術,毋須等待檔案完全下載,就可以一邊下載一邊播放,適合廣播式內容,而且在播放後內容不存在電腦上,有助保護內容版權,不像P2P下載共享的BT技術般,易於被用作大量分發侵權內容檔案。

 不過,無可否認,P2P流媒體現在仍有不少侵權內容充斥於各平台中,但這情況也正在改變,就像PPLive等技術的創造者,原本對知識產權並不重視,或是了解不足,但在他們發現技術的商業機會後,這態度就很快改變了,而中國大陸對知識產權執法不善,反而是讓這些技術創作人變身而成的企業家,可以有機會「改過自新」,這也不失為中國自主創新的獨有現象。

 PPLive目前是全中國最流行的P2P流媒體軟件,有七成以上網民使用過,其次的是騰訊QQLive,連名字都衝PPLive而來,但第三名的PPStream,反而可能有較多港人認識,相信是因為有較多足球轉播,但這類內容的版權問題比較複雜,從營運策略來說,較商業化的聚力和騰訊,反而審慎得多。

 聚力最近的一項新嘗試,就是在兩星期十四日內,在網絡直播電影《夜宴》,用戶完全免費觀看,電影商與聚力的收益則完全來自廣告。其實,盜版既然已經成為現實,電影商與其眼看網民侵權BT下載,倒不如免費給他們看,以收回一些可觀的廣告贊助。

 內容供應商要成功對付各種技術侵權衝擊,答案不是訴諸法律,也不在於採用各式擾民的數碼版權管理技術,令用戶經驗變差;始終,保護版權是提供者的問題多於是用戶的問題,尤其是不應令多數奉公守法的客戶感到不便。筆者自從誤購不能轉載iPod的港產音樂光碟後,以後也不願意在香港買CD了。唱片商銷售大跌,只怪自己趕客。

 始終,業界應以客戶價值最大化為目標,才能建立長遠的客戶關係─什麼也要以客為本,非以內容供應商利益為本。內容供應商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希望香港的電影音樂媒體業者也能開放一些,不要讓中國行家把我們進一步拋離。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10月23日


我與姚欣合照(10月18日‧上海 同樂坊

Sunday, October 22, 2006

北京的藍天

據說,北京藍天的日子,一年不過十數天,但這次就遇了兩天。攝於建外SOHO。

Saturday, October 21, 2006

徐悲鴻紀念館

去了看徐悲鴻紀念館。我對徐悲鴻(1895-1953)的認識不深,但就記得小時侯父親給我看過他的駿馬水墨畫,印象深刻。



紀念館只需五元人民幣入場,但其實收藏徐的畫不多,大概因為多年戰亂,加上徐多次以自己大量的畫交換心頭好。原來,除了畫馬外,徐的國畫、油畫和素描的造詣也很高。




徐悲鴻在1930年代已經在歐洲包括國開畫展,愛國反日,提倡以畫反映社會人民生活,館內「愚公移山」油畫激勵國抗日,令人感動。



解放後他當了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他的英年早逝,未嘗不是個幸運,否則避得過文革嗎?



徐悲鴻與香港也有淵源,原來他的至愛,唐朝的《八十七神仙卷》,是他於1937在香港以一萬元及七幅自己的畫買來,後來在1942年一次日軍空襲時,《八十七神仙卷》與他的三十多蝠畫被盜,令他悲傷不已。1944年《八十七神仙卷》在成都重現,徐又花了20萬元和自己多幅作品,終於找回了這幅名作。《八十七神仙卷》藏於徐悲鴻紀念館,而徐對藝術的貢獻,又何只他自己的作品?

北京的中國民主選舉


在白塔寺附近胡同內的會堂,有宣傳區代表選舉的紅橫額。

Friday, October 20, 2006

網絡英雄 第七集 明晚十時半 商台雷霆881播出

各位聽眾,由我和Kenis廖惠敏主持「網絡英雄」已經進入第七集了,今集主題是網上影音,將於明晚九月三十日晚上十時半,在商業電台 雷霆881播出,請留意收聽。

Napster的失敗至iTunes的成功,未來的世界屬於用戶內容的YouTube,還是中國的P2P流媒體?

逢星期六 晚上十點半 網絡英雄
莫乃光 廖惠敏 同你 搭通天地

Thursday, October 19, 2006

探訪香港駐京辦


今天下午在北京去了探訪香港駐京辦,找找朋友。原來駐京辦位處北京的著名胡同區恭王府,但就並非原是四合院,只是幾排平房,不過是香港媒體的美麗誤會,因為附近胡同內確有四合院。

Tuesday, October 17, 2006

上海財大考察



楊建榮教授曾任浦東區副區長,現主管上海市台辦,與我們分享了浦東開發戰略及建設經驗,令我對區域經濟理論發生了興趣。

范建亭教授主講《跨國公司對華投資效應研究》。

與干春暉教授和部份同學攝於外灘三號。

外灘

校園內

Monday, October 16, 2006

施政報告欠進取

施政報告欠進取

   筆者本來收到路邊社消息,以為特首曾蔭權今年的施政報告,可能在經濟政策方面有些驚喜,加上特首不久之前提出「積極不干預」不再,令人真有少許期望,幸然只是少許的而已。路邊社始終是路邊社。


  既然是每年一度,還是要評評吧。今年施政報告較正面的,是在「經濟發展路向」部分的九個點題,除了兩個「指定動作」的「金融中心」和「貿易與物流」外,其他大多與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相關,包括「自主創新」、「資訊產業」、「科技應用」、「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藝術城市」,餘下兩點是與建立創意階層關係密切的「人才流動」,以及勞工權益。雖然在以上各點的墨不多,但至少也是對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的一點肯定吧。

  就看「資訊產業」部分指香港的成功是靠「人流、資金流、物流以及資訊流」這「四大巨流」,資訊產業就算不能納入香港經濟「四大支柱」,至少也能「入流」,但阿Q過後,這部分的實質新意欠奉,除通訊政策外的政策描繪,只有一句「政府會以身作則,推動資訊科技實用化」和提及早已宣布的「一站式入門網站」電子政府服務,仍缺乏任何產業發展遠景或政策指引。

  在通訊政策方面,報告突然提到「香港率先倡導三網合一,以同一平台支持電訊、廣播和互聯網服務,推進不同通訊媒體流」,好像政府有倡導三網合一之意圖,但三網合一在港由電訊政策至市場服務都早已實現,究竟是有什麼玄機?原來只要看英文版就清楚了:「Hong Kong is a forerunner in promoting media convergence with a single platform supporting telephony, broadcasting and Internet access services (triple-play).」這只是個「事實」陳述,沒有政策倡導的暗示。

議而未決

  其他提及的成立通訊事務管理局、公開諮詢無線電頻譜管理政策等,都是已在進行中的工作;再看較為詳細的「施政綱領」中的「新措施」,除了成立電影發展局外,真正是新的宣布只有一點:「檢討及重新評估我們在使用網絡空間時的資訊保安能力。檢討將集中於政府現有的標準和措施,並確保我們在應用較先進的資訊保安方法方面充分諮詢業界。」不過,業內與政府在這方面已經談了很久,至今仍要「檢討及重新評估」─具體機制何時出台?

  其實,施政報告這中文名稱與英文的「Policy Address」真有點不同;若然取名「政策宣言」,那便比較貼近,更具有前瞻的意思。

  也許當所有人都習慣了稱之為「施政報告」後,寫的人也愈當之為一份報告,這是不應該的。

  總之,今年施政報告的內容卻真是簡約,主題雖說「務實進取」,但很多人卻把這份文件評為「實惠」;是否算是務實就見仁見智,但說是進取就真的很難了,還看曾先生未來幾個月後的競選政綱了。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10月16日

Saturday, October 14, 2006

Software piracy in China


Taken in the street of Shanghai. What more do we need to say.

Friday, October 13, 2006

網絡英雄 第六集 明晚十時半 商台雷霆881播出

各位聽眾,由我和Kenis廖惠敏主持「網絡英雄」已經第六集了,今集主題是Web 2.0的應用,將於明晚九月三十日晚上十時半,在商業電台 雷霆881播出,請留意收聽。

Web 2.0聽過嗎?你有blog嗎?有用過YouTubeSkype等等嗎?Web2.0與Web1.0有何不同?

逢星期六 晚上十點半 網絡英雄
莫乃光 廖惠敏 同你 搭通天地

Monday, October 09, 2006

台北力挺電訊發展

台北力挺電訊發展

  筆者日前有幸在香港與一些電訊及資訊科技業內朋友,宴請訪港的台北市政府 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的首長周韻采博士博士來港是為一個電訊業界的研討會發言,筆者得台灣同業朋友介紹,席間分享獲益良多。

  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是什麼?從其網站所指其目標與信念為「為建立一個有效率、高效能、資訊化的新市府,大幅地協助本府實施政府再造,以前瞻理性的規劃、專業精湛的研發、精準的管考與務實便民的為民服務理念,致力推展研考工作。」

  在具體工作方面,「為促進市府各相關機關協調合作和推動市府與市民良性互動,以提高市政建設層次,研考會以全方位的規劃能力,在複雜的政策情境考量下,擬定中、長程施政計劃,釐繪本市市政建設藍圖;並以精確的研究發展,加強行政實務與學術理論的結合;以多次的民意調查結果,作為反映本府相關市政業務推展之重要參考;透過定期、不定期實地查證與會勘,切實掌握計劃執行進度、品質與效率,期以負責的態度,如期如質地完成重大建設;再本諸提升行政效能及為民服務的態度,加強本府各機關間業務相互之聯繫、協調配合,並對於市民相關之陳情、請願案件,作迅速、即時之回應與處理;此外,本會亦加強審查本府各類出版品之概算,健全市政出版品管理制度,加速流通與分享,以達資訊共享之目標。」

吸納人才

  筆者不能就此肯定台北市府真的可以完全做到以上的所有,但至少在組織架構上,似乎正嘗試面對一些在香港也見到、並導致香港政府施政常為人所詬病的問題,如缺乏長線施政及政策研究及學術理論基礎、工作質效自我考核不足、政府部門協調不足;最重要的,是資訊共享是以上工作的核心部分。看看香港政府,這些工作卻似乎零散地分布在中央政策局效率促進組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等。台北市研考局的專業和研究人員有約五十人之多,而台北市人口反而只有香港三分之一左右。

  周韻采博士其實是個很年輕的技術官員,她在台灣大學修讀的是政治和經濟,然後在美國拿了電影研究和政治學兩個碩士學位,十多年前才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獲得公共政策博士;進入研考會之前,是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副教授,教授電訊政策、網路經濟和寬頻管制。難怪博士身兼「台北無線新都」的項目負責人,這樣集合技術應用、媒體、公共政策和經濟的高等教育和執行背景的學者或官員,正是香港社會所缺乏的人才。在香港現在作「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諮詢的時侯,我們必須想想,我們政府施政需要的究竟是有能有識之士,還是僅想來「分豬肉」的政黨成員。

  談到「台北無線新都」這個已經全面開通的全市無線應用服務網,市民現在只要付出四百元新台幣(折合約九十四港元)的月費,便可在全市主要幹道及商業區、捷運站、市政府設施,及大部分連鎖或獨立咖啡店,享受無限寬頻無線上網服務。博士指承辦商以九年的合約營辦此服務,投資了大約相等於二億港元的資金,設立了四千個無線網絡接取器,估計只要吸納到二十萬用戶就能收支平衡。

施政核心

  從研考會每月出版的《台北市政府施政報告》可見,「便民服務自動化」(大概即香港的電子政府)一直排於重要施政成果的第一項,可見這些項目對台北市政府已不僅是技術應用,根本已是施政管治的首要核心工程,有的是政治決心和支持。

  最後一提,博士已剛離任台北市政府,返回大學工作,因為市長選舉在即,馬英九任滿,政治任命官員也前後腳地下台去也。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10月9日

Saturday, October 07, 2006

上海財經大學香港研究生教學點 2006年度開學典禮

轉眼間,我在上海財經大學香港研究生教學點修讀已一年多,2006年度新一屆學生的開學典禮剛今天舉行,以下是我和劉日超同學與兩位良師陳啟傑教授蔣傳海教授分別合照。


Friday, October 06, 2006

網絡英雄 第五集「中國故事」 明晚十時半 商台雷霆881播出

各位聽眾,由我和Kenis廖惠敏主持「網絡英雄」已經第五集了,今集主題是「中國故事」,將於明晚九月三十日晚上十時半,在商業電台 雷霆881播出,請留意收聽。

中國互聯網從十多年前起英雄輩出,也是全球電訊及互聯網最具吸引力的市場,讓我們重溫這些英雄的故事,再展望未來!

逢星期六 晚上十點半 網絡英雄
莫乃光 廖惠敏 同你 搭通天地

Thursday, October 05, 2006

倒車殺人事件

今天在西區奇靈里一架貨車倒車時撞死一名八十三歲老婆婆,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引致他人死亡被捕。 這已經是五周內的第三宗同類案件,就此我接受了now財經台訪問。

事件顯示當局應檢討多方面政策,包括貨車司機的技能、態度、培訓及監管,第二人跟車的要求,舊區小路對貨車使用的限制,以至加強黑點地區的巡邏警告標誌等;若然有些政善要通過諮詢立法而需時,至少從上有些措施是可以快些由運輸署警方等執行的。交諮會短期內必定要就此問題討論及向政府提出意見。

Wednesday, October 04, 2006

觀塘市中心重建

今天交諮會視察了市區重建局仍在公眾諮詢期間的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這將是市建局歷來最大的重建計劃。



這是從apm中層望向觀塘道對面的市中心舊區,市建局根據諮詢區內市民意見,徵求了三個專業設計方案,都是建成高樓大廈的地標,雖然密度不高,和會保留及擴大裕民坊的開放空間,始終觀塘舊區將一去不返。



這些舊樓不過是六十年代建成,但已經殘破得很,環境也很差,不過,重建時受影響的五千多名居民和其他戶的遷徙及賠償,將極具爭議。無論如何,未來的觀塘市中心會較像apm和小型太古城多點,草根不再。

在交通方面,觀塘市中心是全區公共運輸樞紐,小巴站步步佳是,的士大排長龍,還有巴士總站,未來在重建期間對交通的影響是令人擔憂的,但市建局未能向交諮會或運輸署提供足夠資料以供預先計劃。

Monday, October 02, 2006

正視域名推銷手法

正視域名推銷手法

  多年來,香港很多企業、組織,甚至政府相關機構和大學部門,都曾經收過一個來自一家香港註冊控股公司的傳真通告,主題是「通用網址爭議通告函」或「域名爭議通告函」,筆者和互聯網業內人士曾多次收到行家和朋友的詢問,想知道這究竟是什麼一回事,筆者就在這裏解釋一下。

  近期這類傳真的內容都是:「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國家信息產業部)資料顯示,本註冊中心現正式通知貴公司以下品牌仍未註冊」,云云,再列出與收到傳真的香港企業相關的通用網址及中文域名,例如「某某公司」的通用網址「某某」及中文域名「某某.cn」;其實,數年前該公司是先推銷通用網址的,近期可能因為看見管理.hk域名的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正推出「某某.hk」中文域名,所以便也乘機促銷.cn中文域名。

  這些傳真如果僅是為目標客戶提供以上相關資訊,那極其量只屬垃圾傳真,但問題在於傳真的銷售手法,可能過於進取。例如,「域名爭議通告函」會指出,中國互聯網域名是以「先到先得」原則審批(其實基本上全世界域名註冊也是這樣),為免侵權情況更嚴重,該公司「被要求在處理有知名品牌、外國公司(包括香港企業)的註冊申請時,須提供『優先註冊權』防止商標被侵犯」。

  所以,這家公司便要求那些收到傳真的公司在三個工作天以內與該公司聯絡,否則預留註冊權將自動變為無效。但傳真內容沒解釋預留註冊權過後,客戶是否失去註冊權(應該不會),也完全不提域名爭議出現時的處理程序,有意令人以為必要在三日之內作最終決定註冊與否,似乎有誤導之嫌。

  傳真信附上一張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蓋章的「授權書」,稱該公司為「中國互聯網絡通用網址香港、澳門地區唯一認證註冊服務機構,全權負責香港、澳門地區的通用網址註冊和相關客戶服務」。不過,請注意,這只是指不甚流行的通用網址,或所謂keyword的域名替代品服務,但在中文域名以至一般「abc.com.cn」或「abc.cn」域名方面,這公司只是CNNIC眾多代理之一,香港公司不止可直接向內地其他代理商申請,也可向一些香港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申請,例如筆者當年服務的HKNet2000年已成為香港首家在港的CNNIC代理,用戶甚至可向一些外國公司如Neustar等申請.cn域名。

  其實,幾年前,這公司的銷售手法曾經引起更大的爭議,當時其傳真信指有第三者要求註冊貴寶號(收到傳真的公司)的名字或商標的通用網址,聲稱雖然該公司相信這家收到傳真的公司才是名字或商標的合法主人,但如果幾天內不申請,就唯有讓人家帶走網址。據說,在內地有些互聯網域名註冊商,甚至會利用一些網上域名資料庫為借口,說你的對手已經註冊了,如果你不註冊,客人找不到你的網址,別人更會奪取你的商標云云。可惜的是,這些不良營銷手法,作為中央註冊的CNNIC卻不大理會;始終代理用什麼手段賣域名也好,CNNIC也是得益者,然而,今時今日這樣的態度是不夠的,CNNIC要正視。

  筆者知道曾經有人就此向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查詢,可惜此項服務的推銷對象是企業而非個人消費者,消委會不能受理。筆者只能如此向用戶建議:若然貴公司或機構的業務與品牌,與內地市場有關,可考慮註冊中英文的.cn域名,但應先向本地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查詢;至於通用網址,因為只能讓專誠下載了特別軟件或曾受到某些間諜軟件(spyware)入侵的瀏覽器才可使用,其實用途不大,除非企業有重要理由必須確保品牌及名稱等一切不會遭他人盜用,否則便可以不理。

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2006年10月2日

規管互聯網 應審慎處理

規管互聯網 應審慎處理

香港近期發生多宗互聯網「罪案」的事件,涉及網民在留言版上的言論,包括組織強姦快閃黨的男子被判入罪,警方拘捕一名聲稱要向「迪迪尼」發動炸彈襲擊的網民,及另一名網民說要以炸彈襲擊會展。一時之間,一方面令人對網上涉犯罪言論關注,另一方面也令網民感到言論受到監察而不安。

首先,關於強姦快閃黨案件,當事人行為固然令人不安,但除了道德判斷以外,控方以「有違公德」成功控告該發起人,雖然法官認同被告並沒有實際行動的意圖,但仍然判被告有罪,令部分網民及傳媒人士指此屬「以言入罪」,關注言論自由受侵害。

網民要反思 社會多了解

無可否認,過往網民在互聯網尤其是留言版上隨便發言,心理上以為在虛擬世界行為可以不受現實世界規範,說甚麼話開甚麼玩笑,沒有想過負甚麼責任,現在卻被現實世界刑法規範,有感那些「自由」日子一去不返,以後為了自保,說話要小心了。

然而令筆者特別擔憂的,卻是這一連串事件引發意見的兩極化,和討論過分的情緒化。一方人士以社會道德批判網民放任,支持重罰,部分網民又因為感到言論空間受侵,出現激烈反應。

勿隨便檢控 忌管理過嚴

其實,雙方都有需要以更包容態度處理,社會人士需要多了解網絡文化,網民也有必要反思自己言論行為對他人的影響。

與其互指不是,不如加強了解和互相尊重,政府應帶頭推動的不是所謂的「教育」,而是溝通,社會對互聯網言論的態度,不能以監管主導,要努力找到平衡點,令網絡文化能較健康地發展。

政府從執法、檢控至判刑,也要對這些案件審慎處理。雖然很多人以為網上三不管,但實際上網上發生的事往往有充分的電子記錄,舉證不難反易,執法和檢控部門不要因此過分敏感,不要為阻嚇網上罪案就隨便提出檢控,始終網絡媒體技術與應用發展迅速,如果管理不宜或過嚴,對網絡媒體發展損害可以很深,對網絡文化和言論空間也真的可以很危險。

多方位參與 找出平衡點

香港沒必要也不應該在互聯網規範方面做到「全球第一」,應以審慎態度處理,而執法部門和管理科技發展政策部門應以具透明度的方法,多方位的社會參與,探討互聯網世界執法的定義和準則,以達到發展與規範的平衡點;這事當然不容易,而且也是一個動態工程,技術與應用文化轉變是不止的,政策變通迎合不能也不會停下來,這樣才是和諧社會。

所以,雖然有人提議立法規管網絡言論,但這只屬反彈性質,其實有何可行之法可立?胡亂制定特別法例管制互聯網,反而會誤導市民問題已被他人解決,失望更大,而立法有可能箝制網絡發展和運作,也真的更有可能會妨礙言論自由,在執行上對全球化的互聯網也不會有效。現時法律並無分犯事的媒介,本身應已可以適用於互聯網。

網上「 吹水」 不宜大做文章

另外,傳媒對近期發生事件的影響作用,也需要受到正視;無疑傳媒尤其一些報章與雜誌對本地網絡內容的注意,例如網民在留言版和博客內的言論和上載的影片等,大幅定期報道,有部分甚至大肆渲染,連上述各宗互聯網言論「犯罪」案件,都是傳媒發現的。

其實,大部分這些網上「吹水」,根本不值得大做文章,過分報道更會鼓動部分網民作無謂的更「出位」行為。

我們社會急需更多更深入和具理論基礎的研究,了解網絡應用和發展除了在經濟活動以外對社會各方面全方位的影響,而非簡單港式民意調查,結果多數以簡單道德主導,忽略長遠及更深層影響,令社會發展失去方向。

莫乃光
香港互聯網協會會長

刊載於《星島日報 每日雜誌 一家之言 2006年10月2日

Sunday, October 01, 2006

港企搞電子商貿有力無心

阿里巴巴的創辦人馬雲說香港的中小企不可忽視電子商貿,但香港企業水平如何?請參看我在太陽報的文章:按此下載

-->